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萬維讀者網 > 天下論壇 > 帖子 版主:納川
從“時空意間觀”說起
送交者: 孞烎Archer 2024年10月22日22:37:50 於 [天下論壇] 發送悄悄話

宏觀世界之靈魂

 

——從“時空意間觀”說起

 

Archer Hong Qian(錢 宏)

 

 

1687年,艾薩克·牛頓(Isaac Newton,1642-1727)發表了《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提出了他的“絕對時間”(“不受任何影響,在任何場所都總是以同樣速度流動的時間”)“絕對空間”(“不受任何影響,總是保持靜止的空間”)觀。

 

但是,特弗里德·萊布尼茲(Tfried Leibniz,1646-1716)不同於牛頓,他認為,“時間不過是用來表示事物發生變化的先後順序的一個用詞”,而“空間不過是用來表示物體位置關係的一個用詞”。可惜,後面三百年間,人們接收的只是牛頓的“絕對時間空間觀。而實際上,萊布尼茨的時間空間觀有着更廣延的伸縮意義。

 

“先後順序”,有時間,也有因果;“位置關係”,有無間,也有間道。所以,“時間和空間具有作為一個整體發生伸長或收縮(外拓或內斂)的性質”,因而,時間與空間是相對的不可分的,比如,在相對論中是把時間等同於空間的一個方向那樣來處理,就是阿爾伯特·愛因斯坦(Albert Einstein,1879-1955)的“相對時空觀”。

 

用一個圖來表示這種富有歷史意義的圖形,叫時空圖。在時空圖上,將時間流的方向確定為從下向上(下代表過去,上代表未來),當然,這是物理學對時空圖畫法的一種約定。在時空圖上垂直於時間軸切出的截面代表瞬時世界,表示了對應瞬間同一時刻的世界。時空圖同時包含了一個物體處在何時(時間位置)和在何地(空間位置)兩方面的信息。從時空圖的立場來觀察我們這個世界,這就是相對論的時間觀和空間觀。

 

不過,事情還沒有完,時空圖表示的時間位置與空間位置“兩方面的信息”,意味着什麼呢?

 

對這個“兩方面信息”的解讀,有高低、深淺、長短,亦即維度、倫序、意蘊之分,而且,誰來解讀,所揭示的價值意義,既不同又是大有講究。我們假定,解讀者是活體,即生命體(從線粒體到人),微動植物們,甚至一般人,對相同的信息,也可能得出千差萬別的意義,只有思想力(Mind Power)超越庸常乃至神性者,才能揭示出象質能公式(E=mc2)這樣的價值意義,這也是薛定鍔、海森堡們引入“觀察者擾動”“人擇原理或“自由意志”發現——遠不只是貝克萊的“存在就是被感知”和量子物理學發現的“量子糾纏”,共生學人傾向於彭羅斯(Roger Penrose)在他的著作《皇帝的新腦:關於計算機、思想和物理法則的問題》(The Emperor's New Mind: Concerning Computers, Minds, and the Laws of Physics》,1989)中解釋意識的起源和性質時提出的“原意識”(原始意識、原型意識,Proto-Consciousness)的概念,認為意識是宇宙基本元素和固有屬性。

 

網站 中度可信度描述已自動生成

 

這就引出了一個獨立時空觀的“思間”或“意間”或“孞間”概念,而且,由於意間(意識之間),是貫通於時間空間全息關係過程,打通物質、能量、孞息全生態自交互作用的“擾動者”,所以,不能離開意間,來單純地講(無論是絕對還是相對)時間、空間,這就有了“時空意間觀

 

白板上的字 描述已自動生成

94歲哲學家張世英先生為第三屆全球共生論壇親筆題簽主題:一視同仨,和恊共生

 我把這種時空意間,叫做孞宇宙。

孞者,信也,未經洗腦的赤子之心也,亦即約也,律法(舊約)、福音(新約)、共生之約(愛之智慧),創新歷史起源之大前提也!

 

有了這個孞宇宙,如今大家熱捧濫追的元宇宙——時空意間的物化展開或意象展現,“人化自然”或人的“替身”(包括工業設計、文創作品,乃至AI與Web3)——才有了源頭活水!(請參看2021年3月成文的《人機共生體:從拉·梅特里,到埃隆·馬斯克——由<哥德爾定理與認知科學的局限>討論引發的哲學問題》symbiosism.com.cn/5742,2021年12月成文的《元宇宙的本質是孞宇宙——埃隆·馬斯克的Model π就是元宇宙》http://symbiosism.com.cn/6256.html)

 

今天,我高興地看到不少有識之士,已經跳出了物慾、物化思維方式和價值觀,包括人化自然-元宇宙科技(從工業設計、文創作品,到AI與Web3革命)產業思維和價值觀

 

是的,今天中國與世界的問題,的確是靈魂問題,信仰問題,信任問題,愛之智慧的問題,孞宇宙的問題!

 

別說那些大V們時不時發靈魂丟失(出賣)、信任缺失的“振聾發聵”的視頻,就是80、90後年輕人也注意到或切身經驗中更具體地感受到了“靈魂丟失,信任危機”問題的嚴重性。

 

有一位女孩講“這幾年經濟對我們普通民眾的影響”,講得非常非常到位而直觀:最近幾年各大組織平台的興起,剛開始威逼 利誘(“打土豪,分田地”)之,然後瘋狂吸血,於是犬儒逐利、戾氣沖天、躺平拉倒成為常態,富人知識人為富不仁,比窮人好吃懶做更糟糕,導致價值觀的扭曲,與世界割裂,整個社會一切向錢看物慾橫流機會主義泛濫,前途一片茫然。

 

 一切組織平台如夢幻泡影,惟有全體人民價值自組織創新生生不息!All organizational platforms are like dream bubbles, Only people the value of self-organization is endless!  

 

然而,單純講價值重建,講恢復靈魂,而不能在思維方式和價值取向上超越二元對立或統一,諸如不能超越天人、人我、心物二元對立或統一;不能超越中西、左右、強弱、優劣、先後、大小、難易、敵友二元對立或統一;不能超越主權人權二元對立或統一;不能超越Capitalism and Socialism二元對立或統一的分析框架和行為選擇,就不可能開始真正的重建或重塑!

 

這就是說,單是發現和找到了當代中國和世界的問題,卻仍然是想從造成問題的思維相同的過去式思維中尋找或選擇解決當代性問題的方法,而且,這種對過去式思維(歷史)的選擇,必然挾着自我偏好的“選擇性遺忘”,才能避免和走出“求同存異”二元對立或統一思維方式和價值取向的精神心理困境!

 

我也不相信,這種精神心理困境,整體上也不大可能依靠“一個新的祭司階層”的Inner Revolution and Politics of Psychotherapy(內心的革命與心理治療的政治) 走得出來。儘管扮演這樣的專業祭司人士(如靈修師),近年對中外社會個人似乎都發揮了不小的影響力,甚至綜合影響力!

 

時至今日21世紀了,為什麼人們往往依舊只能:要麼逆來順受,要麼造反有理?要麼犬儒逐利,要麼戾氣沖天?要麼投機互害,要麼躺平拉倒?兩千年走不出“秦制漢儒成王敗寇天下為公贏者通吃”而一次次推倒重來而進入不了價值自組織創新的天地?

 

為什麼中國人,只能要麼“反攻大陸”(ROC〉PRC),要麼“武統台灣”(PRC〉ROC)?這種二元對立統一思維訴諸行動時,不要代價?那麼誰是這個代價?當然是人民,是農家子弟(劉伯承晩年語警天下),是我們的青年人!人間幾回傷往事,山河依舊枕橫流,江山、天下,不是打出來的,你打不打他、她、它、祂,都在那兒!

 

為什麼二戰後美國不接受菲律賓公投加入美國,把邊界直接推到太平洋西岸?如果那樣,還有啥九段線、《南海宣言》造不造人工島破壞海洋生態浪費資源的問題嗎?

 

為什麼遭遇阿富汗失敗和蘇聯解體後的俄羅斯到今天還不忘記歐亞主義(向西、向南、向東)的“統一”擴張野心?時至今日,真有必要繼續不惜一切代價(生靈塗炭)也要如何如何嗎?

 

美國占領軍為什麼要日本保留並改善“虛君立憲”?還把“馬歇爾計劃”應用到日本而不是讓日本成為美國的傀儡附屬國?

 

為什麼包括新冠病毒在內的微生物從來不用今後也不會用護照、簽證?這世界,這地球到底是誰在統治,或宣示統治?任何統治全世界的帝國政治企圖,從來都是個笑話!

 

我還有很多涉內、涉外事務的為什麼?都是We the People即我們當代人繞不開的話題。

 

當然,人要活在當代,沉緬於任何現成思維方式和價值取向——包括西方中心主義、東方神秘主義、華夏中心主義——都不能解決當代面臨的“超主權、超地緣、超文明(科技、人文、教宗)的全球性問題”!

 

21世紀的當代人,註定要發揮自己生命自組織靈動力與外連接平衡力,以甘於奉獻的Passion、深見卓識的Vision、悲憫敞亮的Mission、超越時空的Expansion、義無反顧的Action五大品性,從各個生活領域切實:

 

從我們,到地球公民:超越資本主義、民族主義和社會主義資源分配的專制(壟斷或操縱),走向“生生不息”夥伴關係的共生境界,勢在必行!

 

Thus, from us, to the Earthlings: It is imperative to move beyond the dictatorship of resource allocation, from the capitalist,  nationalist and socialist paradigms to a “live and let live” partnership of Symbiosism.

 

孞烎2022年6月24晨於溫哥華

交互主體共生(Intersubjective Symbiosism)哲學,重新定義國際關係(International Relations)原則和實踐的變革潛力。

    在不斷發展的全球政治格局中,傳統國際關係理論(IR)的局限性日益明顯。現實主義、自由主義和建構主義雖然提供了寶貴的見解,但往往無法預測和解決當代國際互動中微妙的相互關聯和現實衝突問題。尤其突出的是:現行IR主要關注支配全球互動的權力動態、國家主權和經濟利益的相互依存和制約,幾乎完全忽略了作為全球行為個體權能及其生命自組織力與外連接力的積極發揮,對於“國家行為體”權能運行、制衡的目的性和動力源意義。

    IS哲學注意到現行IR的缺失,提出國際關係的本質和目的,深深植根於全球行為主體間的生態情懷、存同尊異、間道競合、贖福共生。交互共生思想,提供了一個審視國際關係複雜性的新視角 :在塑造全球事務中,在認知上超越當事方以主體(Subject)自居而以他者為客體(Object)的交互主體共生,構成了國際關係的基石,為IR語境帶來全新的範式轉變。

新IR進一步討論:

   1、國家行為體的定位:從戰國時代開始分析國家行為體的角色,從主權在官,到主權在民,進而官民交互主體共生。

   2、現行國際關係學的缺失:當前國際關係理論中絕對主權觀念的不足,讓國際安全構架和全球治理成為空談。

   3、國際關係理論的再認識:重新思考國際關係的基礎理論。

   4、新國家形態:“小即是美”的國家形態將成為大勢所趨,國家、國際組織和跨國企業(如星鏈公司)全球行為體的交互作用。  

   5、終止俄烏戰爭的第三條通路:化解衝突及俄烏戰爭新方法,重建世界新秩序。

   6、範式重塑:國際關係學將面臨的重大轉變。

   7、社會再平衡理論:國際關係學的社會再平衡之5大要義。

總之,新IR理論強調,國家利益依賴於個人權能和社會生態的平衡。這種理念將有助於現行國家內部和國際關係的健康發展。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抗癌明星組合 多年口碑保證!天然植物萃取 有效對抗癌細胞
中老年補鈣必備,2星期消除夜間抽筋、腰背疼痛,防治骨質疏鬆立竿見影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