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評劉松原的《為什麼中國至今尚未現代化一一中國近代史解析》 |
送交者: 戎小捷 2024年11月10日10:17:28 於 [天下論壇] 發送悄悄話 |
劉松原先生近日寫了一篇2萬字的長文,闡明中國至今沒能實現現代化的原因。我不同意他的觀點。下面我就把他的闡釋和我的解釋並列對比如下,供有興趣的讀者們參考。他的闡釋用“劉松原”標記;我的解釋用“戎小捷”標記。他的原文一共有100個項目,我保留他原來的項目符號,以便於讀者查閱他的原文。 在正式點評劉松原的長文之前,我先闡釋一下我的基本觀點,或基本的理論出發點。我認為: 歷史上的所有人類文明,相同點在於,它們都是靠可變化發展的專業化的分工協作組織起來的。不同點在於,有的文明主要是靠行政指揮的手段來組織分工協作,如東亞;有的文明主要是靠市場交換的手段來組織分工協作,如歐美;還有的文明主要是靠理念說服的手段來組織分工協作,如中東、南亞。由此造成世界上三大文明類型——行政文明、市場文明、教俗文明。三大文明類型並非先後產生,而是在全世界範圍內同時產生,此起彼落,競相發展。 使用任何一種手段來組織全社會的分工協作,都必須遵守一定的行為準則;不同的分工協作手段有着完全不同、甚至相反的行為準則,從而極易導致不同類型文明之間產生誤解,引發衝突。 下面我就從上述基本理論出發,來點評劉松原的文章。
劉松原: 1、為什麼中國至今尚未現代化?主要原因是中國人頭腦中深蒂固的天朝情結。本文將回溯中國近代史,闡釋這一論斷。 戎小捷: 劉所闡述的現代化,根據其上下文,其實主要是指政治制度的民主化、現代化。我認為,和西方的市場文明不同,中國是一個行政文明。為什麼中國的政治制度至今尚未民主化、現代化?主要原因是中國人還沒有發現適合行政文明的政治民主化道路或模式。 劉松原: 2、 本文所說的中國近代史,指一八四〇年鴉片戰爭至今(二〇二四年)中國的歷史,相當於其它史學類著述所稱的中國近代史、中國現代史、中國當代史總和。 3、 中國的稱謂、疆域、人口組成在歷史上不斷變遷。為敘述方便,本文所說的近代中國,一八四〇年至一九一一年指大清國,一九一二年至一九四九年指中華民國,一九四九年後指中國大陸。 4、 本文頻繁使用中國傳統文化和近代西方文化兩個概念。文化一詞在現代漢語中有多重含義。本文所說的中國傳統文化和近代西方文化中的文化一詞,指最廣義的文化,即人類社會活動創造的所有成果的總和。 5、 一部中國近代史是中國人在與現代社會不兼容的傳統文化基礎上艱難摸索現代化道路的歷史。本文評判中國近代人物、事件、現象等以是否有益於中國現代化為考量。 戎小捷: 準確地說,一部中國近代史,就是中國人在與現代市場文明不兼容的傳統行政文化的基礎上,艱難摸索行政文明現代化道路的歷史。 劉松原: 6、 中國近代史是中國古代史的延續,在解析中國近代史之前需要對古代中國做一個簡單回顧。同時,近代中國深受近代世界影響、制約、左右,在解析中國近代史之前需要對近代世界做一個粗淺鳥瞰。 8、 鴉片戰爭前的中國,在本文中稱為古代中國。無論以上述哪個標準界定中國歷史,古代中國都是一個農業社會,其主要特徵包括: • 小農經濟,即以自耕農為主,以家庭為單位的小型農業經濟。 • 皇權專制,君權天授,包括商周的王權和秦以降的皇權。 • 依附皇權,但自成利益體系的官僚集團。 • 祖先崇拜,宗法制度。 • 儒表法裡,獨尊一術。理性入世意識形態為主流。 • 政府壟斷主要手工業和商業,如鹽、鐵、官窯、鑄幣、朝貢等。 • 政府集中力量辦大事,如築長城修運河。 • 周期性暴力皇權更替。皇朝內部權力繼承以家天下為正統,宮廷政變頻繁。 戎小捷: 古代中國是一個用行政指揮的方式組織農業和手工業生產的社會。古代西方則不同,主要是一個用市場交換的方式組織農業和手工業生產的社會;如古希臘。雖然同是小農經濟和手工作坊,中國是自給自足的男耕女織,希臘是彼此交換產品的初級市場經濟。 劉松原: 9、 古代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是不同政治集團爭奪統治權的矛盾,即打天下;以及奪取統治權後朝廷與其治下臣民之間利益分配的矛盾,即坐江山。 10、 古代中國不存在階級,不存在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古代中國大部分社會成員除了受官府統治、受宗族羈絆之外,不存在對他人的人身依附,即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之外不存在其它主從關係。社會成員之間有階層差異,但財富和地位可以流轉,不構成固化的階級。“王侯將相寧有種乎?”是對古代中國社會的生動寫照。所謂中國歷史是一部階級鬥爭史,周及以前是奴隸社會,秦及以降是封建社會,是中國馬克思主義史學家為套用馬克思主義史學觀編造而來,不符合中國史實。至於商周時期的封建制度,與中國馬克思主義史學家所說的封建社會完全是兩碼事,此處不展開。 戎小捷: 古代中國主要是行政文明所人為化分的貴賤不同的社會等級;古代西方主要是市場文明自發產生的貧富不同的社會階級。 劉松原: 11、 古代中國不存在農民起義。所謂的農民起義,其發動領導者並非農民,其訴求並非為農民謀求利益。從陳勝吳廣到太平天國,大大小小所謂的農民起義實質上都是成功或不成功的打江山。農民起義一說,是中國馬克思主義史學家為塑造階級鬥爭史觀編造而來,不能解釋中國史實。例如,劉邦朱元璋算不算農民起義?如果算,何以他們得天下之後建立的仍然是封建地主階級王朝?如果不算,為什麼陳勝吳廣和紅巾軍算農民起義而他們不算? 戎小捷: 起義的性質不應以領導者的身份來化分,而應以參加起義的主要成員的身份來劃分。如,蘇聯十月革命是工人起義,中國共產黨領導的起義是農民起義;儘管領導這兩個起義的都是知識分子。 劉松原: 12、 古代中國數千年間農耕技術、手工業技術和商業水平一直在緩慢發展,其晚期手工業和商業有了長足進步。但是,如果沒有近代西方文化入侵,古代中國不可能自發地進入近代工商社會,即馬克思主義者所說的資本主義社會。因為沒有近代自然科學,就不可能孕育出近代工業,沒有近代工業,就不可能誕生近代工商社會。非常遺憾,中國傳統文化中沒有近代自然科學的基本要素:公理體系和科學實驗。所以,古代中國晚期並非處於近代工商社會前夜。 戎小捷: 古代中國確實不可能自發地進入近代工商社會,即馬克思主義者所說的資本主義社會。這是因為中國是一個行政型文明,而資本主義社會是市場型的文明。現在中國已經有了自然科學,也有了近代工業,但也並不能因此就變成資本主義。 劉松原: 13、 為什麼中國傳統文化中沒有近代自然科學基本要素呢? 一、與貿易和航海發達的古希臘和近代西歐相比,以農業為主的古代中國缺乏孕育自然科學的需求。 二、與處於世界十字路口的新月沃土文明相比,位處東亞的古代中國受地理位置限制,缺乏與其它高度文明碰撞砥礪的機遇。 三、古代中國大一統王朝統治者一方面誘惑士人階層讀書做官,一方面興文字獄對士人階層恐嚇鉗制,培育諾諾之輩,淘汰諤諤之士, 窒息了思維創新。 戎小捷: 根本原因確實是行政文明缺乏對自然科學的需求。行政文明最需要的是倫理學和歷史學,因此中國在這兩個方面異常發達。 劉松原: 14、 古代中國是東亞文明中心。數千年間生活在區域文明中心的中國人累積了天朝意識,即中國是天下文明中心,中國朝貢體系之外皆未開化之蠻夷之地。在古代中國人所能接觸到的地理範圍內,在古代中國人所能記憶的歷史長河中,天朝上國觀念從未被撼動,因而滲透在中國傳統文化的血液里,紮根在中國傳統文化的基因中。 戎小捷: 行政文明的行為準則、價值觀念滲透在中國傳統文化的血液里,紮根在中國傳統文化的基因中。至於天朝上國觀念,最遲在八國聯軍之後已經蕩然無存了。 劉松原: 17、 近代西方文化令西方率先由農業社會進入工商社會,其主要特徵是:自然科學衍生工業生產帶來遠遠超過農業社會的財富,市場經濟維繫工業生產持續擴張,民主政治維繫市場經濟穩定運行。 戎小捷: 其實,遠在古希臘時期,西方就已經進入工商社會了。迦太基等也是。 劉松原: 18、 近代以來,一方面西方國家內部不斷進步,另一方面西方國家的進步為其帶來壓倒性軍事優勢,使其在相互爭奪霸權之外,不斷對外侵略擴張,實行殖民主義、帝國主義。在征服了美洲、非洲、大洋洲、南亞、東南亞等幾乎整個世界之後,只剩下東亞儒學文化圈等少數地區仍然倖存。 但是,大清國對遙遠的西方在近幾百年間的崛起幾乎一無所知,對相對於西方中國已經淪落為貧國弱國的事實幾乎毫無察覺,仍以天朝上國自居,視西方為蠻夷之地, 不屑與西方通商,不懼與西方開戰。 不過,在全球侵略擴張連連得手的西方眼裡,鼎盛期的中國不過是一個尚未進入近代文明的古老帝國,外強中乾。作為大航海時代以來全球化的必然結果,已經工業化、要求自由通商的西方和仍然處於農業社會、拒絕自由通商的中國註定一戰。 戎小捷: 準確地說,是市場文明的西方,和行政文明的東方,由於利益的衝突和價值觀的不同,註定一戰。 劉松原: 20、 一八四〇年中英鴉片戰爭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中國戰敗,被迫捲入現代化進程。 鴉片戰爭的直接起因是大英帝國為維持其鴉片貿易利益對大清國發動的侵略戰爭。但是,英國的戰爭訴求不僅僅是保護鴉片貿易,其更重要的訴求是自由通商。鴉片戰爭的實質是近代工商文明與傳統農耕文明碰撞,是近代西方文化向中國傳統文化挑戰。 戎小捷: 準確地說,鴉片戰爭的實質是近代工商文明與傳統行政文明碰撞,是近代西方市場文化向中國傳統行政文化挑戰。 劉松原: 21、 把鴉片戰爭的失敗推諉於清政府腐敗無能,並沒有找到失敗的根本原因。鴉片戰爭時清政府昏庸瞞頇,應對失據是事實。但是,處在古代中國巔峰期的清政府與歷朝歷代中國政府相比,並沒有更腐敗更無能。鴉片戰爭失敗的原因是仍然處於農耕經濟的中國與實現了工業化的英國相比,發展階段懸殊,軍事、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等全方位落後。 戎小捷: 鴉片戰爭失敗的主要原因是,晚期的清政府與早期的清政府比,已經腐敗不堪。雖然仍然處於農耕經濟的中國與初步實現了工業經濟的英國相比,發展階段懸殊,但假若鴉片戰爭發生在康乾時期,則大體量非工業化的行政文明未必會輸給小體量的工業化市場文明。 劉松原: 22、 鴉片戰爭中英國是侵略者,中國是被侵略者。但是,這次外族入侵與古代中國的外族入侵截然不同。歷史上北方游牧漁獵民族入侵中原,如五胡亂華、遼夏金元、滿清入關,隨後被中原文化同化,融為中國的一部分。這次的入侵者不僅具有軍事優勢,而且攜帶着更先進的文明,不僅沒有被中國傳統文化同化,反而將其重創,是謂三千年未有之變局。 戎小捷: 我們中華文明屬於一種典型的行政文明,而先後軍事征服過我們的那些北方的游牧民族(或半游牧半農耕民族),也都屬於行政文明,完全屬於同一種文明類型。區別僅僅在於,我們中華民族是用行政的手段來組織農業生產,而北方的游牧民族是用行政的手段來組織牧業生產。因此,北方來的游牧民族非常容易理解中國的制度和文化,同時也願意借鑑、吸納我們中華地區原有的一套行政管理制度和相應的一套儒家思想,以便其更有效地來治理他們所新占領的廣大地區。由此一來,中華文明被北方游牧民族征服以後,文化不僅沒有中斷或滅絕;反而,少數游牧民族統治時間一長,往往被人數眾多的漢民族所同化,變成了中華民族的一部分。這也就是中華文明得以不斷傳承,延續至今的根本原因 而西方文明是市場文明,不可能被行政文明的中國所同化;同樣,龐大的中國行政文明,也不可能被西方同化。這就是所謂三千年未有之變局的本質。 劉松原: 23、 鴉片戰爭為中國歷史進程注入了一個前所未有的因素:實現現代化,迎頭趕上西方。 與此同時,傳統的皇朝更替依慣性仍然繼續。中國近代史上,實現現代化性質的事件和皇朝更替性質的事件交叉糾纏,撲朔迷離。 24、 欲實現現代化,首先應當承認中國傳統文化已經落後於西方近代文化,承認中國需要學習借鑑西方。這既是理性的認知,也是一個文明自信且有生命力的標誌。否則,中國仍然是天朝上國,何需什麼現代化,何談實現現代化?不幸的是,這個看似一目了然的淺顯道理,時隔一百八十餘年,至今尚未成為中國人的共識。 不承認落後的原因有兩個。 一是切身利害。中國統治者不願意承認中國落後這個事實。如果坦承中國已經落後,則應當放棄皇權專制,改行西方憲政民主,統治者將失去拋頭顱灑熱血換來的政權,從而失去權力帶來的財富。 二是心理因素。對數千年間浸淫在天朝意識中的中國人來說,意識到祖宗之法不可取很困難,承認祖宗之法不可效很屈辱。即便已經落後,中國人仍然想當然以天朝上國的視角俯視世界。 這兩個原因互為因果,共振增幅。不承認落後,是中國至今仍然落後的根本原因。 戎小捷: 中國在鴉片戰爭之後,已經承認器物層面的落後了,否則不會有洋務運動。至遲,中國的朝廷和知識分子們在甲午戰爭之後也已經承認政治制度落後了,否則不會有戊戌變法和清廷晚期的新政。中國的政治現代化、民主化之所以一直未能成功,原因在於:照搬西方市場文明的民主模式總是失敗,而自身行政文明的民主模式,要麼是因戰亂來不及找,要麼是一直未能找到。 劉松原: 25、 可是,鴉片戰爭後中國的軍事落後和經濟落後已經暴露無遺,如何處理名義上的天朝上國和事實上的貧窮落後之間的落差呢?為此,中國統治者挖空心思為天朝意識注入新解:雖然我們在形而下,即看得見摸得着的軍事上經濟上屈居劣勢,但是,我們在形而上,即一時看不見摸不着的政治制度上思想文化上仍然具有無比的優越性,仍然擁有其它國家所不具備的中國特色,仍然領先全世界。 晚清政府如此宣揚,民國政府如此宣揚,共和國政府亦如此宣傳。 如此一來,在古代中國尚且某種程度上屬實的天朝意識被扭曲為在近代中國睜着眼說瞎話的天朝情結。依天朝情結,倡導學習西方實現現代化被斥為全盤西化、數典忘祖、漢奸洋奴賣國賊等。 儘管自欺欺人的天朝情結一而再、再而三地被證偽,眾多國人至今仍奉以為真,導致中國現代化進程格外艱難曲折。 戎小捷: 當代中國,至遲在文革以後,當局也承認政治制度落後了,鄧小平因此才提出要進行政治改革。可惜,找不到路在何方。 劉松原: 26、 天朝情結與民族主義有重迭,但程度不同。 任何一個民族都有民族主義,這是不可避免的,也是無可厚非的,儘管多數情況下民族主義並非理性產物。多數國家藉助民族主義增進社會凝聚力,但僅僅把民族主義控制在民族自豪感水平上,不會以民族主義構建國策,傷害國本。天朝情結不同,近代中國歷屆政府事實上均不同程度地以天朝情結構建國策,抵制現代化。天朝情結是傷害國本的民族主義。 27、 從一八四〇年代到一九一〇年代,經歷了一次又一次失敗挫折,部分中國精英才一步一步地認識到天朝情結的虛妄和危害。 28、 第一步:第一次鴉片戰爭戰敗,國人意識到洋人船堅炮利。魏源主張師夷長技以制夷,承認中國技不如人,主張學習西方軍事技術,開啟了正視世界、學習西方的第一個篇章,撕開了天朝上國迷思的第一道口子。 29、 第二步:第二次鴉片戰爭戰敗,國人意識到洋人不只是軍事領先,而且在工業上領先。奕、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張之洞等主張洋務運動,中學為體,西學為用。儘管尚有體用之辨,但承認西學可與中學並列,開啟了中國工業化先河,撕開了天朝上國迷思的第二道口子。 30、 第三步:甲午一戰,洋務運動成效卓著的泱泱大國敗給了明治維新後君主立憲的蕞爾小國。光緒、康有為、梁啓超等意識到中國政治體制需要改革,主張君主立憲,着手戊戌變法,撕開了天朝上國迷思的第三道口子。 31、 第四步:孫中山、黃興、宋教仁等意識到中國政治制度落後,先後組建興中會同盟會等,倡導三民主義、訴諸共和革命。經辛亥革命,建立中華民國,取代了在中國曆時兩千多年的帝制,取得了中國現代化進程中第一個里程碑式的成就,撕開了天朝上國迷思的第四道口子。 需着重指出:中華民國建立時,袁世凱與孫中山南北議和、擬出《清室優待條件》,隆裕頒布《清帝退位詔書》等一系列妥協是政制和平演變、政權和平移交的明智之舉,減少了社會動盪,減輕了社會成本。 32、 第五步:十九世紀下半葉郭嵩燾提出開放民營工商業。二十世紀初張謇等主張實業救國。與洋務運動官辦實業不同,實業救國主張民辦實業,即市場經濟。清末發軔、民初迅速成長的民辦實業標誌着近代市場經濟在小農經濟土壤上萌芽,撕開了天朝上國迷思的第五道口子。 33、 第六步:民國建立後,現代化成效未達預期。陳獨秀、胡適、蔡元培、魯迅等發起新文化運動,打倒孔家店,主張白話文,引進德先生和賽先生;張伯苓、陶行知等推行教育救國。近代文化先行者們意識到中國要實現現代化,不僅要在軍事上、工業上、政治體制上、政治制度上、經濟制度上學習西方,而且需要思想啟蒙,在文化上學習西方,從而撕開了天朝上國迷思的最後一道口子。 戎小捷: 劉松原上面的這些闡述,實際上正說明中國已經不在迷戀天朝上國的觀念了。上面這段論述,實際上否認了他自己的第25條闡明的觀點。 劉松原: 38、 需要申明的是:中國傳統文化與西方近代文化相比,近代以來落後了,但並不意味着中國傳統文化自古以來就是落後的。古代中國幾千年間開發出來的精耕細作的農業、技藝精湛的手工業、時有創新的商業、郡縣制、科舉制、諸子百家、禮義廉恥、中庸之道、溫良恭儉讓、琴棋書畫、眾多文藝作品、眾多技術發明等等,都曾經是先進的。中國近代以來的落後,是近代中國人未能與時俱進造成的,沒有理由抱怨當年並非總是落後的老祖宗。 39、 另一個需要申明的是:中國傳統文化與近代西方文化相比,近代以來落後了,並不意味着中國傳統文化已經毫無可取之處。中國傳統文化的落後集中體現在皇權專制、小農經濟和科學缺位。在某些領域,如在群體層次上,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凝聚能力、教化能力、動員能力、公序良俗等等;在個體層次上,中國人的勤勞智慧,進取向上,注重家庭,注重教育等等,在當代仍然是不可或缺的優秀素質。 40、 中華民國成立、清末民初民營工商業躍進、新文化運動和教育救國,標誌着中國現代化道路上的先賢們已經摸索出近代中國落後的原因和中國走向現代化的可行路徑,即建立民主憲政,發展市場經濟,汲取先進文化。由於這一路徑與中國傳統文化不兼容,未能在短期內被中國社會廣泛接納。 戎小捷: 確實,中國許多知識分子和朝野人士,都曾經認為中國應該搞西方式的憲政民主,並在辛亥革命中進行了大膽的嘗試。可惜,由於文明類型不同,西方的民主模式和中國的行政文明不兼容,因此遭到了慘敗。 劉松原: 41、 中華民國北京政府期間成立國會,實行總統選舉,實行多黨制,頒布憲法,建立起民主政體架構。但是囿於帝制遺患,當時政壇上革命、暴動、暗殺、復辟、政變等輪番上演,政局長期動盪。 即便如此,與動輒千百萬人頭落地的槍桿子裡面出政權相比,民主政體架構的誕生和存在仍然是無與倫比的歷史性進步。若認可民主制度,保持民主政體架構存在,假以時日民主初級階段的弊端勢將逐步改進。這一期許,數十年後在台灣得到實證。 戎小捷: 民主政體架構確實有無與倫比的歷史進步性。但不同的文明類型,各有適合自身的獨特民主政體架構(具體模式詳後)。前人沒有認識到這一點,當下的多數知識精英仍然沒有認識到這一點,此乃中國至今無法實現民主政體架構的重要原因之一。 又:台灣、香港、新加坡等華裔社會,體量均很小,大陸無法模仿。 劉松原: 45、 為什麼蘇聯能做到把中國的現代化課題偷換成國際共產主義運動課題呢?為什麼當時那麼多中國人接受了馬列主義呢?主要有兩個原因。 第一個原因:新文化運動前後,中國士人階層已經意識到,包括儒學在內的中國傳統意識形態內容陳舊,不足以抵擋西學東漸。為救國救民,他們不得不藉助西方思想武庫尋求富國強兵的工具。 可是,當中國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並成為戰勝國,第一次以勝利者身份走上世界舞台時,西方列強卻試圖把不公平的《巴黎和約》強加給中國,觸發五四運動。此舉令相當大一部分中國士人對接受西方主流思想十分牴觸。 恰逢此時,馬列主義經由俄國十月革命傳播到中國,其來自西方又全面批判西方主流社會的雙重屬性迎合了中國士人階層既需要西方思想武器又需要貶斥西方社會的心理需求。 第二個原因:馬列主義與中國傳統文化的高度相似性。例如: • 暴力革命與打天下 • 無產階級革命領袖與帝王 • 無產階級專政與法家 • 列寧主義政黨與幫會 • 階級鬥爭與殺富濟貧 • 計劃經濟與官辦經濟 • 共產主義理想與大同世界 • 社會發展規律與君權天授 等等,不一而足。 二者的高度相似性使馬列主義在中國容易被理解、接受、傳播,不需要額外的知識儲備和思想啟蒙。 而近代西方主流社會中的民主、自由、平等、法治、軍隊國家化等要素,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根本不存在,欲在中國得到理解、接受、傳播需要全社會海量知識儲備和持續思想啟蒙。馬列主義對西方社會的批判性,馬列主義與中國傳統文化的高度相似性,再加上馬列主義塗着哲學、政治經濟學、科學社會主義等近代斑斕色彩,在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普及程度相當低的中國頗具迷惑性,吸引了眾多知識儲備和啟蒙程度不足的中國人,包括抱着救國救民理念的志士仁人和抱着“殺到東京去奪了皇帝那個鳥位”想法的草莽人士。 戎小捷: 上面這一段論述基本符合事實。一句話,馬克思針對西方市場文明的弊端,開出了一個行政藥方,這自然會得到中國行政文明中人的認可。如果馬克思開出的是一個宗教藥方,則信仰馬克思主義的將決不會是俄國人和中國人。 劉松原: 46、馬克思主義產生於十九世紀中葉在西歐相對落後的德國,其創建人對當時正在西歐北美蓬勃發展的民主制度陌生疏離,其暴力革命和無產階級專政的主張是對民主的反動。 列寧主義產生於二十世紀初比德國更落後的俄國,其拋棄巴黎公社模式、建立列寧主義政黨的獨裁統治模式更是從馬克思主義倒退。 戎小捷: 馬克思是針對歐洲當時由於市場系統的不完善所導致的社會動盪和階級矛盾的尖銳而開出的藥方。雖然開出的藥方有誤,但這是不能苛求於前人的。 劉松原: 54、 二戰結束,帝國主義、殖民主義退潮,形成世界相對和平的時期,也形成鴉片戰爭以來中國外部環境最好的時期,是中國在解決了存亡問題之後繼續實現現代化的最佳契機。 當時國內存在國民黨和共產黨兩組相互抗衡的軍事政治勢力,和平民主建國是可能選項。可惜蔣介石和毛澤東只有打天下坐江山的帝王情結,沒有致力中國現代化的理念情懷,導致國共內戰,中國坐失進一步實現現代化的良機。 戎小捷: 不僅是毛澤東和蔣介石具有打天下坐江山的帝王情結,整個共產黨整體和國民黨整體,甚至整個中華民族,都具有這個情結。注意,帝王情結不是天朝上國情結。 劉松原: 56、 抗戰勝利,內戰結束,國人期待一個解除了內憂外患的中國迅速實現現代化。一九四九年中共政權面臨的課題與一八四〇年晚清政權面臨的課題一樣:是學習借鑑西方實現現代化,還是固守天朝情結拒絕現代化。毛澤東作出了與晚清政府同樣的選擇,並藉助布爾什維克主義強制推行之,於是在一九四九年至一九七九年間,即通常所說的中共建政前三十年,中國現代化進程墮入倒退階段。 57、 倒退的主要標誌是閉關鎖國。 鴉片戰爭前中國閉關鎖國,鴉片戰爭後中國被迫打開國門,一九四九年後中國再次閉關鎖國。前後閉關鎖國的原因同出一轍:維護政權穩定。結果殊途同歸:失去發展機遇。 • 五十年代初,中國向蘇聯一邊倒,被社會主義陣營成員蘇聯和朝鮮拖入朝鮮戰爭,導致對西方閉關鎖國。 • 五十年代末,中蘇產生分歧,引發蘇聯撤回援華專家和中蘇論戰,導致中國對蘇聯東歐閉關鎖國。繼而中蘇邊境武裝對峙,發生珍寶島和鐵列克提邊境武裝衝突。 戎小捷: 此次前30年的閉關鎖國,無論是對歐美還是對蘇聯,都是被迫的。不是我們要閉關鎖國,而是對方要封鎖我們。 劉松原: 58、 政治倒退的主要標誌是由憲政民主理念倒退回皇權專制。 截止一九四九年,中國雖然不曾施行過行之有效的憲政民主,但始於晚清的憲政民主理念一直不曾缺席。北京政府時期,一直保留民主政體架構。國民政府時期,形式上完成了由軍政、訓政到憲政的轉換。 中共否定憲政民主,宣稱實行人民民主專政或無產階級專政。專政之下,中共領導一切。中共黨內,全黨服從中央。而在中央,領袖有最終拍板權,且實行終身制,還被山呼萬歲萬歲萬萬歲,萬壽無疆萬壽無疆。這套文字遊戲彎彎繞了一大圈,就是為了掩飾一個公開的秘密,一個官方羞於承認的事實:人民民主專政或無產階級專政即皇權專制。 戎小捷: 和皇權還是有區別的。皇帝是世襲的,而黨的主席或總書記實際上並非世襲,黨章和憲法中也均沒有規定世襲制度。現在人們已經認識到,光取消世襲制是不夠的,真正需要大力改革的其實是郡縣制。 劉松原: 59、 經濟倒退的主要標誌是在社會主義計劃經濟旗號下,取締市場經濟,倒退回官辦經濟。 60、 文化倒退的主要標誌是文化為無產階級政治服務,即為皇權服務。 61、 社會倒退的主要標誌是從近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理念倒退回把人分成三六九等、逆社會發展方向而動。 戎小捷: 如果以西方的憲政民主作為預定的目標,則上述現象確是一種倒退。但如果以行政文明自身的民主模式為預定目標,則上述現象就不是一種倒退。本質上是一種還沒有找到正確民主模式之前的一種迷茫中的徘徊、一種猶豫不決中的反覆不定。 劉松原: 62、 一些為中共辯護者認為,中共建政前三十年間取得了偉大成就,比如製造出原子彈、氫彈、人造衛星,建立起完整的工業體系等等。 不錯,中共建政前三十年間確實也有一些成就。除了上述的兩彈一星和工礦企業之外,中共建政前三十年在延續民國以來的婦女解放、普及中小學教育、傳染病防治、交通網絡整備等方面亦有進步。此外,一九七二年中美外交破冰雖然沒有改變閉關鎖國走勢,但總算對外開啟了一道小小的門縫。 但是,這些成就與同期全世界的經濟社會高速發展相比相形見絀。 二戰後,由於處於相對和平時期以及科技進步,人類社會發生了繼工業革命之後第二次飛躍發展。與中共建政前三十年同期,北美、西歐、日本、澳大利亞、新西蘭等國家實現了前所未有的經濟高速增長,許多發展中國家也同步創造了經濟高速增長奇蹟,其中韓國、台灣、香港、新加坡等地籍此實現了現代化。而中國由於閉關鎖國,失去了這次與全世界同步發展的機遇. 戎小捷: 前30 年,中國確實失去了重要的發展機遇,但不是由於閉關鎖國,而是由於錯誤、僵硬的意識形態所致。 劉松原: 63、 閉關鎖國帶來全面倒退,理所當然一再遭到中國社會各階層的抵制,包括: • 一九五七年整風運動中遭到章伯鈞、羅隆基、儲安平、林昭等至少五十五萬名民主黨派成員、知識分子、青年學生抵制。 • 一九五九年廬山會議上遭到彭德懷等中共黨內部分幹部抵制。 • 一九六二年七千人大會上遭到劉少奇等中共黨內部分幹部抵制。 64、 面對各階層不間斷的抵制,中共以階級鬥爭為名,先後發動了數十個政治運動,羅織反革命分子、反黨集團、右派分子、右傾分子、四不清分子、走資本主義道路當權派、資產階級反動學術權威、反革命修正主義分子、叛徒、特務、工賊、內奸、五一六分子等五花八門的罪名,整肅了數以億計質疑閉關鎖國路線的知識分子、青年學生、社會精英、中共幹部。 戎小捷: 無論是57年,還是59年、62年、無論是社會上的知識分子,還是黨內的高層,他們抵制的都不是閉關鎖國。部分知識分子是想在中國實行憲政民主,部分黨內高層是想糾正大躍進和人民公社的錯誤,恢復單幹。 劉松原: 65、 發動數十個政治運動強制推行閉關鎖國路線仍然不果,一九六六年毛澤東夥同林彪周恩來等發動了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文革)。 戎小捷: 若僅從表面觀察,文革確實荒唐到了可笑的地步。但我們若從秦制建立2000多年來的漫長中國歷史來考察,同時結合毛澤東和黃炎培在延安窯洞中的那個著名對話來考察,則你就會發現其有內在的必然邏輯。文革是共產黨或毛澤東為了跳出“周期律”的歷史頑疾而進行的一次嘗試。雖然這是一次魯莽的、失敗的嘗試,但也是一次真誠的、大膽的嘗試。當然,毋庸置疑,文革給國家、給人民造成了巨大的災難。但無論如何,不能把文革的目的歸為要推行閉關鎖國。其次,也不能把林彪和周恩來算作文革發動者。 劉松原: 66、 為什麼中國現代化進程在中共建政前三十年會陷入倒退? 直接原因:中共對現代化認知錯誤。 中共以為現代化僅僅是工業、農業、科技和國防四個現代化,對市場經濟和民主制度在現代化中的作用一無所知,其對現代化的認知水平遠不及清末民初。聲稱搞現代化,卻敵視支撐現代化的經濟制度和政治制度,猶如只引進汽車卻拒絕接受交通規則,唯一可能的結果就是翻車。 深層原因:中國傳統文化。 中共建設四個現代化的主導思想是政治掛帥、群眾運動、自力更生、土法煉鋼、大干苦幹、艱苦奮鬥、亦工亦農、工業學大慶、農業學大寨等基於小農經濟的思維,無可避免地在經濟建設上頻惹禍端。而平息禍端的方式除了祭出皇權鎮壓,束手無策。由此,中國現代化進程倒退與中國傳統文化的關聯昭然若揭。 戎小捷: 其實,中共不僅僅是要實現工業、農業、科技和國防的現代化,它也想找出一條克服官僚主義、克服腐敗頑疾、徹底跳出朝代循環周期律的新路。57年曾想通過黨外人士來監督共產黨,沒想到知識分子要的是多黨制。66年想通過造反派來純潔共產黨,結果是造反派之間打得不亦樂乎。1919年的新文化運動、文革時期的破四舊,也都曾嘗試改造中國的傳統文化。但,這些嘗試都以失敗告終。顯然,我們首先應該建立行政文明的民主模式,之後,那些和舊模式相適應的傳統文化中的糟粕,自然會被淘汰。 劉松原: 68、 至於說中共建立了社會主義社會,更是天方夜譚。中國從來不是社會主義社會。 如果社會主義的定義是生產資料公有制,那麼,中國從來不存在生產資料公有制。所謂全民所有制、集體所有制企業,中國公眾既沒有權力任命其管理層,決定其經營方針,也沒有資格從中分取紅利。沒有管理權和分紅資格,中國公眾如何擁有這些生產資料?事實上,這些生產資料歸政府所有,與古代中國政府官辦的手工業和商業機構沒有本質區別,與晚清政府和民國政府的官辦企業即中共所稱的官僚資本主義沒有本質區別。 如果社會主義的定義是高度社會福利,那麼,中國公民享有的社會福利低於世界上大多數國家,不配稱社會主義國家。中共建政前三十年,只有占人口不到百分之二十的幹部職工享有低水平的社會福利,占人口大於百分之八十的農民幾乎沒有任何社會福利。改革開放後,中國的社會福利水平有所提升,但仍舊不僅低於發達國家,也低於大多數發展中國家。 如果社會主義的定義是一黨專制、個人獨裁、從而令政府能夠集中力量辦大事,那麼,自古以來中國一直是社會主義國家。試問,中國曆朝歷代哪個不是在帝王及其黨羽的統治下集中力量辦大事? 戎小捷: 無論是過去周朝的分封制,還是後來秦朝的郡縣制,抑或是現在的社會主義社會,其本質都是行政系統在社會中占據主導地位而已,都屬於行政型文明。區別只在於行政系統中的集權度有所不同。中國1949年建立的新政權,其政治體制確實和秦制沒有什麼區別,毛澤東本人實際上也承認這一點。 劉松原: 72、 一九七八年底中共啟動改革開放,扭轉了中國現代化進程倒退,重啟了中國現代化進程,是可以與推翻帝制建立民國、抗日戰爭勝利媲美的現代化里程碑。但是,由於市場化改革不充分、政治現代化改革闕如,改革開放沒有促成中國現代化。 戎小捷: 如果撇開政治民主的現代化,則經濟上的現代化已經基本實現。 劉松原: 75、 中共稱中國經濟高速增長體現了一黨專制的優越性,這一斷言不成立。 縱向看,如果一黨專制帶來經濟高速增長,那麼中共建政前三十年一黨專制的強度更甚於改革開放之後,為什麼改革開放前沒有出現經濟高速增長?橫向看,如果一黨專制帶來經濟高速增長,那麼朝鮮一黨專制的強度更甚於中國,為什麼朝鮮沒有出現經濟高速增長? 戎小捷: 實際上,在五六十年代,朝鮮的發展速度,遠勝於韓國。我這裡不是在讚揚朝鮮,而是實事求是地指出,行政系統和市場系統,如果調理得好,其實各有所長。朝鮮現在一團糟,根本原因是他們也沒有找到適合行政文明的民主模式。 劉松原: 76、 恰恰相反,正是因為改革開放鬆動了中共一黨專制,經濟高速增長才成為可能。 改革部分恢復了市場經濟,允許私有經濟存在,解除了計劃經濟對勞動者、經營者的束縛,中國人的勤勞智慧才有了用武之地。 開放擯棄了閉關鎖國,換取了國際資本和技術流入,以及國際市場對中國開放,中國才有可能完成原始資本積累或稱第一桶金。 改革開放提出廢除國家領導人終身制,使民間資本和境外資本預期政治環境將有利於經濟發展,換來民營企業和外資企業支撐中國經濟大半壁江山。 一言以蔽之,打開國門引進市場經濟帶來經濟高速增長。 戎小捷: 實際上,不打開國門,也可以在國內推行市場經濟。當然,這樣的話,經濟增長無疑不會有這麼高的速度。 劉松原: 77、 但是,經濟高速成長畢竟是在中共執政期間取得的。為什麼一黨專制下中國能夠取得經濟高速增長呢? 回顧近代世界經濟發展史,幾乎所有發達或曾一度發達的經濟體都有一個在民主制度確立之前經濟高速增長的階段,如英國、法國、德國、日本、蘇聯、南美諸國、台灣、韓國等。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國例外是因為這些國家形成時已經沿襲了英國的民主制度。 一個經濟體由農業社會步入工商社會時,經濟發展水平較低,到處是市場空白,加之低工資福利、低勞動保護、低環境保護等低成本優勢,無限商機暫時掩蓋了對市場經濟秩序的苛求,民主制度暫不構成經濟高速增長的必要條件。 戎小捷: 劉的這一段論述,實際上是肯定了行政系統在經濟起飛的初期有其正面的歷史作用。 劉松原: 當經濟發展水平達到一定程度,市場經濟需要民主制度維持公正的市場秩序。這時,能夠民主轉型的經濟體能夠穩定市場經濟秩序,進化為發達國家;不能民主轉型的經濟體市場失序,墮入中等收入陷阱。例如,歷經二戰後的經濟高速增長,一九七六年伊朗的人均 GDP 達到當時世界平均的五倍,遠超中等收入水平,但由於未能民主化,二〇二三年其人均 GDP 僅為該年世界平均的三分之一。 戎小捷: 歷史事實是,教俗文明的伊朗因為沒有找到適合教俗文明的民主模式,反而照搬了行政文明的一些東西和市場文明的許多東西,結果徹底失敗。 劉松原: 最近十餘年來中國經濟增長趨緩,根本原因是未能實現民主轉型,國進民退政策導致外資逃離,民營經濟萎縮,市場秩序混亂。中美貿易戰、新冠疫情、國外經濟去風險等因素不過是雪上加霜而已。 戎小捷: 根本原因是,中國的鄧、江、胡等,包括趙紫陽和胡耀邦,也包括一大批的海內外知識分子,在中國需要、而且可以推進政治改革的窗口期,都沒有找到適合行政文明的民主模式,因此才導致了這一系列的後續問題。 劉松原: 78、 改革開放帶來最大的弊病是官場腐敗加劇,並由此衍生貧富差距擴大和社會潰敗,如黑社會、黃賭毒、拐賣人口等等。 導致官場腐敗加劇的原因是政治現代化缺失,權力沒有受到有效約束制衡。 中共不承認官場腐敗加劇的原因是政治現代化缺失,試圖僅僅以自身反腐應對,結果反腐流於清除政敵的工具,腐敗愈演愈烈。 戎小捷: 是的,由於沒有找到合適的、正確的、適合中國的民主模式,於是執政黨只好又撿起起了傳統的老辦法來反腐、來整肅黨。 劉松原: 81、 鄧小平主導改革開放,功不可沒。其執政期間否定文革,部分糾正閉關鎖國路線,借重胡耀邦平反中共建政前三十年間的冤假錯案,開啟經濟高速增長,是其任內亮點。但是,糾正閉關鎖國路線不徹底,廢黜政治改革方面更為前瞻的胡耀邦和趙紫陽,鎮壓六四民主運動,是其任內敗筆。 82、 江澤民執政初期,曾一度叫停改革開放,後被迫重啟改革開放,保持經濟高速增長,史無前例地依約定和平移交政權(儘管還保留了一個留任軍委主席兩年的尾巴),以及朱鎔基主持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是其任內亮點。但是,政治改革不作為,鎮壓法輪功,是其任內敗筆。 83、 胡錦濤執政期間開創經濟高速增長十年黃金期,保持相對寬鬆的言論環境,廢除農業稅和盲流遣送法等苛政,並不留尾巴地按時依約定和平移交政權,是其任內亮點。但是,溫家寶多次呼籲政治改革卻得不到呼應,逮捕08憲章起草人劉曉波,是其任內敗筆。 84、 由於鄧小平、江澤民、胡錦濤執政期間拒絕政治現代化改革,鎮壓六四民主運動並持續為鎮壓辯解,導致一批在文革期間形成價值觀,牴觸改革開放的政客得以進入政壇高層。 85、 習近平是牴觸改革開放的政客代表,其執政以來主要在做三件事。 一、借反貪剪除政治對手,集中權力,修憲恢復終身制。 二、不忘初心,試圖從改革倒退,回歸中共建政前三十年。 三、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試圖從開放倒退,挑戰現存世界秩序。 不僅沒有對現存世界秩序構成重大挑戰,反而觸發了西方的警覺和集結,導致中國失去享用了三十多年的、近代以來最寬鬆的外部環境。 戎小捷: 鄧、江、胡的所有敗筆,我們知識分子都要承擔一部分責任。因為我們沒能及時給共產黨提供一個非西方的、適合中國行政文明的民主方案。我們的民主理念,甚至某種程度上還停留在康有為、梁啓超的水平上——照搬西方。 至於外交方面,現在的中美交惡,中西交惡,雙方都有責任。雙方都沒有跳出陳舊的意識形態窠臼。 劉松原: 86、 現政權內政倒退受阻是因為無視改革開放已經為中國社會帶來了不可逆轉的變化。 不可逆轉的變化之一是,中國已經由農業社會進化到工商社會初級階段。與小農經濟時代不同,工商社會初級階段非國有經濟體量龐大,官方已經沒有能力再次通過資本主義工商業改造和人民公社化重新控制所有人的飯碗,從而控制所有人的行為。此外,工商社會初級階段中國經濟與世界經濟密不可分,中共不敢也做不到再次閉關鎖國與外部經濟脫鈎。 不可逆轉的變化之二是,中國社會的中堅已經由改革開放後成長起來的世代構成。改革開放前中國人貧窮落後、與世隔絕,易受馬列主義之類的話語術愚弄。改革開放後開始接受教育的兩代人與父祖輩相比,接受了正規教育,接觸到了普世價值,是中國近代史上首度生活相對富裕自由的世代。他們是改革開放的受益者,不會放棄已經改善的生活方式。雖然社會頂層仍由文革世代盤踞,但是包括各級官員在內的各行各業,已經由億萬改革開放世代形成中堅力量。他們偶而出彩,但通常默默且有效地抵制着倒退。 戎小捷: 只要我們還沒有找到適合中國的民主模式,則現在的一切都具有可逆的風險。 劉松原: 87、 現政權外交倒退受阻是誤以為東升西降。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GDP占世界GDP的比值不斷攀升,西方相應的比值則不斷下降,被中共當局解讀為東升西降。 戎小捷: 如果西方不能改革他們那些明顯已經出現眾多問題的現存民主模式,則“西降”不可避免;如果中國始終不能找到適合自身的民主模式,則“東升”決無可能。 劉松原: 88、 本次現代化進程倒退,已經並將持續引發經濟災難,置中國於中等收入陷阱。 不過,中國現代化進程中每一次階段性進步總是在遭受重大挫折之後痛定思痛而來。 • 第一次鴉片戰爭戰敗,痛定思痛睜開眼睛看世界。 • 第二次鴉片戰爭戰敗,痛定思痛興辦洋務。 • 甲午戰敗,痛定思痛變法、共和革命。 • 辛丑國恥,催生清末新政、實業救國、教育救國。 • 民初政壇混亂,催生新文化運動。 • 三面紅旗和文革潰敗,痛定思痛改革開放。 所以,本次現代化進程倒退勢將再次喚醒國人的現代化意識,促進中國現代化更上層樓。 戎小捷: 確實,已經有人,包括我自己,已經跳出西方憲政民主的固有模式,開始提出適合行政文明的、適合中國的獨特民主模式。例如“兩權分解,三方共享”的民主模式。 劉松原: 92、 中國近代史提示:什麼時候天朝情結某種程度地被抑制,學習國際先進經驗,中國現代化進程就前進一步;什麼時候天朝情結當道,拒絕學習國際先進經驗,中國現代化進程就遭受挫折。不革除天朝情結,無論主張什麼主義,無論如何更換領袖政黨政權,中國都不可能實現現代化。 戎小捷: 我再重複一遍,天朝情節,在鴉片戰爭之後開始減弱,在甲午戰爭之後已經蕩然無存。 劉松原: 93、中國現代化進程遲緩是因為體量龐大,現代化意識滲透整個社會需要更長時間。同等條件下,體積較大的冰塊兒融化較慢。 戎小捷: 劉的這個觀點,需要加上一句。即:必須找到適合行政文明的民主模式,否則,緩慢的融化也不可能。 劉松原: 94、 沒有民主就一定不能實現現代化嗎?不同的國家,不同的文化背景,在實現現代化時不可以殊途同歸嗎? 迄今為止的歷史顯示,遍布世界大大小小的國家,包括中國在內,曾試圖以五花八門的主義取代民主,實現沒有民主的現代化,沒有一例成功。原因無它:實現現代化,依賴工商業持續擴張;工商業持續擴張,依賴公平的市場經濟體系;公平的市場經濟體系依賴民主制度維繫。
戎小捷: 確實,沒有實現適合自身文明特點的民主模式,則經濟的現代化不能持久。
劉松原: 95、 中國民主化最可能的路徑是成本最低的台灣和平演變模式 中國民主化最可能借鑑台灣民主化路徑,不僅因為海峽兩岸文化背景相似,更因為中國現代化取得的進展主要來自和平演變,而革命和暴力等方式收效甚微。 戎小捷: 中國的民主化,照搬任何人都不行。不能照搬俄羅斯,也不能參照台灣和新加坡,更不能照搬歐美。我們必須自己找到新路!當然,毋庸置疑,是和平的新路。 劉松原: 97、 雖然西方在現代化方面曾經領先全球,但並不意味着它不可超越。日本通過明治維新和二戰後民主改革,不僅實現了現代化,而且在均貧富、社會治安、衣食住行便利等方面超越了多數西方國家,對中國頗具啟示意義。 戎小捷: 同意。 劉松原: 98、 西方左派批判現存社會,尋求更公正的社會,是引導社會進步的力量。西方右派守護現存價值,以免社會變化過激翻車,是維持社會穩定的力量。二者制衡,維繫社會平穩發展。 戎小捷: 同意。 劉松原: 西方左派中部分人士缺乏切中西方社會時弊的真知灼見,拿不出可以與建制派抗衡的理論和主張,只能從馬克思主義中尋求安慰,只能從名為社會主義、實際上比西方更缺乏公正的國家尋求寄託。蘇聯時期,他們曾讚揚並寄希望於蘇聯。蘇聯解體了,他們轉而讚揚並寄希望於中國。這部分西方左派既不可能中肯地批判西方社會,也不可能對中國現代化有所助益。 戎小捷: 同樣,中國右派中部分人士缺乏切中中國社會時弊的真知灼見,拿不出可以與建制派抗衡的理論和主張,只能從西方自由主義中尋求安慰,只能從西方國家尋求寄託。這部分中國右派既不可能中肯地批判中國社會,也不可能對中國現代化有所助益。 劉松原: 99、 從傳統文化與現代化的關係來看,中國與世界其它國家相比共性大於個性,並不存在什麼特殊性。英國的現代化過程中有過內戰和政變,法國的現代化過程中有過暴力和復辟,美國的現代化過程中有過奴隸制,德國的現代化過程中發動過兩次世界大戰,日本的現代化過程中有過軍國主義。世界上一些先前闊、但現代化進程滯後的文明如今所處的困境也和中國類似,如伊斯蘭、俄羅斯。 戎小捷: 中國無疑有着最大的特殊性。體量最大,無人可比。行政占優的歷史最長,同樣無人可比。 劉松原: 100、 筆者不是史學工作者,在引用史料和使用專業術語時外行之處可以想見。但筆者相信,這些缺陷不影響本文整體立論。 歡迎對本文拍磚或斧正,尤其歡迎整體否定本文且能自洽的大作。畢竟,個人見解正確與否無足輕重,中國現代化路在何方茲事體大。 戎小捷: 雖然我壓根就不同意劉松原的整體立論,但我對劉松原充滿真誠的敬意!謝謝劉松原的努力探索。我也願意和劉松原一起,進一步探討中國行政文明的民主現代化之路。 最後申明一下,我認為,中國政治民主的現代化,應該走一條類似“兩權分解,三方共享”的道路。(詳見我的有關博客)
|
|
|
|
實用資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