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萬維讀者網 > 天下論壇 > 帖子 版主:納川
20世紀70年代太行山區之食衣住行——第一,食。
送交者: 饞師五代 2024年11月20日22:04:37 於 [天下論壇] 發送悄悄話

日常和吃得最多的一種飯,叫咸飯。

 

為什麼這麼叫?我也不知道,也無從考察。據我長大之後,遇到我們縣其他地方的人,他們也叫咸飯。

 

咸飯,並不咸。因為,當時來說,鹽也是花錢買的,沒人捨得多放鹽。要是你多放鹽,你老爸會把你的屁股打成八瓣兒的,而且,你媽也不會攔着。

 

咸飯,是一種雜燴的煮飯。季節不同,內容也不同。冬天,是白蘿蔔片、紅薯、胡蘿蔔片、蔓菁片等,先下小米,再放各種乾菜片,開了鍋,再下玉米麵餅子;

 

玉米麵餅子煮熟了,撈出來, 咸飯也就好了。

 

家裡不論老小,一人一碗咸飯,就玉米麵餅子,就是我們的一日三餐;早中晚,沒啥區別。每家每戶,都如此,也沒區別。

 

因為,當時是集體勞動,大家都在生產隊上班兒;口糧、蔬菜也都是平均分配的。

 

你家、他家每種糧食的種類、比例都是一樣的。因此,主婦們做出來的飯,幾乎一致,也就在所難免啦。

 

唯一的差別是:玉米麵餅子的大小,和咸飯的稀稠略有不同。

 

男人們,常常用筷子頂着玉米麵餅子,端着一大碗咸飯,到門外巷子裡,坐在石頭上,一邊吃,一邊和鄰居聊天。吃完了,繼續聊。碗和筷子,讓自己媳婦或者孩子,拿回去。有時,一大碗沒吃飽,就吆喝自己媳婦或孩子,再盛一碗。

 

婦女和孩子,一般不參加巷子裡的桌邊會議,都是在自家院裡吃飯。特別是婦女們,多數就在廚房隨便吃幾口就完了。要吃得快,因為,還要照顧孩子上學,還要餵豬。

 

春季,蔬菜還沒下來,只能吃前一年秋天儲存的乾菜。稱得上新鮮的,只有窖藏的紅薯;紅薯,是放在土窖里的。

 

土窖深3-4米,然後,向水平方向挖掘,成為一個窯洞,但為節省人工,沒有人高;不能直立,只能貓着腰進去。秋天紅薯收穫之後,就把一部分放在土窖里。

 

有些紅薯,擦成片,晾乾,磨成粉,這就是紅薯面。

 

紅薯面,也是一種重要的主食;可以壓餄烙、抿圪斗,還有一種吃法,是把紅薯面和白面,分別擀麵,之後,合起來,成為一層白面、一層黑面(紅薯面濕了之後,是黑色的)的包皮麵條,味道也很好。只是做起來,比較繁瑣。

 

地窖里的紅薯,要是保存得好,有時,能一直到第二年秋天,新紅薯下來了,還沒吃完。

 

夏秋兩季,各種蔬菜,都下來了。有黃瓜、西葫蘆、茄子、豆角、北瓜、青椒、尖椒等,還有一種名叫根達的青菜,很像今天的芹菜,但,比芹菜更粗,葉子像芭蕉一樣寬大。根達只吃莖,不吃葉。葉子,剁碎了,拿去餵豬和雞。

 

這種菜,我離開老家之後,再沒見到過。

 

根達的吃法,也像芹菜,如根達拌花生米;花生煮熟,根達莖切成細絲,開水焯過,過涼水,和花生米一起,淋點兒香油,是夏季里極好的涼菜。

 

不知道啥原因,我們村的西紅柿,都不紅。因此,離開老家之前,我很少吃到西紅柿。後來,村里搬來一個軍工廠5450廠。他們廠,從石家莊拉西紅柿,賣給自己的職工。有剩餘,村民也能去買,但要等人家所有職工買完了,才有機會。還要花錢,我記得大概是2分、2分5一斤。

 

夏秋兩季,各種蔬菜、瓜果以及野果漫山遍野,紅薯、嫩玉米、茄子、黃瓜、蔓菁、紅棗、花生,去暑之後,核桃也離皮了,可以吃了。常看到小松鼠,啃了一堆的核桃青皮,一個小山一個小山似的,這就是說,松鼠已經開始享用美味的核桃仁了。

 

可,除了野生的,一切資源屬於集體。那時,我們覺悟高,集體的東西,是絕對不能動得;哪怕犧牲生命,也要保護集體財產,更不要說去偷摘偷吃了。

 

因此,路邊的瓜果雖然很多,但我一次也沒有摘過。別人摘,我也不允許,我要堅決和他作鬥爭。

 

夏天、秋天,要去地里幹活兒,所以,吃得要好些。

 

割麥子的時候,常吃烙餅、綠豆湯,炒菜是沒有的,涼拌豆芽或者黃瓜絲,都算奢侈了。很多時候,是搗蒜成泥,加醋兌水;烙餅蘸蒜泥醋汁,味道好極了。

 

還有一種蒜汁香油茄泥,更是美味——茄子蒸軟、搗爛、澆上同樣搗爛的蒜汁、醋,再淋上香油,拌勻。既爽口,又美味。我母親做得,最是可口。方法並不難,我也會做。可,我後來做過,卻再也找不到記憶中的味道了。

 

最盼望的是秋假了。當時,農村放兩個假,一個是麥假,一個是秋假。麥假的工作很單一,就是收麥子。大人們割麥子,我們小學生,跟在大人後面拾麥穗,就和法國著名畫家米勒的名作《拾麥者》一樣。不同是,中國的太陽,要比法國的太陽熱烈得多。

 

秋假,天氣好多了;秋假的主要任務是拾棗,我們小學生,一邊拾,一邊吃,停不下來;棗含糖量高,吃多了,口渴。常常是吃了幾個之後,就發誓不吃了,然而,遇到大個、透紅、硬脆的,就忍不住,直到吃了一肚子的棗,連午飯、晚飯都省下了。

 

一年之中,吃得最豐富,還是秋天。不一定吃得好,但花樣多,蔬菜、瓜果都是新鮮的,白天在地里收了,晚上就上了飯桌。

 

即便如此,吃白面的機會,也少之又少。或者說,屈指可數。

 

第一次吃白面,是大年初一;所謂“大年初一吃餃子,頭一回”,絕非誇張。第二次,就到清明了。清明祭祖,蒸好饅頭,帶到祖墳上,供一供,之後,拿回家,就分給家人們吃了。

 

夏季、秋季幹活辛苦,也會吃白面。但那要看主婦的安排,並不必然。有的家庭,極為節儉,麥子一年一年地存着,為娶媳婦、蓋房子用。例如,家裡蓋新房子的話,來幫工的人,是不給工錢的,為此,就要讓人家吃好——吃好的標準,就是三頓白面。否則,人家就不願意來了。找各種藉口,推三阻四,你家的房子就爛尾了。

 

我母親過得仔細,家裡攢了好幾大缸的麥子。一缸有2百-3百斤,總有4-5缸吧,放在我家的小北屋裡。直到我和我哥離開老家,去上學,大缸里的麥子,都是滿的,用黃泥封着。1980年,我母親和三弟、小妹跟着我爸爸到了城裡,可戶口還是農村戶口,也就沒辦法買糧食。我母親只好回老家,把麥子換成麵粉,背到城裡去,度過了一段極為艱難的日子。

 

離開老家之前,我沒有挨過餓,但吃得不好,白面是偶爾,大米別想。79年9月,我去正定上高中,一天三頓饅頭,沒有粗糧,比我老家吃得好多了。

2024年7月22日星期一;

北京,望京家中。

 

https://liuyunfeng.blog.caixin.com/   鄙人在財新網的專欄,歡迎光臨和轉發。

 

此外,電子書五本——文化五件套, 只售9.90元人民幣。微信付款即發。+VX 13683152372 13521586972.


1,漢字,一座有故事的城市;

2,寂靜的風景
3,楓行萬里;
4,中日文化對談;
5,中西文化對談。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抗癌明星組合 多年口碑保證!天然植物萃取 有效對抗癌細胞
中老年補鈣必備,2星期消除夜間抽筋、腰背疼痛,防治骨質疏鬆立竿見影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