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各國及歐盟與烏克蘭的關係及對俄烏局勢的影響 |
送交者: 革命軍中馬前卒 2024年12月01日14:25:07 於 [天下論壇] 發送悄悄話 |
11月8日,美國總統選舉結果揭曉,共和黨的特朗普擊敗民主黨哈里斯,成為下一屆美國總統。由於特朗普、萬斯等共和黨人在俄烏問題上拒絕支持烏克蘭、親近俄羅斯的立場,未來四年(甚至更久)烏克蘭恐怕難以得到美國有力的軍事和外交支持。而近日俄烏戰爭形勢又利於俄羅斯一方,引發更大擔憂。 於是,烏克蘭方面及其支持者,將目光轉向了歐洲,尋求替代美國對抗俄羅斯的力量。尤其是英國、法國、德國等大國,被寄予厚望。 那麼,歐洲各國與俄羅斯關係如何?是否願意又是否有能力替代美國對烏克蘭的支援?歐洲如果支持烏克蘭,是否可以抵擋住俄軍進攻? 需要首先說明的是,歐洲各國及各國內部的不同政治團體,在與俄羅斯關係及對俄烏問題的態度上,是存在較大差別的。而態度相似也不意味着政策及目的的相仿、實際投入的相近。因此需要具體分析。 歐洲各國及各政治派別與俄羅斯的關係,可分為激烈反俄、較反俄、中立、較親俄、高度親俄這五類。具體對待俄羅斯的政策也頗有差別。 其中激烈反俄的包括立陶宛、愛沙尼亞、拉脫維亞這“波羅的海三國”,以及波蘭。“波羅的海三國”因為歷史上與俄國/蘇聯的恩怨,非常敵視俄羅斯,也都加入了北約。這三國都與俄羅斯直接接壤,還靠近聖彼得堡等俄羅斯主要城市。 但這激烈反俄的三國,都是“小國寡民”,雖都很重視軍事,但並沒有多少力量支持烏克蘭。“波羅的海三國”更多側重於防禦,預備抵抗來自俄羅斯的侵略。雖然這三國給烏克蘭提供了不少軍事和經濟援助,占GDP超過1%,但總量相當有限。這些國家雖反俄並援烏,但不願也無力主動攻擊俄羅斯或大規模派兵支持烏克蘭。另外,丹麥也屬於積極援助烏克蘭抗俄的國家,2022-2024年,援烏開支高達GDP的1.9%,與愛沙尼亞並列第一。 而既較強烈反俄又頗有國力的,只有波蘭一國。波蘭也是東歐最大經濟體,軍事力量不容小覷。波蘭也是東歐為數很少有美國駐軍的國家。波蘭在歷史上也與俄國發生多次戰爭,互有勝負。不過波蘭在俄烏問題上的態度是複雜的。一方面,出於反俄需要和“唇亡齒寒”,波蘭支持烏克蘭反俄;另一方面,波蘭與烏克蘭歷史上同樣仇怨很深、相互種族屠殺,以及領土糾紛。這又讓波蘭從官方到民間並不願意過多支持烏克蘭。另外,波蘭右翼政府雖然出於民族主義反俄,卻又出於保守價值觀而與俄羅斯有所共情。 而較為反俄和中立的(這二者往往存在重合和波動),包括英、法、德、意、西等大國的建制派和多數群體,及瑞典、芬蘭等俄北方鄰國。巴爾幹半島中的克羅地亞、斯洛文尼亞等國也較為反俄。在俄烏戰爭之前,這些國家主流對俄羅斯持相對中立偏負面看法,俄羅斯全面入侵烏克蘭,才讓各國對俄觀感惡化到類似以前冷戰時代。 但這些國家也都存在大量親俄群體。各國的極左和極右、民粹反建制力量,出於價值觀、利益、反建制等原因,與普京及俄羅斯方面較為親近。如法國“國民聯盟(前國民陣線)”、德國“另類選擇黨”、英國“脫歐黨”等右翼和極右勢力,及德國左翼黨等極左勢力,或出於價值觀與俄羅斯保守主義相近,或基於不分正義邪惡的“和平主義”立場,均反對對烏克蘭的軍事援助,或批評俄羅斯入侵同時更批評北約和本國建制派政府。這些極右或極左勢力日益成長,影響力不容小覷。各國建制派政府試圖援助烏克蘭對抗俄羅斯,也會受其掣肘。 而較為親俄的,包括匈牙利歐爾班政權等。塞爾維亞是巴爾幹半島最親近俄羅斯的政權,但同時又與歐盟保持友好關係。羅馬尼亞和保加利亞等國,雖更多是中立態度,或有時因為政府變更而親西方,但由於處於東歐、與俄羅斯有各種經濟文化聯繫,雖然對烏克蘭有些聲援,但並不願意也無力參與制裁俄羅斯。 而高度親俄的被廣泛承認的主權國家,只有一個,就是白俄羅斯盧卡申科政權。若算上不被廣泛承認的國家和政治體,還包括德涅斯特河左岸共和國等被俄羅斯扶植的政權。 根據以上劃分,歐洲主要國家、大多數國家對俄羅斯是中立偏負面的態度。這些國家建制派/執政者及多數民意支持烏克蘭、反對俄羅斯的入侵。但這種支持的力度是有限的,而不是激烈和堅定的。 英國、法國、德國,是最具軍事實力、在經濟和外交上也頗有力量的三個歐洲國家。這三個國家的力量和態度,對歐洲是否可以取代美國、支持烏克蘭對抗俄羅斯,至關重要。 英法德三國雖是老牌列強,且至今仍然是世界綜合國力前8位的強國,但其國力尤其軍事勢力無法與美國相比,也就意味着無法替代美國的援助能力。2023年北約各國軍費開支比例,美國一國即占所有北約國家的68%,包括英法德在內全歐洲的開支僅占28%。在軍事科技上,英法德雖也有尖端技術,卻同樣無力與美國比擬。
雖然隨着時間推移,歐洲列強及歐盟對烏克蘭的援助逐漸增多,尤其人道援助超過了美國。如2023-2024年,歐盟各國對烏克蘭的援助明顯超過美國,2024年4月至6月,美國援助為(折合)84億歐元,歐洲則有116億援助。但經濟援助不能替代軍事武器和技術援助,這方面歐洲各國明顯不及美國。而且據統計,2025年起烏克蘭所獲援助將大幅減少。 而且,英法德三國也各懷鬼胎。英國長期在歐洲大陸推行“均勢政策”,不願歐洲大陸任何一國獨大,也並不願意看到法德更緊密聯合。雖然英國有一定的反俄傳統(包括沙俄時期和蘇聯時期),但又傾向以俄國制衡德國與法國。雖然如今似乎不再是帝國爭霸時代,可英國仍然在其對歐陸的外交上實行“均勢政策”,而不會過於偏幫其中一方。 英國反對俄羅斯擴張,但並不熱衷於對俄羅斯積極打擊。英國脫歐後,有更多的回歸孤立主義傾向,對烏克蘭的支持必然是有限的。英國對烏克蘭的支持,更多會是經濟方面,而軍事支持會很有限。只要俄羅斯沒有對英國自身造成極大威脅,英國政府和民意都不會傾向直接出兵烏克蘭。 而法國則是有較深的親俄傳統,法俄兩國幾百年裡都交往甚密。無論法俄兩國左翼知識分子,還是傳統貴族,都有不少淵源。法國也傾向於奉行與北約其他國家不同的獨立自主外交和軍事政策,長期並不追隨美英等國對抗蘇聯/俄羅斯的政策。在普京全面入侵烏克蘭之前,馬克龍還一直希望保持與俄羅斯的友好關係。 但同時,出於對普世人權、各國主權、國際法的重視和強調,法國又較為明確支持烏克蘭反侵略。馬克龍幾個月前聲稱準備派法國軍人前往烏克蘭,是歐洲各國中第一個公開宣布有派兵計劃的國家。 但法國迄今沒有實際派兵的行動。顯然,法國方面說的與做的並不完全相符。這也和向烏克蘭派兵可能導致大量人員傷亡引發國內反對、國內極左極右親俄勢力掣肘有關。雖然法國時常派兵干預非洲一些國家內政和人權,但俄羅斯軍事力量遠強於非洲那些貧弱國家,法國若派兵恐怕將付出巨大傷亡。 德國是距離俄羅斯相對最近的歐洲大國,歷史上與俄羅斯又頗有恩怨。俄烏戰爭爆發後,執政的朔爾茨政府一直傾向支持烏克蘭,也是對烏克蘭提供援助最多的歐洲國家。但隨着戰事的持續,德國對烏克蘭的支持不增反減。由於德國本國財政和內政問題,今年對烏克蘭的財政援助已較上年減半。 德國建制派政府還較為支持烏克蘭,而極左的左翼黨和極右的德國另類選擇黨,都明確反對支持烏克蘭,且有着較強的親俄傾向。而隨着極右的另類選擇黨在多次選舉中支持率增加,德國民意更加傾向減少對烏援助。 而英法德三國,也都面臨着國內複雜的經濟社會問題,如財政入不敷出、移民融入和衝突等問題,沒有足夠資源和精力對烏克蘭鼎力支持。相對於2022和2023年,2024年對烏克蘭的支持還在減少。在這樣的背景下,冀望他們填補美國援助的空白,恐怕是會大失所望的。 而如果歐盟統合起來,共同對抗俄羅斯和支持烏克蘭,又是否有可能及有勝算呢?同樣是難以樂觀的。如上所述,雖然歐洲主要國家及主流建制派,即歐盟的主導者和多數派,仍然是支持烏克蘭反侵略的。歐洲主要國家和建制派不僅在立場和輿論上支持烏克蘭,也實在付出了真金白銀。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兩年多以來,歐盟給烏克蘭提供了累計超過折合1300億美元的各類援助,並在之後到2027年前再提供折合540億美元援助。 但同時,也有不少國家及極左極右民粹派別,是親俄和反對支持烏克蘭的。歐盟內部存在嚴重的分歧。而又由於歐盟各組織往往採取“一致通過”方式決定事務,若有一票反對,往往就會擱置。而歐盟成員國匈牙利已在涉及俄烏問題上多次利用“一票否決權”阻撓歐盟的決策,另有一些國家也較為曖昧,讓歐盟援助烏克蘭的能力大打折扣。 而歐盟各國都有強大的“歐洲(一體化)懷疑主義”力量,一直反對歐洲的統合及歐盟機構,甚至試圖脫歐和解散歐盟。英國就已在2020年脫歐成功。在歐盟機構歐洲議會,就有龐大的反偶疑歐力量,利用歐盟平台本身反對歐盟。歐盟內部這樣的形勢,更不利於歐盟團結對抗域外勢力。 對於歐洲各國而言,他們雖然知道俄羅斯的巨大威脅、烏克蘭淪亡後的“唇亡齒寒”,但並不願意為烏克蘭這個“他者”付出太大代價。特朗普當選總統後,瑞典、芬蘭等國都開始進行民防動員,意在預備俄羅斯未來可能的入侵。但他們並未表達加大援助烏克蘭的意願。顯然他們更傾向於自保,而非主動挑戰俄羅斯。雖然歐盟官方一直聲稱堅定支持烏克蘭,但口頭與實際,以及具體能夠支持多少,都是很有疑問的。 而烏克蘭自身,也面臨着諸多嚴重問題。烏克蘭本身就是一個較為貧困落後的國家,雖有較強工業基礎,但與俄羅斯比仍然相形見絀。烏克蘭的腐敗問題也較嚴重,曾在國際上縱橫捭闔的前外長庫列巴就涉嫌腐敗而被解職。烏克蘭之所以能在此前兩年抗擊駐俄羅斯的攻擊,主要就在於美國、歐洲列強、北約的軍事支持。且即便得到大力支援,也只是勉強支撐,而並未戰勝和驅逐俄軍。若最大支持者美國停止軍援,烏克蘭就很難支撐了。 至於烏克蘭是否可以拖到四年後美國又一次大選,筆者認為恐怕是不能的。2022年至今烏克蘭已盡全力,尚難以擊敗俄軍,又如何有力量支撐四年。況且四年後美國可能仍然是孤立主義者、親俄反烏者當權。而俄羅斯方面則不怕消耗,又有大量朝鮮軍人做更廉價的“炮灰”,烏軍無論打短期決戰還是長期消耗戰,都很難擊敗俄軍。 對於烏克蘭試圖研製核武器的可能,筆者也並不抱樂觀態度。世界其他國家恐怕都不會支持烏克蘭研製核武,乃至還要抑制其核戰能力,以免戰爭陡然升級為核大戰、殃及全歐和世界。若烏軍沒有足夠投擲能力,也並不能威脅到俄羅斯。當然,烏克蘭借研製核武器作為某種讓普京願意妥協的籌碼,也是有一定價值的。但目前看,這並不能根本的改變俄烏局勢。 而歐洲各國更不願意捲入核武衝突。歐洲各國之所以對援助烏克蘭一直有保留,也是擔心普京狗急跳牆、使用核武。但歐洲各國也不會完全被核訛詐嚇倒,而是會選擇既有原則(反對俄羅斯侵略)又相對謹慎(不過分刺激普京和俄羅斯)的策略。 總之,筆者認為,烏克蘭的前景是較為悲觀的,歐洲各國無法取代美國的作用和援助。而加拿大等更遠的北約國家,更難以提供及時有力的援助。雖然歐洲各國可能在短期加大援助,削弱美國停止援助的空缺,但恐怕難以持久。歐洲各國對烏克蘭的援助不可能是足夠需求量的、無限期的。 歐洲各國尤其英法德,雖仍然可以通過外交手段,以烏克蘭放棄克里米亞和烏東頓巴斯地區為條件,爭取讓烏克蘭保有包括基輔在內的中西部領土。但俄羅斯貪得無厭、得隴望蜀,即便暫時接受協定,未來也可能趁隙再攻。烏克蘭始終處在危險中。 歐洲各國對於美國放棄支持烏克蘭,以及減少在歐洲、在北約、在西方政治軍事同盟中的存在和付出,是不樂見的。歐洲各國希望美國充分發揮其強大的國力尤其軍事力量,護衛歐洲、西方、整個自由民主陣營,對抗窮凶極惡的俄羅斯及中俄朝伊等專制軸心勢力。但起碼在特朗普等孤立主義者執政期間,歐洲無法指望和挽留美國保護,只能尋求自主防衛,以及重新整合歐洲內部,建立沒有美國也能對抗各方威脅的新同盟。 美國若放棄支持烏克蘭、縱容俄羅斯,也將大大改變歐洲各國的軍事和外交。之前歐洲各國都儘可能壓低軍費,提倡和平主義,防衛較多依賴美國。若美國由孤立主義者執政,又面臨俄羅斯巨大威脅,以及潛在的中國威脅,歐洲各國必然大幅提高軍費開支、自主研發尖端武器。若美國領銜的北約不再具有足夠職能,歐洲各國也可能另組軍事聯盟。這將是冷戰後世界格局的又一次巨大變化。承平的歐洲不再,曾經的憑藉實力爭霸的叢林帝國時代,則可能捲土重來。 但無論未來歐洲各國軍事和外交如何變化,烏克蘭恐怕無法得到及時、有力、充分的支持,起碼需要付出一定的犧牲,才可能求得有限的和平與生存。烏克蘭的悲劇,也是歐洲其他國家的教訓和警鐘。 |
|
|
|
實用資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