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万维读者网 > 天下论坛 > 帖子 版主:纳川
真信仰是恩典,也是挑战
送交者: 湮灭之城 2024年12月23日15:53:47 于 [天下论坛] 发送悄悄话


19184月,也就是106年前,当时39岁的爱因斯坦在柏林物理学会举办的普朗克60岁生日庆祝会上讲过这样一段话:

“在科学的殿堂里有许多楼阁,里面有各式各样的人,引导他们进入的动机也各不相同。有些人爱好科学是因为科学能给他们以超乎常人的智力上的快感,对他们来说,科学是一种与众不同的娱乐,他们在其中可以寻找生动活泼的经验以及个人雄心壮志的满足。还有些人,他们愿将自己的聪明才智献上祭坛,纯粹是为了功利的目的。如果上帝派一位天使前来,将这两类人全部赶出殿堂,那么集结在那里的人数会大大减少。但仍然会有一些人留在里面,有古人,也有今人。……我相信,在那些被轻易逐出的人中,也有许多卓越的人物,他们在构建科学殿堂中也做出过很大的贡献,想必天使也会纠结,究竟谁该被赶走?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倘若殿堂里只有被驱逐的那两类人,那么这座殿堂决不会存在。”

由此想到了信仰。

在上帝教会的殿堂里,也有着形形色色的人,同样,驱动他们进入的动机也各有不同。有的人或许是在无法承受的生活重压下前来寻求帮助的;有的人也许是在个人事业“功成名就”之余前来寻找额外的满足与心灵安慰的;也有的人可能纯粹是因为无所事事需要打发时间前来消遣的;还有的人则大概是把对上帝的事奉当成一种职业,进而前来获得名利和取得收入的......

倘若上帝也同样派天使来到人间,将这殿堂中的有些人赶出殿堂,就像当年耶稣在耶路撒冷圣殿驱赶那些假冒为善的伪信徒那样,那么天使选择留谁?不留谁?是否会有纠结?

如此,殿堂里还能剩下多少人?剩下的都是些什么人?

1919年在柏林研究所的爱因斯坦.jpg

1919年在柏林研究所的爱因斯坦(引自网络)

 

圣诞将近,居住的城市内外早已是一派节日气氛,从社区到家家户户,圣诞灯火通明,随风不时地飘来那些无比熟悉的的圣诞歌曲。

近日读到一本书,是关于经典赞美诗歌《奇异恩典》(Amazing Grace)作者的传记。在书的开篇,作者向人们展现了若干这样的画面:

199892日晚,瑞士航空111号航班在纽约飞往日内瓦途中突然坠入加拿大新斯科舍省距海岸大约2公里的大西洋中,机上229人全部遇难。

我们在两年前曾经造访过的美丽的旅游小镇佩吉湾(Peggy’s Cove),当时成了空难的救援指挥中心,震惊的遇害者家属从四面八方赶来,眼看着自己的亲人被海浪卷走。就在此刻,一名随军牧师来到海边,与一个因失去自己孩子(一名19岁的加州学生)而陷入悲痛的家庭一同祷告。祈祷中他们开始唱起了那首歌——《奇异恩典》,是四部和声轮唱。现场所有的救援人员和旁观者都被这场景震惊了!

你能想象吗?他们在遭受失去亲人的极度痛苦中,却在歌唱赞美上帝的恩典。这是怎样的信仰?又是何等奇异的情感!

那位牧师后来补充说:“这样的事情每天都在发生——在令人难以置信的悲伤中,有着奇异的恩典。”

xDSC01124.jpg

作者202398日拍摄于Peggy’s Cove,其时大雾弥漫,时隐时现,直到中午仍未散去

 

1986128日,美国的“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在起飞73秒后空中解体,7名航天员全部遇难。在航天员的追悼会上,举国上下所听到的,是这首《奇异恩典》。

1995年,美国国内一名恐怖分子在俄克拉荷马联邦大楼引爆炸弹,造成了168人死亡。当时的电视新闻节目中,再次听到了教堂礼拜里播放了《奇异恩典》。

2001年,“911恐袭事件”发生后不久,联合广场开始自发举行烛光守夜活动,人们再次唱起了《奇异恩典》,不仅仅是纽约,全国各地的纪念活动上所响起的都是这同一首歌。

这首赞美诗歌在美国举国哀悼的时刻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在各类公共悲剧事件,以及许许多多个人的悲痛时刻,都被人们反复唱起,正如一位评论家说的:《奇异恩典》已成为美国的“精神国歌”。

加拿大也一样。

19981120日,在因滑雪事故丧生的加拿大前总理皮埃尔·特鲁多的儿子的追思会上,由苏格兰风笛演奏的,也是这首《奇异恩典》。

两年后,渥太华附近的一所高中里发生了一件校园暴力袭击事件,在事后的混乱和震惊中,一些学生聚集在学校前,他们手拉手开始祈祷,更多的学生陆续加入,有基督徒,也有非基督徒,他们自发地唱起了《奇异恩典》,当晚,全国的电视播放了他们的画面。

John-Newton.jpg

John Newton17251807,引自网络)

 

这首歌的作者是约翰·牛顿(John Newton),他是英国一个教区的牧长。1773年新年那天,他在祷告中从大卫诗篇中萌生灵感,开始创作赞美上帝的歌曲《奇异恩典》,最初他将这首歌取名为“信仰的回顾和期望”。这样算下来,《奇异恩典》已经历了251年的历史了。

但如果你了解到歌曲作者本人一生中戏剧化的生活与非凡的经历,你就会发现,他自己或许正是这首歌最好的诠释。

一个人可以经历自己的愚蠢;可以遭受奴役、被当作逃兵逮捕并遭受公开鞭打;可以有过可耻的堕落,举止粗俗、随心所欲;可以在几内亚海岸干过罪恶的贩卖奴隶的勾当,甚至当过奴隶船的船长;当然,他也可以经历个人在绝望中的至暗时刻,经历在万念俱灭下想要跳海自尽的冲动……

但最终,他真的经历了奇异的恩典。

1748年,他在一艘开往美国殖民地的奴隶船上偶然读到一本名为《效法基督》的书。恰在此时,一阵狂风袭击了那艘船,眼看顷刻间全船人都将葬身海中,牛顿不禁大叫:“上帝啊,怜悯我们吧。”

尽管那只是出于自身本能的轻率一喊,但他却立刻被自己的这句话深深震撼:

“怜悯?我能得到什么怜悯?我是船上最大的亵渎者,是骂声最高的咒诅者,是无情嘲笑上帝存在的人!我能得到祂怎样的怜悯?”

奇迹般地,他们的船最终幸存下来,而歌曲的作者也在上帝奇异的恩典之下,在内心的极度绝望中峰回路转,他悔改、重生,后来又在英国圣公会任教职,并终身致力于反对蓄奴制度。

于是,便有了这首堪称经典、历久不衰的《奇异恩典》。

 

视频:硬汉歌手演唱的《Amazing Grace

 

1807年,约翰·牛顿去世,他为自己写下了这样的墓志铭:

“约翰·牛顿,教士,曾经是一个犯罪作恶、不信上帝的人,在非洲服务过奴隶,但借着救主耶稣基督的丰盛怜悯,得蒙保守并赦免,并被指派去传播他长期以来努力试图摧毁的信仰。”

有点像使徒保罗。

与他相比,我们这些曾经自认为的“好人”有理由选择骄傲吗?我们又会比他好多少呢?

回到殿堂的问题,真正的信仰是沉重的、不容易的,是需要付出代价的,就像那十字架!

当人们面对今日之社会严重的撕裂与激烈的纷争时,人们在哪里能找到希望?找到人类生存的希望?找到所有威胁着要毁掉我们生活的悲伤的解药?

也许,人们应该重新审视“奇异恩典”的永恒信息,新的希望也许就在这里。

无论我们生活中的困难有多大,无论我们的个人错误和遗憾有多深,也无论地球上的邪恶有多黑暗,总是有一种更深的怜悯、一种可以改变一切的宽恕,那是一种比我们自身强大得多的、可以胜过一切的力量!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抗癌明星组合 多年口碑保证!天然植物萃取 有效对抗癌细胞
中老年补钙必备,2星期消除夜间抽筋、腰背疼痛,防治骨质疏松立竿见影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