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在網上看到一段名為《東西四環球大戰線》的節目視頻,看完之後不禁啞然失笑。幾位台灣的名嘴,一本正經地談論“中國製造的Nike鞋子成本10美元,美國商人轉手就賣2000美元”,聽得我直覺得發虛。他們神情嚴肅,好像自己親眼看到過一樣,可實際上一查便知根本站不住腳。
這種說法連基本的常識都不顧一下。Nike鞋子的生產成本大概確實在10美元左右,這是有可能的——畢竟大量生產、外包加工、控製成本都是現代供應鏈的基本手段。但說一雙普通Nike鞋子在美國賣到2000美元?那簡直是天方夜譚。
根據我自己的經驗和觀察,在加拿大,我每年都會買一到兩雙Nike鞋子,質量相當不錯,前幾年在Sport Chek買,一雙70加元,現在漲價了,也就100加元左右。即便是在美國,普通的Nike零售價大多在100至200美元之間,已經算是相當高端的款式了。要說兩千美元,普通人哪買得起?一個月工資多少?花兩千塊買雙鞋,不吃不喝嗎?
當然,仔細想想,這種情況在極個別特例下也不是全無可能。比如川普當年選戰期間曾籌款賣過一些帶簽名的跑鞋,那價格確實開到了2000美元一雙;還有NBA巨星科比穿過、簽名過的耐克球鞋,在收藏市場也可能炒到那個價位。但這些是限量版、紀念品、明星效應——和市面上一般人買的運動鞋根本不是一回事。
讓我感到遺憾的是,這些台灣電視節目裡所謂的“專家”“名嘴”,不做調查,不查數據,就靠臆想、隨口胡扯。一番表演,洋洋自得,頭頭是道。但我想,台灣普通民眾如果真聽信這些內容,對美國的真實生活狀態恐怕會有非常離譜的認知。
世界很複雜,信息不對稱可以理解,但胡說八道不能當飯吃。信息時代了,花幾分鐘上網查一查數據並不難。希望這些節目製作人、主持人,至少能做到求真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