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讀羅馬書 |
送交者: 信子 2025年04月11日16:31:42 於 [天下論壇] 發送悄悄話 |
羅馬書是最重要的新約書信之一;它對天主教思想家聖奧古斯丁和歐洲宗教改革領袖馬丁路德都有過極其重要的影響。有人說它是新約聖經中對神的福音論述得最完整,最清楚的一卷書;也有人說這卷書是基督信仰的權威根據。羅馬書共有十六章,前八章通常被人當作重點來學習,特別是第八章,強調基督徒在聖靈里得到拯救,從而成為一群信靠主耶穌得勝有餘的人 (羅8:37)。英國的解經家大衛.鮑森曾有過一位老師,他只教羅馬書一到八章,認為接下來的幾章都是附帶性的, 並不重要。然而事實並非如此;其實 羅馬書的重點是在第十一章。本文將從一個新的角度探索保羅寫羅馬書的目的,這個目的與耶穌的比喻故事之間的關連,以及這個目的的現實意義。 羅馬教會不是保羅建立的,許多學者認為它是由當時居住在羅馬城的猶太人興起的。這些人在耶路撒冷參加了耶穌升天后的五荀節聚會,他們被聖靈充滿,蒙恩得救 (參見使徒行傳2:10)。隨後他們把聖靈的感動帶回羅馬,為主做見證,帶領旅居羅馬的猶太人和進猶太會堂的外邦人信主。羅馬教會由此逐漸形成。根據使徒行傳18:2記載,羅馬帝國的第四個凱撒大帝革老丟因認為猶太人不斷在羅馬鬧事,曾在主後49 年下令把所有猶太人驅逐出城,因此初創羅馬教會的猶太人所剩無幾。當若干年後猶太基督徒再次回到羅馬教會的時候,那裡的情行今非昔比,教會裡原來居少數的外邦人己人數大增。因不同背景和習俗而導致的矛盾在猶太基督徒和外邦基督徒之間油然而生,與日俱增:他們對飲食,守安息日,守律法,行割禮等執有不同的看法,且各持己見,據理力爭。而對保羅而言,問題的焦點在於外邦基督徒的驕傲(gentile boasting)。他察覺到羅馬教會的基督徒中有人認為,基督敎會取代了以色列成為上帝救恩計劃中的選民; 他們認為以色列的使命僅僅是為彌賽亞運動鋪路,而隨着救世主的到來和以色列人對基督的拒絕,猶太人的歷史使命到此結束,他們與神立的約到此完結。這種危險的取代主義和反猶太主義思潮是後來盛行在公元二世紀的馬西昂異端的雛形。該異敎屏棄了整個舊約,以及新約中被認為偏愛猶太人的部分,如馬太福音。這個說教片面的強調新約中慈悲仁愛的上帝,而否認舊約中制定律法,公義的上帝。為了幫助羅馬教會解決猶太基督徒和外邦基督徒之間的矛盾,糾正取代主義的錯誤觀點,把福音的真道傳給在羅馬的基督徒,保羅寫了一封致羅馬主內弟兄姐妹的長信,即羅馬書。 在這封信的第一章里保羅闡明自己是奉召特派傳福音的使徒:“ 我不以福音為恥;這福音本是神的大能,要救一切相信的,先是猶太人,後是希利尼人。" (羅1:16 )。接下來的幾章談到世人都犯了罪,無論是猶太人還是外邦人,沒有 一個義人。猶太人的罪是他們死守律法主義,虛假的口是心非,說的是一套,行出來的又是另一套;對別人橫加論斷,對自己卻另設標準。外邦人的罪是他們的不道德,目中無神,整日沉浸在醉死夢生的糜爛生活中。所以猶太人和外邦人都是罪人,都需要因信稱義的救恩;要救一切相信的,“先是猶太人,後是希利尼人”, 這句陳述先後次序的短句在第一,二章里連續重複了三遍,它表明了保羅反對取代主義,強調猶太人優先的思想:在神的救恩計劃里,猶太人的地位是特殊的,先是他們,然後是外邦人。那麼拿什麼來證明猶太人的特殊身份和不可取代的地位呢?保羅從猶太人的割禮,律法,亞伯拉罕後裔的身份,以及神給他們的啟示等方面來闡明自己的觀點。 保羅首先要回答的問題是,在一世紀基督運動興起,救恩臨到外邦人的時候,猶太人還有什麼長處,割禮這一猶太人的主要特徵還有益處嗎?保羅的回答是,大有好處。第一個好處是,割禮是上帝選民的標誌,神的聖言和啟示交託給他們保存(羅3:2),他們負有信守和傳揚的責任。既便有不信耶穌的猶太人,那又何妨呢?難道他們的不信可以改變神的信實嗎?可以改變神跟亞伯拉罕訂的約嗎?可以改變神的救贖計劃嗎?絕對不可以,因為神是真實的,而人都是虛謊的 (羅3:3-4)。第二個好處是“他們是以色列人;那兒子的名分、榮耀、諸約、律法、禮儀、應許,都是他們的" (羅9:4)。第三個好處是"列祖就是他們的祖宗,按肉體說,基督也是從他們出來的;他是萬有之上永遠可稱頌的神" (羅9:5)。上帝選擇了猶太人,這是無可厚非的,祂想憐憫誰就憐憫誰,想恩待誰就恩待誰。上帝給了以色列這些好處,同時也給了他們傳揚福音的責任,正如以賽亞書所說: “我還要使你作萬邦之光,使你施行我的救恩,直到地極” (賽 49:6b)。 保羅接下來談律法;因為持有律法(Torah)是猶太人的另一大特徵和標誌。不錯,人稱義是因着信,不是因遵行律法,那難道說我們就可以因信而廢除律法嗎?保羅的回答是: “斷乎不是,更是堅固律法” (羅3:31)。因為律法的終結是耶穌,他是律法的總結和終點,只有他才能成全律法。我們只有通過信靠成全了律法的耶穌才能稱義,因為我們自己成全不了律法。由此可見律法是不可廢除的,因為透過它我們看到自己的無能,骯髒,和醜陋,透過它我們看到耶穌的全能,無瑕,和美善,從而投靠他,信靠他以得稱義。耶穌自己也說過:“莫想我來要廢掉律法和先知;我來不是要廢掉,乃是要成全。我實在告訴你們, 就是到天地都廢去了,律法的一點一畫也不能廢去,都要成全”(太5:17-18)。從這裡我們看到律法的不可廢除性,看到猶太人保存和維護律法的重大意義,也看到猶太人特殊地位的含義。 學者布賴恩.塔克認為神從猶太人中揀選了保羅,使他成為向全人類傳講上帝救恩大使命中的一部分。他是以猶太人的身份被差遣向外邦人傳福音的,因此在羅馬書中保羅強調神對猶太人的約是不可改變的,律法書仍然是猶太民族獨特的標誌,猶太人的身份在新約時代仍然起到承前啟後的作用。 羅馬書第十一章表達了保羅的中心思想:神沒有棄絕他的百姓(羅11:1)。他們的失腳不是要他們跌倒,而是因着他們的過失讓救恩臨到外邦人,目的是要激動他們發憤(羅11:11)。保羅指出猶太人的發憤和回頭將會給外邦人帶來難以想象的祝福: “若他們的過失,為天下的富足,他們的缺乏,為外邦人的富足;何況他們的豐滿呢?”(羅11:11-12) 保羅進一步強調猶太人得救對外邦人的益處舉足輕重,有如死而復活:“若他們被丟棄,天下就得與神和好,他們被收納,豈不是死而復生嗎?”(羅11:15)因為救恩是從猶太人那裡出來的,從上帝對亞伯拉罕的應許就可以看到這救恩的始末。所以外邦人不可驕傲。保羅用橄欖樹來比喻猶太人和外邦信徒的關係,猶太人是正宗的橄欖樹,被砍下來的枝子是不信耶穌的猶太人,野橄欖則是外邦信徒。“所以你們不可向舊枝子誇口,若是誇口,當知道不是你托着根,乃是根托着你。…… 他們因為不信,所以被折下來,你們因着信,所以立得住;你們不可自高,反要懼怕。神即不愛惜原來的枝子,也必不愛惜你。…… 只要你長久在祂的恩典里;不然你也要被砍下來。而且他們若不是長久不信,仍要被接上;因為神能夠把他們從新接上” (羅11:18-23)。接着保羅為杜防外邦人的驕傲透露出一個奧秘,那就是等到外邦人的數目添滿了,全以色列都要得救(羅11:26)。 在接近尾聲的十五章7-13節里保羅總結性地指出了猶太基督徒和外邦基督徒應該如何相處:“你們要彼此接納,如同基督接納你們一樣,使榮耀歸於神。……你們外邦人,當與主的百姓一同歡樂……外邦啊!你們當讚美主;萬民哪!你們都當頌讚他。” 綜上所述,保羅以猶太人與神特有的,通過他們列祖所立的不可改變的約,以及神賜給他們的話語、典章、啟示,和神賦予他們傳講救恩的呼召,證明了猶太人特有的身份是不可取代的。是他們把神的話語(聖經)保存下來,並留給了世人;是他們把福音傳向了萬邦。在新約時代他們這種特有的身份,以及和神立的約仍將繼續,因為神是信實的。以色列全家最終的得救將給萬民帶來無比的祝福。這就是羅馬書的主要信息,是保羅寫此書的目的。 猶太人的身份和命運是耶穌異常關心的主題。他在世時常常用比喻來教導跟隨他的人,而猶太人和外邦人的關係常常是他的比喻中的主題。葡萄園的比喻是耶穌講給那些拒絕他的猶太教長老聽的。故事中把葡萄園租給園戶的園主比喻上帝,葡萄園比喻上帝的國,去園戶那裡收租的僕人比喻神的先知,被園戶殺死的園主兒子比喻耶穌,殺死的園主兒子的園戶比喻猶太人,而後來的新租戶比喻外邦人。這個故事的含義是,上帝給了猶太人特殊的恩典使他們能夠成為衪的選民,擁有衪的律法,然而他們卻拒絕上帝的兒子,拒絕他帶來的救恩,其結果是,上帝把救恩賜給外邦人。那麼耶穌在這比喻中要傳達的信息是猶太人在神的救恩計劃中將被外邦人取代嗎?決非如此!我們再來看看耶穌的另一個比喻就會了解耶穌的意圖。浪子回頭的故事讓我們看到, 儘管神歡迎外邦人進入衪的國, 衪與猶太人的親密關係卻沒有改變。在這個故事中,主人的小兒子(外邦人)拿着父親的錢遠走他鄉,在那裡耽於享樂, 放蕩揮霍,直到錢財耗盡。當他因走投無路而悔改回到父親家園的時候,父親(上帝)欣喜若狂,宰牛設宴歡迎他回家。而主人的長子(猶太人)對此卻嫉妒,憤恨,他拒絕參加父親為兄弟準備的家宴,從而表露出其內心對父親真正的違抗。父親對他說: “兒啊!你常和我同在,我一切所有的,都是你的。只是你這個兄弟,是死而復活,失而又得的,所以我們理當歡喜快樂" (路 15:11-32)。在父親說的這句話里可以看出,神是怎樣看待祂和猶太人的關係的:“你常和我同在,我一切所有的,都是你的。” 耶穌用葡萄園的比喻提醒猶太人,拒絕神的後果是什麼;而在浪子回頭的故事中,耶穌通過父親對長子的一番話透露出上帝對猶太人的真愛,以及跟他們持有的特殊的關係。 耶穌曾經哀嘆:“耶路撒冷啊!耶路撒冷!你常殺害先知,又用石頭打死那奉差遣到你這裡來的人;我多次願意聚集你的兒女,好像母雞把小雞聚集在翅膀底下,只是你們不願意。…… 我告訴你們,從今以後,你們不得見我,直等到你們說:’奉主名來的,是應當稱頌的'”(太:37-39)。主耶穌沒有放棄以色列,當他們最終接受耶穌的時候,他們將再次見到耶穌。福音書記載,復活後的耶穌曾向他的門徒顯現,並把傳福音的大使命交給他們。正是這些門徒,通過聖靈的作工,使上帝的福音傳遍全世界,最初將福音傳出去的門徒都是猶太人。 羅馬書的目的在於維護上帝與猶太人所立的持續不斷的約,在於強調猶太人在上帝救恩計劃中不可取代的地位。從這個新的角度來讀羅馬書對我們有着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首先,上帝通過對亞伯拉罕以及對猶太人的不變之約展示了他的信實,因此我們可以堅信上帝通過耶穌基督賜給我們的救恩也將永不改變。第二,強調猶太人在上帝救恩計劃中不可取代的地位對理解上帝的救恩意義重大。救恩由他們帶出,他們是橄欖樹的根,我們是嫁接的枝子 (羅11:17)。猶太人曾經,將來也仍會在傳揚上帝救恩的使命中發揮作用。以色列的得救之時將是全人類普天同慶之日。第三,認識到猶太人在上帝救恩計劃中的地位和作用能幫助我們抵制反猶,排猶思潮。從古到今,猶太人遭受的歧視和迫害此起彼伏,連綿不絕。近期,反猶運動和勢力在世界範圍內再達新高。為什麼他們對猶太人恨之入骨,欲滅之而後快呢?因為他們拒絕神,否認唯一真神的存在。如保羅在羅馬書中所披露的那樣,他們不願意按照神的話語去生活,而是委身於自己罪惡的念頭和放縱墮落的行為,沉湎於淪喪的道德覌。猶太人通過 他們以上帝為中心的傳統習俗及宗教活動時時處處提醒人們,上帝是真實的,祂仍然在祝福着這個民族。猶太人對人類文明,文化,科學,技術,宗教等方面的巨大貢獻出自上帝的恩寵。神的應許永不改變,祂的慈愛高深莫測。 基督徒是上帝的子民,是上帝救恩計劃中的一部分,我們要為這個計劃的全部實現努力做工,為以色列祝福,為她禱告。重讀羅馬書能夠幫助我們從新認識真正的, 從雅各傳承而來的以色列, 幫助我們站在這樣的以色列一邊,站在上帝的一邊。
|
|
|
![]() |
![]() |
實用資訊 | |
一周點擊熱帖 | 更多>> |
一周回復熱帖 |
|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
2024: | 劉瑜的論素質與我的幾點看法 | |
2024: | 馬娘娘,哭長城! | |
2023: | 馬克宏獨立自主外交時機錯了,被習近平 | |
2023: | 真正的中國公民有個夢想 | |
2022: | 官本位社會與民本位社會 | |
2022: | 如何解決在馬力烏泊爾鋼鐵廠的頑抗者 | |
2021: | 雞鴨蝙蝠鳥都能飛行,人類脫離飛行器, | |
2021: | 周恩來評傳 序言 畢汝諧 (紐約 | |
2020: | 哲學是文明的第一要素嗎?兼駁尹勝 | |
2020: | 再談親共留學生&今後想投共或為減壓,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