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議特朗普(三)
特朗普提出了發展經濟3條思路。1. 國內減稅, 鼓勵美國企業回流本土, 2. 融資投入美國基礎建設,3. 對經濟對手,如中國,增加貨物進口稅。現在一一討論一下。
1. 國內減稅; 這個其實也不是什麼新鮮事。 細分一下減稅, 減稅有兩個部分,一個是個人所得稅, 一個是公司/營業稅。 前者對個人而言, 對低收入家庭沒什麼意義, 因為本來這些家庭的納稅就很少。對中等收入家庭,每年能減的, 也就是幾百到一千美元, 這個說實在, 真的很有限。打一個簡單比方, 一家4口, 10萬美元,七扣八扣, 最後的稅率也就是10-12%左右,1-1.2萬美元, 你要減稅, 能減個10%就算不得了了, 這也就是大約1.2千美元, 每個月也就1百美元吧。 能減一點當然好, 不過也不是多到能改變個人的政治觀點。在美華人大多數家庭多數都是中產,只要自己報稅的, 應該會有感受。對富人而言, 記得巴菲特,比爾蓋茨等,在10多年前,比爾克林頓當總統時候, 他們主動要求加稅, 這裡強調一下,是主動喲。而美國近來社會矛盾激化的一個方面就是貧富差距拉大。這也是激發低收入白人出來投票給特朗普的一個原因。 所以,如果以經濟發展為中心,對低收入和中收入家庭減稅意義有限。特朗普的重點應該是加大對富人的稅收才對!對公司稅,也要慎重。美國民眾的想法都是,公司減稅就是用美國個人稅來補貼公司。 2. 融資投入美國基礎建設,如道路橋梁等等。這個難度更大。 這類事情, 傳統是各個州負責的,錢也是以各個州自籌為主,聯邦政府能補助些,但是不是主體。特朗普能推動一下, 但是力度有限。記得加州要建舊金山-洛杉磯高鐵, 為了籌錢,加州州長布朗等了10多年, 最後拍板的是加州議會。2017年1月2日美聯社報道:“Trump made rebuilding the nation's aging roads, bridges and airports a major part of his job-creation strategy in the presidential race. But those plans appear to have fizzled, somewhat, as GOP leaders have questioned the spending. By MARY CLARE JALONICK, ASSOCIATED PRESS WASHINGTON — Jan 2, 2017, 3:23 AM ET”。 中文的大意就是, 特朗普提出投資美國基礎建設想法就僅僅是嘶嘶聲音,美國共和黨領袖對這類投資有疑問。其實,了解美國政治體制人都知道,美國體制賦稅責任的主體是國會,而不是白宮。 3. 對輸入美國的物品增稅。 這個白宮權力相對大些,因為不需要經過國會。(想當年美國早期立國時候還沒有這個進出口商品這碼事情,否則,估計政治家如傑弗森等等也會把權力給國會了)。 就對中國產品而言,有兩類, 一類是合資或者獨資產品, 如蘋果手機, 另一類是純中國產品。 特朗普要對前者增稅,是有難度的,而後者較為容易。但是, 後者也有麻煩, 因為有WTO, 資本主義國家的特點就是自由貿易,你怎麼能隨意增稅呢? 那麼就要啟動反傾銷案,說是不當中國政府補貼,有傾銷之疑,美國政府才能增稅。 但是這需要是對每一類物品都要立案的, 這工作量之大看看就沒人想干。你申訴你舉證,那美國得要投入多大的人力物力?美國國內大老闆,小老闆,動不動向商務部投訴中國產品有很多很多,可是憑美國商務部這幾個人,商務部每年能做多少?也就是選這麼幾件。所以,這個也是風大雨小。 未來幾年, 商業摩擦會增加, 但也都是個案。墨西哥也一樣,特朗普首先要重新談判北美自由貿易協議(The North American Free Trade Agreement ,NAFTA)),這是通過美國、加拿大和墨西哥國會的,也是費時費事的呀。記得約20多年前吧,有個億萬富翁的獨立總統候選人(1992年大選, 獲得19%選票, 可不少啊)叫Ross Perot, 他和特朗普一樣,極力反對北美自由貿易協議, 他說(大意) “一個富人和窮人進行貿易, 富人會賺錢嗎? 不可能, 富人只能在貿易中花錢, 而不是賺錢, 但是得到服務。” 多少年過去了,仍然記得很清楚! 那富人為什麼這樣做?得到服務,享受啊,沒看見美國汽車旅館的清潔工多數都是拉美西裔的員工? 美國企業回流情況基本也是這樣,個案可以,大規模會難度大,這裡不多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