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數面前人人平等? |
送交者: 樂山水 2017年02月14日07:24:06 於 [天下論壇] 發送悄悄話 |
“分數面前人人平等”,這在當代中國是“政治正確”的口號,還被華裔美國人作為政治信條。這個口號是模仿“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後者的公正性是無可爭辯的,但是這並不能保證“分數面前人人平等”的公正性和政治有效性。 中國人特別強調考試定前途的觀念,歷史根源是從唐代開始,科舉是平民上升為士大夫(紳士-官僚)的主要途徑。可是平民大多是文盲,而且科舉的錄取率極低,要讓子孫從識字到至少中個舉人,耗費錢財極多,而平民多半負擔不起,也就是說,財力門檻把多數平民子孫擋在了科舉門外。 宗韻在“階層與流動:明初農戶入仕案例分析”中對明代二十個家族的奮鬥史進行分析,得出的結論是明初農戶入仕經歷的時間大致為4.5世,即一百三十餘年。 晚清名臣曾國藩是個幸運兒。【湘鄉曾氏接力式奮鬥的起點,也就是經濟地位的上升是在曾國藩的祖父曾玉屏一代完成的。他出身中農家族,經幾十年艱苦創業,終於使曾家經濟狀況逐漸改善。公元1811年(嘉慶十六年)曾國藩出生時,其家有田地百餘畝,人均十二畝半,判定為小地主應較為允當。曾玉屏對湘鄉曾氏家族更大的貢獻是高瞻遠矚地供自己的兒子讀書。清道光十二年(1832),曾國藩的父親曾麟書打破紀錄,成為曾氏家族五六百年間第一個秀才,才使湘鄉曾氏步入下層紳士行列。而道光十八年(1838)曾國藩考中進士,更標誌着湘鄉曾氏跨進了上層紳士階層的門檻,完成了億萬中國人的“光大門楣”之夢。相比宗韻所言的一百三十年,曾國藩家族的奮鬥過程算是相當順利的,從父親曾麟書讀書起到曾國藩中進士,前後不過四十多年。】(附註1) 1949年以後,中國公立中小學收費,財政補貼大部分。1986年開始9年義務教育免費。各地和城鄉財政收入和中小學創收懸殊,中小學條件懸殊,學生水平懸殊。不少中外機構調查發現,農村學生考上大學較少,考上重點大學很少,而且越來越少。 1949年以後,中國公立大中專學校免費,1996年開始收費,而且越收越高。這就把很多貧困學生擋在了校門外。 1949年以後,中國公立大中專學校畢業生獲得幹部身份,包分配工作。這是科舉回潮。1996年開始,不再給予幹部身份,不包分配工作。從此大學畢業生失業率逐漸走高,現在有人估計高達30%。 中國作為平民上升途徑的考試中是否要平衡地域的爭議,古已有之,延續至今。 【按照余英時先生《試說科舉在中國史上的功能與意義》一文的說法,科舉的“地區分配”制度最早可以追溯到東漢的孝廉制度。漢和帝時代,東漢政府決定地方推舉孝廉的名額必須與人口成比例,二十萬以上人口的地區每年可舉孝廉“一名”,例如大郡百萬人口每年可舉五名,不滿二十萬的小郡則每兩年舉一名。】(附註2,下同) 【到了北宋,隨着南方特別是東南一帶的興盛,如余英時先生所說,“西北之士”與“東南之士”在科舉制度中的嚴重失衡便成為當時一最大爭論。】 【……陝西人寇準一次選狀元時,硬是以本屆南方人不行為理由(“南人下國,不宜冠多士”),把原定的江西人蕭貫換成了一個山東人。據說寇準還廣為宣揚,聲稱自己又為中原人奪了一個狀元。】 “在此種政治氣氛下,北宋的科舉制度自然是相對偏向北方人的。……另外,在北宋時代,所謂科場上的南北之爭,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江西人與西北人之爭。” 【因此,山西人司馬光站出來與江西人歐陽修辨論,為北方考生代言就再正常不過了,他的理由是,“古之取士,以郡國戶口多少為率。今或數路中全無一人及第,請貢院逐路取人”。“全無一人及第”說的自然是大西北,司馬光在這裡提出了著名的“逐路取人”思路,基本可以理解為“按省錄取”。 江西人歐陽修的思路則可稱為“憑才取人”,在繼續強調南方人本已受欺負的之外,堅持分數面前人人平等,“國家取士,唯才是擇”,不能為了所謂的區域公平,而讓北方不合格的考生混進來,而讓南方合格的考生被淘汰出去。】 【作為繼歐陽修之後在大宋中樞的另一個江西人,王安石在新政中也曾有為南方考生代言的改革措施,但反變法的司馬光當政之後,盡除王安石新法,最終為“西北士人”爭取到了科舉制中的名額保障,儘管未全面實現“逐路取人”的政治理想,但已先期實現了齊、魯、河朔諸路與東南諸路的分別考試。可以肯定的是,歐陽修的“國家取士,唯才是擇”從此被否定了。】 【1397年(洪武三十年)春天,南京。一個爆炸性的消息在來京參加科舉的北方考生中傳播了開來。在剛剛公布的會試結果中,北方士子全軍覆沒,入格的51名進士均為南方人,這在數百年以來的科舉歷史上還是首次出現。 對於這一結果,憤怒的北方考生們出於本能地認為是“黑幕”,向朝廷聯名上疏狀告主考官劉三吾等人偏私南方人,“三吾等南人,私其鄉”。部分北方考生更是通過串聯走上南京街頭沿路喊冤,甚至當街攔下官員轎子告狀。 朱元璋聞訊後派人複查試卷,希望以增補北方考生名額來息事寧人。誰料主考劉三吾聲言“江南本多俊才”,其中絕無舞弊之事,以致複查結果維持原榜不變。此後幾經博弈,雖然還是未找到舞弊的確實證據,但朱元璋還是下令將劉三吾發配充軍,其他數十名考官則悉數處決。 最終,朱元璋親自閱卷增補了61人為進士,全部為北方人,為這場史稱“南北榜之爭”的明初科場大案結案,也為大明王朝此後的科舉改革定下了基調。 到仁宗宣宗之時,明王朝最終確立了“南北卷”的制度,十名之中南方人取六人,北方人取四人,北方的“進士”名額從此有了制度性的保障。不久之後,明宣宗又下令增加了一個“中卷”,將四川、廣西、雲南、貴州,還有包括太祖老家鳳陽一帶的幾個府一併納入,南、北、中三個地區的錄取比例為55:35:10。】 【如余英時先生《試說科舉在中國史上的功能與意義》一文所說,如果科舉真實為了通過考試以選拔最優秀的治國人才,則它只能以歐陽修的“取材唯才是擇”為最終極的根據,不應再加一道地域性的限制。因此,余英時認為,科舉制的意義並不僅僅在於網羅最優秀的“士”參加政府,其更深一層次的用意則是“全國各地區的‘士’必須平均而不斷地進入統一帝國的權力系統”。 “統一帝國的權力系統”,可以這麼理解,“分地域錄取”首先是服務於“統一帝國”的。余英時以“孝廉”制度為例稱,在文化上,“孝廉”把全國意義上的基本價值觀傳播到各地,以取得全國性文化統合的效用。 科舉也是如此,說得再大一點,科舉的“分地域錄取”實際上正是“大一統”的題中應有之義。錢穆在《國史新論》一書中說得很明白,科舉的一大意義是“促進政治統一”,“全國各區域,東北至西南,西北至東南,皆得有一種相接觸相融洽之機會,不僅政治上增添其向心力更應文化上增添其調協力”。】 中國眼下關於高考的地域爭議的經濟、社會背景是,重點大學文憑在勞動力市場比較吃香,因而受到中央財政補貼的部屬重點大學,似乎應該按人口數向各省分配招生數卻不是,獲得招生數較少的省份民眾就會不滿。可是政府既不按人口數分配招生數,也不按照“分數面前人人平等”,自行其是,民眾也只能發發牢騷。 美國的名校是否應該“分數面前人人平等”,那不像中國,政府說了算,而是由出錢辦學者決定招生標準和均享入學權。私立學校的招生標準是董事會說了算,公立學校的招生標準是民選官員綜合聽取選民即納稅人的意見來決定。 一戰後,美國的東歐移民增加較多,其中有些猶太人。此後考入名校的猶太學生快速增加。例如,1922年,哈佛大學(私校)的猶太學生比例達到21%,哥倫比亞大學(私校)達到40%。一些人稱其為“猶太人問題“和“猶太人侵入”。純粹看考試成績的招生標準,就引起其他族群的不滿。此後開始調整招生標準。首先要求學生畢業於班裡的前7%,然後要求學生來源代表全國各個族群。這樣有效地限制了猶太學生的人數,哈佛大學的猶太學生很快回到了10%,其它大學也很快下降。 1961年,約翰遜總統批准了“平權法”,旨在糾正歷史遺留下的種族和性別歧視,幫助如大學,企業,醫院和警察等機構擴大少數民族和婦女錄用。‘平權法’強調不是‘配額制度’,而是有目標地幫助。 1990年代以來,私立名校和不執行“平權法”的地區的公立名校中,華裔、印度裔、日裔、韓裔、越南裔學生大量增加。 例如紐約市公立高中第一名——斯泰弗森特(Stuyvesant)高中,大約有74%的亞裔,18%的白人,3%的拉美裔,1%的黑人,4%的多種族人群或其他族裔。可是亞裔在紐約市人口中只占12%。 1996年,加州修憲,不執行“平權法”,公立名校伯克萊加州大學的亞裔新生增加到42%。現在亞裔學生也超過40%。那時以來,公立的加州大學系統中最好的十所大學,亞裔學生都占40%上下。可是在此期間,亞裔在加州人口中最高占15%,現在是超過13%。 最好的私立大學——常青藤盟校中,亞裔學生也都在20%以上,最高的到40%。可是2010年美國人口普查,亞裔只占總人口的4.43%。 2015年5月,一些亞裔團體提起聯邦申訟,指責哈佛大學等常春藤盟校的招生部門歧視亞裔,此後敗訴。 華裔、印度裔、日裔、韓裔和越南裔團體把他們的子弟高中成績好歸因於他們的文化對學業成績的重視和亞裔子弟學習努力。 韓裔的李智英(Jennifer Lee)與華裔的周敏(Min Zhou)這兩位美國社會學者在《亞裔成就的矛盾》(The Asian American Achievement Paradox)中分析道,一些亞裔群體成就的真正原因,是美國移民法偏愛教育程度高、技能高的亞洲國家移民。這些精英移民在祖國就是教育程度最高者,也比美國一般人口的教育程度要高。以華裔移民為例,在2010年有51%是大學畢業生,在中國只有4%是大學畢業生,美國則為28%。從華人、韓裔和印度裔等高教育程度的移民群體,衍生出「亞裔特權」的概念。 他們分析說,當教育程度高的移民群體在美國安居,他們會建立經濟學家George Borjas所謂的「族裔資本」(ethnic capital)。這個資本包括課後補習和課後班的族裔機構,教育程度高的移民有資源和技術來為子女重新創造這些機構,使得課後班在洛杉磯的亞裔社區,例如韓國城、華埠和小西貢林立。在教堂、寺廟或社區中心,移民家長傳播有關社區的寶貴資訊,像是哪一所公校最好、大學先修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申請大學。 他們指出,這些資訊也透過族裔報紙、電視和廣播節目傳播,使得勞工階級的移民家長,可從中產階級移民所創的族裔資本受益。接受兩名學者訪問的華裔都表示,他們不會說英語的父母,搜尋中文黃頁有關平價課後班和免費申請大學講座的資訊。如此一來,雖然移民父母在工廠和餐館打工,但是他們的子女卻獲得遠超過期待的教育成果。 美國私立名校是由出資者的代表董事會來決定招生標準和族群平衡,公立名校由納稅人的代表州和地方政府來決定招生標準和族群平衡,不需要遵守“分數面前人人平等”。華裔、印度裔、日裔、韓裔和越南裔學生在上述名校中比例已經很高,已經引起其他族群的不滿和反彈,還要貪心不足,引人注目,是可笑的。 附註 1. 張宏傑:紳士家族的經濟成長:以湘鄉曾氏為例 http://view.qq.com/a/20140311/005177.htm 2. 張明揚:科舉制度,為何不能“分數面前人人平等”? http://cul.qq.com/a/20160516/036600.htm ———————— 附錄 樂山水:猶太人和美國一些亞裔族群成就的原因 猶太人創新和創業的成功讓人佩服。人數1386萬至1820萬,占世界人口73億的0.19%至0.25%,卻獲得25%以上的諾獎。以色列人口830萬,占世界人口的0.11%。卻獲得20%以上的諾獎,出了162位諾獎得主。以色列猶太人615萬。以色列技術對GDP的貢獻達到90%以上。 每萬名雇員中有技術人員144人。每1844人中有一名創業者。企業在納斯達克上市數量,超過歐洲。人均風險投資額在是美國的2.5倍、歐洲的30倍、中國的80倍、印度的350倍。 這不能不使人推測,猶太文化和以色列制度有推動創新和創業的重要成分。 一戰後,東歐有大量猶太人遷居美國。猶太移民子女大量進入名牌大學,以至於名牌大學要限制猶太學生錄取數量。 繼猶太人之後,被歸入亞裔美國人的不少華裔、印度裔、日裔、韓裔、越南裔移民子女大量進入名牌大學,以至於名牌大學要限制亞裔學生錄取數量。 有些人認為很多美國猶太人和亞裔子女成績好是這些種族智商高,有些人不同意,認為智商測試方法和取樣都有問題。 韓裔的李智英(Jennifer Lee)與華裔的周敏(Min Zhou)這兩位美國社會學者在新書《亞裔成就的矛盾》(The Asian American Achievement Paradox)中分析道,一些亞裔群體成就的真正原因,是美國移民法偏愛教育程度高、技能高的亞洲國家移民。這些精英移民在祖國就是教育程度最高者,也比美國一般人口的教育程度要高。以華裔移民為例,在2010年有51%是大學畢業生,在中國只有4%是大學畢業生,美國則為28%。從華人、韓裔和印度裔等高教育程度的移民群體,衍生出「亞裔特權」的概念。 他們分析說,當教育程度高的移民群體在美國安居,他們會建立經濟學家George Borjas所謂的「族裔資本」(ethnic capital)。這個資本包括課後補習和課後班的族裔機構,教育程度高的移民有資源和技術來為子女重新創造這些機構,使得課後班在洛杉磯的亞裔社區,例如韓國城、華埠和小西貢林立。在教堂、寺廟或社區中心,移民家長傳播有關社區的寶貴資訊,像是哪一所公校最好、大學先修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申請大學。 他們指出,這些資訊也透過族裔報紙、電視和廣播節目傳播,使得勞工階級的移民家長,可從中產階級移民所創的族裔資本受益。接受兩名學者訪問的華裔都表示,他們不會說英語的父母,搜尋中文黃頁有關平價課後班和免費申請大學講座的資訊。如此一來,雖然移民父母在工廠和餐館打工,但是他們的子女卻獲得遠超過期待的教育成果。 美國不少猶太移民的成功是否也是因為移民前受教育程度高?猶太人子女成績好是否也是猶太社區平價課後班多和教育信息多而易得? 李智英:亞裔移民受教育程度高 來美成就高 http://www.worldjournal.com/3368583/article-亞裔移民多精英-來美成就高/?ref=%CD%C6%CB]%E9%86%D7x (2015-10-20) ———————— 樂山水:少數華裔美國人支持川普、美國的族群及華裔進名校比例糾紛 (1)少數華裔美國人支持川普 亞洲自由電台專欄作者未普在其文章“他們為什麼喜歡川普?”中認為,“越來越多的中國人喜歡美國共和黨候選人川普”的原因是,:【……第一,官方洗腦強力宣傳“七不講”,收到一定成效;第二,重利益輕人權成了中國時尚,在對美國大選的討論中,官媒和一些老百姓似乎找到了共同語言;第三,官媒和一些精英都看到了美國隕落,中國趁機做大的機會。】 在美國,也有少數華裔美國人支持川普,原因卻主要不是上面這三個。 美國民主黨比共和黨更注重保護少數民族的權益,因此華裔70%以上支持民主黨。民主黨比共和黨更支持給窮人增加福利,這就需要其他人多交稅,華裔多數在此問題上支持共和黨的政策。華裔糾結於兩黨的民族政策和窮人福利政策,多數偏重民族政策而支持民主黨,少數偏重於窮人福利政策而支持共和黨。 由於美國少數民族(特別是拉美裔,Hispanic / Latino)人數增加迅猛,共和黨的民族政策是不可持續的。共和黨領導層希望討好拉美裔,但是這個希望被在民族政策上胡說八道的川普擊碎了。由於川普的這種胡說八道,支持共和黨的華裔一部分不支持川普,而剩下的一部分是更堅持反對給窮人增加福利的,不得已而支持川普。 (2)美國的族群 美國的族群,官方稱之為人種,有兩套分法。第一套是更正式的,填表用的,用於教育平權等。第二套是美國人口調查局在人口普查時用的。 第一套分法分為六個人種:白人、非洲裔、印第安人、阿拉斯加原住民、夏威夷與其他太平洋島嶼原住民、亞洲裔。這首先是根據膚色分出白人、黑人(非洲裔)和黃種人,再根據來源地在黃種人中分出四種人。 2010年美國人口普查,各人種占總人口的比例是:白人79.96%(其中拉美裔約9%),非洲裔12.85%,印第安人0.9%,夏威夷與其他太平洋島嶼原住民0.18%,亞洲裔4.43%,混血及其他人種(主要是拉美裔)9.1%。 阿拉斯加原住民自稱因紐特人,外人稱其為愛斯基摩人。夏威夷與其他太平洋島嶼原住民屬於南島語系波利尼西亞語族。 美國人口調查局在1990年代的人口普查中開始增加人種拉美裔。拉美裔主要是西班牙殖民者與印第安女子通婚的混血後代,也被稱作梅斯蒂索人 (Mestizos),膚色大多是黃色的,說西班牙語,大多信奉天主教。美國人口調查局還增加了一類“其他人種”,此外還允許混血的受調查者選擇一個以上的人種。 美國的族群還有宗教因素,白人中的猶太人認為自成一個族群。美國2007年調查的各宗教教徒及非教徒占美國人口的比例是:新教徒51.3%,天主教徒23.9%,東正教徒1.6%,其他基督宗教徒3.3%,猶太教徒1.7%,佛教徒0.7%,伊斯蘭教徒0.6%,其他宗教徒1.2%,無宗教信仰者16.1%。 美國的族群還有語言因素。2000年的調查,說各種語言者占美國人口的比例是:說英語者82.1%,說西班牙語者10.7%,說其他印歐語者3.8%,說亞洲和太平洋島嶼語言者2.7%,說其他語言者0.7%。 (3)華裔進名校比例糾紛 美國為保護少民族受教育的權益,要求大學錄取學生儘量讓少數民族達到其占人口的比例。 近年來美國華裔、日裔和韓裔進入大學名校的人數猛增,特別是華裔。美國名校不得已而限制這些這些族裔學生數量的增加。有些華裔提出名校對華裔搞種族歧視。有華裔向法院起訴名校,被判敗訴。 美國猶太人過去也曾經進名校人數猛增,受到名校限制。占了便宜的猶太人沒有過分糾纏,也就沒有遭到其他族群的進一步反彈。 華裔占了便宜還要過分糾纏,引起其它族群的反彈。其他族群要求將亞洲裔細分,分出華裔、日裔、韓裔等。這樣,這些族裔進名校的比例就大大超過其占美國人口的比例,限制就有充分理由,限制或將更嚴。 未普:他們為什麼喜歡川普? http://www.rfa.org/cantonese/commentaries/wp/com-08172016075242.html?encoding=simplified (2016-8-19) |
|
|
|
實用資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