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讀了小學校友轉發的《回到中國去》一文。
“核心提示: 一位網友說:我每讀一次就流一次淚。請朋友們仔細閱讀,感受心靈上的震撼,洗滌我們的靈魂,告訴我們什麼是真正的愛國。 “
各人感受不一樣。南來客不是慷慨悲歌之士,讀後沒有流一滴眼淚,也沒有感受到心靈的震撼,更無所謂洗滌靈魂。
沒有落淚和沒有感受到心靈的震撼及洗滌靈魂並不說明這不是一篇好文章,也不意味着南來客讀後無動於衷。
文章發人深思。
進一步思考的是什麼是真正的愛國。
作者講到對中國的敏感。類似的敏感南來客也有,主要表現在對非華人議論中國的反應上。無論非華人是國際友人還是境外敵對勢力,無論議論是褒是貶 (南來客最煩挾洋自重)。這種敏感有點像子女對母親的一些“老規矩”,兄妹之間可以議論說笑,卻不希望外人插嘴。不料最近被指責“月旦國家”。這才意識到自己在個別人眼中已經成了外人。
又聯想到愛國情懷,對海外華人而言,也可以說是愛華情懷。南來客傾向於用愛國情懷,因為在南來客心裡,祖國與國家不是一回事,祖國不因國籍改變而改變,愛祖國的情懷也不因居住地或國籍變化而喪失。
再聯想到什麼是愛國情懷。
不食周粟餓死首陽山的伯夷叔齊名列《史記》列傳之首,但非關愛國,兩兄弟是以高風亮節傳世。傳統意義上的愛國情懷或可上溯到屈原,而自屈原始(如果不是更早),愛國情懷就體現在憂國憂民。到了范仲淹哪兒,具體化成了“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而且還要“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那麼誰去歌功頌德呢?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
古有佞臣。
今有紅色轉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