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仲敬| 美國左翼政治家的獨裁因子 |
送交者: 樂山水 2017年05月04日16:48:33 於 [天下論壇] 發送悄悄話 |
休伊·朗在美國歷史上是一個有爭議的人物,支持者認為他的改革改善了窮人的生活水平,反對者認為他實行獨裁,破壞權力制衡制度。 馬克斯·韋伯對魏瑪共和國初年那批自稱「反對議會的民主主義者」沒有多少信心,一再暗示他們很可能墮入蠱惑人心和凱撒主義的泥潭。所謂凱撒主義就是領袖擱置原有的憲法形式,直接訴諸群眾。隨着貴族的沒落和民主的興起,凱撒主義的危險急劇上升了。共和主義的精髓在於混合政體,並不支持大眾民主的簡單化傾向。蘭登的競選團隊指責羅斯福違憲,就是因為在他身上看到了凱撒的影子。 「爐邊談話」隱含了總統繞過國會的企圖,為紳士政治家所不齒,然而三十年代是群眾領袖風起雲湧的時代,富蘭克林·羅斯福絕對不是他們當中最不擇手段的。他和休伊·朗的層次差異,不比凱撒和卡提林小。羅斯福說他是危險的瘟疫,意思跟西塞羅的反卡提林演說差不多。休伊·朗給美國大眾文化留下了神話式的遺產,羅伯特·彭·華倫把他寫進了《全是國王的人馬》。 華倫的主人公威利·斯塔克剛剛出場時,扮演的角色有點像《史密斯先生去華盛頓》的男主角。他除了堂吉柯德式的正直和勇氣以外一無所有,卻敢於挑戰市政委員會和校舍承包商的合謀舞弊行徑。校舍垮塌了,他一下子變成了英雄。鄉民以為上帝站在他一邊,推舉他做候選人。他被那些老謀深算的政治經紀人玩弄了幾次以後,自己也學會了各種江湖手段。最初追隨他的理想主義者漸漸看出他的不軌之心,相繼拋棄了他。他越來越多地依靠沒有原則的經紀人和敲詐勒索者,最後被他們用詭計害死,但他即使在墮落中仍然懷有夢想,要為本州建立一座最大最好的公立醫院。 現實中的休伊·朗沒有這麼浪漫和誠實,依靠沿街販賣日常用品起家。他自學成才,獲得了路易斯安那州的律師執業資格,依靠大興公共工程,贏得了本州選民的支持。當時的路易斯安那仍然保持十九世紀的格局,政府稅收和公共開支都微不足道。朗的建設事業需要大幅度增加公司營業稅,相當於發動了一場階級鬥爭。社會空氣變得極度緊張,以致新任州長出席議會都要帶上大批槍手。朗毫不諱言他對憲法的蔑視,公開提出了「財富分享計劃」。他的口號是:「給他們遊艇,給他們宮殿,讓他們去里諾,如果他們想要再娶一個老婆,滿足他們的要求。但是,當他們獲得了仁慈上帝的地球上一切他們能吃、能穿和能住的,以及所有他們的子女能住、能穿和能吃的後,我們就要讓摩根、梅隆、和洛克菲勒回來,並對他們說把你們拿走但不需要的東西還回來,留下點東西給美國人民使用。」 羅斯福第一次競選總統的時候,頗得朗的支持。新政的基本精神跟「財富分享計劃」差不多,支持者和反對者的理由也是如出一轍。如果二者有什麼區別,那就是羅斯福比朗謹慎多了。 朗的偉大綱領包括以下內容: 1.減少千萬富翁、億萬富翁的財富,任何人擁有的財富都不得超過幾百萬美元。他提出通過徵收資本稅達到這一目標。對個人財產在100萬美元以內部分,不征任何稅,如果一個人擁有的財富超過了100萬美元,我們就應該對超出部分徵稅。第二個100萬美元徵收1%的稅;第三個100萬美元徵收2%的稅;第四個100萬美元徵收4%的稅;第五個100萬美元徵收8%的稅;第六個100萬美元徵收16%的稅;第七個100萬美元徵收32%的稅;第八個100萬美元徵收64%的稅;對800萬美元以上部分,則徵收100%的稅,也就是說要全部沒收充公。這樣的稅制意味着讓一個人的最大財富控制在300萬到400萬美元之間,因為沒有人想在較高一級的稅率上長期納稅。他認為這300萬美元或400萬美元對任何一個人以及他的子女和子女的子女來說是足夠享用的了。他的稅收政策就是不允許一個人擁有比這更多的財富,因為他不會拿出足夠的財富來重新分配。而讓國家掌握這些財富,由國家行使財富再分配的權力。 2.限制個人一年內的所得,繼承的財產也不能超過100萬美元,超過部分充公。 3.通過限制富人的財產和個人收入,把徵收的稅充實國庫,用來關心數百萬一無所有的人,為他們提供住房和生活用品,提供收音機、汽車等日常消費品。 4.確保每個人有吃的、有穿的、有工作,每周的工作時間縮減到30個小時以內,每年工作不超過11個月。減少工時的目的是讓所有的人都有工作干,為所有人造出足夠的汽車、收音機、房子、學校和劇院,讓每個人過上舒適便利的生活,讓地上變為天堂。 5.各州和聯邦政府要為孩子們的教育提供經費,不僅是到初中和高中階段實施免費教育,大學和職業教育也要免費。應該再建數千所大學,再僱傭10萬多名教師。他認為美國有足夠的物質建這些學校,也有足夠的人員適合做這項工作。美國的問題是資源被少數人壟斷,沒有發揮效用。他對大學教育限制了窮人的孩子讀書,只接受那些父母富有的孩子提出強烈的批評,提出「所有的孩子從一出生就應該享受受教育的權利。」 6.給所有60歲以上的人發放養老金,養老金的數額要足夠支付他們舒適地生活。 朗當上參議員以後,開始以全國性政治人物自居。他干涉得克薩斯的政務,向民主黨的國會領袖挑戰。聯邦政府推行新政,用公共工程獎賞羅斯福的支持者。這其實是朗在本州用慣了的手段,只是規模放大了許多倍,操作起來也不像朗本人那樣簡單粗暴。朗很快就覺得新政當局給路易斯安那州分配的「豬肉桶」太少,不如進軍華盛頓,奪了鳥位痛快。 朗的門徒成立了自己的組織「分享財富同志會」,到處傳唱他的讚美詩:「人人是國王,人人是國王。你盡可以做到家財百萬,可是人家也有自己的財產。有足夠的財富供大家分享。不論是夏日炎炎還是寒冬臘月,不論是冬天還是春天,太平日子永遠過不完。左鄰右里互相幫忙,人人是國王,人人是國王。」 蘭登的支持者說羅斯福是共產黨人和憲法破壞者,朗的支持者說羅斯福是有錢人和大公司的傀儡。民主黨的政治精算師擔心:朗如果參加1936年的總統選舉,就會分割民主黨的選票,使羅斯福得不到過半的選舉人票。朗在這個關鍵時刻遇刺,給總統省掉了很多麻煩。他最後一句話是:「上帝,不要讓我死,我還有許多事情沒有做完。」二十五萬人自發地參加他的葬禮,鮮花鋪滿了幾英里地。 如果路易斯安那是一個獨立國家,朗的後半生很可能製造出類似查韋斯在委內瑞拉的形勢。如果路易斯安那位於歐洲心臟和地緣敏感區,朗的行徑很可能構成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原因。希特勒的工人保險計劃和大眾汽車計劃,在很大程度上實現了朗的夢想。路易斯安那的父老為了紀念朗,用他的名字給州立技術學院溫菲爾德分校命名,為他在巴圖魯日樹起了雕像。1985年,肯·伯恩斯的電影《休伊·朗》問世。大概由於二戰和冷戰的教訓,影片把朗描寫成一個非常邪惡的角色。其實他身上有許多早期民粹主義的成分,缺少後來那些獨裁者的精密理論。 韋伯骨子裡是個悲觀主義者,在魅力領袖的獨裁和科層制度的鐵籠之間看不到出路。他提出領袖民主制,其實就是企圖在議會制和凱撒主義之間搞折衷。這種領袖民主如果真有現實典範的話,很少有人比富蘭克林·羅斯福更合適。伯林說羅斯福有獨裁者的手腕和能力,幸好站在盟國一邊。這話泄露了許多令人不快的真情,可能超出了他自己能夠意識到的程度。 人物簡介: 馬克斯·韋伯:德國著名社會學家,政治學家,經濟學家,哲學家,是現代一位最具生命力和影響力的思想家。韋伯最初在柏林大學開始教職生涯,並陸續於維也納大學、慕尼黑大學等大學任教。對於當時德國的政界影響極大,曾前往凡爾賽會議代表德國進行談判,並且參與了魏瑪共和國憲法的起草設計。是同泰勒和法約爾同一歷史時期,並且對西方古典管理理論的確立做出傑出貢獻,是公認的現代社會學和公共行政學最重要的創始人之一,被後世稱為「組織理論之父」。 休伊·朗:美國政治家。路易斯安那州州長(1928)。1931–1935年任參議員。任州長期間提出了宏偉的公共工程計劃和福利法案,興修通往貧困地區的公路,建立免費醫院,實施教科書免費法等,在參議員任內提出分享財富計劃。後遭暗殺。他在美國歷史上是一個有爭議的人物,支持者認為他的改革改善了窮人的生活水平,反對者認為他實行獨裁,破壞權力制衡制度。獲得奧斯卡大獎影片《國王班底》就是以他的原型進行描寫的。 羅伯特·佩·華倫:詩人、小說家、文藝批評家。出生於肯塔基,曾在范德比爾特大學、加利福尼亞大學和耶魯大學求學,後去英國牛津大學深造。曾在范德比爾特大學、耶魯大學等學校任教,同時從事創作,並參與《南方評論》雜誌的創建和編輯工作。華倫的最受重視的一部小說《國王的人馬》(1946)曾獲普利策獎,並被改編成電影。小說的主要人物威利·斯塔克是路易斯安那州的州長,後來成了作惡一方的「獨裁者」。評論家認為斯塔克是真實的人物,是政客休伊·朗的化身。1950年出版小說《足夠的空間與時間》。 富蘭克林·德拉諾·羅斯福(Franklin D.Roosevelt,1882年1月30日-1945年4月12日),美國第32任總統,美國歷史上唯一連任超過兩屆(連任四屆,病逝於第四屆任期中)的總統,美國迄今為止在任時間最長的總統。羅斯福曾多次被評為美國最佳總統,被美國《大西洋月刊》評為影響美國的100位人物第4名。 以賽亞·伯林:英國哲學家、觀念史學家和政治理論家,也是20世紀最傑出的自由思想家之一,以賽亞·伯林主要是因為對政治和道德理論的貢獻而聞名的。首先,他在消極的和積極的自由之間作出了著名的區分,並主張對於可能的誤用,消極概念是更為安全的一個。第二,他將價值多元主義觀念作為倫理學中的中間立場,確立於一元論和相對論之間,並對於道德生活提出了一種獨特的描述。兩種觀點的結合導致了自由思想中一個新的學說 — — 自由多元主義(Liberal Pluralism) — — 的建立。 — — 鳳凰新聞客戶端2015.12.15 5-4 medium.com/@LiuZhongjing |
|
|
|
實用資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