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萬維讀者網 > 天下論壇 > 帖子 版主:納川
在兩座廢墟上追問正義——談民族義人譚作人
送交者: 瑞典茉莉 2017年05月11日11:29:14 於 [天下論壇] 發送悄悄話

  

            在兩座廢墟上追問正義

             ——談民族義人譚作人

 

                                     茉莉

 

前幾天有朋友來信,談及舊約聖經里的一句話:“沒有義人,連一個也沒有。”我回答說,不管基督教怎麼定義“義人”,世人眼中的義人即道義之士,我們中華民族是有的,例如現在獄中的陳光誠、胡佳和師濤,還有最近被判刑的“四川好人”(艾曉明語)的譚作人。


對他人苦難的深切關懷,是義人的一個顯著標誌。按照康德的說法,正義是這樣的選擇,當你事先不知道你是否會處於那種境地時,你的選擇是什麼。在中華民族的災禍來臨時,譚作人等選擇了行動——受害者希望人們對待他們的苦難的行動。

 


二十年來,譚作人在兩座廢墟上艱難跋涉。作為八九民運的參與者,他在六四後人們健忘失憶的精神廢墟上,做出清晰有力的見證;作為環保維權人士,他在四川地震後跋涉了三千里路,展開公民調查,追問那一片破碎的山河。這位55歲的成都人,被中共當局以“煽動顛覆國家政權罪”罪名判取五年徒刑,但他用生命作出的奮鬥和努力,絕不是無效或無結果的。從道德上看,其理想之價值將會永恆。

  

     ◎ 在六四廢墟上“見證最後的美麗”

 

成都市中院刑事判決書指控說:“2007年5月27日,譚作人炮製文章《1989:見證最後的美麗——一個目擊者的廣場日記》(簡稱《廣場日記》),並將該文章通過互聯網發布在境外‘自由聖火’等網站,在該文章中,譚作人對黨中央處理‘六四事件’進行歪曲描述和誹謗。”

 

同為八九廣場人,筆者含着眼淚讀完了譚作人的《廣場日記》。這篇真實的見證,謳歌的是屠刀下寧死不屈的人們,那些在大難臨頭時付出愛心的人們。

 

譚作人書寫的是廣場最後幾天的情景:黃昏的晚霞,廣場的歌聲,民主大學,坦克的轟鳴聲,隔離墩、廣播車,槍聲,磚頭瓦塊,燒焦的屍體……。譚作人記得,他怎樣保護了一個大個子解放軍士兵,因為他們也是孩子。譚作人不能忘記,一個短髮白衣的女人獨自站在西長安街口大喊:“別開槍!別開槍!他們都是孩子!” ……

 

在日記里,譚作人讚頌說:1989年的中國人民是“前所未有的美麗”。無論現實多麼令人恐懼,無論慘案多麼令人悲傷,譚作人不是被動地承受這一切,而是在苦難中審美,以回憶來見證人類之愛的存在,見證自由的尊嚴和人性的高貴。在大屠殺後人民喪失信念的時候,譚作人以他深情的美好故事,滋潤了枯竭悲哀的人心。

 

        ◎ 在淪陷國土上紀錄生命的數字

 

以一篇已在海外發表兩年的日記作為“罪證”,把譚作人定為“煽動顛覆國家政權罪”的做法,實在可笑之極。中國並沒有法律明文規定六四事件不能提及。當局指控譚作人“歪曲描述和誹謗”,卻沒有拿出具體事實證明他歪曲什麼了,為什麼構成誹謗?


其實這只是一個轉移視線的藉口。譚作人被判刑真正的原因是,他揭露了四川地震中“豆腐渣工程”校舍倒塌,造成千萬名中小學生喪生的內幕——校舍建築質量問題,因此惹惱了當局。譚作人念念不忘的是那些失去生命的數字,而這是當局最要掩蓋、最忌諱公開的數字。


p5107181a262063256-ss.jpg

   

在艾曉明拍攝的記錄片《公民調查》中,我們看到曬得黑紅的譚作人,和其他志願者一起,奔走在山野和瓦礫之中,尋找校舍垮塌的原因。2009年2月,他建立了四川地震“五·一二學生檔案”,發起收集遇難學生真實數據的網絡倡議,希望網民志願者“以自發組織的方式”,“開展公民獨立調查,確認每一個班級、每一所學校、每一個鄉鎮、每一個縣市、每一個地區遇難學生的真實數據。”

 

做環保維權沒有固定收入,譚作人經常因身為男人不能養家而痛苦,幸虧有太太王慶華的堅定支持,使他能夠數十次自費往返災區做調查。據譚作人在其法庭最後陳述中說:“我被捕的另一個可能原因,是有關方面竭力避免提及的彭州石化基地工程。”曾被四川媒體評選為“成都市文明市民”,譚作人所做的一切,只是為了使四川那塊土地不繼續淪陷。

 

     ◎ 正義的拱頂建築需要石頭支撐

 

這些充滿人道關懷的公益性工作,為什麼卻成了譚作人身陷囹圄的原因?為什麼高尚的人在中國總是遭受厄運?從陳光誠、胡佳到譚作人,一個個義人的不幸命運,令我們疑惑而迷茫。我們相信,正義是人的靈魂需要。如羅爾斯所說:“正義是社會體制的第一美德。”然而,中國社會到底出了什麼問題,總是把它最優秀的兒女送進監獄?

 

英國哲學家休謨在《道德原則研究》中指出,“正義的社會美德及其組成部分所產生的同樣的人類幸福,可以比擬為一座拱頂建築。每一單塊石頭自己都會自動掉落地面,只是由於各相應部分的石頭相互支持,聯合在一起,整個建築物才不會倒塌。” 

 

這就從理論上解釋了譚作人等悲劇命運的原因:正義的實現是有條件的,即正義局面的形成需要所有人的相互支持,但冷酷的現實卻是,不是所有人都願意做支撐他人的石頭,有的人會為了自己的利益逃避責任。當其他石頭不願支持時,極少數一心要撐住正義大廈的石頭,跌落下來就在所難免了。

 

在中國,正義的局面是如此脆弱,義人是如此稀缺。曾經讓億萬人民關注並為之哭泣的四川大地震,其受害者的數字竟然不允許調查。這一不載之明文的黑色禁令,居然就暢通無阻。這種荒謬現象,除了歸咎於罪惡的專制制度之外,還有民族性的病症。如著名的西方傳教士亞瑟.史密斯在一個世紀前指出的:“中國人最缺乏的不是智慧,而是勇氣和正直的純正品性。”

 

     ◎ 行動的勇者需要更多的支持

 

對譚作人這樣的仁人義士,中國人不是沒有尊敬和同情。調查地震死難原因這樣的行動,是符合所有中國人的利益的,因為豆腐渣校舍會威脅每一個家庭的孩子。但大多數中國人屬於老好人類型,他們只會在有利於自己、至少不損害自己利益的前提下,協助譚作人們的行動。西方社會學家定義這種人的名稱是:集體行動中的“條件合作者”。一旦政府施加威脅或給予利誘,他們就畏縮不前了。

 

但無論如何,中國社會中還是存在利他主義者的。譚作人沒有完成的事業,藝術家艾未未及其志願者團隊在接着做。這支五十人左右的團隊,從十幾歲的學生到八十歲的老人,繼續展開”五一二汶川地震死亡學生“的調查。其中有二十人次在四川遭受非法羈押。

 

這些行動的勇者,以他們的博愛之心對抗當局的不公正。但比較起中國巨大的人口數字,這些人只是鳳毛麟角,仍然不夠支撐起正義的拱形圓頂。美國教授奧爾森的研究結果顯示:“一個群體或社會中如果有百分之三的利他主義者,整個社會的風氣和行為規範就會出現可喜的變化。”

 

2182010TanDaughter.jpg


寫到這裡,我想起在網上看到的一張照片:譚作人的女兒小蒙,一個不滿16歲的孩子,穿着一件闊大的白色T恤,上面畫着她爸爸的頭像,頭像下有四個字:“還他自由!”

 

-----

原載香港《爭鳴》雜誌2010年三月號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抗癌明星組合 多年口碑保證!天然植物萃取 有效對抗癌細胞
中老年補鈣必備,2星期消除夜間抽筋、腰背疼痛,防治骨質疏鬆立竿見影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