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社會科學理論發現簡介 |
送交者: 俞先生 2017年05月30日17:10:55 於 [天下論壇] 發送悄悄話 |
我這一輩子寫了如下兩本書:
作者:Xing Yu 書名:Language and State: a Theory of the Progress of Civilization 出版商: UPA 出版年代:2015 頁數:566 ISBN: 978-0-7618-6640-4
作者:Xing Yu 書名:Language and State: an Inquiry into the Progress of Civilization, Revised Edition 出版商: Hamilton Books 出版年代:2017 頁數:506 ISBN: 978-0-7618-6903-0
以上的第二本書是2013年出版的第一本書的修訂版。最近,這個修訂版在美國出版。我將這個修訂版的出版看作學術生涯的非常關鍵的一本步驟,原因是在此書2013年出版後發現裡面的英文表述有很多缺陷,包括有語法錯誤、有的地方的用詞錯誤,甚至有的地方的內容需要重新表述或改善。儘管這本書在世界各地賣出不少,我不願意推廣這本書。雖然目前的修訂版本的版面排版有點問題,原因是我的電腦技術不熟練,而且出版社的電腦系統也不穩定,我已說服出版社的編輯收回已經印刷的書並且重新印刷消除那些錯誤的書,書的內容已經臻於完善,我對書裡的內容感到滿意。在我的我自己稱為《理論》(Language and State: a Theory of the Progress of Civilization)的那本書於2015年出版後,我開始修改我的第一本書,即我稱為《研究》(Language and State: an Inquiry into the Progress of Civilization)的那本書,花費大約一年半的時間,重新修改和校對我的第一本書,大約校對了20遍。書總共有500多頁長。每次校對時,都是一個句子一個句子地仔細斟酌,以便避免錯誤。當我的書稿交給出版社後,編輯審查我的書稿,包括引用文的規範、文獻回顧的規範以及內容是否健康。過去,出版社的編輯不檢查內容,現在他們也要檢查內容。我估計,他們希望避免宗教極端主義的內容出現在學術書內。當然,我寫的書,沒有宗教極端主義。只是編輯發現我的書在第136頁上有個短語不對。她讓我修改。我修改後問她是否可以接受。她回答“Excellent!” 現在,此書已經出版,我才在心裡感到踏實。現在,已經能夠在book.google網站上看到我的書的部分章節。我寫的兩本書都已經放在google網站上,可瀏覽其一部分內容。雖然2015年的《理論》那本書的英語表達也有許多問題,但比2013年出版的《研究》那本書的版本要好了很多,能夠閱讀。此書在世界各地的銷售量也明顯大於2013年出版的《研究》。 出版這兩本書,已建立一個理論體系。我對此有充分信心。我說已建立一個理論體系的原因是,我堅定地認為我的書不僅系統描述我研究的對象和我的觀點,論點可信而且具有獨特性。我從事學術研究時總是盡最大努力追求那個獨特性。獨特性就是獨一無二的特性。具有獨特性的作品是有關內容的唯一作品。只要它是有關內容的唯一作品,那就是原創的作品。從古到今,此作品為原創。如果一個作品內的內容或者形式是大眾一般都能夠想到的,或者說是看起來一般的內容,那麼,它就缺乏獨特性。如果一個作品缺乏獨特性,並非是獨一無二的,那就證明以前也有人寫過類似的作品,那麼,作品就失去原創性。如果不是原創,儘管此書裡描述很好的理論,也不能說這本書創造了一套理論,原因就是,有人先於此書創造過類似的理論。過去,中國的科學家錢學森說,“老是搞不出獨特的東西來,” 就是說老是搞不出原創作品來。由於本人的書籍里講述的內容符合邏輯,論點能夠成立,內容全新,而且自成體系,於是,本人可以明確說本人已創立一套社會科學的新理論。本人的理論是獨特的,是這個地球上的人類從古到今從來沒有想到的。也是當今的知識界從事研究的人做夢也萬萬想不到的。如果研究者能夠想到,哪怕是夢裡想到,那我的作品也會失去獨特性。只有提供一個有道理的、有巨大社會價值的和獨特的理論,人類的思想才能實現一次進步。否則,人類的思想就總是在原地踏步。而具有獨特性的作品代表的就是一種創造。那麼,如果我說的那個作品是社會科學領域裡的一次創造,至少長達兩千多年亞洲人沒為人類創造過一套社會科學理論(體系)的時代已經結束。 那麼,怎樣來保證一個人創造的理論具有獨特性?學術界的人士可能會對獨特性持有不同看法。看法肯定是多樣化的。我個人的看法是,首先,學術作品裡的見解要獨到。如果一本書裡前前後後到處都是獨到見解,那麼,這本書就是一本見解獨到的書。這本書就叫獨特的書。但是,如果這本書裡的獨到見解並不能系統地闡述人類社會的組織或運行方式的話,那麼,也無法建立一個理論體系。如果無法建立一個理論體系,所有的獨到見解只能提供各種各樣的洞見。但是,如果人們無法建立一個理論體系,所有的獨到見解無法結合在一起形成一個具有巨大穿透力和廣泛啟發性系統解釋的話,這些獨到見解就無法成為創立一個理論體系的基礎。人們會漸漸地忘卻這些獨到見解。雖然不排除人們會潛移默化地將這些獨到見解融化在自己的研究中,它們沒能成為建構一個新理論的基礎一定是一個巨大損失。這告訴我們,只有那些能夠成為建構一個新的理論體系的基礎的獨到見解才具有決定性的意義。這樣的獨到見解就是發現。所謂發現,就是尋找未知事物的積極成果。所謂發現,就是從未知的此岸抵達已知的彼岸。所謂發現,就是讓人的心智得到啟蒙必需經過的那個關鍵過程。發現是建立一個理論體系的基礎。發現也是歷史上所有哲學家或思想家寫就成名作的一個基本前提。換言之,歷史上有一些哲學家或思想家為人類留下不朽的著作,其原因是他們的書籍里完成了某個或若幹個發現。只有書裡的發現才能保證一本書具有獨特性。也就是說,沒有哪個特性能夠比發現這個人類探索活動的最高境界更能保證一本書具有獨特性了。如果你寫的書裡面沒有發現,即使裡面有一些獨特的觀點,你也不能萬無一失地確信或保證這本書就一定百分之百獨特。換言之,如果沒有發現,你筆下的內容其實都是前人寫過的內容在另一種形式下的繼續。你只是延續了以前人說過的話。如果形式不同,讀者也能體會到以前的某個思想家曾經寫過此類內容。不管你怎樣變換標題,人們也不會認為你的作品獨特。所以,學者們從事研究的時候最需要關心的是要提出獨到見解。如果可能的話,要從事發現活動。只要有發現,肯定具有獨特性。 我個人認為,過去的哲學家和思想家都能贊同我的觀點。他們的切身經歷也說明這一點。也就是說,歷史上的那些知名的哲學家或思想家都是或多或少依靠他們的發現來奠定自己在人類思想史上的地位的。他們完成的思想旅程最耀眼的亮點就是那些發現。因此,我們評估他們的作品或思想的時候,我們實質上在評估他們的發現。如果我們沒有發現裡面有什麼發現,那也就沒有什麼值得評估的了。如果我們要評估一個社會科學的作品,我們會首先查找裡面是否有任何發現。如果發現裡面沒有發現,我們肯定失望而歸。我舉個例子來說明這一點。加拿大有個歷史學家叫Harold A. Innis。他生於19世紀,大概是在1952年去世的。他寫了很多長篇加拿大的歷史書。他主要研究加拿大的經濟史。他用一種政治經濟學的理論來寫加拿大的發展史。他寫的書歷史資料詳實,書寫非常規範,也能清楚描述和梳理加拿大的發展過程。讀過他的歷史書的人都有一個印象:他是一位訓練有素的歷史學家。可以說,他是加拿大學術史上一流的歷史學家。但是,奠定他加拿大的著名學者或思想家的歷史地位的並非是那些歷史書,而是少量的基本理論體系並不完整,論點經常似是而非而產生很多爭論的少數幾本薄薄的有關媒介的書。原因就是在他晚年關注的媒介的過程中有一些初步的發現。雖然這些發現還不足以成為建構一個理論體系的基礎,無疑具有很大的啟發性。就是這些不成熟的發現具有不朽的價值。是他的那些初步的或原始的探索奠定了他的學術地位。我為什麼這樣說呢?我和一些加拿大學者有過直接或間接的交流。我們討論過Innis。加拿大的學者們經常掛在口頭上的那些評論都與Innis的那些媒介或通訊的理論有關。沒有人提及他寫的加拿大經濟史。現在,多倫多大學的一個學院就叫伊尼斯學院。 個人認為,就我們所關心的社會政治理論而言,我們耳熟能詳的那些過去的哲學家和思想家們創作的主打著作中都有規模和意義大小不等的發現。這些發現就是他們的著作的核心內容或理論內核。正是那些被後人肯定的發現成為他們理論論述的基礎。我在下面舉幾個哲學家或思想家的例子說明我的觀點。 托馬斯•霍布斯 英國哲學家霍布斯在其名著《利維坦》中論述的社會契約論是一個理論發現。他認為,在個人與政府之間存在某種契約關係。與過去的人關於政府的看法有別,他認為,由於個人在原初狀態中處於自然法的保護之下是沒有政府的。現在出現了政府,那就意味着個人將原屬於自然法授予的權利讓渡給了政府。結果,政府在個人面前負有某種義務,而個人在政府面前享有某種權利。雖然霍布斯的看法未必符合人們的經驗主義的論證,未必總是能夠經受實證的檢驗,其理論為後來的公民社會提供某個理論來源。我們從後來的洛克和盧梭的有關社會契約的論述中可以看到霍布斯契約理論的社會影響力。他實質上從某個獨特的角度探明了政府的起源之一。 夏爾•德•塞孔達•孟德斯鳩 法國思想家孟德斯鳩在其名著《論法的精神》裡提出三權分立的學說是一個理論發現。雖然孟德斯鳩並沒有在完成他的有關論述後建構一個系統的理論體系,他的有關論述事實上成為後來的人論述法治的一個理論基礎。他實際上論證了在政府內部建立過去人類在遠古時代就已盛行的人與人發生衝突時由第三者仲裁的制度的可能性。在人們提出分權學說以前,人們認為防止掌權者濫用權力的唯一辦法就是造反。但是,造反者掌權以後還是會濫用權力。孟德斯鳩第一次系統論述了以權力制約權力的可能性。他說,當立法權和行政權合一時,人們就可能濫用權力。當行政權和司法權合一時,人們就可能濫用權力。當司法權和立法權合一時,人們就可能濫用權力。當所有這些權力合一時,一切都完了。他第一次明確論述法治政府。 亞當•斯密 英國哲學家和思想家斯密在他的不朽著作《國富論》裡論述了他的勞動分工論,認為發揮專長的工匠將自己生產的產品送到市場上去交換,就整個社會而言,能夠創造更多的財富。原因就是,當人們各自發揮自己的專長的時候,他們提高了自己的生產效率和能力。按照此邏輯,當各個國家的人民都用自己發揮專長生產的產品在世界市場上進行交換時,也能夠提高世界的總的生產能力。他的這個理論完成了國際貿易合理性的證成。這是一個意義非凡的發現。還有,他還論述每個人在市場上交換都是出於利己的目的,但是,由於能夠發揮勞動者的專長而提高總的社會生產力而導致有利於所有人。這個理論合理化資本主義的經濟。德國哲學家黑格爾也肯定這個理論。 卡爾•馬克思 德國哲學家和經濟學家馬克思在《共產黨宣言》中指出人的社會生產力與社會生產關係的相互作用左右了人們的經濟社會生活。他認為,人類在奴隸制社會、封建制社會、資本主義社會和將來的社會主義社會裡存在着不同類型的生產方式。生產力的進步需要有適合於它的生產關係。生產關係代表衡量文明社會進步的一個尺度。他的這個論述成為他的唯物史觀的一個關鍵內容。儘管他的這個論述未必能夠在世界各地展示同樣的解釋能力,儘管人類社會的文明具有多樣性,他的那種簡化的論述仍然不失為一種獨特的分析方法。他的那種獨特的解釋仍然具有獨特的價值。本人不贊同他的資本主義生產方式下的剩餘價值的理論。相反,本人創立了一個新的剩餘價值的理論,深化了和提升了斯密的理論。但是認為他的唯物史觀里的某些論述包含某些合理成分。在此不再贅述。 我自己也完成不少理論發現。如果沒有理論發現,我就不會在這裡寫這篇文章了。除了無數零碎的發現以外,我完成了四個主要的發現,比前面講過的那些思想家完成的理論發現要多很多。 首先,我在我自己寫作的兩本書裡反覆證明,人是社會動物。人群居。在人群內部,每個人與其他人互動。人們互相通訊。在人類發明語言以前,人與人也互相通訊。他們怎樣通訊?他們用他們的行為通訊。包括我們現在說的使用肢體語言互相通訊。人們通過揮手或點頭或跳舞的方式互相通訊。人們也可能通過喊叫互相通訊。我稱此種通訊方式為行為通訊。行為是通訊的媒介。是原始媒介。但是,人們只能在視覺和聽覺能夠抵達的範圍內互相通訊。由於通訊距離較短,人類的共同體是小規模共同體。這個共同體的規模與猴群的規模相若。人類使用語言進行通訊後,人類開發各種媒介。媒介延長通訊的距離,人類的共同體規模擴大。於是,人類的共同體經歷一個從量變到質變的轉化過程。當人類僅僅使用口語進行通訊時,他們建立相對較小的共同體。人與人之間具有直接的血緣關係。這個共同體是部落或其派生形式。血緣關係是維繫共同體的基礎。自從人類使用語言特別是書面語言後,共同體規模擴大,血緣關係淡化,語言成為維繫大規模共同體的基礎。如果說親屬關係或直接的血緣關係決定部落所有成員具有共同利益,語言決定國家的成員具有共同利益。使用同一種語言的人,只要長期居住在一起,他們就會有共同的歷史記憶、共同的宗教信仰、相同的文化觀念和生活習慣,能進行更多的感情交流,能在生產勞動中進行廣泛的協作。於是,原本來自不同部落的人會聯合起來,形成與原始部落的本質不同的新共同體。這個新共同體就是國家。因此,本人提出語言導致部落解體和國家形成的理論。由於本人的這個理論符合邏輯,本人批判了過去的各種各樣的哲學家關於國家起源的解釋。認為過去的哲學家貢獻的國家起源的理論一個也不成立。例如,本人拿出實實在在的理論證據指出國家起源於征服、戰爭、階級鬥爭、社會契約、原始家族的演變與進化、農業社會的水利工程以及地理環境的影響等的說法都不成立。當然,上帝創造國家的說法也不成立。因此,本人成為人類社會有史以來第一個創造國家起源理論的亞洲人。換言之,過去的所有國家起源的理論都是歐洲人或歐洲人的後代創立的。從來沒有過一個歐洲人以外的人創立過任何一個國家起源的理論。現在,有一個亞洲人創立國家起源的理論。亞洲人經歷了數千年才完成這個從無到有的思想過程。 第二,本人認為,人類使用語言後,開始開發媒介。主要有兩種媒介:人媒介和物媒介。所謂人媒介指人類充當自己互相通訊的媒介。人既是他通訊的主體,也是其客體。人們進行人鏈式語言通訊。所謂人鏈式語言通訊指一傳十、十傳百的通訊。中間傳話的人是媒介。所謂物媒介指人類使用書面語通訊需要依賴的物質材料,如石頭、莎草紙、動物骨頭、羊皮紙、木片、竹簡、紙張、電纜和無線電波等。加拿大和法國等西方國家的學者開發了有關物媒介的理論。他們創立的媒介理論都是關於物媒介的,如石碑、黏土坯(clay)、羊皮紙、紙張、報紙、雜誌、廣播及電視等。我開發了人媒介的理論。認為先有人媒介,才有物媒介。物媒介是人媒介的延伸和替代物。人類發明文字的全部意義在於利用物媒介。但是,本人的以人媒介為核心的媒介理論還包括行為媒介、意識媒介、組織媒介、美學媒介、物質利益媒介、權利媒介、政治和社會權力媒介等。本人認為,人類使用語言後就開始開發媒介,城市是媒介、市場是媒介,民族是媒介、象徵符號是媒介,代表制是媒介,包括國會議員和政黨都是媒介,政府是媒介,文化是媒介,人的精神是媒介,人類文明社會裡的萬事萬物都是潛在媒介,甚至有時太陽、月亮和北斗星都是媒介。國家就是一個媒介的綜合體。本人創立了一個有關媒介的知識體系。這個知識體系成為我自己的一個理論體系的基礎。這個理論開闢人類研究社會政治的新途徑。過去的人研究社會和政治的基本方法就是從經濟與社會的相互關繫着手進行的系統研究,即如下的思路:經濟——社會——政治。這種研究方法代表18世紀以來人類創立的政治經濟學的思路。歷史上的形形色色的社會科學家皆沿着這個思路創造了他們自己的輝煌成就。亞當•斯密、卡爾•馬克思、馬克斯•韋伯、艾米里•吐爾干、約瑟夫•熊彼特、路德維希•馮•米塞斯、弗里德里克•哈耶克都在此列。本人的思路是:語言——社會——政治——思想。本人認為,本人開闢的這個思路展現比政治經濟學更加廣闊的理論前景。如果有人讀過我寫的書,他一定會同意,迄今為止,世界上各地最著名的大學裡的社會學系和政治學系裡教授的社會學或政治學最多只是半個,只是半壁江山。本人的研究揭露了另外半個長期隱藏起來的社會學和政治學。目前,世界上的社會學家和政治學家對我本人開發的另外半個社會學和政治學一無所知。如果他們知道了,他們應該會認為,本人創造的這個知識體系填補了自古希臘時代以來哲學家和社會科學家學術研究中遺留下來的一個巨大學術空白。 第三,我在我自己的兩本書裡,特別是在《研究》的那本書裡,建立了一個有關長距離語言通訊的理論。認為在人類建立的文明社會裡,人們的行為、組織、制度、程序、表述、文化的背後都有各種各樣的語言通訊過程。我發現了這些語言通訊過程猶如化學家發現了化學元素。這些語言通訊過程的通訊距離有長有短。那些長距離語言通訊過程是人類社會各種文明的基礎。舉例而言,我發現,法律是一個長距離語言通訊過程。當一名立法者制定一部法律後,他一定要公布法律。於是,出現一個從立法者到人民大眾的語言通訊過程。由於與行政命令相比,法律要長期使用,我們可以認為法律是一個長距離語言通訊過程。如果它不代表一個長距離語言通訊過程,它就不能完成長期通訊的使命。沒有長期通訊,法律就不能存在。如果我們將法律視為一種公共產品,那麼,施行該法律的時間越長,其價值越大。由於法律具有很大的社會價值,人們願意在制定法律時支付更大的社會成本,即使用更多的人力物力財力資源。這樣,不會違背成本效益原則。於是,立法時,人們會邀請第一流的歷史學家來論證社會習慣,以便於貫徹法律。人們會邀請最好的哲學家來論證這個法律,以便確保有關的法律符合道德規範。人們會邀請最有學識的政治學家來論證該法律公平合理。人們會邀請第一流的法學家來起草法律。於是,人們由此提升了國家治理的水平。這樣,我們可以說,人們是由於能夠進行長距離語言通訊才能夠提升國家的管理水平的。再進一步,我們可以說,由於人類能夠開發媒介,他們才能進行長距離語言通訊,媒介是人類創建文明的一個基本條件。又由於只有人類使用語言才能開發媒介,語言又是人類文明不斷提升的終極母體。我在這裡不是說語言能夠傳遞思想,而是說語言能夠延長人與人之間的通訊距離。 這樣的解釋同樣適用於歷史、哲學、文藝和宗教。也就是說,在歷史、哲學、文藝、宗教和法律的背後都有一個長距離語言通訊過程。而且它們的語言通訊的結構不同。就語言與人的 互動的關係而言,從本質上說,歷史是提供信息的語言通訊過程;哲學是解釋世界的語言通訊過程;文藝是表示態度的語言通訊過程;宗教是作出承諾的語言通訊過程;法律是發布命令的語言通訊過程。反之,如果有人啟動提供信息的語言通訊過程,只要這個語言通訊過程夠長,有關信息會成為歷史的一部分。如果有人解釋人的客觀和主觀世界,只要這個解釋的過程是個長距離語言通訊過程,這個解釋很可能成為哲學的一部分。這樣的解釋同樣適用於文藝、宗教和法律。我認為,這些文明形式就是國家的精神來源。於是,我創立了一個論述國家精神的理論體系。我認為,這是人類歷史上的第一次。例如,北京大學哲學系王海明教授花費四十年的時間寫成《國家學》一書,三卷,1300多頁長,但是,裡面沒有關於國家精神或理念的論述。為什麼?前人從未創建過有關國家精神的系統理論。寫起來有難度。雖然我沒有讀過他的書,我看過他的書的目錄,看過讀過他的書的讀者的評價,我的感覺是,他沒有創造理論。他所做的僅僅是整理已有的理論。所以,前人寫過的,他就寫。前人沒有寫過的,他就不寫。我和他比正相反,我專門寫前人沒有寫過的內容。所以,我的書是百分之百原創。 第四,我在《理論》那本書裡專門研究語言在國家組織的合理化過程中發揮的作用。人類建立國家的目的就是將一群人組織起來。組織起來後,有人管理,有人被管理。管理者與被管理者之間的關係是研究國家的永恆命題。霍布斯、洛克和盧梭就是抓住這個命題創作他們的作品的。我個人的研究證明,人類最初建立國家時,內部的組織都不是完全合情合理的。但是,人類會逐漸地將國家的組織合理化。主要有五個目標:自由、平等、和平、民主和正義。雖然人類經常使用暴力來確保國家發揮組織的功能,暴力並不能在國家組織合理化過程中發揮任何建設性作用。正如黑格爾所說的,暴力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它不應該是人文社會的一部分。暴力只起破壞作用。雖然有時人類不得以要使用暴力,真正推動文明進步的條件是我本人所說的語言解決方案。所謂語言解決方案,也稱為語言工程,指為了實現國家組織合理化而啟動的各種不同結構的語言通訊過程。在人類有時認為使用暴力來幫助他們樹立權威和組織國家更加簡單有效的情況下,本人的語言學研究證明只有那種具有某些特殊結構的語言通訊過程能確保真正實現國家組織的合理化。舉例而言,我在我自己的《理論》那本書裡的關於平等的一章內指出:只有在語言通訊過程中被所有人承認的平等才是真正的平等。這句話的意思是什麼?需要解釋一下。如果人們不通過語言通訊過程而追求平等,其唯一手段就是暴力或強制力。暴力無法讓人們實現真正的平等。例如,在有的國家裡,人們為打土豪分田地而歡呼。打土豪意味着使用暴力,分田地意味要實現平等,就是均貧富。但是,一旦使用暴力,就意味着一部分人征服另一部分人。在征服者與被征服者之間無平等。於是,通過暴力實現平等只能是用一種不平等替代另一種不平等。人們沒能真正實現平等。例如,在中國實行公有制,就是財產公有,但是由於需要一大批官僚來管理公有財產,又形成官僚等級制,又產生新的不平等。在中國,人數眾多的官員內部都有等級制,而在加拿大根本就沒有這些官員。那麼,怎樣才能實現平等?個人認為,人們只能通過一些語言通訊過程實現平等。我在我自己的作品中認為書籍、法典和選票背後代表的語言通訊過程能實現平等。人們能夠通過書籍求知,可通過考試成為公務員,提升自己的社會地位,實現某種程度的平等。就是說,在考分面前人人平等。此外,訂立法律後,人們能實現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人們還能在選票上能實現人人平等。它們分別代表一種開放式的通訊結構。那些通訊過程具有普遍性(universality)。媒介是確保那個普遍性的秘密。人們是在利用了某種媒介的情況下實現社會平等的。這樣的觀點同樣適用於自由、和平、民主和正義。換言之,人類使用語言以後,就開始開發和利用媒介,媒介在實現國家組織合理化過程中發揮一個作用。由於使用媒介的前提是人們能通過語言進行互相通訊,我認為,語言已預設人類社會文明進步的整個過程。各種各樣的語言解決方案就是實現這樣的文明進步的必備條件。例如,我們講自由,實際上就是講言論自由,言論自由代表一個官方允許的、開放的語言通訊過程。它不僅允許公眾互相通訊,而且允許公眾與當局進行通訊。如果沒有言論自由,一切自由全無。過去的哲學家論述自由與平等等各種概念時並沒有考慮語言通訊發揮的作用。他們的理論都是不完整的、片面的、甚至是不真實的。如果有哲學家或思想家在思考自由、平等、和平、民主和正義等概念,他們一定要看看本人的論述。否則,他們的論述很可能不成立或者思維僵化或視域狹小。例如,美國哲學家John Rawls論述正義時根本就沒有考慮過語言通訊過程,對我本人講述的語言解決方案一無所知。在解釋力方面,他的“無知之幕”的說法遠遠不及本人的語言解決方案的學說。在他提出“無知之幕”的說法以後,學者們並沒有跟進,而本人的語言解決方案論述會為學術界開闢一個廣闊的理論前景。換言之,我們人類是因為使用語言才進化到文明社會的。如果我們要推進文明進步,使國家的組織合理化,我們必須依賴語言。過去,法國的啟蒙思想家認為人類的理性推動人類文明的進步,就是那種人道的和平等的觀念是現代文明的基礎。馬克思認為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將推動人類文明進步,原因是生產力的發展會最終導致人類社會的一切問題迎刃而解。與前二者的看法不同,本人的看法是,語言解決方案是推動文明進步的基本條件。是人類開發的各種媒介及其應用伴隨人類文明進步的整個過程。是媒介主導了人類社會的文明進步。語言解決方案就是利用媒介推進文明進步的形式。沒有那些語言解決方案,人類至今還會生活在野蠻、專制、精神上閉關鎖國和社會不平等的落後社會裡。那麼,人類究竟能設計和開發哪些語言解決方案?您需要看本人寫的書。 本人寫的書能拓寬人類的理論視野,豐富人類的知識寶庫,推廣一種獨特的價值觀,甚至還能夠進行人類特有的感情交流。我個人認為,如果您讀我寫的《研究》那本書,很有可能您會痛哭流涕,至少能夠讓您潸然淚下。有時,人的語言能夠觸動人們內心世界那些最敏感的部分,喚起您的良知,讓您體會一種人類特有的思想共鳴,最終讓您獲得精神解放。用世界通用語言英語寫成的書將贏得一批不分母語、不分種族、不分文化背景和不分地域的讀者群。本人也呼籲那些自身認為對人類社會的文明進步負有某種使命或責任的人士幫助本人傳播本人創造的理論,讓理論來改變世界,讓思想引領我們前行。如果我們僅僅在網絡上發表議論,那只是一種消遣,基本上不會在人類文明進步中發揮任何作用。如果您對現實進行批判,可能對人類思想的進步所起的作用也是微乎其微,因為這些批判常常是重複勞動。但是,如果您參與一種理論的傳播,您就在推進文明進步的過程中發揮了顯著作用。您在其中作出了貢獻。您無需拋頭顱灑熱血。您只需在方便的時候傳遞信息。如果您有朋友、親戚或以前的同事從事社會學或政治學的教學,可傳遞這樣的信息:有人聲稱創造一套社會科學的理論,可了解一下,如有價值,可在課堂討論,如無價值,可進行批判,活躍課堂氣氛。同時附上本人的作品的書名和作者名。僅此而已。謝謝廣大讀者。
寫於2017年5月
|
|
|
|
實用資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