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萬維讀者網 > 天下論壇 > 帖子 版主:納川
中國外交部無契約精神是中國文化重要根基
送交者: 彼德 2017年07月02日20:08:01 於 [天下論壇] 發送悄悄話

以下轉貼台灣賈亞(國立大學講師):'中國外交部的「毀約」觀,讓世人看到中國文化劣根性"

近日,外交部發言人陸慷在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說,《中英聯合聲明》作為一個歷史文件,不再具有任何現實意義,對北京中央政府對香港特區的管理也不具備任何約束力。此話一出,英國外交部立即打臉回應,《聲明》是有法律約束力的條約,至今繼續生效。

中國外交部的論述,也讓許多中國網友不以為然,痛罵自家人,太無契約精神。其實,「無契約精神」不也是中國文化的一部分嗎?


長期以來,中國不是一個《西伐利亞條約》定義下的「國家」,而是由「熟人」組成的社會結構。同姓氏、宗親的人,往往容易聚集在一塊,共同生產和互助。由於彼此都是熟人,講的不是「契約」,而是道德信義。

數千年來,中國人彼此的合作模式,就是在「道德信義」下,運作繁衍下去。

在這種草根的鄉土社會中,擔任社會關係調節閥的,往往是當地的仕紳、有威望的耆老等等。他們判斷的依據,並非是社會共同遵守的法律或契約,而是一種道德的潛規則。一旦有人背信忘義,該人就難以在「同溫層」生存下去,沒人願意合作。


另一個讓中國人輕易撕毀契約的原因,源自數千年來,以人治為主的中央集權的國家體制。法律是皇帝制定,用來規範平民百姓和文武百官。一旦統治階層違背法律怎麼辦?很簡單:修改法律,或解釋為對己有利的法律。

故此,君王的主觀意志凌駕法律,聖上一句話,往往可扭轉乾坤。這讓許多中國人認知,既然法律都可由人說改就改,遵信法律契約只會得不償失,自然難以建立起契約精神。

為了在這種變化多端的環境下生存,中國人講求的不是死守契約和法律的守信精神,而是扭曲規則或鑽漏洞的「變通」,把所有規則當作是達成目標的「工具」。鄧小平口中的「無論白貓或黑貓,能抓老鼠的就是好貓」,就是隱含着對規則的蔑視。

另一個經典案例就是《孫子兵法》。該書最能反應中國人高度重視謀略和詭計。孫子倡導「兵者,詭也。上兵伐謀、兵不厭詐、實則虛之、虛則實之」等理念。這突顯出,中國人崇尚的是計謀的「高明」,而非契約的「守信」;把出奇制勝,繞過規則被視為一種手段,而被奉為中國人處世哲學的經典。這也是至今中國人對於商業運作的理解,仍停留在「投機主義」和「搶先主義」的層面。

反觀西方先進國家,在基督教文明、資本主義薰陶下,孕育出契約精神,用客觀的合約,束縛難以捉摸的人性,控制人的貪婪,把「人性」對商業或社會運作的干擾,降到最低。

因此,在合約或法律之前人人平等,無論眼前是陌生人和熟人,都不需要拉攏或打理關係,交易的效益和代價,可以公開透明的理性判斷,這保證了資本主義自由經濟的完善發展,構建了西方社會的商業文明精神。

對比之下,再審視中國外交部的一番言論,等於昭告全世界,中國文化有把契約當成隨時可棄之的劣根性。看來,中國離精神文明的現代化,仍有遠遠的一段路要走!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抗癌明星組合 多年口碑保證!天然植物萃取 有效對抗癌細胞
中老年補鈣必備,2星期消除夜間抽筋、腰背疼痛,防治骨質疏鬆立竿見影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