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回歸20周年,中國官方傳媒不斷地說,在香港與中國內地實行一國兩制是偉大的創舉。回顧一下上世紀80年代,中國要與英國舉行談判要回收香港,遇到不少阻力,阻力之一是香港市民對共產制度的抗拒。那時的香港人,不是受英國式教育成長的,就是為避共產制度而逃到香港的。我曾聽一個香港朋友訴說他的婆婆好慘,一生人被共產兩次,50年代初在廣東潮汕家鄉被共一次產,逃到南越後75年又再被共一次產。類似的香港人很多,他們那時的恐懼是將要接收香港的中共所不能忽視的。再者,香港與西方社會聯繫緊密,一旦改制,必不為西方社會所不容,這對那時利用香港獲取急需的西方資金與科技的中國,是極為不利的。於是,中國大陸現行的制度不在香港實行,香港可繼續實行資本主義制度五十年不變的"一國兩制",便被中共提出,用以消除回收的阻力。
可見,中共提出"一國兩制",實是無奈之舉。撇開官媒的讚美不提,有些社會人士說,當初鄧小平先生趙紫陽先生提出一國兩制時,是考慮到要學習香港制度的先進,五十年後大陸的制度向香港靠攏。確實與否,無從證實。鄧當初提出"一國兩制",還說香港"馬照跑,舞照跳"(好事之徒再加上雞照叫),這是有違中共黨性,確是需膽色的。要知中國大陸直至80年代初,連帶愛情意味的歌曲還是被定為"黃色"歌曲,不為中共組織所容。中共是革命政黨,天生就是要革資本主義的命,要將其"打倒在地上,再踏上一隻腳,令他永遠不得翻身"。因此說"一國兩制"並不符中共本色,鄧、趙將其推出,是有違共產黨本性的。直至今天看來,也無法令人消去"一國兩制"是權宜之計的感覺,只是談判桌上退讓出來的籌碼,看不出有何偉大之處。當然這並不否定"一國兩制"作為一種過渡安排是有其存在的意義,並不否定鄧、趙能柔軟地放下身段的智慧。
那麼,"一國兩制"是否創舉?其實中國早就有之。太平天國將成員分男、女營,所有私產上繳(當然大頭目除外),制度就與清朝不同;當年中共打天下時管治的"紅區""解放區"的制度亦與"國統區"不同。更何況1949年後台灣海峽兩岸由國共兩黨分治,國共兩黨都聲稱"一中",這兩岸絕對是實行不折不扣的"一國兩制"。那時中共不斷高呼"一定要解放台灣",說明並不甘心於"一國兩制",而要用自已的"一國一制"取而代之。
香港的 "一國兩制"特別之處,不是靠武力取得平衡,而是靠制度、經濟、文明的領先來與中國大陸取得平衡。這平衡顯然是動態的,脆弱的。香港真正的長治久安,不能靠只作為過渡安排的"一國兩制",只能寄希望於中國大陸也實行了先進的民主制度,與香港融合為一國一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