貼舊文教育半文盲公孫明 他卻剽竊文章回應 |
送交者: 樂山水 2017年07月16日08:13:23 於 [天下論壇] 發送悄悄話 |
上月有一天上天壇,看見半文盲、毛臘肉蛆蟲公孫明空帖搭樓梯胡扯“大同”。我貼出兩篇舊文教育他: 胡扯“大同”的半文盲都不讀或讀不懂《禮記》中的上下文 樂山水| “大同”原義與近代的反義借用 “大同”出自“禮記·禮運”。《禮記》是秦漢的書,其中有些說是孔子說的,但無法知道真假。“禮運篇”的第一段如下: “昔者仲尼與於蠟賓,事畢,出遊於觀之上,喟然而嘆。仲尼之嘆,蓋嘆魯也。言偃在側,曰:‘君子何嘆?’孔子曰:‘大道之行也,與三代之英,丘未之逮也,而有志焉。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脩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己;力惡其不出於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今大道既隱,天下為家,各親其親,各子其子,貨力為己,大人世及以為禮。城郭溝池以為固,禮義以為紀;以正君臣,以篤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婦,以設制度,以立田裡,以賢勇知,以功為己。故謀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禹、湯、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選也。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謹於禮者也。以著其義,以考其信,著有過,刑仁講讓,示民有常。如有不由此者,在埶者去,眾以為殃,是謂小康。’” 這裡說得很清楚,“大同”是“大道之行”的時代,在三代(夏、商、周)之前。“小康”是三代的“六君子”(禹、湯、文、武、成王、周公)“謹於禮”的時代。由此可以看出,禮運篇的作者是面向過去的復古主義者,希望復古到三代之前。難以做到,就先復古到六君子的時代。 所謂“大道”,可以借《老子》的一句話來了解: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三才(天、地、人)都有效法對象,而道效法自身那樣。三才是經驗世界或此岸世界的事物,而道是先驗世界或彼岸世界的規則。這種認為抽象物存在於先驗世界的觀點,西方哲學稱為實在論或柏拉圖主義。 所謂“禮”,從禮運篇的頭一段可以看出,是指等級秩序。 現在很多人理解的“大同”,不是禮運篇中原義的三代之前,而是理想中的未來,這是從洪秀全開始的。洪秀全在“原道醒世訓”里挑出了一小段: “遐想唐、虞、三代之世,天下有無相恤,患難相救,門不閉戶,道不拾遺,男女別塗,舉選尚德。堯、舜病博施,何分此土彼土;禹、稷憂溺飢,何分此民彼民;湯、武伐暴除殘,何分此國彼國;孔、孟殆車煩馬,何分此邦彼邦。蓋實見夫天下凡間,分言之,則有萬國,統言之,則實一家。皇上帝天下凡間大共之父也,近而中國是皇上帝主宰化理,遠而番國亦然;遠而番國是皇上帝生養保佑,近而中國亦然。天下多男人,儘是兄弟之輩,天下多女子,儘是姊妹之群,何得存此疆彼界之私,何可起爾吞我並之念。是故孔丘曰:‘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己;力惡其不出於身也,不必為己。是故奸邪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 不看上下文,確實不會想到禮運篇的“大道之行”和“大同”是指過去的三代之前,而容易誤解為理想中的未來。這樣違反原義的借用,產生廣泛的影響,是因為康有為和孫文學洪秀全,把“大同”作為理想中的未來,加以宣傳。 這一小段甚至有了新造的名稱:“大同篇”、“禮運大同篇”、“大同章”。 康自稱早在1884年就開始"演大同主義",1885年就“手定大同之制,名曰《人類公理》”。1898年秋,康有為在日本時,已有稿本20餘篇,1902年避居印度時,最後成書。1913年分甲部和乙部發表在《不忍》雜誌上。1919年由上海長興書局將甲乙兩部合刊印成單行本,書名為《大同書》。 康有為做學問,主要是《春秋》公羊學,隨意闡發微言大義,不需要什麼依據。他說《春秋》公羊三世說法(據亂、昇平、太平)的後兩個和禮運篇中的"小康"、"大同"說法相通,按照今文經學的交易哲學,表述了人類歷史的三個階段,即由"據亂"進為"昇平"(小康),由"昇平"進為"太平"(大同)。 康有為的弟子梁啓超在《清代學術概論》中將《大同書》的“太平-大同”概括為如下十三點:“(1)無國家,全世界置一總政府,分若干區域。(2)總政府及區政府皆由民選。(3)無家族,男女同棲不得逾一年,屆期須易人。(4)婦女有身者入胎教院,兒童出胎者入育嬰院。(5)兒童按年入蒙養院及各級學校。(6)成年後由政府指派分任農工等生產事業。(7)病則入養病院,老則入養老院。(8)胎教、育嬰、蒙養、養病、養老諸院,為各區最高之設備,入者得最高之享樂。(9)成年男女,例須以若干年服役於此諸院,若今世之兵役然。(10)設公共宿舍、公共食堂,有等差,各以其勞作所人自由享用。(11)警惰為最嚴之刑罰。(12)學術上有新發明者及在胎教等五院有特別勞績者,得殊獎。(13)死則火葬,火葬場比鄰為肥料工廠。” 這不光“太平”之名讓人想起太平天國,多點內容也像抄襲太平天國的宣傳口號和極端專制制度。 孫文還提出過“大同主義”的名稱,據馮自由稱:“三民主義之民生主義,舊譯為社會主義Socialism,總理在乙巳《民報》出版以前初亦常用之。其後總理以此名未能包括已所發明之意義,乃別創‘民生主義’一名以代之。在同盟會成立之前,嘗語人曰:余之主張為‘大同主義’,在英語應名之曰Cosmopolitan,亦即‘世界大同主義’也。(《革命逸史》第3集,209頁) 孫文把到達世界大同的進程,劃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開始實施民生主義,即實行集產社會主義(資本國有化的社會主義)。第二階段,是進一步推行民生主義,即實行共產社會主義(按需分配的共產主義)。第三階段,是全人類都實現了共產社會主義,即真正達到了“世界大同”。 不過孫文的意識形態空談沒法當真。他的空想病,可以看看他的澳大利亞顧問端納的回憶錄。袁世凱委任他當中國鐵路督辦,孫大炮在《建國方略》中又放了一大炮:10年內在中國修建10萬英里(約16萬公里)鐵路,100萬英里(約160萬公里)公路。可是直到1949年,中國鐵路通車里程只有2萬公里,公路通車里程只有8.07萬公里。去年6月中鐵隧道集團副總工王夢恕又在鼓吹向鐵路投資,說應該爭取在2040年達到孫文的10萬英里目標。端納問他資金從哪兒來,他說跟外國銀行借,好像外國銀行是他家的金庫。他規劃鐵路網,就是拿紅鉛筆在地圖上隨意劃線,說這兒需要一條,那兒也需要一條。 (2015年12月28日) ———————— 樂山水| 洪秀全和康有為版“大同”對孫文和毛澤東的影響 在“‘大同’原義與近代的反義借用”中,我提到洪秀全和太平天國對“大同”的極權主義翻用對康有為《大同書》的重大影響。而太平天國的“大同”翻用通過《大同書》對孫文和毛澤東等人都有重大影響。 康有為是孫文的死對頭,但孫文學洪秀全和康有為,喜歡抽出“大同章”作為他的組織的理想,多次書寫這一段以及“天下為公”。1924年,他給黃埔軍校的訓詞開頭是“三民主義,吾黨所宗,以建民國,以進大同。”這裡可以看出《大同書》的如下說法的影響:由"據亂"進為"昇平"(小康),由"昇平"進為"太平"(大同)。1928年,國民黨把這個訓詞定為國民黨黨歌(三民主義歌)歌詞。1930年,國民政府以國民黨黨歌代用為中華民國國歌(中華民國國歌已經有過三個版本了)。1937年,國民政府正式將國民黨黨歌定為中華民國國歌。 上述舊文中提到,孫文用“大同主義”或“世界大同主義”對譯英文的cosmopolitan(世界主義者)。 他提出的到達世界大同的途徑,是從生產資料國有化的中國社會主義到按需分配的中國共產主義,再到共產主義的世界大同。(附註1)比較一下他借用的列寧主義:從一國的生產資料公有化的社會主義到多國的社會主義,再到全世界的社會主義,最終到全世界按需分配的共產主義。 康有為對毛澤東有更大的影響,有一篇報道(附註2)引用了一些歷史資料: 【中外學者的研究成果幾乎一致表明,毛澤東所謂的“平等”實際上是中國古典平均主義、西歐空想社會主義、赤貧思潮和戰時平均主義結合而成的一種平均主義理想,此中,他青年時期的偶像康有為所著的《大同書》和長期的戰時共產主義生活的痕跡尤為明顯。1970年,毛澤東曾告訴來華訪問的美國新聞記者埃德加·斯諾,從小學時代,他就開始接觸康有為和梁啓超的著作,借來“讀了又讀,直到可以背出來”,特別是康有為借孔子之名而倡導的沒有私人財產、沒有私人產權、沒有土地買賣、沒有私人工業、沒有私人商業、沒有家庭,代之以公共醫院、公共護士、公共福利、公共教育、公共老人院和公共墓地的“大同社會”,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1917年8月23日,毛澤東致函亦師亦友的黎錦熙說:“孔子知此義,故立太平世為鵠,而不廢據亂、昇平二世。大同者,吾人之鵠也。”】 【人民公社基本是依照毛澤東的平均主義理想建設的。人民公社化運動開始後,毛澤東曾公開說“《大同書》所寫就是我們共產主義者要建立的理想社會”,而且指示中宣部印了一本有關空想社會主義的資料,裡面就包含《大同書》的內容。河北省徐水縣是劉少奇的“共產主義試點公社”。1958年8月6日,劉少奇派中共中央農村工作部副部長陳正人去徐水縣搞共產主義公社試點時,隨身攜帶的就是《大同書》。9月10日至11日,劉少奇親自去徐水縣視察,觀察問題和提出建議所依據的亦主要是《大同書》的藍本《禮記》的內容。】 附註 1. 戚其章| 論孫中山的“大同主義”說 2. 《中國財富》| 收入分配的四次浪潮 (2015年12月28日) ———————— 又貼了兩篇舊文,教育蛆蟲們別再啃毛臘肉了: 樂山水| 毛左、毛粉和毛詐 舊文重貼按語:萬維論壇有幾條毛臘肉蛆蟲,死命求關注,半文盲寫不出文章,腦袋裡只有小時候被植入腦子的毛毒,明知臘肉臭不可聞,只得空帖胡扯。對付它們的殺蟲劑,就是批毛的思想文字,把他們看得艷如桃花的毛思想文字,還原為膿瘡真相。批毛文章,我還寫過不少,重貼剛剛開始,新文章也會再寫。 ———————— 中國留美政治學博士生李宇暉在其東網專欄文章中說,批評毛澤東政策還不打緊,可要是批評老毛的文字和思想,毛粉就覺得自己的智商、知識和品味被批評了,立馬跳出來表示不滿。(附註) 毛粉通常是使用人身攻擊,因為他們別的也不會,而且馬列斯毛的階級鬥爭說法讓他們無內疚地退化到無道德乃至無人性。 毛粉是毛左的大多數,大多無差別,千人一面:低智商,缺知識,沒品味,面目可憎,語言無味,令人作嘔,無視即可。 其他極少數毛左就是狠角色了。其中一些是官員,例如劉源,捧老毛,批老爹。他真贊成老毛的意識形態和政策嗎?當然不是。他是為了升官,不得已而為之。薄熙來也是如此。順便說說,習近平不同於劉源和薄熙來,他是腦殘毛粉。 還有一些是偽學者,也是為了牟利而捧毛。這些偽學者不光在中國好混,在發達國家哲學人文學界也受歡迎,因為發達國家哲學人文學者(哲學、歷史哲學、文學理論和批評、文化研究等)多數左傾。 這些為了借毛牟利的,可以叫作毛詐。他們雖然並不把毛列斯毛意識形態當真,甚至就無所謂意識形態,卻是最像老毛的。 老毛從近17歲進小學,受到康有為、梁啓超影響開始,就沒有形成系統的社會政治觀念,跳來跳去。他學馬列斯主義,是跟風參加共產主義組織,沒讀多少東西。到了延安,為了跟王明派爭權而需要口誅筆伐,讀了幾本《聯共(布)黨史簡明教程》之類的斯大林主義入門書。 1950年代初,毛打算出版文集,對大多為秘書等人代寫的文章中的馬列主義說法沒有把握,又信不過黨內土包子和留蘇馬列主義專家,因此向斯大林請求,派蘇聯馬列主義專家來審稿。斯大林派來了馬列主義哲學專家尤金審稿,兼任駐華大使。 尤金毫不客氣,批示了文章中200多個錯誤,弄得老毛惱羞成怒卻不敢發作。1960年代,老毛跟蘇共鬧翻後,林彪捧老毛到達了馬克思主義的頂峰,說尤金他們比老毛差得太遠了。這撓到了老毛的癢處,快活之極。 老毛信什麼呢?唯我論和極端利己論。老毛19歲到24歲在長沙讀了5年半師範學校(湖南第四師範、第一師範,中專/高中)。其間倫理學教師楊昌濟(後來成為老毛的丈人)布置學生讀泡爾特的《倫理學原理》,老毛寫了一萬二千字批註,其中說到: “蓋衝動既為自然,未有不能善生存發達者。自然者,真也,實在也……食慾所以善生存,性慾所以善發達,皆根於自然之衝動。”“一切人事悉自然也。”“人類者, 獸格、人格並備。”“蓋意志本原於衝動,意志中之良心何獨不然。良心既亦本原於衝動,在理本應與衝動一致。……要之,二者原為一物,吾人各種之動作,固處處須衝動,處處系衝動之所驅,良心之明,亦處處承認之。”“自然之衝動”即為其“得於天之本性”。“本性以外之一切外鑠之事,如制裁束縛之類,彼者以其本性 中至大之動力以排除之。此純出其自計,決非服從外來之道德律,與夫所謂義務感情也。”(附註2) “或人之說,必以道德律為出於神之命令,而後能實行而不唾棄,此奴隸之心理也。服從神何不服從己,己即神也,己以外尚有所謂神乎?……吾人一生之活動服從自我 之活動而已,宇宙間各物之活動,各物服從自我之活動而已。……蓋我即宇宙也。各除去我,即無宇宙。各我集合,即成宇宙,而各我又以我而存,苟無我何有各我哉。是故,宇宙間可尊者惟我也,可服從者惟我也。我以外無可尊,有之亦由我推之;我以外無可畏,有之亦由我推之;我以外無可服從,有之亦由我推之。(附註3) “我固萬事萬念之中心也,故人恆以利我為主,其有利他者,固因與我為同類有關係而利之耳,故謂不可不利他可也。……世無絕然與我無關而我貿然利之 者也。果如其說,則‘個人之人格’‘自律’‘自由’諸義亦說不去。蓋諸義固亦高尚之利己而精神之利己也。”“人類生活之本意,仍在發達其個體也。”“真者,善也;偽者,惡也。實行利己主義者,念雖小猶真也,藉利他之名而行利己之實者,則大偽也。”(附註4) 老毛青少年時期形成的唯我論和極端利己論信念,此後不變。這是理解老毛此後行為的關鍵。 毛詐也跟老毛差不多,信的就是唯我論和極端利己論。 附註 1. 李宇暉| 拔毛仍然任重道遠 2. 《毛澤東早期文稿》。長沙:湖南出版社,1990。231、274、207-208頁。 3. 同上,230-231頁。 4. 同上,141-143、240-241頁。 (2015年12月31日) ———————— 毛澤東極權主義烏托邦思想的中外來源 探討毛澤東的極權主義烏托邦思想的來源,一般會首先追溯到馬克思、列寧和斯大林的思想和活動,但實際上毛對馬列斯主義所知不多,也讀不太懂,所受影響主要是中國的兩種思想和活動:法家思想和活動、“大同”幻想和活動。 毛澤東所受法家思想和活動的影響,可以從他的詩“讀‘封建論’呈郭老”說起。此詩如下:“勸君少罵秦始皇,焚坑事件要商量。祖龍魂死業猶在,孔學名高實秕糠。百代都行秦政法,十批不是好文章。熟讀唐人‘封建論’,莫從子厚返文王。” “焚坑”是秦始皇“焚書坑儒”的簡稱。“祖龍”就是秦始皇。“秦政法”在此主要指秦代用來代替分封制的郡縣制,也就是中央集權制度。“封建論”是唐代柳宗元的文章,讚揚秦始皇用郡縣制代替分封制(封建制)。子厚是柳宗元的字。“文王”指周文王,代指周代的分封制,但推翻殷商、建立周代、實行分封制的是周文王之子周武王。 “十批”指郭沫若的《十批判書》。此書包含10篇文章:古代研究的自我批判、孔墨的批判、儒家八派的批判、稷下黃老學派的批判、莊子的批判、荀子的批判、名辯思潮的批判、前期法家的批判、韓非子的批判、呂不韋與秦王政的批判。1945年由重慶群益出版社印行。書中說:“秦始皇把六國兼併了以後,是把六國的奴隸主和已經解放了的人民,又整個化為了奴隸。” 書中對韓非的“法術”、“君主本位”思想和秦始皇的“極權主義”是否定的,但對初期法家是肯定的。書中比較推崇孔子和孟子,說是因為他們的思想在各家中,比較富於人民本位的色彩,沒有達到後代儒者那樣下流無恥的地步。 毛澤東的上面那首詩寫於1973年8月5日,而早在1968年10月31日,他在中共擴大的八屆十二中全會閉幕會上就對郭沫若說:“你那個《十批判書》,崇儒反法,在這一點上我也不那麼贊成。” 1970年代前期的批林整風運動中,毛澤東幾次談到《十批判書》。1972年12月17日,在周恩來、張春橋和姚文元等參加的會議上,毛說:“郭沫若的《奴隸時代》、《青銅時代》值得看。《十批判書》,看了幾遍,結論是尊儒反法,人本主義。學術界一批人不贊成,趙紀彬、楊榮國都是批郭的,認為孔是復辟周朝的奴隸制。歷史要多讀一些。歷史中有哲學史,其中分派。儒法兩派都是剝削本位主義,法家也剝削,進了一步。楊榮國沒有講清,新的勢力興起,還是剝削。” 1973年7月4日,毛在與張春橋和王洪文的談話中,又提到《十批判書》尊孔反法,這與國民黨和林彪一樣了。毛還說,他贊成郭沫若以春秋戰國作為奴隸制和封建制分期的做法,但是不同意郭沫若對秦始皇的批評。1973年8月5日,毛與江青談話,專門說到中國歷史上的儒法鬥爭。毛說:“歷代有作為、有成就的政治家都是法家。他們都主張法治,厚今薄古,而儒家則滿口仁義道德,主張厚古薄今,開歷史倒車。“接着毛念了“讀‘封建論’呈郭老”。 由於毛的這些指示,批林整風運動增加了評法批儒運動,擴展為批林批孔運動。 毛澤東所受的法家影響,主要是商鞅、韓非、秦始皇、朱元璋、洪秀全等人的思想和活動。朱元璋允許鄉紳抓貪官押送京師,啟發了毛髮動文革,運動群眾,打倒部分中共官員和黨政機構。洪秀全還有“大同”幻想,影響了康有為、孫文和毛澤東。 毛澤東所受的洪秀全、康有為、孫文等“大同”幻想和活動的影響,我在兩篇舊文中談過,不再贅述。 毛澤東所受的馬列斯主義和活動的影響,主要是斯大林的思想和活動,包括斯大林時期的幾本教科書,例如《聯共(布)黨史簡明教程》、《蘇聯政治經濟學教科書》。其次是列寧的思想和活動,然後是馬克思的思想和活動。 (2016-6-12) ———————— 沒想到公孫明半文盲還死要面子,抄了篇文章來掙面子: http://bbs.creaders.net/politics/bbsviewer.php?trd_id=1245505 禮記禮運大同篇的由來 送交者: 公孫明 2017年06月16日 於 [天下論壇] 【公孫明按:有個眼瞎心盲的無知混人上貼了一篇垃圾文“胡扯“大同”的半文盲都不讀或讀不懂《禮記》中的上下文”,指鹿為馬混亂是非,故寫此以解讀者之惑!】 禮記禮運大同篇是人類史記載關於社會主義發揚的最古老文件。但凡一種思想或哲學都有其演變過程,我們其實不必斤斤計較它的產生,重要的是它的內涵。孔子曾問學於老子,而禮運大同篇之所指,跟老子莊子的世界觀境界是很接近的。 如果一定要追根究底,關於禮記禮運大同篇的由來,以下的說法比較可信,因為【以下全部剽竊自台灣78歲作家高準的文章“禮運大同 孔子晚年最高的政治理想”——樂山水】孔子的政治思想,真正能夠明確表現出來的就是禮記禮運中所記的「大同」之境。為申述與查檢之便,現仍抄錄於下: 子曰: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己;力惡其不出於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 但清代以來之學人多加以否定,認為非孔子所云。對此有說明的必要。 按否定的最高憑據是假定這是孔子為司寇時所言,而當時子游年方六歲,是不可能與他談這問題的。(錢穆:《先秦諸子系年考辨》)後來蕭公權的《中國政治思想史》孔子一章中引用之而認為錢氏所云並非純屬無稽。「故〈禮運〉可疑,不當取作孔學之代表」雲。 不過蕭先生又云:「然大同之義高尚優美,尚不與儒學之宗旨相背反」,所以接下來還是申述了一段。錢氏則當時以疑古急先鋒自任,他參取清代江永、崔述諸說而發此論。另則連老子其人都要否定其存在。問題是錢氏說孔子與於蠟賓時子游只有六歲,這是認為孔子只有在任司寇時才參加蠟賓典禮。 〈禮運〉原文並沒有說孔子時任司寇;而孔子在回魯之後,甚受禮遇,尊為國老,則蠟賓之禮當然也會邀他參加,那時孔子已近七十,子游少孔子四十五歲,那時是二十五歲了,作為孔子的陪同而一起參加,有何不可能?所以錢氏之論縱然看來似乎很有理,其實是根本毫無根據的否定。應否定的正是他自己這一瞎說。 〈禮運〉初稿本應即是子游(言偃)所記。子游遠從南方的吳地來從學於孔子,人又聰明,孔子是很欣賞他的。所以那天參加蠟賓典禮時,特別帶了他同去。他大概來了還沒多久,孔子說的話很長,他應是回家後慢慢寫下來的,或把孔子平常告訴他的一些關於禮的細節也加了進去。到初稿完成時,孔子或已去世。子游後來也有很多學生,此文當由其弟子再做了些整理。 大概由於受到江永、崔述、錢穆等先後否定〈禮運〉與孔子的關係的影響,近人所撰中國政治思想史中說到孔子時也幾乎都不提〈禮運大同〉之說。例如台灣薩孟武先生的《中國政治思想史》是作大學參考讀本用的,甚至在卷末參考書目的儒家部分都不列出《禮記》,大陸當代學人劉澤華、萬荃主編的《中國古代政治思想》、徐大同等四人編着的《中國古代政治思想史》等都根本不提〈禮運大同〉之說。較早寫於1932年的陳元德《中國古代哲學史》則把〈禮運〉與〈大學〉〈中庸〉的着作權都歸給漢代的戴聖與戴德而不承認是孔子及門弟子及再傳弟子之所記,卻沒有任何可信的理由。 但陳氏書中論孟子一節列舉了數十條申述孟子思想實出自老子,則所論相當有理。而孟子書中並不提老子之名,則他指稱「孟子為『熱中』之人,雖早年慕老子之道然終不能『以自隱無名為務』,而既轉而歸宗孔子,也就不再提老子了。」其實孔子也甚受老子影響。 宋代黃震就已說〈禮運篇〉的「篇首匠意,微似老子」(轉引自蕭公權前揭書)。孔子本來就是拜老子為師的!他三訪老子,老子又對他說了那麽多話,當然是給了孔子相當影響的。而〈禮運〉全篇文字很長,「大同小康」段只占了不到全文四分之一,其他四分之三以上則分述孔子認為禮的重要性、孔子自己去杞和宋尋求夏商舊禮的經過,以及禮儀的具體細節,那些都是孔子的老本行。其中「大同」一段則還只有「大同與小康」的一半,那就是所謂〈禮運大同〉篇。而由上述黃震的話看來,亦可見此段不但是孔子的最高政治理想,也是老子對現實要求的最高政治理想藍圖。 近代以來則只有孫中山慧眼獨具的指出「禮運大同」之說是孔子的主張,他說:「孔子說:『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這是主張民權的大同世界,又『言必稱堯舜』,就是因為堯舜不是家天下」(《三民主義》演講本,〈民權主義〉第一講)接着他又引用了孟子的話而認為孟子已知道君主不一定是要的。(同上引) 然而孔子卻一直認為君主是一定要的。對於後來轉稱為皇帝的天子,孔子更是認為必要。孔子在制度上是沒有創新的,其尊君之論在後代也不斷被利用。孫中山則明白指出只有根本廢除皇帝才能解決問題,這就是孫中山比孔子更高明的地方!〈大同篇〉中的「選賢與能」一句,孔子原意大概是由上面來選拔賢能而任用之。自孫中山以來則已重新理解為由民眾來推選賢能,這也是一項重要的新發展。 但中山先生究竟是逝世得太早了一些,比孔子的「耳順」之年還差一點呢。所以孔子晚年欣賞的「暮春者,春服既成……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論語》〈先進〉)的詩情畫意的灑脫境界也是沒有想到過的。而孔子欣賞的這一境界應也是與他對老子給他的多次言論的體會有所關連。 而中山先生,從其全部言論看來,似乎是沒有接觸過《老子》與《莊子》的,否則的話,在其未完成的《民生主義》末尾部分,必將包括他尚未提及的環保問題與愛護自然的觀點吧。 我馬上指出公孫明全盤剽竊: 樂山水| 公孫明全文抄襲高準的文章 毛臘肉蛆蟲半文盲公孫明,胡扯”大同“,被我貼了兩篇舊文嘲笑。為了掙回面子,居然全文抄襲台灣78歲的學者、作家高准近兩年前發表在《聯合報》上的文章,真是蛆蟲本性。 https://udn.com/news/story/7049/1099667 高准| 禮運大同 孔子晚年最高的政治理想 2015-08-05 聯合報 孔子的政治思想,真正最重要最高的境界是《禮記》〈禮運〉中所記的「大同」之境。〈禮運大同〉一段讀者雖然大概都已很熟悉,但為申述與查檢之便,現仍抄錄於下: 子曰: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己;力惡其不出於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 但清代以來之學人多加以否定,認為非孔子所云。對此有說明的必要。按否定的最高憑據是假定這是孔子為司寇時所言,而當時子游年方六歲,是不可能與他談這問題的。(錢穆:《先秦諸子系年考辨》)後來蕭公權的《中國政治思想史》孔子一章中引用之而認為錢氏所云並非純屬無稽。「故〈禮運〉可疑,不當取作孔學之代表」雲。不過蕭先生又云:「然大同之義高尚優美,尚不與儒學之宗旨相背反」,所以接下來還是申述了一段。錢氏則當時以疑古急先鋒自任,他參取清代江永、崔述諸說而發此論。另則連老子其人都要否定其存在。問題是錢氏說孔子與於蠟賓時子游只有六歲,這是認為孔子只有在任司寇時才參加蠟賓典禮。〈禮運〉原文並沒有說孔子時任司寇;而孔子在回魯之後,甚受禮遇,尊為國老,則蠟賓之禮當然也會邀他參加,那時孔子已近七十,子游少孔子四十五歲,那時是二十五歲了,作為孔子的陪同而一起參加,有何不可能?所以錢氏之論縱然看來似乎很有理,其實是根本毫無根據的否定。應否定的正是他自己這一瞎說。〈禮運〉初稿本應即是子游(言偃)所記。子游遠從南方的吳地來從學於孔子,人又聰明,孔子是很欣賞他的。所以那天參加蠟賓典禮時,特別帶了他同去。他大概來了還沒多久,孔子說的話很長,他應是回家後慢慢寫下來的,或把孔子平常告訴他的一些關於禮的細節也加了進去。到初稿完成時,孔子或已去世。子游後來也有很多學生,此文當由其弟子再做了些整理。 大概由於受到江永、崔述、錢穆等先後否定〈禮運〉與孔子的關係的影響,近人所撰中國政治思想史中說到孔子時也幾乎都不提〈禮運大同〉之說。例如台灣薩孟武先生的《中國政治思想史》是作大學參考讀本用的,甚至在卷末參考書目的儒家部分都不列出《禮記》,大陸當代學人劉澤華、萬荃主編的《中國古代政治思想》、徐大同等四人編着的《中國古代政治思想史》等都根本不提〈禮運大同〉之說。較早寫於1932年的陳元德《中國古代哲學史》則把〈禮運〉與〈大學〉〈中庸〉的著作權都歸給漢代的戴聖與戴德而不承認是孔子及門弟子及再傳弟子之所記,卻沒有任何可信的理由。但陳氏書中論孟子一節列舉了數十條申述孟子思想實出自老子,則所論相當有理。而孟子書中並不提老子之名,則他指稱「孟子為『熱中』之人,雖早年慕老子之道然終不能『以自隱無名為務』,而既轉而歸宗孔子,也就不再提老子了。」其實孔子也甚受老子影響。宋代黃震就已說〈禮運篇〉的「篇首匠意,微似老子」(轉引自蕭公權前揭書)。孔子本來就是拜老子為師的!他三訪老子,老子又對他說了那麼多話,當然是給了孔子相當影響的。而〈禮運〉全篇文字很長,「大同小康」段只占了不到全文四分之一,其他四分之三以上則分述孔子認為禮的重要性、孔子自己去杞和宋尋求夏商舊禮的經過,以及禮儀的具體細節,那些都是孔子的老本行。其中「大同」一段則還只有「大同與小康」的一半,那就是所謂〈禮運大同〉篇。而由上述黃震的話看來,亦可見此段不但是孔子的最高政治理想,也是老子對現實要求的最高政治理想藍圖。 近代以來則只有孫中山慧眼獨具的指出「禮運大同」之說是孔子的主張,他說:「孔子說:『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這是主張民權的大同世界,又『言必稱堯舜』,就是因為堯舜不是家天下」(《三民主義》演講本,〈民權主義〉第一講)接着他又引用了孟子的話而認為孟子已知道君主不一定是要的。(同上引) 然而孔子卻一直認為君主是一定要的。對於後來轉稱為皇帝的天子,孔子更是認為必要。孔子在制度上是沒有創新的,其尊君之論在後代也不斷被利用。孫中山則明白指出只有根本廢除皇帝才能解決問題,這就是孫中山比孔子更高明的地方!〈大同篇〉中的「選賢與能」一句,孔子原意大概是由上面來選拔賢能而任用之。自孫中山以來則已重新理解為由民眾來推選賢能,這也是一項重要的新發展。 但中山先生究竟是逝世得太早了一些,比孔子的「耳順」之年還差一點呢。所以孔子晚年欣賞的「暮春者,春服既成……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論語》〈先進〉)的詩情畫意的灑脫境界也是沒有想到過的。而孔子欣賞的這一境界應也是與他對老子給他的多次言論的體會有所關連。 而中山先生,從其全部言論看來,似乎是沒有接觸過《老子》與《莊子》的,否則的話,在其未完成的《民生主義》末尾部分,必將包括他尚未提及的環保問題與愛護自然的觀點吧。 ———————— http://www3.nmtl.gov.tw/Writer2/writer_detail.php?id=1226 國立台灣文學館| 台灣78歲的學者、作家高准 作家:高準 字號:秉潔 別號:正之 性別:男 籍貫:江蘇金山(今上海市) 出生日期:1938年12月23日 來臺時間:1948年 學術經歷:臺灣大學政治系畢業,中國文化大學碩士,美國堪薩斯大學及哥倫比亞大學研究,澳洲雪梨大學東方學系博士班結業,英國劍橋大學副院士。曾任澳洲雪梨大學副教授、中國文化大學教授、《詩潮》詩刊主編、美國柏克萊加州大學研究員、政治大學特約研究員,現已退休。 文學風格:高準的創作文類有論述、詩、散文。詩作頗能呈現個人思想特質,其詩以現代詩為主,亦有部份古近體詩及譯詩。他認為要加強吸收傳統精華,深切關注社會現實,堅決在中國土地上紮根,發揮現代新詩的抒情精神。除了創作,高準也是一位文學評論家,他強調文學的民族性與社會性,對於中國新詩的發展有獨特的看法,曾為現代詩的創作提出:詞義清新、情義真摯、結構精粹、韻律協調、境界高遠五大主張。 文學成就:曾獲中國青年寫作協會新詩獎、中國新詩學會詩獎、美國愛荷華大學榮譽作家獎。 ———————— 公孫明死鴨子嘴硬,繼續撒謊: http://bbs.creaders.net/politics/bbsviewer.php?btrd_id=4702493&btrd_trd_id=1245570 送交者: 公孫明 2017月06月17日 於 [天下論壇] 公孫明在“禮記禮運大同篇的由來”一文,的確是引用了高淮的文字,但裡邊明明寫了: “為申述與查檢之便,現仍抄錄於下:” 既然是“抄錄”,當然不是公孫明的原作。 —————— 我再揭穿公孫明的謊言: 樂山水| 半文盲公孫明全盤剽竊 死鴨子嘴硬 公孫明在按語中明確地把全盤剽竊說成是自己寫的文章(“……故寫此以解讀者之惑!”): 【公孫明按:有個眼瞎心盲的無知混人上貼了一篇垃圾文“胡扯“大同”的半文盲都不讀或讀不懂《禮記》中的上下文”,指鹿為馬混亂是非,故寫此以解讀者之惑!】 高准文章: 【〈禮運大同〉一段讀者雖然大概都已很熟悉,但為申述與查檢之便,現仍抄錄於下: 子曰: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己;力惡其不出於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 公孫明剽竊: 【為申述與查檢之便,現仍抄錄於下: 子曰: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己;力惡其不出於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 “為申述與查檢之便,現仍抄錄於下”。連這句話,都是公孫明剽竊的高准文章中的。抄錄於下的,是“禮運”篇的一段話。 白紙黑字,鐵證如山,公孫明當讀者是傻子啊?死不認錯,只能讓他給大家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他毫無良知和廉恥之心,就是塊茅屎坑裡的石頭,又臭又硬。 |
|
|
|
實用資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