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國聊天記 (1) |
送交者: 西北老農民 2017年07月26日07:41:51 於 [天下論壇] 發送悄悄話 |
回國聊天記 去年夏天回國探親,家鄉是西北某省城遠郊的一個小村。早晨起來無事,就在村子周圍隨便轉了轉。過去肥沃的農田不見了,有些原來的自然村也消失了,代之而來的是很多一、二十層高的樓房,還有更多的樓房正在建造中。另外有幾片用紅磚圍起來的荒蕪之地。牆內野草叢生,有些野草長得和圍牆一樣高。在我們這個小村,很多人也都忙着蓋房子。幾乎所有蓋房子的都是在原來的房子上加蓋。原來是一層、二層的,現在再在上面加蓋一、二層,有的甚至蓋到四層、五層。農民房子早已過剩,為什麼還有那麼多人蓋房子?後來經了解才知道,除了一小部分人有農民傳統的有錢就"置房置地"的思想外,絕大多數人是想通過拆遷來發財。因為傳說我們這一帶要整村整村的拆遷,拆遷時,根據現有住房面積折算補償。所以才有那麼多人不惜東拼西湊借錢來蓋房。村邊原來的土路,已經變成了寬闊的柏油馬路。路上車來車往,塵土飛揚。那些大卡車上面裝的不是沙土,就是用過的水泥磚頭之類的建築垃圾。馬路兩邊人行道上鋪的瓷磚,都已經破成了扎眼的碎片。最刺眼的是人行道上移植的樹,粗壯的樹幹直徑足有一尺多,樹枝幾乎砍光了,只在頂部留下二到三個短枝,看上去就像電線杆子。我就奇怪了,為什麼不移植小些的樹呢?移這麼大的樹要多大的工作量啊! 接下來幾天,和家裡人說說話,和鄉黨鄰里聊聊天,又走訪了過去的幾位朋友,了解到村里一些新的情況。有一天,我特意去看望了我過去中學時的一位數學老師。這位老師屬於文革時期的老三屆,從縣城高中畢業後回到村里,在我們村的學校當老師。顏回是孔子的得意門生,列七十二門徒之首,謙虛一點兒,我當年算是他的得意門生之一。記得他過去對我滿有期望。這次一見面,大家都很高興。他還像過去一樣隨便,沒有一點當老師的架子。我們一邊品着茶,一邊海闊天空的聊天。天南地北,東拉西扯,無非是回憶過去,擺擺現在,談論未來。談着談着,就談到了社會,談到了政治。他還像過去一樣,很關心時事政治。他家不但有大彩電, 還訂有有線電視。談話中得知,他的消息來源,主要是鳳凰衛視。像不少人一樣,他已不太相信中央電視台, 但對鳳凰衛視則深信不疑。談話中,我發現他的一些說法在時下很有代表性。其中一個主要點,就是如何看待新中國前後三十年。
要全面的和歷史的看待"窮"與“富” 的問題 他反覆說過去(毛主席時代)多麼多麼窮,現在多麼多麼好。他說那時吃的是黑面饃,喝的是苞谷粥,現在呢,吃的喝的,天天就跟過去過年一樣。那時人們住的很擁擠,天一下雨人連大門都出不去(指道路泥濘)。現在呢,到處是高樓大廈,高速公路四通八達,連我們村都有幾輛卡車和幾輛小汽車。他連聲說當年老毛胡搞呢,不會搞經濟。 我靜靜地聽着,他所說的大部分也是事實。那時(上世紀七十年代)他是個民辦教師,掙幾個工分,外加一點現金補貼。現在呢,他的兩個孩子都長大了,不在身邊。平時就他和師母過日子。雖說也就六十多歲,可退休已有好多年了,據說現在每月可領到三、四千元的退休金,在我們那個地方足夠他們家日常生活花銷。家裡分的一點土地租給了別人,後來又差不多都被鎮政府徵收了。他整天無事可干。自己又不像其他人那樣愛打麻將,所以平時除過看電視外,就是騎自行車東遊西逛,日子過得很是愜意。 聽了他的話,我說,過去我家比你家更窮,你多少還是個民辦教師,民辦教師當時可是很多人都羨慕的職業。我父母都是地地道道的農民,我們家兄弟姐妹又多,祖上又沒有留下什麼房產,我家在咱們生產隊屬於最貧窮戶之一。不說別的,我過去一年四季穿的那個破爛相你都是看在眼裡的。聽到這裡時,他若有所思似的微笑了一下。我繼續回憶說,那年我攷上了大學,離開了農村,用一些人的話說就好像是跳出了火坑。要說感謝改革開放,我比你更應該感謝才是。他連聲說就是就是。 我接着說,從我們家的角度來看,從你的角度來看,改革開放確實好。但是,從我們國家的角度, 從歷史發展的角度, 現在看起來改革開放完全背離了毛主席開創的社會主義康莊大道,是復辟倒退,是一條邪路。聽了我的話,他顯得有點不解。我停頓了一下,又接着說,人常說“旁觀者清”,我去國多年,也算是個旁觀者吧。我一直關注國內的政治發展,也注意國際社會特別是美國對中國的報道,有時在圖書館裡也翻一翻有關中國的書刋。當我把中國放在一個全球範圍內,比較全面的和歷史的審視她的時候,我覺得中國只能走毛主席指引的社會主義道路,而從鄧小平開始的官僚買辦資本主義道路只能把中國引入死胡同。 我繼續說,關於這個"窮"與“富”的問題,要全面的看,要歷史的看,要用發展的眼光去看。你比我大十幾歲,你比我更能親身感受和了解新中國是怎麼一步一步走過來的。遠的不說,就從我們身邊說起,我蒙籠記得六十年代早期,我們這裡最先進的運輔工具就是"地老鼠車"(一種手推單輪車), 和村裡的幾輛牛車,牛車的車輪都是木頭做成的,大概二千多年前就是那個樣子的。給地里上糞,大多數人都是一條扁擔,兩個擔籠,用擔子擔。後來,我們生產隊很快就有了膠輪馬車,很多社員家裡有了架子車,到了七十年代早期,就有了拖拉機,手扶拖拉機等等農機具。糧食加工方面,我記得小時候看到用牛拉石磨子磨麵。怕牛吃磨下的面,給牛蒙上眼睛,戴上籠嘴(類似人用的口罩)。小米和玉米的加工都是用人推碾子碾出來的。磨子碾子那可都是有二千多年歷史的古董了。可是很快的我們生產隊就有了電磨子,糧食加工完全實現了機械化和電氣化。農田方面,把原來一塊一塊大小不等、高低不平的自留地連接起來,土地實行了集體化。開展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平整了土地,機井水渠形成了灌溉網絡。從人們的生活水平來看,七十年代比六十年代就有明顯的提高。在教育方面,你上學的時候我們村根本就沒有學校,你都是在鄰村的學校或者縣城的學校上的學,而到我上學的時候,從一年級一直到七年級,全部都是在我們村的學校上的;只有到了高中,才到鎮上公社的學校上學。而且,從我的下一年級開始,高中都開始普及了,所有初中畢業生都可以直接上高中。這前後也就是十年左右的時間。回想起來,變化是非常大的。他點頭同意。 我接着說,那時候國家的發展很不容易,外受帝國主義的封鎖包圍,內部是舊中國一窮二白的家底,加上國民文化教育水平十分落後,一切都是從頭做起。還有,那時國家的大政方針,都是從國家和人民的長遠利益出發,綜合考慮,合理布局,平衡發展,沒有像現在這樣顧今天不顧明天,顧發展不顧環境,顧城市不顧農村,顧沿海不顧內地。那時國民經濟的發展是實實在在的發展,沒有副作用的健康的發展。
|
|
|
|
實用資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