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學偉:東方崛起之大數據探密之六 |
送交者: 法國劉學偉博士 2017年08月17日00:19:08 於 [天下論壇] 發送悄悄話 |
劉學偉:東方世界當代崛起之大數據探密(之六)點擊這裡,可看本書稿(之一)、(之二)、(之三)、(之四)、(之五)劉學偉:東方世界當代崛起之大數據探秘(之五)第六章 三個世界的綜合分析前面用三章的篇幅對三個世界的九個子世界進行了相當詳盡的各自分析。現在應當開始綜合了。所有的分析用到四項數據:國民綜合素質、人均收入、發展速度和西民指數。兩兩配對,一共可以有六個組合。我們來逐一比對。 本章是本書的第一次綜合分析,應當很精彩。請大家特別關注。 第一節 國民素質與人均收入的比較先說一下總的態勢,就是那個從左下到右上的趨勢顯然存在。 在中間的主體部分,居於右上方的自然是屬於第一世界的三個集團。首先是傳統西方,然後是前公東歐,然後是拉丁美洲。 東南亞的幾個沒有搞過全盤公有制的國家的位置,實在是與拉丁美洲差不多。 居於左下方的自然是第三世界-南方世界的沒有石油的位於西亞北非和南亞的國家。 圖6.1:國民綜合素質、2011人均收入和21年增長率關係 與中間的主流大部隊離得較遠的的國家/政體僅有三個群,在進入本圖統計的115個案例中,僅占16例。都有解釋。 第一群是東北亞的日本加四小龍。它們由於是後起,其綜合素質的優勢還沒有來得及充分發揮。第二群是中國和東亞的其它5個曾經實施過全盤公有制的國家,它們的素質優勢未能足夠發揮則是錯誤道路的代價。 這第一群和第二群再加上已經混入主流的其餘東亞國家,就是筆者劃分的第二世界-東方世界。注意看由氣泡直徑表達的增長速度。筆者以為,它們擁有的非凡發展速度,顯然意味着它們會獨闢蹊徑,從這個圖的右下方,繞過主流,跨越式地追上去。 第三群是位於本圖左上方的阿拉伯半島上的6個產油國,它們在中等素質下的超級富裕自然是來自腳底下的資源。 這裡我們再來劃兩條定性的線。人均收入1萬$以上,筆者把這樣的國家稱作初步發達/初步工業化/初步現代化。人均收入2萬$以上,則稱之為中等發達。這麼說來,很抱歉,今天的中國還夠不上初步發達。不過由於其非同尋常的體量,讓人不由自主地放大了中國的發展成就。 現在我們可以觀察到,影響發展水平的有三個關鍵因素。第一應當無有疑義地說,是國民綜合素質。素質分數在90以上的國家,若不是因為誤入全盤公有制迷途,其收入水平應當全部都已經超過1萬$的門檻。而事實上,人均收入超過2萬$的國家/政體,不是在傳統西方,就是在東北亞+。這就是我說的第二個因素,地域。第三個因素就是已經一再提到的,是否搞過全盤公有制。 素質水平分數95以上的國家,就只有白俄羅斯(2011人均5820$)、中國(5445$)、蒙古(3056$)、朝鮮四國人均收入少於10 000$。而且中國2014年的人均就已經達到7575$。按趨勢計算,到2020年之前就可以過萬。蒙古不算窮,發展也不算慢。何況他們只有284萬人口,可稱無礙大局吧。至於朝鮮,就只能讓人無語了。 素質水平90以上人均收入在5 000以下僅有馬其頓(4925$)、波斯尼亞(4821$)、亞美尼亞(3306$)、烏克蘭(3615$)、摩爾多瓦(1967$)、越南(1411$)、柬埔寨(900$)。還有素質水平89的老撾(1320$)和蒙古(素質100、3056$)也屬這一類。可以看見,這些國家,雖然分處相隔萬里的東亞和東歐,但落後的原因都一樣,就是誤入了計劃經濟的歧途。現在他們也都在加速追趕之列。 素質分數在80-90之間的國家,如果處於拉丁美洲或西化西亞,還是有機會跨國1萬$的門檻,但很難邁過2萬$的界限。 素質分數80以下的國家,不靠出賣資源,要想致富,要想工業化/現代化,那可是困難很大呀!筆者的意思並不是說這樣的國家就會永遠不發達。而是說,它們的發展困難最多。非常可能的現實結局是:它們也能慢慢地發展到初步發達(人均1萬$)。但是十之九九比素質更高的國家時間更遲,曲折更多。 現在我們用已經用過多次的線柱雙數據圖來更確切地比較國民素質與人均收入之間的相關性。 我們先分區考察。看下頁圖6.2.以素質指數為自變量,最觸目驚心的自然是中國素質水平最高,而人均收入低得離譜。第二個觸目驚心就是東歐無論富裕貧窮不分,與其素質水平相比,收入都是嚴重不足。陷於同樣不利境遇的還有東南亞。連已經相當富裕的(排除中國的)東北亞,比起歐美,也大有遜色。也就是說,與素質水平相比,整個東亞和東歐,都吃了大虧,都還沒有追上發達西方,都大有發展餘地。這個差距的存在,其實還不能全怪全盤公有制。因為在東亞,還有好多國家,從來沒有推行過全盤公有制。怪就只能怪他們後發,還需要時間來追趕了。
事實上,除了朝鮮和蒙古,所有素質指數在95分以上的國家全部都已經實現了工業化。90-95分之間的國家,只要在西方文明區(拉美都可以),一樣基本上實現了工業化;若是在東南亞,只能稱有希望實現工業化。85-90分的國家,如果在拉美,那還蠻有希望實現工業化;如果在東南亞,那還有一些希望實現工業化。85分以下,實現工業化會有重大困難。不足80分的國家,只能稱,要想實現工業化,會非常艱難與漫長。 東亞和西方(包括拉美)的素質指數的含金量至少在今天似乎還有相當大差距。希望這個差距能被時間敉平。在西方世界,更低的素質分數只有在拉美還有。它們的含金量好像比非西方世界還是要略多一點,不過沒有在高段的東西方之間差距大。 論到相關性,只能承認,搞過計劃經濟的東歐和東亞部分國家都失常。而西亞富國則靠石油超常。 現在我們分兩區用全數據柱線圖來分析一下西方世界與非西方世界這兩者的關係。 國民綜合素質與人均收入的關係,在西方與非西方是顯然不同的。 先看下圖西方。三個顏色分別標示三個子區。(由於案例過多,下面的國家名字太小看不清楚。我們只籠統論述。更細緻的前面已經應有盡有。) 圖6.3:西方世界國民素質與人均收入關係 土黃色的是傳統/發達西方。可以看到,直到素質95分,人均收入都在3萬以上,所有的傳統西方國家的人均收入,都在2萬以上,其素質分數也在90 以上。僅在南歐國家有一些小小的坡度。 藍色的是東歐前公產主義國家。他們以前的產權制度不對,然後轉型過猛,使得他們空有很高的素質底蘊但人均收入比起傳統西方還差一大截。但是顯然有一個追趕趨勢在,就是他們可以比傳統西方發展快,差距會漸漸縮減。東歐國家之間的素質指數和收入水平的差距可比西歐大,也很好地符合素質/收入正相關的規律。 綠色代表的拉美國家素質基數更低一些,收入水平也更低一些。但是他們的人均比起同等素質的比如東南亞國家,可是要好不少。我用它們處於西方世界來解釋這一點。尤其是圖的最左端有幾個素質相當低的國家。如果他們是處在比如非洲,絕無可能有如此高的人均收入。 現在來看非西方世界。與素質有關的富裕僅出現在用土黃色標記的東北亞。第二群富國是中西亞北非的產油國。分為人均2萬以上(墨綠)和1萬以上(淺綠)兩個等級。紅色標記的是沒有依靠石油而靠發展工商業達到中等富裕的五個國家。(土耳其、黎巴嫩、馬來西亞、南非、博茨瓦納。)
可以看到,從右到左,還是有三個遞減的收入台階。但左面的低台階實在太寬。而中間的台階太窄。而且最右邊的東北亞高素質群體的收入水平實在高出太多。尤其是,如果拔除了那些靠石油產生的高煙囪,這個素質在中等以下的南方世界可是太過普遍地很貧窮呀。 第二節 西式民主水平與人均收入在下圖中可以清晰地看到粉紅標記的西方發達國家聚居於右上角。他們是當今世界的貴族。他們的共同特徵是歐洲血統為主,大多數人口信仰基督教的各類分支。
其次就是的紫色標記的前公集團。這個集團共28國,有8個在亞洲,其餘20個都在東歐。前蘇亞洲加上俄羅斯和白俄羅斯的西式民主分數都很低,但其它的東歐國家,排成一線,向西歐國家的位置進發。 再其次就是拉美的土黃色一群。大多數拉美國家在經濟和西式民主發展上都在中游甚至中上游。但是不要忘記他們有歐洲血統信仰天主教。人種則是西班牙葡萄牙人的後裔並且大量地與當地印第安人和他們自己從非洲販來搶來的黑奴後裔混血。他們搞西式民主已經至少百年以上。其間的曲折這裡就不說了。離譜落伍的其實只有一個就是海地。它根本不是拉美狀況的代表。 第四個集團是紅色的東亞。東亞已經有日本和四小龍五個富裕政體。日本、韓國、中國台灣三個夠格的西式民主政體。新加坡、中國香港2個富裕而中等西式民主的政體。此外還有6個國家進入中等西式民主,但富裕程度則差距很大。三個前公產國家(中國、越南、老撾)西式民主程度依然有限。中國位於經濟發展的中部,但西式民主發展的底部。亞洲政體的特點是它們沒有連在一起而是分居四處。 淺藍色的印度和南亞集團的特點是西式民主領先而發展落後。 綠色標記的中西亞北非伊斯蘭集團有兩個西式民主(土耳其、黎巴嫩)已經越過鴻溝,但大部分國家西式民主十分有限。在茉莉花革命之後還有利比亞和摩洛哥兩國西式民主分大漲進入中等西式民主。有六個國家倚靠石油已經躋身富裕發達但西式民主始終極為有限。它們占據了上圖的右下角。意思是富裕並不一定需要西式民主,只要有油就可以。 除了幾個例外小國和南非,最差的顯然是深藍色標記的撒南非洲國家,他們聚在一起,經濟和政治發展雙落後,經濟比政治更落後。 圖中左上角的完全空置表示極度貧窮和高度西式民主絕不相容。 這個圖很像一隻長頸鹿。西方世界(西歐、東歐和拉美)是它的頸子,西式民主指數和人均收入有非常明晰的相關性。而在其它四個區域(身子)則沒有這種相關性。 現在我們用柱線圖來分區分析同樣的數據。
大家應當可以清楚地看到,相關性的等級有兩種。右面的4個類型的國家/政體,高西式民主同時高收入。 它們就是發達西方+發達東方。它們的共同點是靠工商業致富,有大量的中產階級。 第二個類型是6個人均收入在1萬$上下的集體。其中三個是還在轉型的東歐。它們的收入顯然還會迅速上升。還有三個是富裕拉美和西化西亞和富撒南非。可以看到,它們分別處於西方世界的內緣和外緣。 還可以劃出第三類是其餘拉美、其餘東亞。在它們那裡,兩者的至少不是負相關。 第四類是兩者鐵定負相關的兩家:南亞和富伊斯蘭。前者是高西民而窮,後者是富而低西民。在南亞,再多的西式民主也帶不來財富。在西亞,再多的財富也帶不來西式民主。或者說,帶來財富的不是西式民主而是石油。 第五類的西民指數都很低。一群是東亞的前公國家,一群是伊斯蘭中西亞北非和撒南非洲的窮國。它們各自按其國民素質的不同,有一點富裕程度的差別。 總括起來,除了富裕的西方和東方,在其它地方,西式民主至少是現在還沒有顯出神效。不過據本人推測,它的效力會在東歐顯示出來,因為那裡有足夠的素質。它們只是被過於激烈的休克療法耽擱了而已。 而東亞的前公國家,無需仰賴西式民主,也會飛速發展。其原因也是它們有足夠的國民素質。至於政治形態,它們會自行創造的 這裡的相關性比素質/收入相關性更好,因為東歐和前公東亞的較低收入有了一種政治/治理原因的解釋。還解釋不了的主要就是西亞的石油富國和南亞的高民窮國。 現在我們分兩區用全數據柱線圖來分析一下西方世界與非西方世界這兩者的關係。
現在來看西方與非西方差別最大的領域,那就是西式民主與人均收入的相關性。 在西方世界,甚至在拉美,這個相關性都是出奇地好。靠右端的幾個高級次西民是捷克(藍色)、烏拉圭、哥斯達黎加和牙買加(綠色)。它們一個是已經最成功的東歐轉型國家,三個是最進步的拉美國家。 除了這幾個向下的例外加上盧森堡、瑞士和挪威三個向上的例外,絕大多數國家的西民指數/人均收入的相關性都很好,至少比國民素質/人均收入的相關性好。它的意思好像是說,素質水平足夠以後,發展的差距就靠運氣了。這方面好像小國、人口結構單純的國家可以占便宜。 東歐和拉美那幾個西民指數很少的國家(白俄羅斯、阿塞拜疆、古巴、俄羅斯、亞美尼亞、波斯尼亞、和委內瑞拉),人均收入卻並沒有相應降到底。這應當是國民素質和資源給他們的幫助。 在非西方國家,這個政經關係就太差了。 首先,還是要承認,有三個政體(日本、韓國和中國台灣)符合在西方世界的高西民高收入的規矩。不過一考察歷史,就會發現,它們的高速發展階段,都是權威政體。也就是說,它們今天的高西式民主,是先前在威權制度下發展的成果,而不是它們得到發展的原因。當然,這並不能否認,西式民主在它們靠發展工商業取得高收入以後,能夠正常運行這一基本事實。
然後,需要看到,東亞的新加坡和香港很富裕,但西民指數很中庸。 更麻煩的是,那一大串綠色標記的產油國靠着石油而不是中產階級自然也不是西式民主致富,致巨富。 然後更實質性的問題是那麼多藍色標記的非洲、中西亞和南亞的國家,空有各種不等的西民指數,卻幾乎一律很窮,除非你有大量的石油(比如加蓬和赤道幾內亞)。靠發展工商業致富的還是只有那寥寥五個國家。 在本書的前言中,本人已經引述古希臘的先哲亞里士多德,把足夠的中產階級定義為西式民主政治能夠正常運行的必要條件。具體到今天,到我們的數據所揭示的,靠發展工商業,人均達到2萬$以上,我們就可以認定那裡已經有了足夠的中產階級,建成橄欖形社會,可以正常運行西式民主。同樣靠發展工商業,人均達到1萬$以上,可以認定已經有了相當部分的中產階級,似乎就可以比較穩妥地開始試行西式民主。 這裡還要注意第二個要素就是文化。在西方文化區內,比如拉丁美洲,比較少的人均收入似乎也可以支撐正常的西式民主制度(烏拉圭人均13 866、西民指數8.17,哥斯達尼加人均8676$、西民8.10)。 而把地方換到東亞則有不同,比如中國台灣人均收入19 154$,西民指數只有7.57。 再換地,撒南非洲的南非人均8070$,西民指數7.79。 最後,南亞印度的奇葩民主,西民指數7.52,人均收入僅1489$! 人均明顯不足1萬$時,本人認定一般就沒有足夠的中產階級,那個西式民主就只能跛腳運行。當人均還不足5000$時,若西民分數還高過6分;人均不足1500$時,若西民分數高過5分,本人則認定為典型的次級西式民主。這樣的國家足有數十個之多。其最奇葩者除了印度,還有馬拉維(人均371$,西民指數6.08)。 就算不是典型次級西民,在除了東北亞以外的非西方世界裡,西式民主分數的含金量可是大大降低,而且極不穩定。 相反地,不靠石油而擁有5000$以上的人均收入,西民指數卻低於4分者,也只有屈指可數的幾家。我把它們稱之為超級低西民。 第三節 國民收入與發展速度比較圖在下頁。先看西方世界: 東歐國家一般增速都不錯。其理由和中國、越南一樣,都是改正了全盤公有制錯誤之後的恢復性增長。 黎巴嫩和土耳其增速不錯,是因為它們努力向西方學習有成。 不少拉美國家增速不錯,那可以解釋為它們地處西方(雖然在底部),而現在的基數還低(以氣泡直徑表達)。 而已經發達富裕的傳統西方國家,除了澳大利亞等少數例外,那就大多發展不動了。 沒有提到的異常現象,大體上可以用帶偶然性的治理水平等其它原因解釋。 撒南非洲國家的素質沒有數據,隨便取了一個值,是為了它們不在這個圖上缺席。整體來看,案列的分布有些像一條熱帶神仙魚(頭在右方)。兩個翼是撒南非洲的窮國和歐美的富國。西方富國發展不動很容易理解。沒有餘地了。而撒南非洲的窮國發展不動則不方便解釋。 人均1000-10000$之間的國家,似乎發展容易一些。氣泡直徑大一些的國家,似乎發展容易一些。富蘊石油的國家發展容易一些。以前搞全盤公有制現在放棄計劃經濟的國家,有一個補償性瘋狂增長的機會。如果這三條都不能解釋,那就用第四條理由,就是它們有個好的領導,好的政府,治理成功。 事實上,各政體之間的規模相差懸遠,而超大型的政體實在很少。比如在22年增速最高的30個政體中,只有5個稱得上是在中等規模以上。它們分別是:中國增速第2(人口第一133 469萬,GDP第二82 270億)、尼日利亞第12(16 475萬第7、2687億)、波蘭第4(3811萬第3,25 270億第21)、越南第3(人口9038萬第13,1381億)、印尼第21(24 449萬第4,8782億)。印度增速5.75已排名47。巴西增速5.19排名55。俄國增速3.91排名86。餘下的全都是些規模更小的政體。增長冠軍卡塔爾人口僅184萬。事實上,在高速增長的政體中,中國是唯一的經濟規模和人口規模雙份超級大國。 圖6.9:全球人均收入、發展速度與國民素質關係. 現在我們分兩區用全數據柱線圖來分析一下西方世界與非西方世界這兩者的關係。圖6.10:西方世界人均收入與21年增長率關係 圖6.11:非西方世界人均收入與21年增長率關係 西方世界的事情通常總是比較有規律。這次也一樣。可以看到兩個明顯的影響發展速度的因素。第一、1990年已經富裕的國家,發展速度相對慢,因為他們的發展餘地小。而相對貧窮的國家則有更大的發展餘地和機會。第二、相對貧窮的國家中有幾個藍色標記的國家發展速度明顯偏慢,它們都是前公產體制下轉型不夠成功的國家。其實這些轉型國家,也有好幾個發展速度一直不錯的。在然後應當就是治理因素了。 而非西方世界的規律則不一樣。我們先把卡塔爾這個大土豪作為例外排除。 首先我們發現,相對的更加貧窮並沒有成為加速發展的動力。太多的貧窮國家發展不起來。 其次、紅色標記的三個發展最快的國家(中國、越南、老撾),起點都低,但它們有兩個與眾不同的特點:第一、它們的國民素質都很高。第二它們都是曾經的計劃經濟國家。現在的超高速度,筆者已經反覆講過,叫做恢復性的瘋狂追趕。 第三、其它相對高速發展的國家,無論是在中西亞北非還是在撒南非洲,基本上都是因為有大量的石油可以出口,而本身人口又不多。(綠色標記) 第四、除了紅色三國之外,不靠出口資源,僅有五六個非西方國家,可以達到較高發展速度。(土黃色標記,從右到左:新加坡、馬來西亞、約旦、黎巴嫩、印尼、斯里蘭卡。) 第四節 西式民主水平與經濟發展速度現在看下圖的分區考察。中國那頂破天的一枝獨秀與西式民主指數顯然不掛鈎。發展第二快的是除中國以外的其餘前公東亞。那些發展更慢的國家,則西式民主多寡都有,之前之後的貧富也是都有。發展要快速的必要條件是先前貧窮,至少是不太富(韓國的情形)。多少分的西式民主,則不是必要條件。但窮的國家多的是。就是擁有秦暉先生說的“低人權優勢”的國家數不勝數,為什麼他們不快速發展?為什麼只有那麼少的幾個,倒是以前都是共產黨,甚至現在還是共產黨執政的國家,不過都開放了私有制市場經濟的國家發展最快?這個問題,已經多次回答。 圖6.12:18區西民指數與21年增長率關係 而富裕,或者說8分以上的西式民主,則是低速發展的充分條件。只有個別石油富國可能例外(卡塔爾、科威特、阿聯酋、赤道幾內亞),但它們又沒有西式民主。 現在我們分兩區用全數據柱線圖來分析一下西方世界與非西方世界這兩者的關係。
前面已經講過,在傳統西方,西民指數高的國家,有規律地更富裕。因此,根據一般規律,它們自然就會發展較慢。相對的差距應當來自治理等偶然因素。比如標紅的那些國家,應當是治理得更成功。 標綠和標藍的國家,都是東歐的轉型國家。但它們有成功與不成功之分。成功的都靠近西歐(捷克、斯洛伐克、波蘭),不成功的則多在東南歐(藍色標記,從左到右:古巴、格魯吉亞、烏克蘭、馬其頓、摩爾多瓦、保加利亞、克羅地亞)。 在非西方世界,西式民主的水平顯然與長期發展速度的關係極小。 首先,那標暗紅三國發展標兵顯然西民水平很低。然後,那些標綠的國家都是因為石油而發展速度偏高,也與西民無關。標成土黃色的六個國家(從右到左:印尼、馬來西亞、新加坡、斯里蘭卡。黎巴嫩、約旦)的確治理較好,因此發展速度較高。但無法判定它們治理較好與其西民指數較高有關,因為圍繞它們的西民指數更高或更低的國家(如果沒有石油),其發展速度都比它們低。 第五節 國民綜合素質與發展速度現在我們來看素質指數與發展速度的相關性。
先看西方世界。前面已經論證過,在西方世界,各項要素之間都有相當好的相關性。比如國民素質高的國家,規律性地比較富裕,也有較高的西式民主水平。與發展速度的相關性呢,則必然會反過來,就是增速較低。這不是因為素質高不利於增長,而是因為素質高的國家有規律地較富。而高度的富裕則會缺乏發展的餘地,是以增速會降低。 土黃色的三個例外的高和暗紅的六個例外的低,都是東歐的轉型國家。高的三個都是離西歐近,本來條件就好的華沙條約東歐國家(捷克、斯洛伐克、波蘭)。而低的六個中有四個是前蘇聯的加盟國(烏克蘭、摩爾多瓦、馬其頓、格魯吉亞。另外兩個是古巴和意大利)。 非西方國家則大不一樣。 第一類發展速度高的是暗紅色標記的東亞的高素質的前計劃經濟轉型國家。第二類是綠色標記的以卡塔爾為代表的半島石油君主國。第三類才是那五個應當是經營有成績的國家。它們的素質水平都在中等。
和上兩段看到的情形一樣,對80%以上的非西方國家,不僅收入起點、西民指數對發展速度的相關性不大,連素質水平對它們的發展速度都看不出明確的相關性。 現在來做總的概括。 三個數據之間,在西方世界都有較好相關性。即國民素質高的國家,一般西式民主更成熟,也更富裕,但發展更慢。西民指數也是與人均收入正相關與發展速度負相關。 其中以前的公產國家發展水平和西民水平一定相對較低。而發展速度則有高低兩種,端賴其轉型成功與否。 東方世界裡,素質與發展程度的相關性顯然存在,但受到比東歐更大的計劃經濟的負面影響。在這裡,西式民主與發展水平的關係顯然存在。但那似乎是發展的結果而不是原因。至於發展速度,反覆說過,高素質低收入的前公產國家,有一個恢復性的瘋狂追趕。而且和東歐國家不同,它們似乎都有高增長,即經濟轉型都成功。這個成功,似乎並不依賴政治轉型。 南方世界這三個相關性都差許多。好像是素質指數低到一定程度以下以後,對發展的速度和程度的影響就明顯降低。而沒有這種相關性做支撐的西民指數,也就失去了對發展水平的支撐作用。結果就只有出賣石油/或其它大宗礦產成為這些國家可能致富的唯一法寶。例外的國家屈指可數。都與西方有太深的淵源。 第六節 國民綜合素質和西式民主指數高素質水平的東亞政體自成一個發展系列。日本(被韓國遮住)、韓國、中國台灣已經基本上完成西式民主化並工業化。中國香港和新加坡已經十分富裕,但西式民主化只到半程,或正在試圖走另一條路。氣泡的直徑按人均收入加權。所以前面五個氣泡都很大,而中國(右下小紅圈)蒙古(香港左邊小紫圈)的圈子則小得多。中國和蒙古的走法很不一樣。蒙古是西式民主領先,發展滯後。中國則是經濟高速發展到中途,而政治發展的途徑顯然正在摸索一條獨特之路。 圖6.17:國民素質水平與西式民主、人均收入三者之間關係的地域分布 高素質水平的西歐和東歐國家抱成一個三高(素質水平、收入、西式民主)集團。下面拖着烏克蘭、波斯尼亞、亞美尼亞和俄羅斯、白俄羅斯。他們高素質水平而中等收入,在走西方的路還是另摸索一條路(俄國普京正在試圖開拓的路)之間猶疑。越南和柬埔寨也在這之間猶疑。 中等素質水平的國家,在不同的素質水平和西式民主程度之間開始近似於隨機的分布。中等素質水平的國家多數相對富裕,超級富裕的則是那些產油國。 總括起來,已經反覆提及的三個世界各有路徑。第一世界-西方世界,高素質,他們的軌跡連成左下到右上的一個寬寬的車轍,政治發展有固定模式。第二世界-東方世界。高素質,政治發展,有兩個方向。第三世界-南方世界,素質不超過中等,他們的政治發展與經濟發展之間沒有明確的聯繫。 同素質水平與收入的關係相比,必須承認,素質水平與西式民主程度的相關性差許多。其實兩者之間,還隔着教育水平和富裕水平兩層樓。你看,好些國家西式民主分數不少而素質水平且低;又有好些國家素質水平很高而西式民主分數卻很低。素質水平高而西式民主指數低的典型例子是中國和俄國。相反的典型例子則在南亞和拉美。中西亞北非伊斯蘭世界和南亞的素質水平相仿,都在中階。南亞則西式民主指數離奇偏高,伊斯蘭世界則是無論窮富,西式民主指數都明顯偏低。 必須承認,相關性還是存在。就大部分地段而言,還是有素質水平升高,西式民主指數的勻數也升高的趨勢。但與前面的類似圖相比,這裡的鋸齒要深和多。尤其是最高素質水平那一段,有好些政體西式民主指數明顯偏低。尤其因為他們已經十分富裕或發展迅速,它們很可能有興致和實力去開闢一條不一樣的政治現代化的道路。我們且拭目以待。 看下面分區圖。國民平均綜合素質95以上的地區,的確只有中國西民指數很低。 圖6.18: 素質水平18區與西式民主指數之關係 把素質指數放低到90,則其餘前公東亞4國也很低。然後是前蘇東歐。 接下去西民指數偏低的是伊斯蘭的三個子區。最富的那個區反而最少西民。這說明這個特定文化對西式民主有很大的牴觸。 有四個區域似乎都有高西民低發展即次級西式民主之嫌。就看它們以後如何調整吧。 綜合起來,國民素質與西民指數還是有相當的相關性。向上例外的是拉美、南亞和其餘東亞。向下例外的是東亞東歐的前公國家和中西亞北非伊斯蘭國家。這兩類國家,似乎都想自己走出一條路來。 |
|
|
|
實用資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