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朗對峙後的中印博弈 |
送交者: 阿妞不牛 2017年08月30日02:12:00 於 [天下論壇] 發送悄悄話 |
洞朗對峙一開始,俺立即給莫迪與習近平發了雞毛信,中印洞朗對峙,印度如何下台。很高興莫迪與習近平聽了俺的話,沒等到老天爺幫忙,就照俺說的和平解決了這次洞朗對峙。他們還能趕到廈門去賞月吃月餅,而不是閱兵。 俺六月份給莫迪與習近平的雞毛信的重點,在於指出中印戰略利益衝突的起因和根源,是關於西藏。篇幅有限,沒有詳細說明。62年中印戰爭,是因為58年起印度對西藏插手。尼赫魯是緊逼,毛澤東是以攻為守,反擊,戰略目標是穩固控制西藏。如今中國的戰略目標仍然是穩固控制西藏新疆,一帶一路則呈現對印度的進逼態勢,因為只有牽制與鉗制了印度,特別是把尼泊爾不丹錫金以及印度東北部納入中國經濟貿易圈,並在交通基礎設施完善方便的情況下,中國才隨時與永久保持對印度的威懾壓力,西藏新疆大西北才穩固。而這當然令印度如芒在背。這是中印幾乎不可調和的國家戰略安全利益衝突態勢。除非國際格局根本變化,到中印同時面對其他共同的威脅,或者共同的巨大政治經濟合作利益,這樣的態勢才會改觀。 如果中印兩國領導人都感覺到兩國有多方面的合作共贏前景,而且都不感覺到相互威脅,那些邊界,不管已經劃定的還是沒劃定的,都不會發生邊境衝突與對峙。即使偶發衝突,也是小事。如果兩國感覺有較勁較量的必要,隨便找到一個對自己最有利的邊境口子,都可以挑起糾紛乃至進行對峙。朗洞地區,如果不是印度感到中國的威脅,什麼事也沒有。如果印度感覺到了威脅,或者中國看中了這塊戰略要地,這個地方昨天劃定了邊界,今天也可以挑起糾紛爭端甚至戰事。最簡單的原理,主權國家之上沒有世界政府。沒有可能請國際法官來判決是非。所謂國際法,在這樣的國家衝突中是沒意義的,是沒地方上法庭講理辯論判決的。即使有這樣的法庭做什麼判決也是基本沒有任何效力意義的。前不久關於菲律賓黃岩島的國際法庭判決,就是一例。 因此,這次爭端對峙一定要看到大背景大格局。這個大背景就是印度對一帶一路感覺到的戰略威脅。中國的一帶一路如果真有鉗制印度的戰略目標,就不管阿三如何跳腳,都會要挺進洞朗,這次即使不想大打,或者國內外形勢不合適大打,那就暫時對印度做出讓步。只是讓步妥協都要保全面子。如果印度不惜一戰,也要從根本上阻止中國的一帶一路對印度的長遠威脅,那就準備打。不敢同中國對打,就要下台階。總之,這絕對不是什麼僅僅關於洞朗邊界的糾紛。這點還不明白,就不要關注這次洞朗對峙了,因為起因和重點甚至終點,都不是要劃定這段邊界,消除中印的邊界爭議甚至衝突。 有位網友在我六月的文章跟帖提出了一個好問題。他說,既然這次爭端對峙的大背景是一帶一路,那中國這次進入到爭議地區修路引起爭端,對一帶一路有好處嗎?如果沒好處是不是吃飽了撐的?印度派兵進入到爭議地區阻止修路,製造爭端,是不是遏止一帶一路的好方法?如果不是,是不是也是吃飽了撐的? 問題很好,很尖銳。不過俺覺得這似乎有點質疑莫迪與習近平這兩位偉大領袖智商的味道。作為他們共同的好朋友,俺必須挺身而出為他們辯護。 中國人印度人都是孫子的孫子,都不會忘記孫子的“知己知彼”以及“不戰而屈人之兵”吧。 雙方都要“知彼”,要進行大膽試探,同時要“不戰而屈人之兵”。印度要的是挑戰了中國而沒有引發戰爭,但是阻止了中國的“一帶一路”對印度的威脅,至少就中國的一帶一路對印度的威脅提出嚴重警告,並捆住不丹錫金,甚至尼泊爾斯里蘭卡,顯示一個西亞乃至世界大國的份量。而習近平得到的是強化軍權,練兵整軍,讓印度最終撤出了邊界而沒發一槍一彈,偉大統帥搞定。當然,“一帶一路”還是要從長計議。 我們大家看了一場軍演好戲。 這次洞朗對峙最大的收益是中印不打而相識,相互對彼此有了進一步的了解,也讓世界對這一對龍象有了進一步的了解。 其實在俺看來,中國一帶一路至少目前的戰略目標不是鉗制印度,也不是進行全球擴張,而是主要為了鎮守新疆西藏,維穩與開發,以及資本勞力的輸出。但是中共過去高調的崛起叫喊與民族主義宣傳鼓譟,給世界與鄰國,尤其是印度,激起了強烈的防衛反應。中宣部與五毛們功不可沒。 印度人認定“一帶一路”就是牽制與鉗制印度。路上的一帶,就是鏈接中巴,到中亞中東,海上一路就是打通印度洋。將來中國可以用保護貿易通道的理由,陸上軍列運兵, 海上印度洋艦隊護航。 至少印度是這樣看的。那個洞朗,距離印度平原的咽喉通道近在咫尺。中國有了鐵路公路,百萬雄師可以迅速集結直下新德里。 即使中國不會去打印度,一帶一路開通後,尼泊爾不丹錫金,以及印度東北部的各個本來就難以掌控的民族邦,經濟貿易都會在中國主導下,會日益脫離印度的控制。不急不是印度人啊。 (以上基本上抄錄俺自己在六月份文章的跟帖評論,下面是進一步發揮) 那麼,這次洞朗對峙雖然沒有演變成危機與戰爭,卻凸顯了中印兩國的現實邊界問題與長久的戰略利益對峙與衝突。中印這次相互加深的了解,就是中印兩國從上世紀五十年代以來,作為世界緊鄰的兩個“新興大國”特殊國際地緣政治與戰略安全利益的衝突,是進一步加深了。將來這種衝突的升級,就是62年邊境戰爭的高倍數甚至指數級升級版。如果失去雙方國內與國際秩序的理智加格局管控,就有可能重演二戰前,後發勃興的大國爭鬥,大打出手,重新塑造世界秩序的場面。 二戰前世界發生的激烈大戰,除了北美脫離英國的獨立戰爭,都不是其他大國跟大英帝國對打,而是德國俄羅斯波蘭奧斯曼以及俄羅斯與日本這些次等相鄰大國混戰。至於大清與大英俄羅斯日本乃至八國聯軍的戰爭,那都稱不上正式的國家戰爭,因為大清夠不上正式交戰大國的實力資格,只是被人家修理而已。這就好比美國的選戰,首先白熱化搏鬥死拼的,是兩黨內部的具有競爭力與野心的候選人,而不是誰和在任總統直接過招。如果中國印度都有做世界一流強國的雄心或者野心,他們首先挑戰的對象不會是美國,也不會是已經被打趴下並具有極強自尊心報復心的俄羅斯,而是首先都要在亞洲出頭。印度有一個巴基斯坦宿敵。但是印度不可能跟巴基斯坦死拼來獲得亞洲乃至世界強國地位。中國有一個日本宿敵,還有朝鮮越南死友,但是中國也不可能通過征服朝鮮越南日本來成為亞洲之王世界之強。而恰恰是中國與印度決出雌雄之後,就奠定了其在亞洲乃至世界的強國地位。 這是從傳統國王與皇民心理得出的中印地緣政治戰略需求與根本性的利益衝突。這種心理與思維導致的衝突,是零和,而不是雙贏的。 當然還有前面所述的中國在西藏新疆乃至整個西部安全與發展保障,以及印度對不丹錫金尼珀爾乃至斯里蘭卡與緬甸的控制與影響,哪怕中印都是真正人民民主的國家,從民眾與民族國家角度,也存在根本性的戰略安全利益衝突。這樣的衝突,總體上也是零和, 也就是說,你強就是我弱。當然,如果根據國民的思想視野境界,可以認識到,你發展我也發展,你先走我後進關係不大,都能做買賣和平過日子最好。不過中印兩國偉大人民的思想認識發展提升,可能跟不上經濟飆升國力崛起的發展。不那麼偉大但是很龐大的中印人民,很可能感覺讓喜馬拉雅山那邊放血斷炊,自己哪怕喝西北風也心裡舒服些。 中國是專制國家,也就是傳統王國。國王以子民眾疆域廣以及四海之威作為立國之本。印度是民主國家。絕大多數的印度人和人的天性一樣,不喜歡看見你那邊山坡比俺這邊綠。老天爺降暴風雪把你那邊山封了最好。中國人與印度人都有過仰人鼻息的時代,都翻身做主了,如今往後都不可能尊對方為老大。 因此,洞朗不對峙了,中印對峙卻是長期的,現實的。和平甚至友好也是必要的,必要的時候甚至要特別友好一哈,就像尼赫魯54年訪華,全中國民眾載歌載舞歡迎一樣。這都是雙方為了謀發展與較量找機遇。但是中印雙方越發展,尤其是崛起式大發展,大國強國心態與要求就越強烈。即使中印雙方不主動,夾在中印中間的錫金不丹尼泊爾斯里蘭卡緬甸,自然就會產生向心力離心力的搖晃折騰。而這些國家對中國的向心力,就是對印度的離心力,反之一樣。而除斯里蘭卡與緬甸之外的這些喜馬拉雅山內陸小國,不像朝鮮半島那樣有着特殊的國際地緣政治意義,他們不可能像金家那樣在周邊與世界強權之間遊刃而吃香喝辣。 尤其是當美國真的衰退,衰退到縮回門羅主義,管住自家後院就不錯了的時候,中印龍象爭雄甚至打鬥,造成亞洲大陸板塊大地震,引發太平洋印度洋大海嘯,不是不可能的。哪怕有萬分之一可能,中印雙方就都會做萬分的準備。 而且,往往是中印雙方大唱友好高調熱烈擁抱的時候,就是博弈的化妝做戲甚至開打的前戲。 反而恰恰是洞朗這樣的對峙,表明雙方不到真的干戈相見的火候,是謀和平談交易的契機。
|
|
|
|
實用資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