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納川
萬維讀者網 > 天下論壇 > 帖子
中美示威文化比較
送交者: 陳小平 2002年04月04日16:16:06 於 [天下論壇] 發送悄悄話

 一個平台:有你也有我  

  來到美國後,對這個國家的示威文化陡生一種特殊的觀察嗜好。   

 一次,途徑著名的哈佛大學。在人群川流不息的科學中心前,我目睹一個流浪漢模樣的漢子站在那兒足足侃了三十分鐘,他前面的那塊標語牌告訴我,他在抗議美國政府轟炸南斯拉夫。儘管沒有一個聽眾。他的勁頭絲毫不減。  

  一會兒來了一個警察。我好奇地問,你們警察對這種人管不管?他說,他想說什麼就說去吧。全然一副不屑一顧的樣子。   

 還有一次,也是在同一個區域,一個女學生用一根繩子將各色各樣的男女短褲幾十條串起來,然後靜靜地站在路邊。同行的朋友告訴我,她這是表示她支持戈爾的環保政策。至於她如何通過這種方式支持戈爾,我到現在也沒有搞明白。   

 印象最深的一次,是九九年四月在華盛頓的一次觀察。當時,為了給一家美國公共廣播電台作節目,我與同行專程去華盛頓採訪,不料正好撞見一次大規模遊行示威活動。  

  從報紙新聞得知,當時華盛頓正在召開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會議,出席者眾,我的同伴告訴我,幾乎在市中心訂不上賓館,可見會議盛況空前。大會召來了大批示威者,會議期間,華盛頓的示威遊行因而此起彼伏。   

 出租車在市區穿行,一會兒可看見出入各高級賓館的衣冠楚楚的官員、先生們、女士們,一會兒會撞見呼嘯的警察開道車和長串的官員車隊;一會兒則可看見遊行示威者隊伍,他們高舉着標語牌,一邊沿着滿是梧桐樹的街道邊行走,一邊高喊着他們想喊的口號。沒有警察與遊行隊伍的對峙、沒有大量市民的圍觀、也沒有大量的西方、東方記者尾隨採訪……。我的同行,一位美國記者告訴我,華盛頓是美國的首都,是美國的會議之都,也是美國的示威之都。  

  我似乎從這次規模不算小的示威中頓悟:在這個國家,社會秩序、國家利益、個人權利自由都可以在一個平台上整齊地展現出來,彼此共存,相安無事。他們之間不是零和遊戲,而是在互強。用中國最時髦的話語符號表達則是:國家、集體、個人利益得到了合理兼顧。 

  我記得中國的的改革開放“設計師”鄧小平先生曾經說過,“中國人多,如果今天示威、明天那個示威,三百六十五天,天天會有遊行,就根本上談不上經濟建設了。”這是鄧小平一九八九年二月二十六日對美國前總統布什談話時說的。設計師的意思好象是說,在中國,要麼只有示威,要麼只有經濟建設。兩個東西不能放在同一個平台上,否則就要打得死去活來。  

  正是在設計師的這種設計下,中國的示威事件象出土兵馬俑一樣稀少珍貴;中國政府根據一個抽象得不能再抽象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權利的時候,不得損害“國家的、社會的、集體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權利”的憲法原則,對所有示威搞“計劃生育”乃至施行“絕育”手術,怪不得西方國家記者把在中國能夠捕捉到的任何示威事件,都當作重大新聞事件來報道處理,在這種“計劃生育”政策下,每次爆發出來的示威事件,往往表明老百姓與政府的衝突已經到了幾乎無法妥協的地步,因此,掌握國家權力的政府便可以把任何一次示威事件,上升到影響國家穩定和經濟建設大局的“大是大非”高度來認識。  

  正是在這種中國特有的示威文化之下,示威不再是中國老百姓的憲法權利,在中國的政治家和“穩健派”眼裡,示威若不是激進行為,便是動亂的同意語。

  ⊙ 示威沒有允不允許的問題   

 美國大選,總統是誰,不等最高法院就選舉中的關鍵性爭議作出來裁決,誰都不知道。在“漫長”的等待中,美國人民的穩重、美國社會秩序之井井有條,給全世界老百姓展現了西洋鏡百年難得看見的另一面。一月二十日,是美國總統就職典禮,這個典禮,實際也可以說是總統選舉的最後一幕,舊總統走,新總統來,算給總統選舉劃了句號。這一幕當然有看頭,想學什麼的也有學頭。自然,總統就職典禮過程中的示威文化也是大有琢磨頭的。   

 二十日這天,美國的許多電視台向百姓直播了整個總統就職典禮過程。從電視畫面上看,一會兒是莊嚴的就職典禮儀式,一會兒是長長的賓夕法尼亞大道的遊行畫面,一會則是華盛頓街道上遊行示威者頗為壯觀的遊行隊伍和標語,還有警察對示威者雨點似的棍棒。我看到數個警察追逐一個示威者,把他從人行道上拽下路面,然後,數個警察把他踩在地上,再然後就是棍棒招呼。電視把美國示威文化中的“靜”(和平)與“動”(暴力)兩面以寫實手法完整地展現在畫面之中。   

 事後,我讀美國總統就職典禮示威問題的報道,知道這次示威是尼克松總統就職典禮以來最大的一次,那次有六萬人示威,這次大約有兩萬人。在中國,如果發生如此大規模的非政府組織舉行的示威事件,幾乎篤定是大型社會騷亂和動亂事件,也許又是一個“五四”、 “四五”或者“六四”事件。   

 在中國,由於很難找到合法示威事件進行解剖,在此只能對中國的示威問題作規範意義的探討。1989年天安門事件之後,中國政府於10月31日匆匆制定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集會遊行示威法》。這部法第四條規定:公民在行使集會、遊行、示威的權利的時候,必須遵守憲法和法律,不得反對憲法所確定的基本原則,不得損害國家的、社會的、集體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權利。第十二條列舉出了不予許可的集會、遊行、示威類型:(一)反對憲法所確定的基本原則的;(二)危害國家統一、主權和領土完整的;(三)煽動民族分裂的;(四)有充分根據認定申請舉行的集會、遊行、示威將直接危害公共安全或者嚴重破壞社會秩序的。   

 必須指出,上述針對公民基本權利的禁止性規範存在巨大的抽象、模糊問題,這種抽象、模糊使得這種示威法隱含着大量的憲法訴訟隱患(如果中國未來準備搞這種憲法訴訟的話)。對禁止性規範的抽象、模糊的檢討是一個比較複雜的問題,此處先擱置一邊(值得指出的是美國最高法院曾經宣布一些“模糊”禁止性規範違憲。)目前最值得討論的問題是:根據中國的《遊行示威法》,只要公安局認定“有充分根據認定申請舉行的集會、遊行、示威將直接危害公共安全或者嚴重破壞社會秩序的”,老百姓的示威權利便是零,這一點最有意思,也最值得與美國制度進行對比。  

  據一月十三日的《紐約時報》報道,今年的總統就職典禮舉行前,華盛頓特區警察當局便知道今年的就職典禮的安全保衛非常棘手。為此,警察當局必須在賓州大道三步一崗、五步一哨,華盛頓當局在有關區域部署了三千六百名警察和二千五百名特工。這些警察分別來自秘密警察機構、國會山、最高法院、國家公園、聯邦調查局的警察力量,此外,當局把馬里蘭州和佛弗吉尼亞的警察力量也派到了華盛頓特區和賓州大道周圍。  

  哥侖比亞特區的警察局長對《紐約時報》記者說,他不知道有多少示威者要來、打算來幹什麼,示威者只是說他們要搞和平示威,但他認為示威者和平示威很難保證。   

 據報道說,華盛頓特區警察當局的特別擔心,主要是由於不少將要參與示威活動的人是1999年衝擊西雅圖世貿會議的無政府主義者。通過形勢評估,警察當局認為,他們必須作好準備,以預備1999年西雅圖暴力遊行事件的重演。對西雅圖示威事件有常識的人都知道,就是因為發生了大規模的示威事件,1999年西雅圖的整個世貿組織部長會議幾乎沒開成,在這個意義上來,美國的國家、政府利益當然受到了損害,而且,這次示威引發了大量嚴重的暴力事件,社會秩序和公共安全也成了大問題,因此,如果按照中國式的話語符號來表述,華盛頓警察當局有充分根據認定在總統就職典禮期間舉行的示威,將直接危害公共安全或者嚴重破壞社會秩序。  

  如果遇到上述情況,有誰相信中國老百姓的示威申請會得到公安局批准呢?但在華盛頓,則幾乎不存在示威不被允許的問題。同樣一個前提引導出兩種截然不同的政府行為結果,這正是中國和美國的示威文化中最有琢磨頭的地方。

  ⊙ 分寸、文化   

 在美國的示威文化中,政府利益和老百姓的利益,不是你有我就沒有的關係,而是你有我也有的關係。當兩種利益處在一個平台上時,便要尋求折衷與妥協,這是美國示威文化的精髓。在中國,示威文化中的兩造——政府與公民,實際上處於類你死我活的敵我關係狀態之中,最常見的情形,就是政府以各種藉口——各種比老百姓利益更大的利益需要保護—— 為藉口,禁止老百姓示威。中國的遊行示威法哪裡是什麼保障遊行示威自由的法律,分明就是一個禁止遊行示威自由的法律。這是中國示威文化的精髓。  

  從美國總統就職典禮過程中發生的示威事件看,華盛頓警察當局並沒禁止20日典禮期間的任何示威活動,雖然他們有證據可能發生類似1999年西雅圖的示威事件。這說明,儘管政府面臨治安危機,儘管總統就職典禮關係美國利益,但政府仍然為那些要到華盛頓示威的一小撮的利益表達預留了空間。   

 在這次示威事件中,華盛頓特區政府為了保證自己的利益最大化,例如,保證總統就職順利進行、保證首都的公共秩序、保證觀禮者的人身安全,以及保證其它和平集會的進行,等等,政府除了徵調大量警察外(在這個意義上,尊重示威自由是以花費更多的公帑為代價),和對示威者實施嚴格檢查外(包括在賓夕法尼亞大道的遊行路線設置檢查站,示威者的隨身手袋會被警察搜查,若警方懷疑示威者攜有武器,更可能要搜身等),政府還可以對示威活動進行某種程度的限制(例如限制示威時手持標語的手柄長度、在遊行時禁止使用高蹺和巨型木偶象,這類示威工具易於隱藏武器,讓秘密警察防不勝防,此外,還可以限制示威者在規定的總統就職典禮的遊行路線周圍的活動範圍等)。但政府行為的底線是政府不得因為國家和政府利益而取消示威自由。  

  據1月13日的《紐約時報》報道,華盛頓特區警察局長說,示威者可以自由地行使他們的權利,他們可以說他們想說的任何話,高舉任何他們想舉的標語牌,但是,示威者不得干擾就職典禮進行、不得威脅觀禮者的安全以及不得影響別的示威者。為了保證示威者的示威權利和可利用空間示威空間,政府當局還關閉了第3-4街、第7-14街的購物中心,關閉了若幹個地鐵站口,以保證示威者有場地進行示威(這說明,保障一小撮公民的示威自由,要影響和限制甚至損害其他公民的利益)。而且,參加是次示威的“全國婦女組織”還可以把她們的示威場地安排在距離賓州大道幾個街區的位置上進行。   

 在是次示威過程中,示威者的最大利益是通過這次世界矚目的美國政治事件,來加重自己就公共議題表達的言論的份量(中國人喜歡到天安門去示威也是這個道理)。據報道,這次前來示威的人,大多是為了抗議布什這個“不合法”總統,此前,已經有七個組織聯合宣布總統就職日為非暴力的“抵抗日”,此外,這次示威中,示威者關注的公共話題還死刑、環境保護、選舉制度改革、最小工資以及援助以色列問題、婦女問題等。   

 首都華盛頓是雙方都有權利表演的一個大平台,政府可以去實現政府的利益,老百姓則可以享受示威自由。這樣就出現了電視上極有對比色彩的畫面:這邊總統就職典禮顯得神聖莊嚴,那邊老百姓示威則色彩斑斕,各不相干,雖然極不對稱,但卻相映成趣,雙方遵循的原則是誰也別亂來。在電視上看到的那些吃棍棒的示威者大概就是因為“亂來”而吃了苦頭。如果老百姓覺得政府的限制性行為過分,可以到法院去告政府。例如,這次布什就職典禮前,示威者曾經想說服聯邦法官放寬就職典禮的保安安排,要求法官在官方規定的就職遊行路線周圍給予他們更多的活動範圍。但法官沒有答應。

 據《紐約時報》1月13日的報道說,這次示威組織者之一,來自紐約的國際聯合行動中心的布賴恩·貝克說:我們不想挨催淚彈,或者搞一個火藥味很濃的示威,我們會沿着規定的遊行路線行進,我們只想讓全世界知道,美國是一個有裂縫的美國。   

 我想,這是美國示威文化培養出來的典型示威者。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