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學偉:東方世界當代崛起之大數據探密(結論二)
點擊這裡,可看本書稿(一至結論一)
總結論
第二章 非西方國家的四種發展類型
第一節 有望、接近和已然成功的28國的兩種類型
一直在關注,非西方政體,有截然不同的兩類達到了2萬$的人均收入水平。筆者把它們稱作發展成功的非西方政體。
同樣一直在關注,非西方政體,還是有截然不同的兩類,進入了1-2萬$的關鍵發展區間。筆者把它們稱作發展接近成功的非西方政體。
依然忘不了關注,(尤其因為中國正在其中。)那些人均在5000-10000之間的非西方國家。筆者把它們稱作大有希望發展成功的非西方政體。
如下表所載,這三級兩類國家/政體共28個。其中已然發展成功的政體有11個。5個在東亞(日本+韓國、新加坡、中國台灣、中國香港,即四小龍),靠的是發展工業或商業。6個在阿拉伯半島(卡塔爾、阿聯酋、科威特、阿曼、巴林和沙特阿拉伯),靠的都是出口石油。同時應當注意,這11個政體中,只有4個人口超過千萬。這些國家/政體,靠工商業致富的素質指數都高;西式民主指數則都在中等以上。靠出賣資源的國家素質指數中等而西式民主指數都低。
發展接近成功的國家有7個。它們分別是4個盛產石油而低西民的國家(赤道幾內亞、利比亞、加蓬和哈薩克斯坦);3個在努力發展工商業,並且西民指數不低(土耳其、黎巴嫩和馬來西亞)。7個國家中,土耳其、馬來西亞和哈薩克斯坦人口超過千萬。
餘下的10個國家,筆者稱之為大有希望發展成功的國家。其中2個在東亞(中國、泰國),4個在撒南非洲(博茨瓦納、南非、安哥拉、納米比亞),4個在中西亞北非世界(阿塞拜疆、伊朗、阿爾及利亞、土庫曼斯坦)。其中2個靠的是工商業(東亞的中國和泰國),2個大體一半靠資源、一半靠工商業(南非、博茨瓦納),餘下6個都是資源出口國,多數是出口石油天然氣,也有少數是大規模出口其它礦物。這10個國家中,有6個人口超過千萬。尤其中國的人口超過13億。這些國家,有4個西式民主分在6分以上。(泰國、南非、博茨瓦納和納米比亞。)其餘西式民主分都很低。
其實把中國稱作大有希望發展成功的國家真是委屈了它,因為它成功的希望太大,規模也太大。而把泰國稱作大有希望又顯得抬舉。那裡今天軍政府執政,因此紅衫軍黃衫軍都暫時歇菜。但是一旦軍政府“還政於民”,非常可能就又會鬧騰起來。
下表按素質水平排序。可以清楚地看到,前面八個東亞國家和西亞的土耳其是平均素質水平最高的9個國家,它們全部都是靠工商業致富。黎巴嫩也是靠商業致富,它的素質水平略差。
餘下的所有國家,素質水平都在87.1以下或不明,除了南非和博茨瓦納,它們全部都是靠出口資源致富。
這兩條道路的分野極為清晰。只有南非和博茨瓦納有些模糊。這兩個國家全民的平均素質水平不高,但南非有10%的歐洲裔。這兩個國家的西式民主指數在整個非洲都是最高。應當承認發展得相當成功。尤其是博茨瓦納,那裡的歐洲人很少,有此成就,實在值得敬佩。只可惜國家太小,僅203(老數據187)萬人口。
表9.3: 非西方文明中成功與接近成功發展的政體概況
現在我們來討論,為什麼在歐洲血統以外的地方,任何工業文明,甚或任何起碼富裕以上的國家,都那麼的稀少?為什麼離了歐洲血統,離開出賣資源,再離開東北亞的高素質水平圈,就沒有任何國家成功致富(人均收入2萬$以上)?
西式民主制度,離開了歐洲血統,離開了歐、美、澳西方文化圈加東北亞的高素質水平圈,也是無一真正成功(民主指數8分以上)。這怎麼可能是偶然的呢?
我不否認,南非和博茨瓦納可能將會例外。不過南非的西式民主政體和工業經濟都為歐裔所創。結果例外好像就剩博茨瓦納一家。它恐怕也是因為靠近南非而且資源豐富才得以致富。也就是說,如果沒有南非的成功,博茨瓦納恐怕並不能單獨發展成功。
為什麼僅有3例經濟政治兩方面都複製西方成功?(日本、韓國、中國台灣。)為什麼只論經濟也僅再增加中國香港、新加坡兩例發展到真正富裕?而且這五個例子在其經濟高速發展期,無一例外均是威權政體。(日本戰後的發展已經是它的第二個高速發展期。第一個在1868年明治維新以後,那時當然是威權政體。戰後也是准威權政體。)幾個西亞石油富國,靠資源而暴富,豈可普世?
為什麼歐洲人的地盤以外,只有日本、韓國、中國台灣、沙特四個後發經濟成功(人均超過2萬$)政體的人口超過千萬。其餘的石油富豪和東亞的中國香港並新加坡5+2=7都只是人口不超過數百萬的城邦政體。
一言以蔽之,除了西方文明區與東北亞文明區,迄今沒有一個國家真正實現了工業化或稱現代化,這不可能是偶然,其必然性在哪裡?
非西方文明區的東北亞+ 6個政體的絕無僅有的高度發達的工業化或至少極高的長期發展速度,如果不用它們甚至高於歐洲人的素質水平來解釋,您還能找到其它的解釋嗎?
制度?它們的制度並不相同呀?要相同,那就是在經濟飛躍發展階段,都是威權政體。但其它大洲的威權政體也所在多是。如果沒有石油,那些威權政體無一發展成功,甚至有希望發展成功(人均5000$以上)的都沒有。
現在人均再少的國家如果還沒有大量的資源,也未必就完全沒有機會發展。我的看法是,如果他們的人民有素質潛力,現在的落後又有原因(比如搞過全盤公有制,比如方經內戰),那他們還是有相當機會發展起來的。(比如越南、老撾、柬埔寨,他們的人均僅1 000-1 500$之間,但素質指數在89-94之間 。)
圖10.4按素質等級,明顯地分兩等。東北亞6個政體第一等,馬來西亞、泰國一等半。但東亞人都是靠勞動致富。
中西亞北非國家第二等。14個國家,只有2個靠勞動致富。其餘12個都是靠出口石油。
撒南非洲6個國家因素質水平不明,此處省略討論。
從收入看,分兩等。人均2萬以上的,有東亞五國和阿拉伯半島6國。
然後是發展中國家。中國的國民素質最高,收入最低,但發展速度最快。其餘也還有好些國家發展不慢。
現在看圖10.5。上部10+2個國家,是靠勞動致富。除了中國,西式民主都在中等以上。下面一半的國家都是靠資源致富。西式民主都少。中國跟他們混在一起,很不好看。就是說,西式民主指數和發展的類型可是很相關的。
不過你也可以看到,西式民主指數與國家的富裕程度,發展的速度(氣泡直徑表達),都沒有明確相關性,這還是一個滿天星圖。
現在筆者已經瞭然於胸,西方的制度,包括政治制度和經濟制度,實在都只是在西方漫長的歷史文化環境中生長起來的,在前節所述的八大文明特徵的背景中和基礎上生長起來的。
運用簡單的事實邏輯,筆者大體認定:西式民主政治,工業化經濟,適合於西方文明。在非西方文明區域,經濟現代化和制度西方化,幾乎同樣程度地,十分不易成功。
補充一句,不是說這種移植、復製鐵定不能成功,而是說會格外的困難。這個困難不僅針對政治,同樣針對經濟。
例外僅僅發生在東北亞。那裡有日本+四小龍共5例靠發展工商業人均超過2萬$。而移植西式民主成功的僅有的3例也都在東北亞。並且這5例中,有兩個是人口僅數百萬的城邦,有兩例是人口2300到5000萬的中等規模國家/政體,僅有一例人口過億。
這當然絕非偶然。那麼東北亞與西方的共同之處在哪裡呢?要說那八個淵源,東方可是一個也沒有。日本或者有一處像西歐,就是不久以前,還處於四分五裂的希臘式時代。(這也是湯因比的用語,大一統的普遍國家則被他稱作中國式。)
筆者找到的另一個極少有人論述過的,東亞與西歐共有,而其它地方都不擁有的特徵就是:東北亞的人民很可能具有足可媲美歐洲人的極高的平均綜合素質水平。
前面已經說過,非西方文明的國家總共有90國。但僅有上表所列28國人均收入超過5000$,而且其中16國是靠出口資源。靠發展工商業致富或接近致富的國家攏共只有12個。其中8個在東亞,2個在西亞,2個在南非。
第二節 發展有困難和有大困難的兩類共62個國家
現在我們來討論,除了前面說到的通過發展工商業或出賣資源而達致真富裕或准富裕或大有希望准富裕的兩個類型三個等級28個國家,非西方文明里,還有兩種不是那麼靚麗的發展類型。
接下去,人均收入1 000-5 000$之間的國家,還有多達32個。筆者都認真地搜尋了一番,其中似乎只有伊拉克、尼日利亞(筆者為此深感慶幸,因為這個國家人口多達1.65億。)和安哥拉等少數國家還富蘊資源,有潛力發展成資源出口國。其它太多的國家,沒有足夠的資源,就只能依靠有限的人力資源發展實業,勉力追求小康的前景。我把這些國家的境遇,概括為非西方文明國家的不是那麼光輝亮麗的第三個類型。
那些人均至今不足1 000$的最不發達的國家還有30個之多,其中23個在撒南非洲,2個在東亞(柬埔寨、緬甸),2個在南亞(孟加拉國、尼泊爾),2個在穆斯林世界(阿富汗、塔吉克斯坦),1個在拉美(海地)。這些國家的各方面的發展水平當然也是最低的。它們的發展前景顯然最為暗淡。筆者稱它們為第四類型。
表9.4: 非西方文明中第三類型和第四類型的概況
從上表的頭兩行中可以看到,第三類型各方面的情形都要比第四類型好很多。
從上表的後面四行中,可以看到,哪怕在非西方世界、在更低和最低的發展水平中,不同文明的差異依然明顯地存在。
請注意中西亞北非和南亞這兩行,有反常出現。南亞的素質水平和西式民主分數都高於中西亞北非伊斯蘭世界,但是他們的收入明顯更低。這是為什麼呢?我們寬大為懷,不怪南亞的西式民主太多,而怪南亞的資源太少吧。
最後概括一下,在南方世界:撒南非洲42個國家,靠資源和工商業接近致富或大有希望致富的僅有6個國家。南亞6個國家,無一哪怕是大有希望致富。中西亞北非伊斯蘭國家,除了土耳其和黎巴嫩,還有12個國家靠石油、天然氣致富。上天待它們真可算不薄。但這個世界還有13個國家沒有大量資源,也沒有成功工業化,十分難以致富。
東南亞的國家,印支三國和緬甸的經濟發展顯然還有較大潛力。越南和老撾的政治發展前景不明朗。印尼的經濟和政治發展則可能是例外地好。希望今後也能一帆風順,不要搞成印度式的次級民主。該國在近年沒有出現他信式的人物是它的幸運。蘇加諾和蘇哈托式的魅力人物希望不再出現。因為這種人物一出現,就很可能像他信那樣搞民粹。
第三節 非西方世界的總結
現在把前述四類國家,東方世界和南方世界拼在一起。你當然會看到,東方世界有多麼的委屈。
與上一章用三個圖來總結西方文明相對應,我們用同樣的三個圖來總結非西方文明。
把圖10.6與圖10.1相較,這兩個圖最大的區別就是:前者的氣泡連綿一片,而這裡則截然分成兩堆。最清晰的就是東北亞文明的素質其實與非西方文明世界其它所有的地區都不一樣,它們的素質水平,與歐洲國家一樣,甚至還要高。那它們能夠在發展上直追西方的水平的理由,不是昭然若揭了嗎?中國要快速發展直到追回它應有的地位的理由不是同樣至為明顯嗎?東南亞的其它國家,雖然比不上東北亞,但比其它所有非西方文明區域,其素質上的優勢也是明擺的。所以我斷言,他們能夠在東北亞的提攜下,取得比其它非西方文明都更好的發展成就。
中西亞北非世界的特徵是族群綜合素質中等,但富裕程度則大不同。上天真是厚待了它們,讓那麼多的國家屁股下面就坐着如山的財富,不過它們也有遠憂,就是石油開採完後,再吃什麼?除了土耳其,它們好像都不樂意發展實體經濟呀?
南亞國家可沒有這樣的好運。它們沒有油,人民素質中下,就只能自己慢慢努力了。
已經說過,撒南非洲國家的人口素質數據不可靠,所以這個圖上很抱歉就沒有撒南非洲國家了。
現在來看民主與非西方文明的關係。請再返回看看圖10.2,民主與西方文明的關係。你會看到,這兩個圖的樣式截然不同。那裡的擬合區域細細窄窄,從左下到右上的發展趨勢明顯。這裡則是一個90%的滿天星圖。左上角和右下角通常總是有的空地非常之小。
日本加東亞四小龍以其民主和富裕占據了右上方。西亞的低民主的石油富國占據了右下方。高民主而貧窮的印度占據左上的高地。南非和博茨瓦納占據中等富裕(對撒南非洲而言,已是了不起了。)和高民主的位置。
剩下的國家,剩下的地盤,真是隨機分布。民主、富裕和素質三者之間,都看不出明確的相關性。當然東亞國家和伊斯蘭國家平均起來,還是要好一些。南亞國家和撒南非洲的國家平均起來,還是要差一些。
沒有一個左下到右上的發展趨勢,這就是我無法看好中間那一大團混雜起來的各種國家的西式民主政治和經濟發展前景的主要依據。
在這個圖里,東亞政體分成四塊,除了右上的3+2個政體,在政經兩個方向或至少經濟方向明顯超常外,其餘國家,還是在政經兩個方向都尚未突出重圍。上邊那幾個似想走日本韓國的路,但他們的素質可是差不少。下方的前公產國家,似想在中國的率領下,向新加坡、香港的方向衝擊。
再細說一點。根據圖10.2,在西方文明區域,經濟發展與西式民主發展有極好的相關性。經濟總會逐步發展,西式民主也就會逐步提高。根據圖10.8,在非西方文明中,則沒有這種對應關係。在太大的一片區域中,收入水平的提高,並沒有帶來民主水平的相應提高。民主水平的提高,也沒有經濟發展與它相呼應。這就是滿天星的意思,沒有相關性,或相關性太弱。阿拉伯富國走的路且不說,中國加新加坡似乎就鐵心準備走一條一黨制的新路。中國如此之大,如果它的路走通了,會有什麼影響,到時再說。
相關係數的差別也明確地顯示了這一點。圖10.2的相關係數是0.709和0.749。這裡是0.092和0.077。前者是相關性相當地高。這裡是相關性非常之低。
看下圖,我們再一次看見,中國和越南的超速崛起有多麼的稀罕和震撼。須知中國可是有13.5億的人口,(越南也有近億。)中國的GDP屈指可數的幾年之內就會超過美國呀!
22年的時間,絕大多數國家的增長都超不過10倍,超過的只有5個國家。就是超過7.5倍的,也只有11個國家。其中半數國家是靠大量出口資源獲得的超速發展。靠實業的只有東亞四個國家和黎巴嫩。
本圖的縱軸是民主指數,應當承認這裡有一個輕度負相關。但如果按人口加權,考慮到中國和印度的人口分量和所處的位置,這個負相關係數自然顯著加大。
三張圖結合起來,固有的高素質和起點的低收入,已經排除了錯誤的治理,三條加在一起,就是中國和越南現在超速發展的奧妙所在。也是將來朝鮮定有超速騰飛的一天的依據所在。(它還有個西德一樣的韓國在等着接收呢。)也是蒙古應當還能繼續大幅增長的希望所在。
當然說來還是難堪,這個超速崛起的一個前提是以前的錯誤政策造成的低起點。另一個前提是改正錯誤。不過直到今天,那個錯誤造成的損失,真的還沒有完全補回呢。
那些沒有資源也欠缺素質的國家,它們將來的發展顯然會更加的艱難。或者退而求其次,它們應當把小康作為目標吧。。
關於西式民主在非西方世界的前程,本人的預估也要分成幾個部分。
第一個部分,在那些國民綜合素質足夠,有能力發展現代工商業的國家,以日本、韓國、中國台灣為榜樣,在完成工業化以後,有可能實施類似西方的政治制度。只可惜這樣的候選國,限於客觀的國民素質,實在不多。它們也會同時收穫這種制度的優點和缺點。
第二部分,在另一些以中國、新加坡、越南為代表的國民綜合素質足夠,有能力發展現代工商業的國家,由於其獨特的歷史積澱,很有可能或有機會發展出另一種明顯不同於西方的,同樣建立在工商業/中產階級社會之上的現代政治制度。新加坡已經完全富裕,但它只是一個城邦。最重要的實踐在中國,但在那裡這個演化過程還在進行中。
第三部分,以土耳其、馬來西亞、伊朗為代表的素質中等偏上,經濟上也已經(或接近)初步發達(人均1萬$)的非西方國家,也可能闖出一條東西結合的,但比中國的路向更接近於西方的現代政治之路。它們的制度,會是西式民主在東方的變體。
第四部分,以印度為代表,已經是高西民,但低發展,是我說的次級西民的典型。它們的低發展狀態能不能補起來,最後成為一個比較均衡的發展中國家→初步發達國家→中等發達國家,這個事情還要觀察。筆者的直覺是,主要不是礙於西式民主,而是礙於其擁有的國民綜合素質,這個過程很難順利,全面趕超中國的可能性那是微乎其微。
第五部分,以印尼為代表的很少數的一些非西方也非高素質的發展中國家,並沒有前面三個部分談到的發展現代工商業然後現代政治制度的有利條件,(甚至還有人口龐大、多部族、開化歷史不長、特定的宗教等不利因素,)但是它(們)能維持政治穩定,和經濟的相對順利發展。對這些國家的政治經濟前景,本人持審慎態度,擔心一些不利基因在有機會時會暴露出來。因為礙於發展程度,那裡的人民和精英非常可能是不夠成熟穩健並靈活機動的。
第六部分,以阿拉伯半島產油君主國為典型。那裡的富裕由國家掌控,沒有強大的工商業中產階級,完全不可能出現西式民主。其它一些礦產油藏相對豐富,人口不是太多的國家,可能達到中等富裕,但理由同前,這些國家依然很難出現成功的西式民主。
第七部分,還有太多的第三世界/南方世界國家,沒有大量礦藏、人口數量太大、沒有足夠多的外來高素質族群的支持、本國人民/精英缺乏足夠素質,在經濟和政治現代化的兩個方面不是說沒有機會前進,而是說會走得更為艱難。
適合於這些國家的政體形式似乎還有待創立。筆者的直覺是,它們不應當是西方式的,對國民素質要求太高的多黨普選制度,也很難成功仿效中國式的中央集權的選賢任能的制度。無論怎麼說,那些國家中的很大一部分,首先需要的是一個能有效地維持經濟和政治起碼秩序的制度,然後再去探討怎樣讓這些制度更有效率和更有合法性等等。
還有一個第八部分,就是如同東南亞和南非那樣的有兩個族群的社會。如何處理好那能夠主導市場的更先進的但人口占少數的族群與更落後的但人口占多數的族群之間的利益共享分享關係(機制),是它們成功的關鍵。這裡似乎很適合開發出一種以對經濟上占優勢的少數族群進行一定程度的政治優待以交換(贖買)他們在經濟上多做貢獻的族群加權共和制度。但這種制度要成型,則必須繞過一人一票,人人/族族平等的魔咒才行。知道這個建議很難行,但就等着看那樣的國家在落後的多數的把持下退行吧。要知道,如果搞得不好,一個已經工業化的國家也是可以重新發展成一個發展中國家的。
【以下直到本節末尾,是新添加的未定稿。供參考。】
由西方人引領發明創造出來的現代工業/電子文明的科學和技術內涵很有可能是太過的複雜,以至於在這個地球上居住的人群中,除了西方人和東方人之外,相當大的一部分南方國家的人民,對於充分理解和掌握現代工業/電子文明,真會遇到力不從心的巨大困惑。這裡不是說那一部分南方人民就永遠不能掌握現代工業/電子文明, (說的不是懂得如何使用比如智能手機/電腦,而是說懂得如何自行全面製造。)而是說,那一天恐怕比較甚至相當地遙遠。
請大家試看一下,東方國家/政體(至少中日韓三族)擁有並不亞於西方人的智力水平,追趕的成就已經蔚為大觀,但是各方面的硬軟差距依然比比皆是。(比如中國人至今未能掌握生產乘用轎車的全套先進技術。還有比如高檔電腦芯片、大功率航空發動機等等等等。比如討論不同政見時互相之間的上綱上線。【現在西方人的政治辯論也開始上綱上線(政治正確與否),失去了以前的溫柔敦厚,慢慢堪比中國的文革時期了。】比如太多民眾出國旅遊時的至今依然不夠規範的行為素質。)東方世界都還需要至少數十年的光陰去實現全面追趕,南方世界自然還要漫長得多。
這個概括性的大結論實在是可以引申出很多的推論。最重要的是南方國家中的極大一個多數顯然會遭遇比沒有考慮這個結論之前所預估的大許多的發展現代化/工業化的困難。而這個經濟上發展現代化的困難又會導致一系列的於南方國家不利的文化、政治、地緣等後果。(比如相對優質人口大批出走的客觀必然性。)不承認這個很可能的事實只能在虛擬中提高南方人民的自尊心,而於真正的儘可能的解決實際問題不僅無補而且有害。因為如果癥結沒有抓准,一切相應的藥方都是不可能真正有效的。
筆者知道,這個結論在感情上對一些人民會相當地痛苦。但它的確很可能可以解釋這個世界上如此大規模地出現的各大文明群落之間的貧富極大不均的嚴酷事實的主要原因。我們不妨把那個四海一家,萬族平等的概念作為聯合國的共同理想去繼續追求。只需要添加承認,現實的出發點,其實真的是不平等的。
再有一個想法。先做一個比喻。中國共產黨曾經是一個革命黨,代表的是窮人,僱農貧農下中農和工人階級。它自然會對黃巾起義、朱元璋、李自成、太平天國等無限推崇。現在這個黨已經變成一個執政黨數十年,其立場自然慢慢地會變。比如現在的官方史學對太平天國就已經遠不像以前那樣無邊讚頌,而要指出它的許多毛病了。
中華民族在當今世界上的地位也有一個類似的變化。1949年以前,甚至一直到1978年,中國一直是一個標準的第三世界國家,除了體量大,與其它亞非拉落後國家實在是有無數共同利益和共同語言。但這個情況在成功改革開放數十年後,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比如中國已經不再是大多數第三世界國家一直那樣需要進口幾乎一切工業品的農業國而變成了世界第一工業國,出口國;中國不再借債而開始大規模放債;不再出口資源而是從全世界進口資源;不再是單純地輸入技術和資本,而開始大量向外輸出技術和資本……總之,是慢慢地變得越來越像西方強國而越來越不像以前的和現在依然貧窮的第三世界國家。所以筆者在本書中把中國和東方稱作新的第二世界,而且是越來越像第一世界,甚至要與第一世界分享對世界的領導權的第二世界。
中國的很多立場,隨着利益的變化,也要開始變了。比如不干涉別國內政。以前中國堅持此條的主要目的是不讓別人干涉自己。同時自己也並無利益且並無能力去干涉別國內政。現在情況當然有了變化。比如中國現在已經有了而且將有越來越多的海外利益需要保護,也慢慢地具有了在海外行動的政治、經濟、外交甚至軍事能力。再過一些年頭,比如“一帶一路”沿線如果某國發生內亂,中國利益嚴重受損,又有該國合法政府的邀請,聯合國安理會的批准(與今天俄國干涉敘利亞內政類似),中國就未必不會去“適度地干涉一下別國的內政”了。關於不結盟政策也是這樣。筆者認為這個政策遲早會被放棄。對具體應當如何結盟,本書附錄的最後一篇文章《東方大同盟》有詳述本人的建議。
同樣地,東亞人種以前被西方人視作低等人種。而現在,由於東亞人在他們的故土和在移居地同樣優秀的表現,西方人已經對東方人刮目相看。西方的心理統計學家們也才恍然發現,無論怎樣測,哪怕是用西方語言,按西方人占優的方式,(比如抬高語文權重而壓低數學權重。)東方人的IQ還是會略微勝過它們。而學習成績、職業生涯和收入水平由於東方人特有的努力文化的進一步加持則會勝過西方人許多。在這種新的形勢下,東方人/中國人已經沒有必要對這些承認東方人優秀的學說持高度排斥的態度,而是應當從科學實證的態度出發,同時也從利益出發,適當地接納這些學說。因為它不僅可以鼓舞東方人的士氣,也實在可以解釋許多以前解釋不了的事實和可以指導我們在將來(尤其是在對外關係方面)少走彎路錯路。
最終結論 國民綜合素質水平≈國民財富總定律
筆者在這裡發表一個受到林恩/萬哈林理論啟示而發揮出來的一個包含七款內容的國民綜合素質水平≈國民財富發展水平總定律,作為本書的終極結論。
一:每個民族-國家(nation)/文明(civilisation)都擁有自己特有的變動很慢的平均國民綜合素質水平。
二:該民族-國家(nation)/文明(civilisation)可以/應當達到的發展高度,由該民族-國家/文明擁有的國民綜合素質水平來決定。
三:若現實高度比起理論高度有重大欠缺,那就是有不正常的(通常是政治)因素干擾了正常的發展進程。
四:一旦這個(些)不正常的干擾因素被移除,該(批)民族-國家就會以一種補償性的超常的追趕速度去力圖儘快恢復它(們)所應當(或曾經)擁有的發展高度。
五:追趕速度超常的程度,大體與發展水平欠缺的程度成正比。欠缺程度越大,追趕速度的超常程度就會越高。
六:當這個欠缺程度明顯縮小以後,追趕速度的超常程度就會遞減。當追趕接近完成,超常就會消失。
七:若現實高度明顯高於理論高度,那就是有某種奇遇,最常見的是一個小國家發現了大油藏。
這裡再發揮一點:不同的時代,同樣的文明,同樣的素質水平,當然可能/可以達到的高度不同。比如雅典和羅馬,肯定都擁有它們那個時代在地中海沿岸的各種族、各文明中最高的素質水平,自然也是最高的發展成就。而在東亞,則華夏國一直擁有最高的素質水平和最高的成就。只有1894-2009年這一段,這個東亞最高的桂冠,也許得暫時讓與或與日本分享。
東北亞的中、日、韓三族,一直擁有絕不亞於歐洲人的素質水平,數百年的落後,不好解釋。但至少它們追上來了。它們正在用急起直追,以及可能的後來居上來證實,來詮釋自己不亞於歐洲人的素質水平。
那個國際共運,只發生在東歐和東亞這個地球上最高素質水平圈內,也是它們為人類探出一條走不通的路做出的犧牲。一旦它們為人類探明這條路走不通,重回市場經濟的正道,其天分底蘊立即全力發揮,幾十年內,這些民族/國家就能重新贏回自己本應擁有的世界一流的地位。
那些素質水平略欠,又沒有大量資源的國家,建議實事求是,各自摸索一條適合自己的退而求其次的發展道路。不要好高騖遠,也不要妄自菲薄,至少要去力爭小康吧。
最後,建議有奇遇的小國家,好自為之,善用天降橫財,未雨綢繆,想好資源用盡之後,如何能夠繼續保有富足生活的辦法。
誇大一點說,除了上句所說的有奇遇的小國外,幾乎可以認定,每一個民族/國家/文明,都有它祖先留下的宿命。人世間的一切煩囂,一切紛擾(包括兩次世界大戰,國際共運這種規模級別的脫軌),都磨不滅這種宿命。仔細想想看,那些似乎秉有天命的國家,比如德國、法國、英國、日本、俄國、中國等等,為什麼總是打不垮,為什麼失敗之後總是能夠復興,為什麼總是能在它們需要的時候找到力挽狂瀾之人?比如戴高樂、普京、鄧小平。我們是不是可以大致相信,冥冥之中,真的自有天意呀!
這個宿命還可以解釋得比較複雜。比如,有頭等強國的宿命,有二等強國的宿命。這個東西真的還不是太難判斷。就看它能固守擁有的幅員、人口、現在的經濟規模、曾經的政治成就、主體民族的素質、還有周邊的大致環境就可以了。在當代,比如美國、中國(、俄國),就有那個成就一流強國的資質底蘊。而西歐各大國就只能是二流強國,除非它們能真的結為一體。如果不認命,二流強國的底子,想用掙命的方式去圖謀一流強國的地位,那結局太難好。比如拿破崙的法國,希特勒的德國,東條英機的日本、成吉思汗的蒙古帝國、亞歷山大的馬其頓帝國。到頭來,還不是都得打回原形。這個原形,就是宿命。是不是人力有時盡,天命終難違?你看那些人類歷史上把主觀能動性發揮到極致的偉大人物,不是也無法為他的民族逆天改命嗎?但是像羅馬帝國、大英帝國,各自輝煌了數百年的光陰,留下了無數的遺產。它們是夠本了,這跟那些掙命掙出來的短命帝國可是大不一樣。但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大國宿命,好像還沒有完結,好像還可以再寫新篇。
當然我還是有一個終極之謎並沒有解開,那就是:那些不同的祖先,為什麼有不同的稟賦,能為他們的後代子孫,留下不同的宿命?或者說,為什麼有些民族,有大國運,強國命,有些民族則沒有?這個問題,我可以把它命名為第二個學偉問題。我的這本書,可沒有能充分地解釋這個問題。不過下面這個比喻,可能對這個問題的答案,有所暗示。
這裡有一個有點複雜,但想必相當貼切的比喻,來描述上款宿命論。我也把這個比喻起一個名字,叫做身高的宿命:
一些家族由於種種難以細考的歷史原因,平均身高較高,另一些則較矮。比如某族人平均身高1.8米,某族人平均身高1.6米。身高1.8米的家族,平均體重180斤,如果某人只有150斤,那他就是在生病。身高1.6米的家族平均體重120斤,如果某人體重150斤,那他想必是吃了激素。身高1.8米的家族,長到180斤,那是理所當然。身高1.6米的家族,長到120斤,那也是命該如此。
如果來了一場流行疾病,或者饑荒亦然,大家都體重驟減。比如180斤的減到120斤,120斤的減到80斤。當疾病或饑荒過去以後,大家的體重都會恢復。1.6米的人會恢復到正常的120斤。1.8米的人也會恢復到180斤。各有定數,無法逾越。
至於為什麼不同的家族會有不同的平均身高,這個問題考察起來的確相當麻煩。比如熱帶地方人的生長比較快速,因此成熟期會早一些,相應的身高就會矮一些。寒冷地方則相反。比如比較富裕的家族因為營養條件較好,人也會長得比較豐滿。比如一些喜歡運動的家族,因為運動而身板較為結實。…… 這些優勢或劣勢,會逐代積累,逐代相傳,然後慢慢成為難以改變的定勢,成為該家族身高的宿命。
這個宿命可以有例外。比如高個子家族也可能生出矮個的人,反之亦然。但這並不會改變這個家族平均身高的宿命。這個宿命也可以演變,但卻不可能很快。比如矮個家族從熱帶遷往寒帶居住,比如他們從貧窮的國度遷往富裕國度發展,他們的平均身高肯定會增加,但卻是緩慢而逐漸的。
再說清楚一點,東歐和東亞前公產國家現在出現的恢復性瘋狂增長,就相當於身高1.8米的人在病後的體重恢復,那自然速度會快,終點會高。那是回歸宿命。而南方民族要獲得高的發展成就,那就是要改變宿命。自然難度要高許多,過程要慢許多。
現在我可以有相當充足證據地來回答本書前言一開頭就提出來的那個學偉問題了:在非西方世界中,只有東北亞的中、日、韓三個民族,擁有足可媲美西方人的高國民綜合素質;他們也因此而有資格擁有足可媲美西方的發展水平。
我還有那首詩呢。
古來華夏即天仙,誤墜塵寰若許年。
所幸凡緣今已滿,奮身重躍碧雲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