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國家街頭流浪漢為什麼百年不絕? |
送交者: 米笑 2017年11月16日16:06:50 於 [天下論壇] 發送悄悄話 |
小時候人家說“資本主義”暗無天日,勞動人民吃不飽穿不暖都變成流浪漢。這話我信,因為有圖有真相。來自西方國家各種流浪漢的形象在中國媒體上經久不息,不是說紐約街頭的流浪漢每年聖誕節都能上人民日報或者央視頭版頭條嘛。那時候暗下決心長大以後要去解救世界上有三分之二處於水深火熱之中的勞動人民。後來改革開放,才知道西方勞動人民已經成了中產階級,流浪漢的數量已經不夠一個“階級”了。 但是問題還在。西方世界物質如此豐富現代化程度如此之高,為什麼這麼多年還解決不了流浪漢問題?看起來好像也不難。流浪漢在大城市幾千人,中等城市幾百人,小城市甚至只有幾個人。看看周圍的高樓大廈,安排這這些人還不是小菜一碟? 這也許是資本主義社會繁榮的必然代價。資本主義社會機制是自由競爭,突出個人奮鬥。你有本事你飛黃騰達,運氣不好你流浪。這樣人人有危機感,也有向上的動力。你看社會主義國家就沒有流浪漢,比如古巴和北朝鮮就沒有流浪漢。但是代價是大家一起窮。到現在為止,好像還沒有看到哪個國家實現了全民一起致富。 所以消除流浪漢很可能是吃資本主義的飯操社會主義的心。或者說在資本主義制度下是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但也有城市不信這個邪想解決這個問題。溫哥華市長在2008年宣布要在2015年讓無家可歸者從街頭上消失。他設立“無家可歸緊急行動組”,“緊急行動”了十年,錢沒少花力沒少費,2015年流浪漢不但沒有消失,2017年已經增加到2138人。 現在溫哥華市長推出一個組件屋(Modular home)計劃。看樣子市長的數學不錯。據統計,除了住在庇護所的以外,溫哥華住在街頭上的流浪漢大約600人。如果建立600個組件屋,600減600等於零,齊活了。 但是,實際上非常可能出現兩種情況。一個是600個組件屋住不滿,流浪漢還在大街上,一個是600個組合屋住滿了,流浪漢還在大街上。 因為流浪漢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和習慣,更願意生活在自己感到舒服的環境中。讓他們改變生活習慣“移居”到一個陌生的地方是相當艱巨的任務。溫哥華不是一個封閉城堡。你讓流浪漢舒坦了,周圍城市的流浪漢就流動過來。更何況兄弟省市還買飛機票送無家可歸者來溫哥華落腳。 組件屋最大的問題還是選擇地方。流浪漢所以成為流浪漢必定有和普通人不同的地方。其中吸毒者和精神有問題的人不少。他們可不是“宅男宅女”呆在組件屋裡面玩手機,一定要出來“幹活”,誰願意和他們為鄰?這次溫哥華市政府腦洞打開,選擇在“高尚社區”三所學校旁邊興建組件屋,被學生家長抗議的焦頭爛額。可以預見在其他地點也會受到抗議。 記得第一次去紐約,朋友告訴我一定要走這條路,差一條街也不行。後來發現,這條街上的行人西裝革履,而隔開十幾米另外一條街,一進去就看到三三兩兩無所事事的人,看到我進來都不懷好意地看。這大概就是資本主義城市不能改變的特徵。城市中有“高尚社區”,也有“貧民社區”,這樣才能讓各種人群各得其所。強制性地改變社區特質或者融合不同的社區,可能是違背“自然規律”,費力不討好。 看樣子無家可歸問題要等資本主義發展到新共產主義階段才可以解決。 |
|
|
|
實用資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