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仲敬| 威廉街的民族發明家 |
送交者: 亞當 2018年02月24日07:42:24 於 [天下論壇] 發送悄悄話 |
第二帝國的東歐政策,是從芬蘭到烏克蘭,建立一系列立憲君主國,在經濟和文化上依賴德國。後者往往企圖模仿一戰前獨立的巴爾幹各國,迎立德國親王為君主,但這經常不是諂媚霍亨索倫家族的行為,反而是深謅h慮地在大中歐或泛日耳曼圈內,團結小邦抵抗普魯士優勢,同時暗渡陳倉地向英國留後路的手段。 第二帝國的內交和外交,經常是相互衝突的。立陶宛的獨立首先是愛國者挑動德俄互鬥的結果,其次是塔里巴(民族委員會)挑動普魯士和黑森家族互鬥的結果。芬蘭和黑森家族的聯盟、巴伐利亞和荷蘭的王朝外交,都是針對普魯士的。哈布斯堡家族聯合波蘭抵制德國,柏林聯合烏克蘭抵制維也納的天主教聯盟。 德國外交的致命弱點在於,英國人並不在乎東歐的得失,如果不在比利時獲得全勝,並不覺得封鎖全歐洲有什麼困難。德國只有無限制潛艇戰才能對付英國,但這樣必然會把美國推向英國一方。美國是不是參戰對英國關係不大,友好中立就足夠了。美國參戰對青年喪失殆盡的法國必不可少,但德國佔領法國全境並不影響封鎖。 德國外交的次要問題是,如何處理布爾什維克。德國通過支持列寧,徹底瓦解了東線,但東歐各國獨立以後,下一步沒有達成共識。威廉和魯登道夫都覺得兩個師就能做掉布爾什維克的逃兵政權,重建白色俄羅斯和君主國同盟,但辛策和屈爾曼堅持,布爾什維克才是消滅大俄羅斯帝國主義的最佳代理人。 假定潘興將軍不來,西線不會崩潰。德國人也許能征服法國,也許戰線只會有細節調整。兩者差別不大,而且前者對英國更有利。隆維布里的工業和礦產,已經在戰爭的前三個月內落入德國手中,法國殘餘的大部分領土,沒有什麼軍事工業和煤鐵資源。法國淪陷,英國就不用犧牲陸軍,連法國一起封鎖,節省了大批物資。德國增加了佔領的負擔,也就必須增加東歐資源的索取,戰時計劃經濟的崩潰,反而會加快。 唯一的出路是打開通向印度的陸路,要麼就接受解除海軍武裝的議和條件。前者就要正式吞併蘇俄,或者另建白色附庸國。後者的歐洲邊界跟凡爾賽條約差別不大,也就是東歐各國從君主國變成了共和國而已。 圍繞印度的鬥爭,必然使英日聯盟和捷克軍團建立白色的遠東共和國。英國武裝的印度人和阿拉伯人為一方,德國武裝的俄國人和突厥人為另一方爭奪內亞。德國要麼在喪失海軍以後,把自己變成歐亞帝國而議和,但這樣的和平是亞眠條約性質的,無法阻止德國以其技術和歐亞資源重建海軍,因此二次戰爭不可避免,否則只能在沒有議和的情況下,滿足於大西洋冷戰和歐亞大陸局部戰爭,封鎖無限期延長的結果,仍然會像拿破崙和蘇聯一樣瓦解。 事實上只要盎格魯人擁有海洋,唯一能穩定的國際體系就是諸歐諸突厥諸亞的小國林立。任何歐亞帝國的存在,都會引起新的衝突。這個演化場唯一確定的結果,就是解體論贏定了。任何一方都會從對方的帝國當中,發明出許多小民族,勝敗的交替只會改變各國的政體,很難把已經產生的發明吃下去。已經產生的發明即使暫時亡國,也會留下種子,迫使下一個征服者至少得建立一個保存認同的傀儡政權,實際上也就是說註定在幾十年後正式獨立。 核武器的產生只是把熱戰變成冷戰,衝突的模式和結果還是一模一樣。遠東共和國和滿洲國的故事,其實只是剛剛開始。諸夏的地位不如滿洲國,主要是因為貴國過於費拉⋯⋯星辰大海和偉大復興最終的受益者,註定只能是Cantonian Patriots⋯ 2017-9-2 Medium |
|
|
|
實用資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