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納川
萬維讀者網 > 天下論壇 > 帖子
中國是瓷器,歐美是玻璃
送交者: 饞師 2018年02月24日19:02:14 於 [天下論壇] 發送悄悄話

中國是瓷器,歐美是玻璃

 

“China”,即瓷器是中國的形象代言人,其實,歷史上,絲綢貿易遠早於瓷器。因為,瓷器既沉重,又易碎,並不適合長途販運,只有絲綢這種質輕價昂的物品,才是遠洋貿易的首選。西漢張騫奉漢武帝之命,出使西域,目的在於聯合“西方國家”,對威脅漢朝北方的匈奴形成南北夾擊之勢。

 

張騫打通了經過大漠流沙和冰雪戈壁的“絲綢之路”,使輕薄柔軟卻價值連城的絲綢,成為羅馬上流社會的奢侈品。古羅馬市場上的絲綢價格,曾上揚至每磅12兩黃金的天價。絲綢之大量湧入,一方面,造成羅馬帝國黃金大量外流。另一方面,薄如蟬翼的絲綢,也使羅馬社會陷入了道德淪喪的境地。為此,羅馬元老院的道學家們,不得不制定法律禁止人們穿着絲綢,理由是:“這也能叫做衣服——我所看到的絲綢衣服,如果它不能遮掩人的軀體,也不能令人顯得莊重,這也能叫衣服?少女們沒有注意到她們放浪的舉止,以至於春光乍泄;男人們為此想入非非,以至於無心戀戰”。

 

西羅馬帝國之消亡,也許是絲綢惹得禍。

 

古羅馬人看見絲綢,和上個世紀的中國人,第一次見到比基尼泳裝一樣。絲綢,讓羅馬人大開眼界。他們想象不出來,盛產絲綢的中國該有多麼富有——西方人探索東方的興趣,由此而起。他們設想一個國民能穿得起絲綢的國家,必定遍地是黃金,富得流橄欖油。

 

所以,中國人留給西方的第一印象,是非常好的。這時,羅馬人把中國人稱為“賽利斯”人,也就是製造絲綢的人。不過,羅馬人不相信絲綢是一種手工織品,而是一種植物纖維。“賽利斯人將從樹上摘下的絲綢,泡在水裡,再將綠色的樹葉一一梳落。

 

當往來於“絲綢之路”上的各國商人,將中國的絲綢源源不斷地運往歐洲、並成為中國征服西方世界的軟黃金時,瓷器還沒有上場。原因很簡單,第一,瓷器這種笨重易碎的商品,不適合陸路運輸;第二,瓷器製作技術,火候未到。

 

瓷器的機會,緣於陸上“絲綢之路”的衰落和海上“絲綢之路”的興起。宋元時期,尤其是南宋以後,中國的經濟中心南移,海路運輸的低成本、大運量,將數百年來奄奄一息的陸上“絲綢之路”徹底埋葬了。可是,海上運輸遇到了一個陸路運輸相反的問題,即:滿載絲綢的貨船,太輕;要是沒有壓艙物,貨船在大海中很容易被吹翻,沉入海底。

 

怎麼辦?瓷器登場了。瓷器最初的角色,是絲綢“伴侶”,是作為絲綢的壓艙物前往歐洲的。絲綢和瓷器,天作之合。瓷器之間,和“空空如也”的腹腔之內,塞滿了輕薄細軟的絲綢。絲綢防止了瓷器的碰撞和破碎,瓷器避免了貨船在水面上“打漂”,使貨船可以更加安全和平穩地航行。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瓷器一上岸,就大放異彩。本來是“伴娘”的角色,卻搶了“新娘子”的風頭。中國瓷器,器形碩大(為了壓艙,都是挑體積大、有分量的瓷器),造型美觀,色彩艷麗,質地細膩,與歐洲人追求視覺衝擊的美學觀,不謀而合;與剛剛富裕起來的歐洲人的炫耀心態,正好合拍。一時間,中國瓷器風靡歐洲,歐洲上流社會均以陳設中國瓷器為榮。瓷器在歐洲獲得了無上的崇高地位,並取代絲綢,成為中國的國際形象代言人。“China”,從此叫響了。

 

有一個歷史事實,需要注意。絲綢在歐洲流行的時候,意大利和羅馬是世界的中心。意大利是一個狹長的半島,自西北向東南斜插入地中海。北部高聳的阿爾貝斯山,阻擋了來自歐洲北部的嚴寒。三面環海,典型的地中海氣象。溫暖的氣候,燦爛的陽光,鮮花盛開,四季宜人。羅馬城雄偉莊嚴,宏偉的大理石雕塑,傳達着一種愷撒式的英雄氣概和男人氣息。在這樣的氛圍里,來自遙遠東方的絲綢,其柔軟、飄逸、性感和浪漫,既可以成為意大利女人展現其美妙身材的古代“比基尼”,也可以調和大理石僵硬而沉重的男性傾向——意大利人對絲綢的狂熱,也就不難理解了。

 

此一時,彼一時也。

 

瓷器進入歐洲的時候,意大利衰落了,英國人取而代之——英國的自然地理與意大利不同。英國三島孤懸北海,地勢低平,溫和濕潤,年平均降雨量在1000毫米以上。倫敦更是被稱作“霧都”,長年霧氣騰騰,好像“冷桑那”一樣。見到陽光,比翻身解放都高興。瓷器耀眼的色彩、細膩的光澤,對英國人而言,猶如漫漫迷霧中透進來的一縷光芒,霎那間,屋宇生輝,流光溢彩——英國人迷戀瓷器,奧妙在此。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英國人愛好瓷器,歐洲人也跟着起鬨;就像意大利人喜歡絲綢,全歐洲人也都叫好一樣。英國,是歐洲乃至世界的榜樣,英國人的愛好,也就是全歐洲和全世界的愛好。跟風、隨大流,不光是中國人的專利,世界各國,莫不如此。

 

瓷器,受到全世界人民的喜愛,這是中國人的驕傲。所以說,瓷器是中國的,也是世界的,但歸根結底還是中國的,因為,瓷器蘊含着中國文化的基本特徵。

 

瓷器有哪些特徵呢?

 

第一,  不透明;瓷器是看不透的,這一點,與含蓄、內斂、神秘的中國文化是一致的。如果用器物來表徵一個民族的精神特質,中國人就是“瓷器”,西方人,則是“玻璃”。玻璃是透明的,由外及里,一目了然。瓷器和玻璃之發明製造和使用,都是一種歷史的偶然,可是,它們能盛行於一個國家的所有歷史時期,就不能不說,它暗合了這個民族的內在氣質。琢磨不透,正是瓷器的特點,也是我們的民族性格所在。

 

還是要多費一句口舌——玻璃透明,只是相對於瓷器而言。也就是說,歐洲人不是完全透明,中國人也不是完全不透明,僅僅是歐洲人的透明度,高於中國而已,類似西方之比基尼,並沒有全裸;中國之長衫,也沒有密不透風,一樣。

 

第二,   “兩面派”,內外不一;瓷器的外觀,光彩照人,如花似玉;裡面,就無所謂了。反正,沒人看見,弄成啥樣算啥樣。不光是裡面,即便是底足,也是敷衍潦草的。能慎重其事地題款,就了不得了。玻璃器,就不是這樣。它是內外一致、上下一致的,或者說,玻璃器皿本來就沒有內外上下之別。因為透明,所以一致;因為不透明,所以,才有“兩面派”。

 

第三,   製造過程,難以控制,也難以重複。一件好的瓷器,需要天時地利以及人工之絕妙配合,稍有疏忽,就將前功盡棄。即使成功了,也難以重複。這就使得瓷器佳品,奇貨可居,價格居高不下。中國瓷器,在世界古董市場上,屢創新高,就是這個原因。有些“愛國者”,狗屁不懂。以為價格高,就是前人的技術高超,進而,由衷地感慨,中國的瓷器技術是如何了不起。恰恰相反,價格越高,說明中國古代燒造瓷器的技術,還沒有過關。沒有能力製作出品質可控的瓷器精品,才使得某些瓷器成為稀世珍品,天價難求。

 

玻璃器的製造過程,也是透明的、可控的,這就使得,玻璃器皿的成品率大大提高;即便出了次品,也可以馬上回爐,再製造,不會浪費原料,也就大幅度降低了成本。可是,瓷器要是燒壞了,就徹底完了,無法補救,因此,當成品率很低的時候,價格也就扶搖直上了。

 

 

 

 

2017115日星期日;

北京,望京家中。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7: 各位同學,朝鮮要統一了。無論vx神經毒
2017: 秋念11:不可理喻的中國外交
2016: 有問必答:中國不會變成朝鮮
2016: 此人不殺 中國必亡
2015: 中共領袖的政治基因:唯意志論及其後果
2015: 紅後代誰胖誰坐殿,毛孫比習更有資格面
2014: 還是小人心態:再談SCA-5
2014: 毛澤東保留鄧小平是他一生最後的一着好
2013: “我覺得民運份子最罪大惡極的地方,就
2013: 推進私有化者違憲,不能任總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