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納川
萬維讀者網 > 天下論壇 > 帖子
鬼子拜八路作老師 (下)- 皇軍的朋友楊建康
送交者: 西西河-薩蘇 2005年08月01日22:44:20 於 [天下論壇] 發送悄悄話

鬼子拜八路作老師 (下) -- 皇軍的朋友楊建康

總算說回正題了。話說鬼子讓八路整慘了,最後忽然思想上冒出了火花 – 八路整我,我不能用八路的招整美國人麼?這游擊戰我們頭疼,不見得美國人不頭疼。

於是,日軍決定 –為了防禦盟軍登陸山東,我們要學習游擊戰,老師呢?就是八路。

要說鬼子夠虛心的,在戰爭中能夠迅速認識到對手的優秀之處,並有學習的決心,這一點真值得我們學習。“明治維新”應該說日本人就是這麼學出來的,學的把老師都給打了。

但是,向八路學習游擊戰和明治維新顯然不同,不能真找個八路來教吧。一來八路大概不肯教,二來八路狡猾,教着教着把皇軍帶進伏擊圈去怎麼辦?青木所在的獨立討伐大隊就受命在作戰中注意收集八路軍的相關刊物,資料文獻等物,由師團組織分析。並開始在日軍中根據八路軍的作戰特點進行相應的訓練。

要說效果,還是有些效果的,比如,日軍總結,進行游擊戰,最好的戰場是山區,要準備放棄城市,撤進山區和盟軍周旋。為此,山東日軍進行了大當量的山間徒步行軍訓練,因為華北日軍從開戰以來一直有對公路依賴的毛病,如果真打游擊戰,這肯定是不行的,要學習八路翻山越嶺的本事,所謂“土八路瞎胡鬧一身虱子兩腳泡”,鬼子也學了個七七八八。增援文登作戰中日軍不用汽車,用徒步行軍長途奔襲,避開了八路對公路的封鎖,已經有了點兒徒弟打師傅的影子。

但是,日軍學習八路軍的游擊戰法,總的來說還是失敗的。最要命的一點,正如有些朋友指出的,游擊戰要求游擊隊融入到人民之中,如同魚入大海,鬼子在中國老百姓中魚入大海?那怎麼可能,怕不等融就變成烤魚了。

這一點,日軍五十九師團師團長藤田在他的回憶錄中寫得很清楚,估計你克兄推薦的書中,肯定也有不少這方面的描寫。

日軍的問題在於在中國的土地上根本不具備它進行游擊戰的條件。所以,日本人雖然很會學習,而且很努力的學習,向八路學游擊戰,卻是雷聲大雨點兒小,沒有什麼實質的進展。

不過日軍也進行了很大努力來解決這個問題,他們確實認識到了八路軍能夠隱入人海無蹤影的優點。

為什麼提文登呢?因為我寫這篇文章就是受了'解放文登 -- 伏擊戰'
的影響,在這篇文章中,麥帥寫了一段八路和日軍周旋的過程,正好和青山所寫的內容若契若合,只不過麥帥沒意識到鬼子這樣做是在學八路。我認為他們所說的是同一次戰鬥,因為這種事情實在太巧了。

麥帥怎樣寫的呢?

“我伏擊部隊嚴陣以待,大家都翹首遠望,注視着視野盡頭的公路,爭取頭一個發現敵人。

好,來了,幾個黑點慢慢轉過山腳,走走停停,越走越近。

再仔細一看,大家卻泄了氣:幾個人破衣爛衫,肩背糞簍,手拿鐵杴。分明是早起出來拾糞的老鄉麼。

那年代沒有化肥這一說。農村都是積有機肥。農民經常大早晨背個糞簍子出來拾糞,在膠東農村很常見。

老賽卻從這個很常見里看出了不常見:拾糞都是沿着大路拾,來往的騾車馬車驢車留下的糞蛋沿着公路,揀就是了。蹊蹺的是這幾個人怎麼跑到公路兩邊的田野里去拾糞?農民拾糞從來都是低着頭看着馬路一路走下去,而這幾個人卻邊走邊東張西望。

等人再走近點,老賽忽然明白了這幾個人哪裡不對勁:

頭上包着白毛巾!

在陝北、晉中等地,黃土高原上風一刮,弄一頭黃土難洗。農民們總是在腦袋上包條白羊肚毛巾。華北平原上是什麼情況不清楚,不過看電影〈地道戰〉好象也有白頭巾,只是包法和陝北不同。可是在膠東半島這裡,農民在腦袋上裹手巾,這可是大姑娘上轎 -- 頭一回見。

這幾個不倫不類的根本就是鬼子的偵察隊!“

青木所說的,正是這個白毛巾!如果沒有弄錯的話,這幾個白毛巾裡面,有一個就是青木的老鄉,日軍二等兵山下戶一。文登失守以後,山下隨同撤退的鬼子敗退到威海,到醫院看望過青木。青木在出發增援文登的作戰中中了埋伏,全小隊人員除了他一個人以外全部陣亡,不過他也掛了點兒彩。山下則得了傷寒。戰後兩個人都回了日本,這次作戰的前後經過,就是山下講給他的。

青木怎麼會寫這個戰例呢?前面不是說了嗎?他是日軍後勤戰史專家,《陸軍鐵帽物語》主要的內容也是講日軍服裝,隨身裝具的優缺點,這裡的白毛巾,青木把他歸到了日軍特殊的被服裡面,所以得到了介紹。按照青木的說法,這副打扮出來打仗的山東鬼子,只此一例,後面還有相當長的一個背景故事。

話說山下所在的日軍守備隊守衛山東某城(根據麥帥文章,應該是文登縣城),也響應號召大學八路準備打美國人 – 當然,也打八路。其中一條就是為了融入當地,學習八路軍穿便服,扮裝中國人,鬼子組成了便衣偵察隊。八路都是便衣活動,讓日軍防不勝防,日軍對這一點印象很深。

也不是人人都改便衣。中國人和日本人那時候長相差別不大,外觀區別不小 – 中國人普遍瘦而高,日本人普遍矮而壯,動作習慣也大不一樣,中國人喜歡往地下蹲,日本人喜歡彎腰鞠躬。便衣隊要求很高,個兒太矮的不要,鑲金牙的不要,肚子大的不要,腦子傻的不要。。。一通挑選,山下和其他二十幾名聰明伶俐的日軍入選。

日本人辦事認真這是個優點,便衣隊弄了兩個漢奸當教練,封閉訓練,舉止神態都要學中國人,特別是便衣隊內部不允許說日本話。

倆漢奸都是當地人,一個叫楊建康,一個叫馮德平(都是音譯),平時對日軍極為恭順,日本兵都叫他們是“皇軍的朋友”,教起鬼子來非常用心,不久,日軍就認為偵察對可以出動了。

於是,偵察隊就出動參加討伐。

第一仗就被“土八路”給打了埋伏,偵察隊輕易被識破,二死一傷。

日軍馬上徹查原因,檢查下來原因啼笑皆非。

原來,日軍為這些便衣隊員配的服裝都是從城門口當地老百姓那裡卡來的,五花八門,穿上活象山東農民,但是,卻給每一個日兵配了一頂統一的瓜皮帽!

於是,出去偵察,八路就看見一群衣衫襤褸的農民,拾糞而來,人人頭頂一暫新的瓜皮小帽。

撿糞的還買得起瓜皮帽?

如此怪異的一伙人,你要是八路軍指揮員看見什麼反應? --- 人妖阿,打!

氣急敗壞的鬼子下來查 – 誰的主意? -- 師團部的主意。

原來,鬼子雖然善於學習,卻也有食古不化的一面。日軍的條令裡面有一條規定 – 現役軍人出軍營必須戴帽穿鞋,不可光頭赤足,違者送軍事法庭。

雖然是便衣隊,日軍師團部認為他們畢竟還是正規軍人,必須遵守條令。

怎麼辦?當然不能戴着日軍的軍帽出去了,上頭讓他們自己解決,作後勤的鬼子腦子一短路,就給每個便衣隊買了頂瓜皮帽。。。

鬼子便衣隊長和兩個漢奸一商量,漢奸說這瓜皮帽都一樣當然不行,另外這也不是鄉下人的打扮。鬼子說對,得,瓜皮帽不能戴了。

正在這時,守備隊的鬼子奉命派部隊出城,打通到威海的交通,為撤退做準備,偵察隊又必須出動。

其實,我看過日軍在豫湘桂作戰中出動的便衣隊照片,也不是都戴着帽子(也有戴瓜皮帽的),可見對軍令的理解各部隊有不同的看法。

然而,按照青木的記述,駐文登的鬼子頭兒卻是一個非常遵守條令的傢伙,腦袋象榆木疙瘩,說你不戴瓜皮帽可以,但是腦袋上必須戴點兒東西才行。比如。。。這鬼子頭大概是從山西調來的,說,比如象中國農民那樣,圍條白毛巾。他怎麼不出去瞧瞧?廢話,城裡瞧得見撿糞的農民麼。城外?我要能隨便出城我還用得着便衣隊麼?

於是,就出現了麥帥描述的那怪異一幕。

毛巾,是鬼子便衣隊長讓漢奸楊建康(音)找來的,他是本地人,很容易弄到了許多農民的毛巾,顏色不太一樣,質地也不一樣,倒是很適合便衣隊用,這樣可以避免太統一。

結果是照樣被識破。鬼子鬱悶啊。

當然,鬼子也想不到,山西農民和山東農民在習慣上有那麼大的不同。

正是因為用白毛巾纏頭,是這裡鬼子獨家發明,估計麥帥所說的戰例,大概是同一件事,山下所在的那個城,應該就是文登。

但是事情還沒有到結尾。更想不到的是幾天以內,便衣隊活着回來的鬼子紛紛病倒,高燒吐瀉無一倖免。軍醫檢查以後說是傷寒。傷寒?!好端端的怎麼會鬧傷寒?日軍便衣隊長腦筋一轉,就想起那批白毛巾來了。

化驗結果,那些白毛巾都帶有大量的傷寒菌,顯然都是傷寒病人使用過的!

再找“皇軍的朋友”漢奸楊建康,早已蹤影皆無,連家眷都沒了。

火上澆油的日本兵,一怒之下把另一個漢奸馮德平拉出去槍斃。

皇軍的朋友?呸!

[完]

那麼,有沒有日本兵明知故犯違反出門戴帽條令的呢?有,也是在山東,我會在《鋼盔!鋼盔!》裡面寫這個例子,也是青木的材料,還配了圖。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04: 哪些書使我們逃出思想的牢籠
2004: “中國無解”三題
2003: 怎樣看待汪精衛政府
2003: 評abc123的《我在日本的真實生活》
2002: 我們期待胡錦濤什麼?
2002: 中國的政治正確:流氓愛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