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淡水暖: 新醫改請走到底層勞苦大眾中去 |
送交者: 雲淡水暖 2005年08月04日16:50:32 於 [天下論壇] 發送悄悄話 |
給“新醫改方案”制定者:請走到底層勞苦大眾中去
-------------------------------------------------------------------------------- 給“新醫改方案”制定者:請走到底層勞苦大眾中去 雲淡水暖 自“國務院研究機構最新報告說:中國醫改不成功”的新聞報道出來和引起社會廣泛熱議之後,又傳來消息說“衛生部正在會同相關部委制定新的醫改方案,但何時出台,還沒有時間表。”,前一個的“不成功”,有說“不成功就是失敗”的,有說“不成功並非等於失敗”的,有冷言“不要亂打板子”的,有說“板子打的不夠”的。無論怎樣爭論,普通百姓看病依然貴着,患了大病、重病的人們依然在傾家蕩產着,昨天廣州才有報道,一個女孩的母親為患白血病的女兒傾家蕩產後,只好在鬧市割破手腕寫血書跪地求助,對醫療費絕望至此,恐怕也算是到頂了,但是,醫院開出的50萬的治療費價格的冷血現實,這位母親能有多少熱血去求助。 今天還傳來消息,早在7月1日,衛生部長高強就在由中央宣傳部、中央直屬機關工委、中央國家機關工委、教育部、解放軍總政治部、中共北京市委聯合主辦的形勢報告會上。宣讀了《發展醫療衛生事業,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做貢獻》專題報告,記者形容衛生部長在報告中“痛斥”了醫療市場化傾向的“改革”和高收費。草民覺得迷茫,衛生部長有什麼好“痛斥”的呢,作為主管全國醫療衛生工作的官員,除了“痛斥”之外,是否應該有點自省的心態,“痛斥”一說似乎表示衛生部制定了“好政策”,而下面的“歪嘴和尚”把“改革”的經念“歪”了而已。 但眾矢之的下,衛生部似乎也有“委屈”在憋着,據《中國青年報》報道,2000年,國家體改辦等8部委出台《關於城鎮醫藥衛生工作體制改革的指導意見》,衛生部等4部委推出《關於城鎮醫療機構分類管理的實施意見》,把醫療機構分為營利性與非營利性。較大規模的“市場化”改革從此開始。現在困局一現,當初那些“國家體改辦等8部委”、“衛生部等4部委”們把頭一縮,衛生部成了唯一犯了眾怒的靶子。此消息也告訴我們,原來“醫療市場化”是作為一項重大公共政策,由如此眾多的政府部門所着力推動的,需要負責任的不光是衛生部,如此重大的決策,非衛生部一家可以拍板。 如此一來,草民認為,應該重新審視一下我們的決策群體、智囊群體的立足點和決策思維的來源。最近,有報道說根據中國社科院撰寫的《當代中國社會階層研究報告》、《當代中國社會流動》兩部報告,有人將中國社會分成了十大“階層”,其中與公共政策的制定、決策、智囊有關的有“(一)國家與社會管理者階層:指在黨政機關事業單位和社會團體中,行使行政職權的領導幹部。、(四)專業技術人員階層:指在國家機關、事業單位、各種經濟成份的企業中從事科學技術的專業人員。”,而人數最大的有“(七)商業服務人員階層:指在第三產業中從事體力或非體力勞動的員工。(八)產業工人階層:指在第二產業(工業、建築業)中從事直接或輔助性生產的體力、半體力勞動的員工,其中農民工占大多數。(九)農業勞動者階層:指從事農林牧漁業生產,並以此為收入主要生活來源的農民。(十)城鄉無業、失業、半失業人員階層:包括失業、失地、待業的人員。”。 可以這樣認為,對社會公共政策的決策起了決定性作用的應該是(一)階層和(四)階層中的少部分高級精英,就是說,這兩個與(七)、(八)、(九)、(十)四個階層的社會地位、經濟待遇、生活態度、文化背景截然不同的階層制定的公共政策,決定了絕大多數底層勞動階層的公共待遇前景。當然,如果經過很好的基層體驗,調查研究,再行決策也不無不可。但我們注意到,在當前的話語背景下,(一)階層和(四)階層中的少部分高級精英離底層大眾的生活現實是遙遠的。 首先,他們大都出身“高貴”,要麼是高等教育的“名校驕子”,要麼長期脫離底層生活,在“官場”薰陶不短時間了,要麼是氣度不凡的“海龜”,曾經有媒體歡呼過“新一代海歸官員漸擔重任”,脫離中國底層現實久矣,他們缺乏底層大眾不敢、不願、不能就醫的真實體驗。 其次,在這些人制定的“醫改政策”中,其自身可能是承受痛苦比較輕的、甚至根本就沒有痛苦,而且有可能還是成為新的既得利益者,比如城市老爺衛生部的“老爺”和“老爺醫院”中的高收入從業者。 其三,跟中國進行的許多改革一樣,他們的眼睛,不是緊緊盯住中國的實際情況,特別是中國絕大多數人口的低收入狀況,而是陶醉在GDP的高聳,“人均1000美金”的“小康”。特別是向美國、歐洲的發達國家“看齊”,就像主流經濟學家們膜拜於西方自由主義經濟理論一樣,也頂禮在西方社會的公共醫療政策之下,以社會財富被極少數人占有的“人均”作為參照系,完全不像一個“為窮人當家”的群體。 其四、在理論偏差的同時,更加缺乏的是身體力行的生活體驗,閉門造車,作為改革開放的受益群體的一員,他們無法感受到一個月收入只有600元的民工、一個只有300多元最低生活保障的失業下崗工人、一個只有微薄退休工資的老人,在看一次感冒就要100-200元的時候的那張處方單的無比沉重。 儘管是遲來的“不成功”的自我否定,儘管已經每年有數十億人次的患者用不治療的行為痛苦地驗證了這個“不成功”,但也算是這些年來諸多面“改革”大旗中幾乎絕無僅有的自我降下的樣例了,總算讓最廣大人民群眾領略了一次“摸着石頭過河”敢於面對“石頭”的認真與求實。 既然又傳來“衛生部會同相關部委制定醫改新方案”的消息,說明這對原先的“改革”的再改革已經提上日程並且必須提上日程,還要儘快,因為在目前的困局中,還有許多底層勞動大眾在苦熬。 但是,草民覺得既然是“惠及”所有民眾的公共醫療衛生政策,就不能夠無視占人口絕大多數的底層勞苦大眾,他們才是“新醫改方案”的主要對象,一切改革都應該圍繞這一群的痛苦、需要來展開,不能夠一次又一次地強調所謂“大局”,把改革的“陣痛”甚至失誤的代價轉嫁到他們身上。 那麼,“新醫改方案”的制定者們就應該走出書齋,離開高樓深院,從豪華會議室中的“起草”桌前起身,走進窮街陋巷,走進路邊找活兒的失業工人群,走進退休老人家中,走進大山深處,走進窮鄉僻壤,看看人們真實的健康現狀,衛生需求,支付能力。 當然,還要走進城市大醫院部分醫生群體的別墅豪宅、轎車停放場,走進城鎮寒酸的小型醫院,走進鄉村簡陋的衛生院,走入城鎮中小醫院、鄉村衛生院醫生們清貧的家庭。聽聽他們的訴求。 “沒有調查研究就沒有發言權”,只有在第一手資料的參照下、親身體驗的感悟中,一部真正的,充滿對底層勞苦大眾、醫務工作者的關愛和具備社會責任感的《醫改新方案》才能有望出台,否則就是“不成功”的永復循環,關鍵還是立場和態度。
回復關係:
|
|
|
|
實用資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