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納川
萬維讀者網 > 天下論壇 > 帖子
張書克| “頂香請願”與“激變良民”
送交者: 亞當 2018年03月21日17:12:43 於 [天下論壇] 發送悄悄話

    讀史偶得

    □張書克 自由撰稿人

    重讀《大淖記事》,注意到以前不太注意的一個情節。

    保安隊差點把小錫匠十一子打死。錫匠們憤怒了。

    他們開會後,向縣政府遞了呈子,要求保安隊把劉號長交出來(至於交出後怎麼樣,小說中沒有說。大概是私刑處死。在傳統中國,私刑是很普遍的),但是縣政府沒有答覆他們。

    錫匠們採取了第二個步驟:上街遊行。這個遊行隊伍很安靜。“沒有旗子,沒有標語,就是二十來個錫匠挑着二十來副錫匠擔子,在全城的大街上慢慢地走。這是個沉默的隊伍,但是非常嚴肅。他們表現出不可侵犯的威嚴和不可動搖的決心。這個帶有中世紀行幫色彩的遊行隊伍十分動人。”遊行一直繼續了三天。但是縣政府還是沒有任何反應。

    接下來,錫匠們採取了第三個步驟:“頂香請願”。二十來個錫匠,在縣政府照壁前坐着,每人頭上用木盤頂着一爐熾旺的香。作者解釋說:這是一個古老的風俗,民有沉冤,官不受理,被逼急了的百姓可以用香火把縣大堂燒了,據說這不算犯法。問題是,這條規矩不可能載於《六法全書》;而且,已經是民國了,縣政府完全可以不理會這種“陋習”。不過,看得出來,這些錫匠們是橫了心了,他們當真幹起來,後果是很嚴重的。縣長坐不住了。他邀請縣裡的紳商商議,大家一致認為這件事不能不管了。於是由商會會長出面,約請了有關各方以及四鄰見證,在一家大茶館裡舉行會談,來“了”這件事。最終提出了各方接受的解決方案:小錫匠養傷的藥錢由保安隊負擔(實際是商會拿錢),劉號長驅逐出境(實際上是去了別的地方當稅警)。錫匠們覺得掙回了面子。

    小說中提到的“頂香請願”這一風俗引起了我的注意。我試着查了一些材料,但沒有發現什麼有價值的東西。後來我想,既然是古老的風俗,既然是習慣法,大概不會有明文的記載。

    不過,《大明律》和《大清律例》中所規定的“激變良民”,其部分立法用意,倒是和“頂香請願”有相通之處。

    《大明律》和《大清律例》中都規定:牧民之官,如果失於撫字,而又非法行事,使民不堪,激變良民,因而聚眾反叛,失陷城池者,斬。

    當然,二者是有區別的:“頂香請願”是官員失職不作為;“激變良民”是官員暴虐害民。不過,最終的結果都是使“良民”忍無可忍,起來反抗。

    中國人的忍耐力向來是很強的。但是,即使是再有忍耐力的人,也有忍無可忍的時候。有點兒頭腦的統治者就會知道,民眾在忍無可忍時的爆發力是很強的,足以摧毀一切。因此,才會給民眾提供一點點最後的救濟,給地方官施加一點壓力。

    清末新政以後,中國學了一些西方的法律和制度。但這只是表面現象。社會實質並沒有發生變化,民眾受欺壓的情況並沒有改變。因而,當民眾受到欺壓時,新學來的平政院、訴願制度、行政訴訟這些花拳繡腿並沒有成為真正的遊戲規則,並不能給民眾提供切實的救濟。《大淖記事》中所寫的,顯然是民國時候的事情。但在民有冤屈時,他們並沒有想到平政院、訴願制度、行政訴訟,他們首先想到的是“頂香請願”,是舊的“陋習”。最終給他們提供一點點可憐的救濟的,還是那古老的習慣法。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7: 貼一張海平面的照片,我反正是看不出一
2017: 尼古拉·特斯拉 - 他就是神本身
2016: 江青至死沒有離開過秦城監獄,真實死因
2016: 小思:李克強與習近平關係不好嗎?
2015: 從邏輯矛盾和荒謬看為何近四十年的抹
2015: 又青全台灣外送茶坊賴:sunny381北中南
2014: 一百年前光緒在北京大學的講話
2014: 二批:“穩定壓倒一切”是資產階級專
2013: 陷害人民英雄薄熙來,當代秦檜大漢奸溫
2013: 在我們毛左的誘騙下,薄熙來同志高唱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