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納川
萬維讀者網 > 天下論壇 > 帖子
鄒蘊|“女權之聲”被消音的100天
送交者: 亞當 2018年06月24日09:52:57 於 [天下論壇] 發送悄悄話

中國最負盛名的女權媒體為何在國際婦女節期間遭到永久封號?封號、收緊女權議題空間能阻止中國版MeToo運動繼續發酵麼?


2018年3月16日,“女聲”被封的第七天,北京的幾個女權主義者給“女聲”做了一個別開生面的葬禮。在北京城郊的廢墟上,女權主義者們換上了借來的彩虹色連體衣,帶上墨鏡,盡情地在荒涼中舞動身體。“女聲頭七,墳頭蹦迪”是她們為這次行為藝術起的名字。圖片來源:鄒蘊搜集提供

編註:2018年3月9日,中國大陸知名性別平權媒體“”被微信、微博雙雙封禁,賬號不得恢復。一同被潑下冷水的,還有在高校燃起的中國版MeToo運動。女權議題敏感化是當前整個公民社會敏感化的一個寫照。自2015年起,女權議題的討論、活動空間不斷收緊,直到被“失語”。但是中國女性權利意識覺醒的趨勢並未完全停滯,從北京大學校友李悠悠實名舉報長江學者瀋陽性侵,到網約車司機性騷擾事件引發熱議,女權仍在不斷發聲。我們記錄下“”被封100天的前因後果,並獨家專訪了“”的創辦人呂頻。本文由端傳媒與NGOCN聲音計劃聯合出品,首發於端傳媒。

半年不到,熊婧的發色變了三次,從灰色、金色到現在的綠色。朋友笑她是因為現實里的光亮漸漸黯淡,所以需要色彩給生活增加一點希望。熊婧不置可否:“在麻瓜的世界裡,只有這樣的方式才能讓人看出我的不一樣。”

熊婧是“女權之聲”(以下簡稱“女聲”)的編輯,她覺得做女權運動是世界上最酷的事,那些不關心女權的人則被她戲稱為“麻瓜”。說這話的時候,熊婧的臉上掛着笑,眼裡是滿滿的驕傲與自豪。她說:“在中國做activist(社會活動家)是沒有出路的。可是沒什麼事情比當一個activist更讓人振奮。”

2018年3月9日凌晨。午夜12點的鐘聲剛過,熊婧腦子裡那根繃緊的弦終於鬆了,她在朋友圈發了一條狀態:“今年的三八終於還算平安地過去了,大家都還在,可以發張女子力照片安心睡去了”。但一覺醒來,現實就跟她開了個大大的玩笑。“女聲”,這個通過網絡向公眾倡導和普及性別平等意識的女權媒體,在國際三八婦女節後第一天,被中國大陸兩個最大的社交媒體平台——微博和微信——雙雙封禁了。

2018年3月8日,國際“三八”婦女節當天深夜,因“發布敏感違規信息”,擁有18萬粉絲的中國最大民間女權組織@女權之聲遭到新浪微博銷號,並被告知賬號無法恢復。網上圖片

七年,十八萬微博粉絲,一下子就沒了

“一種悲傷的平靜。” 熊婧說。“很長一段時間我都處於懵的狀態,過了好幾天的時候覺得好難受。 你為一個東西工作了七年,從一千多粉絲到十幾萬粉絲,一下子就沒了。”(編註:被封號前,“女聲”有十八萬微博粉絲,七萬微信粉絲。)

關於封號的原因,微博客服含糊其辭,微信平台給出的解釋是:“根據相關法律法規和政策,你的賬號已被互聯網信息主管部門責令永久屏蔽,違規內容:最強婦女節過節指南。”

《最強婦女節過節指南》是“女聲”於3月6日在微信發布的一篇推文,主要介紹一個三八婦女節的線上反騷擾活動。早在3月8日凌晨,微信就以“此內容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網絡安全法》”為由刪除了這篇文章。

年初,受全球MeToo運動的鼓舞,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博士畢業生羅茜茜在網上揭露了12年前被博士生導師陳小武性騷擾的經歷,掀起了一場全國範圍內的高校反性騷擾活動:超過90個高校的8000多名校友和在校生,通過網絡公開聯名信的方式,敦促高校和教育部建立校園性騷擾防治機制,被視為中國版MeToo運動。

這個線上反騷擾活動,正是由其中的38位公開信發起人聯合發起,號召大家於三八婦女節期間在社交媒體上使用#三八反騷擾#話題發布自己的反性騷擾宣言,並向身邊的人做反性騷擾的倡導,以喚起公眾對性騷擾議題的關注。

“女聲”的微博於婦女節當天發布推文,但到了中午,#三八反騷擾#話題就被微博刪除了。同時,《最強婦女節過節指南》這篇文章被反映無法查看。

與“女聲”賬號一同消失的還有為其聲援的聲音。“女聲”讀者戴陌於3月9日下午在微博發起#我是女權之聲本人#的接力遊戲,獲得許多讀者支持,但兩天后,這些話題被微博平台刪除。被刪前,該話題已獲得近50萬閱讀量。還有不少網友將自己的微博頭像改為“女權之聲”的頭像,但這張圖片很快被微博平台定向屏蔽了。此外,倡議公眾一起行動幫“女聲”追回賬號的微博賬號亦被封禁。“女權之聲”四個字遭遇微博全面屏蔽。直到現在,在微博平台內搜索“女權之聲”,得到的結果還是一句“抱歉,未找到相關結果”。

“女聲”拒絕保持沉默。3月12日,編輯部發布聲明:已將所有帖子重新發布在網上,其在三八節期間發布的帖子均圍繞倡議婦女權利和反對性騷擾的主題,“不存在任何有悖公共利益的內容”,因此“拒絕接受被封停的結果”,並“將採取一切合法手段取回微博和微信賬號”。

在沒有收到微博和微信平台回應的情況下,“女聲”於4月4日以郵寄方式分別向深圳市南山區法院和北京市海淀區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狀告騰訊和新浪無故封號,要求對方恢復賬號、道歉、並賠償損失1元。

“女聲”代理律師黃沙透露,騰訊以《網絡安全法》中提到的“擾亂社會秩序、公共安全、國家安全”等為理由進行封號,然而“女聲”發的內容完全未觸及這條線,騰訊侵犯了“女聲”的合同關係權利,女聲可以要求對方繼續履行合同並賠償。

簽收郵寄訴狀後,兩家法院均未依照規定作出回復,而是沉默。黃沙遂於4月16日去深圳市南山區法院提起訴訟,“女聲”編輯也於5月14日前往北京市海淀區法院當面起訴,均未能立案。“我這都沒辦法跟你解釋。” 一位法官如此回答編輯對為何無法立案的質疑。

“女聲”還在3月16日就封號一事給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領導小組辦公室(簡稱“網信辦”)寄了一封掛號信,籲請網信辦敦促微博、微信兩大平台恢復“女權之聲”賬號,就封禁行為給出明確解釋,並公開網信辦對於性別平等言論的審查標準。截至發稿前,編輯部未收到網信辦的回覆。

儘管對結果並不意外,熊婧說:“我們不想讓大家感受到這種絕望,感到很犬儒,變得很消極,覺得什麼都做不了。 我們不能假裝沒發生過,不能當做是一件正常的事情。不能因為其他人都被封,就讓它合理化 。”

3月28日起,“女聲”忠實讀者、婦女權益工作者馬戶聯合一些志願者寫信向全國123位人大代表、90位政協委員呼籲關注“女聲”被封號一事。到目前,馬戶本人寄出的信件未收到任何回復。同時,包括馬戶、黃沙在內的5名志願者向北京和廣東兩地互聯網主管部門提交政府信息公開申請,要求有關部門公開指令封禁“女聲”賬號所依條款和具體細節。

截至發稿前,網信辦未給予任何回復;寄往公安部公共信息網絡安全監察辦公室的申請信息公開的信件被退回;廣東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與北京市通信管理局則答覆信息不屬於其公開範圍。志願者們只收到了工業和信息化公開部、北京市公安局、深圳市公安局的回覆,三方均表示未指令屏蔽“女權之聲”的賬號。

我們希望成為站在前面的傳播者

“女聲” 是熊婧所有的青春和過往。

2011年,23歲的熊婧從香港中文大學性別研究專業碩士畢業,立志要為中國的性別平等事業貢獻自己的力量。但那時中國關於女權的信息和機構都十分有限,熊婧在百度搜索“女權”二字,發現根本找不到什麼相關信息。恰逢微博平台在大陸興起,熊婧試着在微博搜了搜,就看到了當時還叫“女聲報”的“女權之聲”。

“女權之聲”是“婦女傳媒監測網絡”的品牌產品,該網絡由一群資深女性媒體工作者和研究者於1996年創辦,旨在促進媒體中的性別平等和婦女的傳播權利。2009年9月,“婦女傳媒監測網絡” 獨立創辦女權主義時事述評周刊《女聲電子報》,該報主筆為資深媒體人呂頻,主要評析與婦女權利和性別平等相關的時事新聞、追蹤和回應大眾媒體對婦女/性別議題的報導,以及報導民間婦女組織的行動等等。2010年,“婦女傳媒監測網絡”以“女聲報”為名進入社交媒體,2011年4月正式更名為“女權之聲”, 定位為“女權立場、公民視域、行動取向”,一直沿用至今。

2011年5月的一個夜晚,熊婧看到 “女權之聲”招聘實習生的信息,激動得從床上跳了起來。她當晚就準備好簡歷,給時任“女聲”主編的呂頻寫了一封洋洋灑灑的求職信。信中,她寫道:“雖然我常常在朋友中高談闊論女性主義時感慨志同道合者難覓,在想要行動起來、做些什麼時感到‘報國無門’,但在中國,你永遠不會是一個人在戰鬥。”

呂頻第二天就回信了,她主要的顧慮是,熊婧已經畢業,而“女聲”能提供的只是一份實習工作。熊婧毫不在乎。6月10日,她帶着一個行李箱隻身來到北京。後來,一位正式員工的提前離職,熊婧在8月意外轉正。

NGO的待遇向來不高,“女聲”的待遇更在NGO的平均水平之下。當時熊婧的稅前收入是3200元,扣掉房租1600元後便所剩無幾。但熊婧不以為意,而且一做就是7年:“我沒有職業規劃。女權之聲曾經是我的全部。”

剛加入“女聲”時,熊婧的主要工作是運營微博,發布與性別和女權相關的內容。那時,女權議題在公共話語場的存在感很低,“女聲”的粉絲只有寥寥一千多人,大多是教師和一些關心性別議題的年輕人。“女聲”的一個目標就是讓女權議題可見化,將其引入公共空間的討論中。

2012年6月20日,上海地鐵第二運營公司在其官方微博發布了一位女士穿着透視裝的背影照,並配文“穿成這樣,不被騷擾,才怪”、“姑娘請自重”。這條微博引發女權主義者在上海地鐵發起“我可以騷你不能擾”的行為藝術表示抗議。

“女聲”的微博賬號全程跟進並支持了這次活動,微博第一次被熱轉幾千條,粉絲也增到一萬多。往常門庭冷落的微博主頁也突然湧入許多謾罵與批評。“當罵你的人特別多的時候,你就知道你突破了粉絲的圈子了。”熊婧說。她記得當時有一個票選,70%的人都不認同“我可以騷你不能擾”。

2012年的情人節的“受傷的新娘”用特別直接的視覺符號——“帶血的婚紗”——來傳達家庭暴力信息。網上圖片

那一年,也是中國青年女權行動派最閃耀的開端:從2012年至2015年3月 ,“女聲”作為青年女權行動派重要的發聲平台,參與並支持了 “占領男廁所”、“受傷的新娘”、 “聲援李陽家暴案當事人Kim”、“萬人簽名反家暴”等婦女權利公開倡導活動,並與中國大陸各地的青年女權主義者建立了密切聯繫,為她們提供傳播支持。這些外人看來“博眼球”的行為藝術,是當時的女權主義者們想要提升女權議題可見度的一種大膽嘗試。

熊婧最難忘的是“受傷的新娘”行為藝術活動。2012年2月14日,她跟隨三位穿着染血婚紗的女權主義者,走上北京二環內的前門大街,呼籲消除親密關係暴力,高喊“打不是親罵不是愛”、“不要暴力好好愛”,空氣里都是她們高喊時呼出的水汽。這一舉動不僅引來大量圍觀,還迅速招來保安和警察的呵斥驅逐。儘管整個過程並未持續很久,但在熊婧的腦海里,那段路像是一部電影的慢鏡頭。她記得圍觀路人看過來的好奇眼神,記得身後警察催促離開的手勢,還記得自己心臟砰砰跳動的聲音——那是興奮不是害怕。

“這種成就感無可比擬。”熊婧說,“女權之聲的意義在於它不只是一個發消息的地方,它也是行動性的一個平台。我們希望能成為一個站在前面的傳播者的角色。”

2015年是一個巨大的轉折點。這年3月7日,發生了“女權五姐妹”事件——五位女權主義者因策劃公共交通反性騷擾倡導活動被警方拘留。同時,多名女權主義者被警察約談。一時間,整個女權圈子人心惶惶。開會討論後,基於一種強烈的不安全感,“女聲”編輯部決定全部離京。

熊婧去了上海,在一個朝北的小房間裡待了半個多月。3月的上海下着連綿的雨,潮濕空氣中仍然帶着冬天的刺骨寒冷。熊婧沒有和任何人聯繫,每天裹着電熱毯,縮在陰暗房間的一個角落裡等待消息。

“有人在門口走動會覺得很緊張,聽見快遞的聲音會覺得很緊張。但更多的還是擔心。擔心被抓的人,擔心她們到底怎麼樣。”

37天后,“五姐妹”終於獲釋,熊婧在第二天就回到北京,繼續“女聲”的工作。一切似乎都和往常一樣,但是一切卻又都不一樣了。

女權議題的活動環境開始急劇惡化。不僅行為藝術等活動難以為繼,女權議題的公共討論空間也一再被壓縮。2015年,廣州女權媒體“新媒體女性”的微信公眾號因提及“女權五姐妹”的事情被兩次封號。2016年3月,微博賬號“女權行動派更好吃”被微博平台以“發布了有害信息”為由註銷。2017年2月20日,微博平台以“近期發布的內容違反了國家相關法律法規”為由對“女聲”賬號禁言30天,導致這個全國最知名的女權平台無法紀念婦女節,也無法在三月這個難得的婦女話題高峰期發聲。編輯部撥通新浪微博客服電話詢問緣由,被告知是發布了“女權主義鬥爭相關內容”。而在被禁言前唯一和所謂的“女權主義鬥爭”相關的,是一篇介紹美國女權主義者計劃在三八婦女節舉行婦女大遊行的文章。

“那也是我們的逃生窗口期。” 呂頻後來在《女權之聲編輯為何要繼續鬥爭》中寫道。在那之後,“女聲”也可以轉變定位,放棄行動主義的取向,但是它並沒有。

2015年3月8日,一群年輕的女權主義者想做一個“反性騷擾貼貼貼”的活動,在活動發起的前一天,鄭楚然、韋婷婷、李麥子、武嶸嶸、王曼,五位女權主義者在不同的城市被抓捕,被關押37天后放出。攝:eyepress/AFP

“上面的人不喜歡‘運動’兩個字,而且還是一個從國外來的運動”

“封女聲,誰得分?”婦女問題專家馮媛問道,“網管當局得分嗎?不得分。只能讓不管是關心女權的還是不關心女權的人,負面地評價社會管理者,負面地看負責社會管理的掌權當局。這是損人不利己的事情。說起來完全是給執政黨和國家抹黑。” 馮媛是看着“女聲”成長的人,在她眼裡,“女權之聲”一直在中國的語境下創建和運作,多年來不管是形式和內容都注意避免“犯忌”,最近幾年尤其審慎。在這種情況下,“尤其是選擇三八婦女節晚上和次日封號”,她感到十分震驚、痛心和憤怒。

“我覺得特別莫名其妙。” 美國密歇根大學婦女學系教授王政認為,封禁“女聲”是網絡主管部門犯的一個大錯誤,和公安系統拘留“女權五姐妹”性質等同。

作為一名研究20世紀以來中國婦女史的學者,王政認為女權主義在中國的歷史和國際上都非常正面。她提到中國共產黨創始人的初心就是爭取階級的平等、男女的平等和種族的平等,中國共產黨在創立之初就已經高高舉起婦女解放、男女平等、女權主義的大旗。1995年在北京召開的第四次世界婦女大會後,中國政府更提出男女平等為基本國策。

王政認為,封禁“女聲”與中國憲法和基本國策背道而馳,這一行為造成一個非常嚴重的後果是年輕一代與政府的疏離感。“年輕人會認為我們明明在做很正面的事,為什麼會受打壓?他們會產生困惑和不滿,覺得政府說一套做一套。這種困惑不利於黨和政府在青年中樹立正面形象。”

3月18日,公安部境外非政府組織管理辦公室的警察突然打電話給熊婧要求談話。警察向熊婧詢問了“女聲”的組織情況、資金來源、人員構成等問題,聊着聊着,他們突然問起MeToo的事情。“MeToo運動,上面的人不喜歡‘運動’兩個字,而且還是一個從國外來的運動。”熊婧回憶警察說的話。緊接着,警察又問熊婧“女聲”在MeToo運動期間發了什麼。“發了很多,”熊婧如實回答,“不過其他賬號也發了很多啊。” 最後警察叮囑熊婧,希望她們不要再搞事。

女權議題敏感化是當前整個公民社會敏感化的一個寫照。“五姐妹”事件過去4個月後,發生了大規模的針對維權律師和活動人士的打壓行動(統稱“709案”)。據《紐約時報》報導:“那個秋天全國共計有超過300名人權律師和活動人士成為目標,其中27人被禁止離境,255人被暫時拘禁或強制審訊,28人遭政府羈押。”2015年年底,廣東省多家勞工NGO工作人員被捕,2016年下半年,先後4名被捕勞工權益工作者以“聚眾擾亂社會秩序”罪名被判刑。

一些溫和的公共文化討論空間也無法倖免。今年年初,上海知名獨立書店季風書園因在滬上遍尋不到容身之所而被迫關閉。FT中文網發表評論文章稱:“季風之死是整個社會領域萎縮的縮影,公共領域已完全為公共權力籠罩覆蓋。”

沒被封號的NGO工作者也充滿了無力感,“(我們的賬號)活下來了,有一種屈辱的感覺。我們都知道是怎樣活下來的,是苟活下來的。活下來就證明你沒有做到你應該做的事情。”知曉“女聲”被封,一位NGO從業者陷入了深深的“倖存者悲傷”。

但悲傷不是唯一的旋律。

“他們想埋葬我們,卻不知道我們是種子”

“女聲”被封后,MeToo運動仍在如火如荼地進行着。繼北航博士畢業生羅茜茜實名舉報後,4月5日,北京大學校友李悠悠實名舉報長江學者瀋陽在20年前於北京大學任教期間性侵同學高岩,後者自殺死亡。該爆料引發公眾對於高校性騷擾議題高度關注與熱烈討論。香港大學新聞及傳媒研究中心的微博監測數據顯示,在4月9日,“瀋陽”與“性騷擾”成為排行前二名的審查熱詞。

李悠悠的帖子在不久後被刪除,與該事件相關的討論和媒體報導也遭遇了相同待遇。儘管如此,此事仍然通過自媒體和個人堅持不懈的轉發獲得了全國性的關注。隨後,中國人民大學、南京大學、上海交通大學、河南大學等高校相繼有學生或校友舉報教授性騷擾,學術等級裡不平等的權力關係成為討論的核心。

5月中旬,頻繁爆出的滴滴司機性騷擾事件,更使性騷擾議題跳出象牙塔,在公共空間持續發酵。從年初至今,在重重封鎖下,仍有不屈服的聲音在社交媒體上披露騷擾事件。人們將新傷舊痛轉化為相互支持和尋求社會變革的力量,這與6年前女權議題幾乎透明的境況已截然不同。

“這是政府無法阻止的趨勢。歷史已經發展到這兒了,有些東西你回不去了。”熊婧覺得很振奮。2017年3月2日,“女聲”微博賬號被禁言的第十天,“女聲”發表了一篇名為《他們想埋葬我們,卻不知道我們其實是種子》的文章。文中說:“封禁一些賬號,微博上刪一些帖子就可以讓廣泛的女權主義者們閉嘴嗎?並不能,而且會讓人們看清楚審查背後的真相到底是什麼。唯一能解決問題的出路是,正視中國性別歧視的現實,拿出正面的態度去積極響應。”

女權議題的持續發酵,除了與“女聲”等女權媒體和女權主義者的努力分不開,更重要的原因是中國女性的權利意識覺醒。在“計劃生育”政策背景下,因為沒有家庭內兄弟爭奪發展資源,中國出現了一大批受過良好教育的獨生女孩。教育部的數據顯示,全國普通本專科的女學生比重在2009年首次突破50%,女研究生的占比也在2016年突破了50%。

“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千古沒有的社會現象。結果這些女孩子進入社會,就遭受到了性別歧視。這一大批人都是女權主義思潮潛在的接受者。”王政說,“如果政府看不到這樣一個人口學意義上的巨大變化,那麼今後的矛盾將會很尖銳。” 熊婧曾對“女聲”的粉絲做過粗略統計,其中82%是女性,主要來自大城市。

與這一趨勢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中國在《全球性別差距報告》排行榜上持續下跌。《報告》由世界經濟論壇發布,對女性在教育程度、健康與生存、經濟機會與政治賦權四大指標進行測評並排名。中國的排名自2008年起持續下跌,從57名一路跌落到2017年的100名,而這個榜單在2017年一共只涵蓋了144個國家。

去年秋天,從未想過離開“女權之聲”的熊婧漸漸萌生了離開的念頭。“會覺得壓力很大,想給自己找個出路。”

但她最終還是放棄了申請出國的機會,“不甘心,不捨得,沒有死心。”熊婧覺得自己對“女聲”、對中國女權還有責任。作為資深的新媒體編輯,熊婧的商業選擇其實很多,她卻選擇了常去鍛煉的CrossFit健身館老闆提供的一份兼職工作。熊婧說自己在CrossFit中找到了不同於女權主義所帶來的另一層面的解放和成就感。

近一年的運動堅持,給熊婧帶來了明顯的身體變化。她現在能拉200磅、舉90磅的槓鈴。穿上緊身的運動背心和短褲,健壯的四肢肌肉線條分明。當她作出二戰期間著名海報“We can do it”里那個舉起手臂握拳的動作時,和海報中女工的相似度極高。她非常喜歡這種充滿力量的狀態: “身體的力量會給你一些自信讓你應對很多情況,包括讓你在精神上變得更加強大。”熊婧負責館裡的一些道具設計,門口的旗幟、館裡的黑板、甚至訓練服,都被熊婧放入了握拳女工的圖片。

和其他的健身教練一樣,熊婧也常常勸身邊的朋友運動。“活久一點。”她說。然後頓了頓又似喃喃自語般重複了一遍,“活久一點。”

尾聲

2018年3月16日,“女聲”被封的第七天,北京的幾個女權主義者給“女聲”辦了一場葬禮。在北京城郊一片連着墳地的廢墟,周圍是拆了一半的房子和散落着的電線塔。目之所及,可以看到零零散散幾個城中村,村子殘存着人生活的痕跡,卻空無一人。

那天天很陰、有霧霾,整片廢墟透着一種世界末日感。而在廢墟的中間,女權主義者們換上了彩虹色的連體衣,帶上墨鏡,在荒涼中盡情舞動身體。“女聲頭七,墳頭蹦迪”是她們為這次行為藝術起的名字。她們不接受“女聲”無聲的離逝,她們要“女聲”陰魂不散;她們不要悼念,她們要跳舞,她們要咆哮。

荒誕的舞蹈,鮮活的色彩,無人的廢墟里涌動着生命的活力。

(特別鳴謝特約編輯郭睿對本文的重要貢獻)

2017年7月,端傳媒啟動了對深度內容付費的會員機制。但本文因關乎重大公共利益,我們特別設置全文免費閱讀,歡迎你轉發、參與討論,也期待你付費支持我們,瀏覽更多深度內容。

————————

評論

  • Chris_Zz

  • 能和女權之聲同一天被銷號……我也覺得挺榮幸的
  • Lanthanum

  • @小端 淫魔學者沈陽的姓氏「沈」在繁體中文裡不可用做「瀋」
    「瀋」本意為汁液,也用在地名「瀋陽」;「沈」則通「沉」,也當作姓氏。所以淫魔應寫作「沈陽」而不是「瀋陽」。
    參考資料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 Lanthanum

    不論這句話多俗 還是要拿出來勉勵各位
    「願中國青年都擺脫冷氣,只是向上走,不必聽自暴自棄者的說話。能做事的做事,能發聲的發聲。有一分熱,發一分光,就令螢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裡發一點光,不必等候炬火」
    諸君加油,我們也要加油。
    與其狹隘地用性器官差異互相討伐,不如坐下欣賞萬種自由的靈魂。
  • 蕭於

    這麼正面的事情都要打壓?
  • 當代大詩人

    贊毛毛神。
    組織性才是政治問題。
  • freebeer

    之前也算關注少數群體權益,但後來發現只是關注真的不夠。犬儒就是一種縱容。先從自身做起。
  • ZZME

    在中國做NGO真的好辛苦
  • caqika

    我覺得中國共產黨在創立之初就已經高高舉起婦女解放、男女平等的大旗是真,但沒有舉起“女權主義”的大旗。不要試圖從歷史中找保護傘····共產黨沒有舉起過”女權主義“的大旗。你去全國每一個婦聯去問,不可能有人說共產黨舉起過”女權主義“的大旗。
  • Florismart

  • 你想要自由,在豬圈裡衝出來,這已經是政治。為甚麼共產黨會這樣做,就是因為他們『可以』這樣做,為甚麼他們『可以』這樣做,是因為有一群人總覺得每人有每人的選擇,從來不願意睜開雙眼說話的這群人,給了共產黨這樣大的權力。
  • 毛神神

    @雨農軒主人
    今天關於呂頻的專訪裏正好談到,中國官方為什麼要打壓女權主義邉印?此婆c政治無關的議題,一旦觸動「組織人民」,這就是最政治的事情。而女權主義、性別平權,談的正是社會系統性的權力分配不正義,它本身就是一種政治。
  • 雨農軒主人

    我非常不理解政府對這種完全正面不帶政治性議題的打壓,這讓我非常看不起這樣沒有出息的政府和政黨。是多麼不自信或者是作惡多端的政黨才會如此害怕各種社會議題,生怕一個議題燒到自己。但是這麼蠢的做法真的有用麼?而讓我感動的是在如此困難的環境下,那種熱愛這個國家希望為這個國家進步做些事情的精神。相比之下,政黨並不愛護這個國家,只是愛惜自己手中的權利,多麼可悲!
  • rhrm

    熊婧兼職做健身教練的那一段讓我頗有感觸。運動真的是當下為數不多的可以完全由自己掌控的事情了。太多的事,一個人能改變的都只是小小的一丁點,最後是什麼結果,有時候看人,有時候看天。只有在運動的時候,你可以不用去考慮什麼外界,專注於自己,平常的練習、流汗、付出,也都可以明確地得到回報。我每年跑10個以上的馬拉松和長距離越野,和熊婧一樣,我也需要這種實在的成就感,來平衡生活中太多的無力。
  • 四圍騰minions

    自從弱勢群體在網路輿論被打壓,一堆牛鬼蛇神對各種群體可謂百般污名化,包括記者、律師、女權主義者、同性戀者、精神病患者等等等等
  • anty

    昨天跟本市業內大佬吃飯,12個人9個男的,話題完全被男性主導。大佬們開玩笑說怎樣讓全公司的單身女性標上號碼走T台任君挑選,噁心得我吃不下飯。在職場混時時刻刻能感受到深入骨髓的性別歧視,無力又絕望
  • DOGE

    跑就完事兒了,雖然這也是犬儒的一種。
    這些敢於去解決問題的人永遠值得尊敬。作為一個犬儒的人,我知道我沒有那樣的思想覺悟和勇氣去犧牲自己的“歲月靜好”。
    這個世界會好嗎?
    有這個輸出愚昧極權文化的中國在,就不會好。
    如果ISIS是癌症,中國式思想就是潛移默化的惡性腫瘤。
  • smellypuppy

    同意樓下郭郭頭
  • 郭郭頭

    每個團體覺得自己被嚴重打壓,女權,同志,宗教,勞工...
    事實上,不管你是誰,他們想打壓掉的是你抗爭、吶喊、質疑、自由的意識和動力。
  • Victorand

    不看端,根本不知道我們生活的地方有這樣那樣的事。人民不愚昧,只是被蒙蔽。下面這個請大家賞鑒:
    轉發重要通知:
    接政府有關部門會議通知,所有微信群要進一步加強管理,不論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都不能在微信里發布對國家、對黨不利或者違法信息、凡是在微信里發布對國家、對黨、對社會不利的話題的微信群和個人,將會在此次掃黑除惡行動中受到嚴肅處理,接受法律制裁。望各微信群嚴格要求本群所有人員 ,管住嘴,管住手,不信謠、不傳謠、不散謠,否則後果自負。違反國家法律規定和要求發布違法信息的人最高可判一至八年有期徒刑 ,就高不就低原則, 而且群主承擔連帶責任。望相互轉告。
    從現在起開始對網絡進行嚴格安全大檢查,由十人以上組成的群將接受由網警採取自動控制檢查的手段進行摸查。為了各微信群的安全,希望各微群須自覺、自律、自警、自醒,凡由十人以上組成的群里不得發較敏感信息!微信群已經立法,現在微信群都有後台監控管理,請群里的朋友今後發微信一定要注意:
    1、政治敏感話題不發
    2、不信謠不傳謠
    3、所謂的內部資料不發
    4、涉黃,涉毒,涉爆,恐怖等信息不發
    5、有關港澳台新聞在官方網站未發布前不發
    6、軍事資料新聞不發
    7、有關涉及國家機密文件不發
    8、未經核實的各種形式的募捐不發
  • zazhime

    哎,但願端新聞能一直活下去,加油,中國已經無藥可救。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7: 海外誇大郭文貴能量,國內很寧靜
2017: 李海冉| 國乒贏了全世界,輸給自己的國
2016: 雅典公民當年投票決定蘇格拉底該不該死
2016: 夏小強:重磅炸彈!最新活 摘器官報告
2015: 潘一丁:知識無產權--盜版萬歲
2015: 期待早日真相解碼
2014: 黨中央若公投,加入美國的支持率將達99
2014: 中國有望成為頭號科學強國嗎?
2013: 習近平總讓毛左失望,打老虎不打溫家寶
2013: 斯諾登赴厄瓜多爾 白宮強烈抗議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