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納川
萬維讀者網 > 天下論壇 > 帖子
官僚制度比不上科舉制度
送交者: 生不逢時 2005年11月05日10:06:08 於 [天下論壇] 發送悄悄話

官僚制度比不上科舉制度

生不逢時

首先讓我們看看現在中國的官員們是怎麼產生的。

(一) 子承父業
那些高乾子弟並非有什麼過人之處,而是鄧小平為了安慰老人而實行的一種贖買政策。其中大部分人都是尸位素餐,占着茅坑不拉矢。當然有一些人還是願意作點事情。

(二) 上面發現
像鄧小平發現朱鎔基。毛澤東發現王洪文,華國鋒一樣。基本上和封建皇帝微服出巡,發現能人的老皇曆一模一樣。真正發現人才的機會微乎其微。

(三) 買官賣官
還有不少人是通過巴結上級,或者花錢搞好關係。同時買些文憑裝點自己。要知道,中國的官場體系是一旦在某地為官,除非犯錯誤或者得罪同人,一般不會調去外地。只要將上面伺候好了,不怕你不飛黃騰達。

這種官僚體系,剝奪了真正有才幹的人為國家效力的機會,海外就有不少聰明人,寧願在國外,也不願回去,應該不僅僅是收入問題,而是沒有地方發揮才幹的制度性問題。

再看看封建社會的科舉制度,以鄭板橋為例,他是舉人,至多當縣官,再想上一層樓非常困難,與體制不合。

縣官既是父母官,又是法官,有生殺予奪之權。毛澤東將那些沒有文化的人提拔起來,因此毛時代的冤假錯案史無前例。

也許有人說,封建社會也有捐官的,不過那些人大多是買一個官銜,而不是實缺,如同現在官員們熱心於學位一樣。皇帝歷來對於殿試慎重其事,對國家的名器不會當兒戲。

過去的人想出人頭地,豈止是十年寒窗。有的人考了一輩子,像康有為,學問了得,就是運氣不濟,一直是個舉子。

封建時代光是學問好也不見得萬事大吉,有的人字寫不好,老是名落孫山。本來乾隆皇帝拜泰山,鄭板橋本有機會一顯身手,不過其貌不揚。再加上寫的那“管閣體“怪字皇帝不欣賞,機會也就跑了。還有人名字取的不好,像湖南的譚延凱就是不該姓譚,慈禧太后剛殺了一個譚嗣同,也是湖南人。譚延凱到手的狀元只好烘手讓人,讓廣東的劉春霖撿了個便宜。

本人在這裡並非提倡科舉制度,只不過想讓眾人比較一下,既然官僚制度連科舉制度都不如,為什麼就是不改弦易轍呢?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04: 橫眉:你們有什麼資格說自己是漢奸呢﹖
2004: 薩達姆政權和中共的幕後交易
2003: 載人航天不符“韜光養晦”的基本國策
2003: 新一輪民族主義浪潮?
2002: 愛國主義和恨國主義
2002: 話說毛澤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