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萬維讀者網 > 天下論壇 > 帖子 版主:納川
《道德經批判 -- 成為自己成就自己》連載(5)眾妙之門 C
送交者: taichidao 2019年10月23日15:05:23 於 [天下論壇] 發送悄悄話

連載 (5)


常名,無條件、永恆不變、寫不出的名;

存在之全然不可描述,永不可名!

 

 

非常名有條件受到限制寫出的名;

存在之局部終究會變其名亦變。

 

 

文字的命名皆為有條件的非常名,一旦條件變化其便不再符合其實;

 

 

 

例如:

 

用一杆有刻度的稱來稱量物品就是知止的典型運用。

被稱量的物品太重或者太輕這桿秤就沒有用了。

 

超出了秤的“止”這桿秤就不能再用來稱量物品了,

它就不再是秤而只是一條棍子了。超越一個名的止,

 

就變了,變成了棍,這就是‘秤可秤,非常秤。’

 

---- 摘自《太極與道·為了人間的智慧》33.

amazon:Tai Chi and Tao, the Root of Universe

 

 

 

徼,有形的、肉眼可以觀察、可以度量、常人可以知悉描述的物理特徵

 

 

妙,無形的、肉眼不可觀察度量、心靈可以感知、難以描述的無形奧妙;

 

 

常無,欲以觀其妙;

在看不見未知的無的世界,可以用內在心靈去感觀,萬有莫名之玄妙;

 

 

常有,欲以觀其徼;

在看得見已知的有的世界,可以用尺碼數量去量,萬有的物理特徵;

 

 

有無此兩者,是老子原創

認知天地、萬物、道、名用思維構建探索一切存在的兩個樣本空間概念。

 

 

 

有無,構成中華道論的思維空間,用來描述

 

即相互獨立又全部包含,相生相系,同出而異名屬於同一對象

看見與看不見、已知與未知的兩種存在,同一個東西的兩個方面。

 

 

 

同時看見了存在的才是看見了該存在的全部獲得真知是謂知道。

 

同時看見了有和無便是進入了我的全部,成為了我的全部謂我得道。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

 

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

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道德經·第1章)

 

 

 

一個東西,一個存在,例如一棵樹,

 

從總體來看,它是宇宙中地球上某個地方的一個獨特實體。

任何人通過肉眼只可能看見這顆樹的屬於整體的“某些部分”。

 

 

這個被肉眼看見感知的“某些部分”道家稱為:

肉眼看不見、尚未感知的另外一些部分道家稱為:

 

 

 

於是對於任何“存在”的完整認知可以表述為:

 

 

存在之全然 = 已知部分 + 未知部分 =  + 無

 

 

 

將存在之未知經探索變成已知,是對該存在求真求道過程,

 

這也正是現代人類熟知和常用的,認知和構建真理的完整過程。

 

 

道家認為,存在的真知,包含存在之全然,也包括其中的“道”

 

 

 

從本體來看,這棵樹有表面看得見的

 

形狀、顏色、樹幹、枝、葉、花、果(曰有),以及,看不見的

樹根、外部看不見的環境影響、內在屬於植物學的演化過程(曰無)。

 

 

無論科技多麼發達,無論從這棵樹的整體還是從它的本體

來考察、解釋它,人類似乎永遠都不可能窮盡對一棵樹的

 

 

全部的秘密準確無誤的全然的認知。此乃真理的無限性。

 

 

 

人對一顆樹的認知尚且如此,

對人對社會,對宇宙中其他存在的認知無不充滿無限地複雜性。

 

 

 

而人類用以標識和解釋宇宙萬有的

這個由語言文字概念構成或組合成特定含義的,書寫符號

 

便只可能是對任何存在之全部真實的

 

靜止片面、孤立一端、絕非全然最多只是某種近似的描述。

 

 

 

對於絕大多數包含了無限可能性的存在人類永遠只能做出近似的描述。

 

 

 

真知是名副其實。全然的名副其實是一個無限的極限序列,

 

因此而構成無限廣闊的知識和創新舞台供勇敢自由的靈魂創造夢想

 

人類只能無限接近名副其實無限接近而絕非自以為是的達成真知和真理,

 

 

 

直到西方科學符號的出現,才奇蹟般地

 

絕對的邏輯內涵和形式展示了這個只存在於理性邏輯中的無窮序列。

 

 

 

可見,道家和佛學中的無,不是空無。在道家和佛學的語境中,

是用來命名看不見、未知的那個無限廣闊的未知領域曰無

 

 

在道家和佛學的詞彙中與常人的空無是含義相反的專用術語。

 

 

 

/無在《道德經》中是專業術語。

/無、色/空是佛道兩家的專用術語,具有特定的含義。

 

 

 

道學與佛學不約而同地用有無/色空這一對專用概念囊括一切存在,

 

用以描述一切存在之完整無漏的兩個部分,其中的空無完全相反於

世俗常人思維中的空泛、無有之含義。這讓許多初學者因完全違背

 

日常的思維定式和習慣而感覺異常扭曲玄奧難解難以深入其中。

 

 

 

對於看得見的已知之存在可以用肉眼量其有中有徼是可見之物理特徵;

 

對於看不見的未知之存在用探玄索妙觀其無中有妙妙不可言卻可以感驗。

 

 

 

缺乏邏輯理性思維的古代東方人為了探索和體驗所謂無中之妙所採用的工具,

是修煉自己的身心意靈合為一體去探索感悟提煉其中不可道的深層體驗

 

 

 

道家通過身心修煉由虛入靜獲得定住於空寂、進入玄妙之境、

進入無回歸先天、成為自然、與靈合一、與道一體的方法。

 

 

 

因此,《道德經》第一章老子明確闡述了中國人認知世界的方法論

 

此乃中華民族的思維之根。它老子譽為,眾妙之門

 

是肉眼所能觀察,心靈所能思想,深入靜定之中去

 

感悟、體驗天地萬有之奧妙,局限於感性的,東方古人的思維方式。

 

 

 

其缺陷,也因為這種接近真理的真實感性體驗而阻斷了對邏輯理性的追求。

 

 

 

在常人眼裡,天地、萬物、道、名玄之又玄充滿了無窮無盡難以道說的玄妙,

 

 

老子卻說:同時進入一切存在之有無這兩個領域

便是解開天地、萬物、道、名之中所有玄妙之大

 

 

 

求真之道從有入無,見道得道從無返有,貫通有無

實現有無合一;有無相生同存共同創造天地萬物。

 

 

修煉逆向回歸實現溯源歸一、有無合一,

 

通過致虛極守靜篤、內觀自心回歸本我,

重返先天的煉身修心,實現個體生命的回返

接通本源、與道合一之生命的道化回歸

 

 

 

我因之,將有無,定義為: 有無是存在之樣本空間。

 

 

 

故常無,欲以觀其妙;

常有,欲以觀其徼。此兩者,同出而異名。

 

此乃老子認知天地萬物、

認知名認知真理認知道、遵從道、走進道成為道的全部路徑。

 

 

 

“我將道,定義為:道是有無之自然合一。”

 

----摘自《太極與道--為了人間的智慧》第1章

amazon:《Tai Chi and Tao, the Root of Universe》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抗癌明星組合 多年口碑保證!天然植物萃取 有效對抗癌細胞
中老年補鈣必備,2星期消除夜間抽筋、腰背疼痛,防治骨質疏鬆立竿見影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