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萬維讀者網 > 天下論壇 > 帖子 版主:納川
今天的頭條,屬於他!(毛主席的第一貴賓位置專門留給他)
送交者: alexsyalexsy 2019年12月11日22:57:42 於 [天下論壇] 發送悄悄話

+

今天是2019年12月11日
一位享譽世界的科學家
誕辰108周年的紀念日


當中國人的導彈衝上雲霄
當我們自己的飛船在太空航行
這些讓國人心潮澎湃的時刻
都與他有着千絲萬縷的關聯
他就是中國航天事業的奠基人錢學森


錢學森(資料圖)


1911年12月11日
錢學森出生在上海
18歲時他考入交通大學機械工程系
在大學裡
錢學森始終是一個成績出眾
極具天賦的學生


他幾乎每天都在圖書館埋頭閱讀
雖然主修的是鐵路專業
但他閱讀的重點卻是
一些飛行方面的書籍


平靜的校園生活沒有持續多久
1932年1月28日
日本空軍投下的炸彈
讓上海陷入一片火海
這場戰爭深深刺激了
年僅21歲的錢學森
他參加了清華大學
赴美公費留學生的選拔考試
決定遠赴美國學習飛機設計




1935年8月
錢學森登上了傑克遜總統號郵輪
在這一屆赴美公費留學生的20人名單中
他是唯一進修航空學飛機設計專業的學生


錢學森(資料圖)


經過了一個多月的海上顛簸
錢學森來到了美國波士頓
就讀於麻省理工學院航空系
僅用一年的時間
他就取得了航空工程碩士學位
理論思考是錢學森的學術強項
他決定繼續深造
後來他又師從美國空氣動力學泰斗馮·卡門
在加州理工學院攻讀博士


在馮·卡門的指導下
錢學森取得航空、數學博士學位
在他的博士論文中
以嶄新的近似方程式
解決了飛機高速飛行時
殼體會發生變形的數學計算難題
這個算式被廣泛應用於飛機翼型的設計
稱為“卡門-錢近似”公式
錢學森聲名鵲起


36歲時,錢學森來到麻省理工學院
成為麻省理工學院
當時最年輕的教授


錢學森(資料圖)


1949年10月1日
新中國成立
全新的氣象吸引着他
錢學森盼望着早日回國、為國效力
而噩運卻降臨在了他的頭上


當時,美國麥卡錫主義猖獗
錢學森從事機密研究工作的
安全執照被吊銷


美國海軍次長金貝爾建議阻撓錢學森回國:
“錢學森抵得上5個師的兵力,
他掌握着火箭武器的重大機密。”




在沒有任何解釋的情況下
錢學森曾被拘留在太平洋的
特米羅小島上13天
後來,他必須每個月到當地移民局報到
以顯示自己沒有離開美國
上街被監視、郵件被打開、
陌生人闖入家中……
長達五年的軟禁
每一天都是屈辱的累積


在這期間錢學森埋頭寫作
完成了長達四十萬字
影響巨大的著作《工程控制論》



1955年的夏天
錢學森偶然看到了一本《中國畫報》
在天安門城樓的國家領導人中間
他發現了父親的老師
當時的全國人大常委會的
副委員長陳叔通


錢學森夫婦輾轉給陳叔通寄去一封信
信中這樣寫道:
“被美國政府拘禁,今已五年,
無一日一時一刻不思歸國,
參加偉大的建設。”


陳叔通接信後將信送往中南海
信件很快被送往日內瓦
當時,中美關於雙方平民交換的
大使級會談正在艱難進行着
當美國政府狡辯
沒有證據表明旅居
在美國的中國人想回去
我方代表出示了錢學森的信件
美方啞口無言



1955年9月17日
錢學森全家登上“克利夫蘭總統號”郵輪
經過一個多月的海上風浪顛簸
他們終於回到了祖國


錢學森和家人抵達北京後
黨和國家領導人親切接見了錢學森
歡迎這位愛國科學家


回國後不久
他就登上了赴東北考察的火車
哈軍工的院長陳賡曾設宴款待錢學森
席間陳賡問
中國人搞導彈行不行
錢學森回答:
“中國人怎麼不行?
外國人能搞的難道中國人不能搞?
中國人比他們矮一截?”



1956年
國務院在北京召開了科學規劃會議
研究制定了
《1956年至1967年科學技術發展遠景規劃綱要》
錢學森提出優先發展火箭


由於錢學森的作用
尚未擺脫一窮二白面貌的中國
把以國防尖端武器為代表的
科研領域鎖定在世界最前沿
這一決策的歷史性意義和深遠影響
在以後的歲月里愈發顯現


作為專門的導彈研究機構
國防部第五研究院成立了
錢學森擔任院長
五院在從外單位調人的同時
也開始自己着手培養人才
錢學森親自授課
辦起了導彈專業培訓班



他把主要精力
都放在導彈工程的謀劃中
離自己一心想從事的
純科學研究越來越遠


一切為了祖國的強大
中國優秀的科學家
放棄自己心愛的研究領域
投身到國防尖端技術研發
還有許多人隱姓埋名
用青春乃至生命
守護着祖國的國防與航天事業


許多年以後
當錢學森聽到有人說
“兩彈一星”花費了太多人力財力不值得時
不愛生氣的錢學森忍不住發火了:
“哪有這樣的話,
我說要沒有兩彈衛星,
我們不可能在這裡開會!
我們沒有這個條件!



1957年,中國和蘇聯簽訂了
國防新技術協定
蘇聯運來的射程僅為幾百公里的導彈
在當時已經相當落後
可我們必須依葫蘆畫瓢
才能更快地邁出第一步


在蘇聯撤走所有專家後
1960年11月5日
東風一號導彈發射成功
大家十分喜悅,憋着一股勁
要搞出屬於中國自己的“爭氣彈”
而東風二號導彈的首次發射卻失敗了


錢學森受到了來自
方方面面的懷疑、非議和指責
為了尋找東風二號的失敗原因
錢學森深入一線
從技術上組織落實
大型火箭發動機試車台等
多種重大基礎設施
在導彈研製過程中
錢學森的系統工程思想
發揮出了重要的作用


重新設計研製的東風二號
先後通過了17項大型地面試驗
突破了一系列技術難關
1964年6月29日
東風二號發射成功
但錢學森對此並不太興奮
他明白我們與世界先進水平
還有着不小的差距


錢學森(資料圖)


1964年10月16日
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
沒有運載工具的核彈
就相當於沒有槍的子彈
錢學森把目光放在了“兩彈結合”上


他帶領專家投入到
東風二號導彈與原子彈的配套工作中
核導彈不同於一般的常規導彈
它的實彈測試必須萬無一失
錢學森面臨的壓力是空前的


1966年10月27日
東風二號甲型導彈噴射出橙黃色的火焰
幾分鐘後核彈頭精準命中目標
中國的核彈終於插上了翅膀
從原子彈研製成功到兩彈結合成功
中國只用了兩年多的時間



飛向天空一直是深埋在
錢學森心裡的願望
1963年,錢學森撰寫的
《星際航行概論》一書出版
這是中國第一本系統論述
航天技術和工程的專著
這本書也是高等院校
航天專業的基礎教材


由於人造衛星的建議是
錢學森在1965年1月提出的
衛星工程就叫“651工程”
錢學森和七機部的任務
便是研製這枚被命名為
“長征一號”的三級運載火箭


經過四年的努力
1970年4月24日
“長征一號”火箭
將“東方紅一號”衛星送上了太空



上世紀六十年代
在錢學森的倡導下
亞洲最大的風洞群開工建設
七十年代
在錢學森的提議下
中國遠洋測量基地也開始籌建
以西安衛星測控中心為代表的
遍布全國的測控網絡也開始布局動工
這些具有前瞻性的部署
為中國航天事業的發展打下了堅實基礎
中國航天事業按照錢學森的構想
一步步向前發展



他潛心研究的工程控制論、系統工程理論
廣泛應用於社會各個領域
他培養的一大批工程技術專家
擔當起了一個又一個歷史重任
無數後來者接過他的旗幟
繼續為中國的國防和航天事業貢獻力量



1996年
錢學森當年在加州理工學院的好友
弗蘭克·馬勃來到中國
並帶來了錢學森當年
留在加州理工學院的文稿
這些文稿被中科院力學所接收
在其中一個裝手稿的信封上
有錢學森寫下的這樣幾個英文單詞:
Nothing is Final!!!
科學研究對錢學森來說
是沒有盡頭的事業
2009年10月31日
錢學森逝世
他的精神永遠激勵着我們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抗癌明星組合 多年口碑保證!天然植物萃取 有效對抗癌細胞
中老年補鈣必備,2星期消除夜間抽筋、腰背疼痛,防治骨質疏鬆立竿見影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