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萬維讀者網 > 天下論壇 > 帖子 版主:納川
寫在臉上的中德關係
送交者: business_angel 2020年09月04日00:38:34 於 [天下論壇] 發送悄悄話

9月1號,星期二,王毅部長會晤德國外長馬斯,結束了對歐洲五國的訪問。


德國是最後一站,也是此次歐洲之行的重中之重。


很多人會問,中德關繫到底如何?王部長此次歐洲之行是否取得了完美成果?


假如你看完兩國外長長達50分鐘的聯合新聞發布會後,肯定能夠得到一些啟發。


先不問他們都說了什麼或如何回答記者提問,僅看他們臉部表情就能知曉當下中德關係處於一種什麼樣的狀態。

Maas und Wang Yi Pressekonferenz 2 2020.jpg

兩位外長几乎沒有任何積極互動、沒有絲毫微笑。即使有,也是尷尬的舉止。

Maas und Wang Yi Berlin Pressekonferenz 2020.jpg

馬斯的一個小舉動能說明一切。


當他們亮相時,兩人首先站錯了位置。後來做了交換。隨後馬斯走到原來位置。當他伸手拿回自己的藍色口罩時,根本就沒有看王部長一眼,直接忽視。回到自己的位置後,他又把口罩往講稿台上隨意一扔。給人留下一種悶悶不樂,不願意參與新聞發布會的印象。


其實,文章到此就可以結束,沒必要再說細節了。



就中德或中歐關係而言,王部長此次歐洲之行透露了以下信息。

1

歐盟高度一致的立場
在王部長訪問歐洲之前,很多人或許已做出判斷。由於歐洲內部不團結,五國外長在接見王部長時會採取不同立場,尤其是對華友善的意大利。然而,事實並非如此。


歐洲五國外長就香港和某自治區等問題的立場高度一致。這是預料中的事。歐盟所有外長前不久就該問題發表過聯合聲明。怎麼可能馬上改口?


意大利總理孔特沒有借接見王毅外長,而是在羅馬通了一次電話。

中國駐法國大使館因在疫情期間在官方網站發表假新聞而被法國外交部請去喝茶。馬克龍表示,法國將採用歐洲自己生產的5G產品。

荷方邀請王部長參加就人權問題的辯論會,被拒絕。

挪方被善意提醒,今年的和平獎不能發給誰,要不然友誼小船的遭遇可能跟10年前一樣。我們下個月知道結果。

捷克代表團訪問中國台灣事件發生在王部長訪問歐洲四國之後以及訪問德國之前。德外長8月31號跟捷克外長就此通過電話,並給予支持。馬斯也就該事件表明態度,就差沒說出“我是捷克人“這句話。


2

三個小共識
2.1)馬斯反對歐盟與中國脫鈎,不管是政治上還是經濟上。脫鈎對任何人都不利。

2.2)中德雙方都重視中歐投資協定。王部長強調,到今年年底會完成。但馬斯沒有給出具體時間表。近日,楊潔篪即將訪問希臘和西班牙。王毅與楊潔篪的歐洲之行都在為今年9月14號舉行的中歐首腦視頻峰會做準備。中歐投資協定是否到年底能談成,九月中旬的視頻峰會是關鍵。

2.3)馬斯強調,在某些國際事務上離不開中國,如氣候變化。 


除此以外,王部長提出眾多中德與中歐合作的倡議,但馬斯並沒有做出積極響應,而是強調一個更自信、更團結的歐盟。如果王部長意在拉攏或改善與歐盟的關係,即使無法做到讓歐盟站在中國這邊,也希望弱化德國或歐盟與美國聯盟的可能。馬斯間接地做出了回應,表示歐盟並不打算成為中美強國的"玩物",即不選邊站。


此次聯合新聞發布會有一個特點。中方代表發言時間大約占了四分之三。當《圖片報》記者向王部長提問時,他就花了15分鐘回答,做了相當多的解釋,並沒有第一時間直截了當地回復記者提問。馬斯的回答很精簡,直接,不做過多解釋(感覺他也不想說話)。


發言時間長短跟發言權是“脫鈎“的。雖然王部外長就《圖片報》提問(關於香港與某自治區)做很多解釋和辯護,站在旁邊的馬斯並沒有表現出認可的態度,而是強調了德國的立場,希望中方撤回某法以及全方面履行“一國兩制“的承諾。在某種意義上說,雙方的發言也是“脫鈎“的,不在一個頻道上。各自陳述自己的堅定立場。


3

中德媒體報道的差異
看過幾篇中方媒體的報道。他們只報道王部長都說了什麼,提倡什麼,但絕少或壓根不提德外長馬斯發言的內容。這種報道給人的感覺是,客方在東道國獨自召開新聞發布會。


這種選擇性報道會帶來一個顯著的潛在問題。比如,王部長信心滿滿地說道,中歐投資協定到今年年底將會敲定。馬斯則認為,若想達成共識,還需要雙方做出妥協。可是這句話被忽略了。


但萬一無法實現,接收單方面信息的讀者便可以順其自然地把所有責任推卸給德國。原因很簡單。他們會認為,中方高層都表示沒問題了,怎麼還會出現問題?那肯定是德國單方面的問題。至於導致中歐投資協定泡湯的真實原因是什麼(假定到年底出於某種原因依然無法達成協定),無人問津。這就是只看結果,只接收單方面信息,不注重過程所做出錯誤性判斷的主觀原因。


德媒的報道跟中方媒體很不一樣。更多地是強調立場的不一致。正如《南德意志報》寫道,此次新聞發布會再次展現出雙方的根本矛盾。


4

根本矛盾

對人權和不干涉內政的詮釋是最大的爭議點。


原本是可以不會產生衝突的兩個概念,但由於定義範疇的差距,必然會引起意見分歧或衝突的交疊。我們可以通過中德對言論自由的不同定義來解釋這個現象。


德國對言論自由定義的範疇很廣。只有少數領域被約束,會受到法律制裁,比如散播仇恨言論和宣傳反人類的第三帝國思想。中方對言論自由管制的範疇相對很窄或不同。敏感詞與404現象的普遍存在就能說明這一點,但不包括仇恨言論。


德國也在意內政不受他人干涉。比如近期美國因"北溪二號“而準備制裁相關項目參與者,以及包括政府審批部門。德國與歐盟表示強烈反對,不接受美國的“域外製裁“(exterritoriale Sanktion)。雖然沒有用干涉內政的術語,但本質上大同小異。


中方對不干涉內政範疇的定義很廣(王部長: 意見不一致很正常,但中國不會容忍他人干涉中國內政)


德國以及歐盟對人權定義的範疇也很廣(馬斯:"我們也在歐盟邊境以外捍衛我們的價值觀。對這種價值觀捍衛行為的威脅將不再被接受“)。


這兩句話概括了中德基本矛盾。馬斯的"在歐盟境外捍衛價值觀"跟中方的"不容忍干涉內政"的理念很難共存。


此外,馬斯以歐盟已達成共識的名義加了一句,"未來的歐洲將會更自信,更主權",包括數字主權,避免對中美某一方產生依賴。假如這是歐盟的真實立場,他今後跟中方倡導的"不容忍干涉內政"理念更加格格不入。


馬斯所說的價值觀不僅僅只是指人權,還包括其他。


很多人誤以為德國或歐盟專門拿人權批評中國,其實不是。德國也拿人權指責土耳其、俄羅斯、伊朗和白俄羅斯或其他非民主國家。尤其是俄羅斯。就近期,俄羅斯反對派領袖衲瓦尼被下毒。他正在柏林Charité醫院接受治療。醫院近期對外表示,確認被下過毒。然而,俄羅斯聲稱,衲瓦尼是在德國被下毒的。對此,德國外長、國防部長以及默克爾先後對表聲明,給予俄方最嚴厲的譴責。綠黨政客Kathrin Göring-Echart甚至建議終止"北溪二號"項目。經此次事件後,德俄關係也會受到影響。


德國此次做法也是跨界捍衛價值觀的一種表現。

Nawalny.jpg

衲瓦尼


德國政府承認一個中國政策,包括香港、西藏和中國台灣。2017年,德國外交部更新官方網站時有意無意去掉了中國台灣地區旗幟。2020年才被媒體發現。隨後,德媒質問德國外交部,是否有受到中方壓力?外交部否認。此次事件還引起一次小風波。


此次兩國外交部長會晤地點不在外交部,而是屬於外交部的招待所Villa Borsig,或許德方也想避免出現尷尬場面。因為王部長之前的四國訪問都伴隨着示威遊行。這次也不例外。

Villa Borsig.jpg

Villa Borsig,德國外交官培訓中心


一個中國政策是德國和中國政府之間的協議。但是,德國在野黨不受政府約束。


很難想象,德國總理默克爾可以對自民黨主席林德納指手畫腳。2019年,林德納親自率領自民黨國會黨團對亞洲幾個國家進行訪問。最後兩站是香港和中國。


據當事人表示,當林德納就香港問題跟中方交談時,被對方怒懟了半小時。會議不歡而散。握手道別的儀式也省了。近日,自民黨主席林德納又高調會見羅冠聰。他之前也撰文寫道,德國應該調整對華政策,放棄當下的被動姿態。他還特意引用了去年不愉快的中國之行作為論證。


德國政府成員固然不會訪問中國台灣,但如果是在野黨的自民黨呢?

Lindner und Nathan Law.jpg

林德納與羅冠聰


Maas und Wong.jpeg

馬斯因2019年12月會見黃之鋒也遭到中方的強烈批評


總結

整體上說,歐盟(包括英國)對華的風向正逐漸發生變化。歐盟"首席外長"Borrell(西班牙人)再次撰文發表自己的看法。相關的輿論有很多,但依然處於表面或口號上。直到前幾天。


9月1號,德國內閣通過了一項新的外交戰略方針,把重點轉移到印度洋和太平洋地區。

Indo-Pazifik-Leitlinien.png

德國官方網站截圖

(鏈接:https://www.auswaertiges-amt.de/de/aussenpolitik/regionaleschwerpunkte/asien/indo-pazifik-leitlinien/2380340)


據官網稱,這是德國今後10年的新外交重點。遲遲未能頒布,是因為社民黨一直都持有反對意見。現如今,執政黨也達成共識。


行事謹慎的德國能夠大幅度做出外交上的調整,不是一時衝動的舉措,而是長期醞釀的產物。


如果說,馬斯的發言更多的局限於口號,那麼聯邦政府內閣的新方針是實際操作指南。從這個角度看,又不難理解馬斯為何表現得如此自信。


對於德國政府突如其來的新外交政策,德媒與大眾還沒反應過來。但是,在今後很長一段時間,我們會聽到到很多聲音,其中也會包涵懷疑的聲音。比如,德國有什麼能力、資本和資源獲得不成為中美俄三國的"玩物"?德國會以什麼樣的形式和力度參與?德國媒體是否會支持?歐盟是否會跟隨或服從德國的領導?總之,這是一個很好的契機,因為德國是當下歐盟輪值主席國。


假如德國或歐盟不打算成為中美俄三國的"玩物",只能通過採取積極的行動來證明。當然,歐盟能否履行,尚且還存在質疑的空間。


想客觀評估中德關係,不能單獨看王部長的歐洲之行,而是從一個新的維度去探討。一旦德國或歐盟強有力地調整外交政策,之前作為參考的分析基礎將被推翻,因為基本盤發生了根本變化。


德國新出台的印度洋與太平洋外交方針提供了相關依據。最起碼算得上一個跡象。


在此大背景下,中德關係也將迎來一種新常態。



歡迎關注公眾號: 新華二代在德國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抗癌明星組合 多年口碑保證!天然植物萃取 有效對抗癌細胞
中老年補鈣必備,2星期消除夜間抽筋、腰背疼痛,防治骨質疏鬆立竿見影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