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論台灣問題和兩岸前景 |
送交者: 余東海 2020年10月04日00:04:41 於 [天下論壇] 發送悄悄話 |
淺論台灣問題和兩岸前景 附言:這是多年前寄給馬英九先生的一封信。其總統府回函,套話敷衍而已,可見國民黨老病委靡,不思進取。前不久有人問及我對台灣和兩岸問題的看法,近期不擬撰文談論了。姑將2015的時候在原信件補充改寫的文章轉發,略表大概,聊以塞責。2020-9-12餘東海於南寧
給馬英九和國民黨提點建議 一、馬英九先生的優點 馬英九先生的優點和不足都很明顯。
先講馬先生的優點。馬先生出身於一個書香門第,深受到傳統文化的薰陶影響,頗有儒家修養。他原來台北市長辦公室懸掛的對聯“黃金非寶書為寶,萬事皆空善不空”,就是馬英九的祖父馬立安題寫。
一位東海的忘年交與其父馬鶴凌老先生交好。據他介紹,馬老多才多藝,對詩詞書畫都有一定研究和造詣,對儒家思想更是情有獨鍾。自稱常向子女從小灌輸忠孝節義及春秋大義等儒家思想,常以湖南名人曾國藩家書中的兩句話訓勉兒子:“唯天下之至誠,能勝天下之至偽;唯天下之至拙,能勝天下之至巧。”
在父親引導下,馬先生從小熟讀四書五經以及唐詩三百首、古文觀止、左傳等,其言行中,頗能體現家學的淵源和儒家風範。馬先生說:“行有行規,每一行都要尊守行規,絕對不碰財與色,是政治行規。”他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
馬鶴凌老生前頗有政治思想和理想:“主張我兩岸政要正視漢滿融合、中蒙並存史實,在國內化獨漸統,團結合作,全面振興;在國際化敵為友,協和歐美,共進大同。十二年來,鍥而不捨,反覆論證弘揚,已見成效。此乃天下國家必由是而治之大道,繼續努力,必能救國救世。”(馬鶴凌遺囑)
這些思想和理想對馬英九先生應有深刻影響。馬先生在紀念中華民國建國100周年的元旦講話中,表示要讓中華民國“要做中華文化的領航者。”東海嵌名聯曰:有志休愁英士少,但悲不見九州同。特借英九二字為聯,以澆自家塊壘。
要真正領航中華文化,要在台灣化獨漸統,全面振興;在國際協和歐美,共進大同,僅僅有志是不夠的,還需要中華文化的全面復興和指導。台灣如何在這個時代全面復興中華文化,有待於馬先生及其同黨作出深入思考和英勇決策。
二、馬英九先生的不足 馬先生雖然很多優點,能夠尊孔尊儒,但政治上尊重度還不夠高,自己也未能建立中道修養。
有傳言稱他為基督徒。對此,他公開表明自己沒有特別的宗教信仰,馬英九辦公室還曾發新聞稿澄清,強調馬英九不是基督徒也不是天主教徒。沒有宗教信仰是好事,沒有中道信仰則不好,為人為政不能“允執厥中”,政治格局就大不起來,道德境界就高不上去。
馬先生說過:“仁政與王道是中華文化的精髓。”然而,仁政王道僅是儒家外王追求,而心性學即內聖學,更是儒家精髓的精髓,也是實踐外王的內在驅動。仁性中道,可以信解行證。未必都能理解、篤行和證悟,但作為中華政治家,信仰中道是理所當然的。
台灣政治社會,有一定的儒味,但也很有限,國民黨和台灣政府領導層,表現出來的文化水準、道德覺悟、政治品位、思想境界都很有限,有必要進一步儒化。2010年1月,東海作文《給馬英九先生及中國國民黨幾個小指標》,希望他利用自己的權位優勢和有利條件努力儒化台灣,並提出了幾個硬指標:
一、吸收儒者進入領導集團; 二、推動文化界形成一個優秀的儒家團隊; 三、開辦儒家大學,立四書五經博士; 四、提升儒學為第一學科,將儒經被列為大中小學校必讀書; 五、建設儒家電視台、出版社、宣講團及各種傳播機構; 六、鼓勵民間建設各地孔廟,作為學習弘揚儒學和各地儒生聚會交流的道場……
我認為,只有達到上述指標,台灣才具備“中華文化的領航者”的基本資格,才有望逐步把政治推上王道。除了領導人自己要有相當的道德內存,還有賴於儒家群體共襄和力助。古人云,用師者王,用友者霸,用徒者亡。發現君子儒並尊之為師,是儒化政治、儒化社會、實踐王道的重要文化保證。
但是,東海之聲估計入不了馬先生之耳,即使聽到了,未必聽得進去;即使聽進去了,也會視為不合實際的書生迂談。當年馬先生競選總統成功,東海賦詩誌喜,詩曰:休言孤島僻,日耀九州紅。選票揚奇彩,儒門出大雄。民心期一統,王道要三通。先祖有遺願:相攜進大同。後來漸漸發現自己寄望過厚了。
三、三民主義的不足 馬先生的不足,其來有自,源於國民黨的不足和三民主義的不足。
指導思想是政治的天花板,決定着政治所能達到的最高境界。也就是說,主體文化品質從根本上決定了政治、制度和法律品質,決定了領導集團所能具備的綜合素質和能力。例如,馬主義是共產黨的天花板,自由主義是西方文明的天花板,三民主義則是國民黨的天花板,決定了國民黨所能達到的最高高度。
三民主義缺乏形上信仰性、道統合法性和道義感召力,不足以立己立人立黨立國,不足以正德利用厚生惟和,不足以制禮作樂建設王道,不足以真正凝聚人心統一中國,這是民國史早已證明了的。
國民黨缺乏精氣神,缺乏道德精神和理想光芒,綜合素質和能力始終高不上去,黨魂黨格始終高不上去,就是被這塊天花板給限制了。
三民主義不是民粹主義,卻是一種世俗主義,沒有批判和抑制民粹主義的文化能力,並且很容易被民粹利用。民主主義、平等主義(本質上屬於民粹主義)就是鑽了三民主義空子才泛濫成災的。
國黨領導抗戰,收穫了很高的民望,卻在短短幾個月的“劫收”中民心喪盡。經得起槍林彈雨,經不起金錢財富的考驗,可謂敗得起,勝不起。敗得起,說明它不壞;勝不起,說明它不好,好的程度很有限,充分證明三民主義文化之高度、政治之正義、道德之資源和信仰之力量都非常有限,頗為貧困。
國民黨在大陸時,民眾破壞政治社會秩序的惡性事件司空見慣,政府權輕威少,原因在此;台灣社會台灣主義(台獨)、功利主義、犬儒主義風氣頗盛,與三民主義脫不了干係。台灣民進黨熱衷本省外省、民權民生等話題,這是民進黨的制勝法寶,也是三民主義有以啟之。
民權、民生、經濟這些問題本身,政府應該關心,必須關心,但不能唯此為大,在維護民權、解決民生的同時,不能放棄文化啟蒙、道德教化的責任。政府更重要的職能是樹立政治道德,建設政治文明,建立良制良法,即正德正制正法。《大禹謨》說:“正德,利用,厚生,惟和。”這就是政府的職責。
《周禮》大宰之職,掌建邦之六典,其中治典、教典、禮典、政典、刑典都屬於正德,包括正制正法,唯最後事典才涉及利用厚生,富民政策。“六曰事典,以富邦國,以任百官,以生萬民。”意謂使各邦富裕,百官勝任,民眾生活、生產無憂。在正德正制方面,國民黨政府從陸到台都做得還不夠。
民眾的素質、民意的品質,取決於政治的品格,政治的品格又取決於主體文化的品性。三民主義政治,在大陸,連“道之以政,齊之以刑”都做不到,地痞流氓“自由”到了可以打土豪、分田地的地步;在台灣,也未能“道之以德,齊之以禮”,任憑民粹主義泛濫而一籌莫展。
一條海峽把中國隔成兩個政治實體。有人說兩岸的區別是,“一邊牛逼的公民追着官員罵,另一邊牛逼的貪官追着人民打。”彼岸高於此岸,固然,但彼岸的高度也很有限,民眾頗為無禮。須知民有民的尊嚴,不容侵犯,故《曲禮》說:“雖負販者必有尊”;官有官的威嚴,漢官威儀,不能隨意冒犯。“公民追着官員罵”,官德或不足,民德也不高。彼岸的高度就受制於三民主義這塊天花板。
東海曾將民國定位為中華偏統,其實非常勉強。信仰非道統,思想非儒家,政治非德治,制度非禮制,外不能攘夷,內不能剿匪;上不能敬天,下不能保民。民國之中華味,孫蔣之儒家范,實在頗為淡薄也。君不見,革命成功之後,依然官不官民不民,師不師生不生,家不家國不國,內憂頻繁,外患深重,直到日寇大舉來犯。
日寇固然兇惡,政府也應反思。《易經》說誨盜誨淫,說“負且乘,致寇至。”孟子說“國必自伐而後人伐之”。倒孔反儒,這是最嚴重的文化自伐、道德自伐呀。孫中山、蔣介石先生雖然對儒家不乏尊重,但面對倒孔反儒的蒙昧主義惡潮,可曾盡到中華領袖的責任?
日本高度尊崇中華正統漢唐宋,對以儒立國的中華偏統元明清,也不無尊重---儘管發出過“崖山之後無中國”之嘆。日本對元朝一味防守,對明朝有所騷擾,對清朝也虛與委蛇,直到清末才放肆起來,但也不敢孤國深入。到了民國,終於產生取代中國而建“大東亞王道樂土”的野心。若非民國太不堪,日本焉敢猖獗如此?若非中國自棄儒家,另闢三民主義蹊徑,日本又怎能竊取王道之名而行侵略之實?當然,王道“耀德不觀兵”,絕不允許、絕不可能通過武力去推行。
或認為,台灣解嚴以後就沒人提三民主義了。在大陸的失敗也是三民主義沒有得到真正的貫徹實行。這是不理解“名”的重要性。對三民主義,台灣早已有所超越,但僅僅超越是不夠的。一種主義只要占據憲位,其影響就不可小覷。
孫中山先生說過,他傳承的是堯舜禹湯文武周公孔孟的儒家道統。但說歸說,其三民主義思想理論和政治實踐都有違道統。儒家關心民族民生民權,但任何時候都不會賦予它們主義的資格。儒家除了“性與天道”即仁性與中道,不許任何東西主義化,民族民生民權也不例外。
道統不許虛談。作為領袖,尊崇道統,就必須將道統落實於憲法、政治和制度之中,讓憲法成為儒憲,讓政治成為德治,讓制度成為禮制。一些學者將三民主義視為“道統正傳”,把孫蔣當做道統傳人,這是孫蔣不可承受之重。對三民主義和孫蔣兩位先生過度抬舉,實質上是對道統與王道的無知和貶低。
道統在上,革命必是儒式的,“以至仁伐至不仁”,順天應人,革故鼎新,革命品質是非常高。革命成功之後,就要開始禮樂的重建,上尊道統,下開科舉。故道統在上,必有王道。王道的政治品質和軍事能力都是非常高的,不僅如齊桓晉文尊王攘夷而已。尊王攘夷是霸道,不能重建禮制,但能外攘夷狄,內安民眾,故亦值得肯定。
四、給馬英九和國民黨的建議 馬先生說:“工程可以把一個國家變大,但只有文化才可以把一個國家變偉大。”說得好,然復須知,文化有優劣之別,只有優秀的文化才能把一個國家變偉大。儒家文化又是優中之優,最有資格作為政治的理論基礎和指導思想。儒家文化“在朝”,國家想不偉大都不行。
馬先生又說:“即使你有華人的血緣,你不懂中華文化,那你就不能算是真正的華人啊!”沒錯,以儒文化為核心的中華文化,對道德的認知最為高明,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最為中正,為世界文化最高峰。然而,作為中華民國政治家,僅僅一般懂得還不夠,還應深刻領會,並努力付諸於政治制度實踐中去,讓政治和社會早日儒家化、中華化。
蔣介石先生晚年的中華文化復興運動,為國黨的民主化提供了一定的道德內力。但復興的深廣度有限,不足以儒化國黨,更不足以儒化台灣。台灣需要一次更加深入廣泛的儒家復興運動,全面徹底地儒化並自我轉型為儒家黨。如果說民主化是第一次新生,國黨還需要第二次更高境界的浴火重生。可以分四步走:
一轉黨,從黨章中撤除三民主義,更以仁本主義; 二定經,以經學為第一學科,實行新科舉制; 三修憲,確立仁本主義的憲法地位; 四制禮,在現行制度基礎上汲取傳統禮制精華,建設新禮制,即儒家憲政。
儒憲有四要項:志於道,以道統為導向;據於德,以道德為基礎;依於仁,以仁人(君子群體)為依靠;立於禮,以禮制為支柱,三統合一:政統學統皆唯道統是瞻;三權分立:主權在民,治權在君,教權在儒。
主權在民,以民為本,權為民所授;治權在君,以君為綱,權為民所用;教權在儒,以儒為師,民受儒之教。注意,這裡的君,不是家天下君主制時代的君,而是指民選領導人,代表政府,民眾授權是領導人和政府的合法性的基礎來源。
進三民主義為仁本主義,進三民憲政為儒家憲政,即中華憲政,對於國民黨,此路很艱難,會遭遇很多現實的困擾,但遲早要邁開步子,走起來就有希望,大人就應該知難而上。孔子說過:“人道敏政,地道敏樹。夫政也者,蒲廬也。故為政在人,取人以身,修身以道,修道以仁。”(《中庸》)孟子說:
“齊人有言曰:雖有智慧,不如乘勢;雖有基,不如待時。今時則易然也。夏後殷周之盛,地未有過千者也,而齊有其地矣;雞鳴狗吠相聞,而達乎四境,而齊有其民矣。地不改辟矣,民不改聚矣,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且王者之不作,未有疏於此時者也;民之憔悴於虐政,未有甚於此時者也。飢者易為食,渴者易為飲。孔子曰:德之流行,速於置郵而傳命。當今之時,萬乘之國行仁政,民之悅之猶解倒懸也。故事半古之倍之人,功必倍之,惟此時為然。”
孟子這段話值得國民黨諸公三復。孟子說的是戰國之時,但將這段話放在當今,將齊國改為台灣,也頗為合適。
或擔心,國民黨當政時這麼做,將大失民心。這個擔心缺乏文化含量,頗有鴕鳥精神,似乎當政時一味附順民意的國民黨很得民心似的。
順天應人兩項,政治大義存焉,缺一不可。順天則尊道統,道統高於政統;應人則重民意,治權基於民權。順天而不能應人,高而無民,亢龍有悔也;應人而不能順天,有民無道,民粹主義也。三民政治,應人有餘,順天不足,雖非民粹,也不王道。唯有儒家,方能順天應人,兩相輔成。
另外,國民黨還有必要認真反思歷史和反省某些錯誤的思想觀點。茲舉一例:孫中山、蔣介石兩位領袖高度肯定和讚美洪秀全和太平天國,就非常錯誤。孫中山稱太平天國為“民族革命的代表”,以“洪秀全第二”自許;蔣介石贊:“太平天國之歷史為十九世紀在東方第一光榮之歷史。”(《增補曾胡兵語錄注釋》序)
一般正人正派人都不會讚美邪教,孫蔣身為領袖,居然把邪教造反作亂抬舉為民族革命和光榮事業,是可忍,孰不可忍!
在《太平天國戰史》序中,孫中山將朱元璋與洪秀全相提並論說:“無識者特唱種種謬說,是朱非洪,是蓋以成功論豪傑也。”朱與洪,一尊孔一滅儒,一革命一造反,正邪之別彰明昭著,是朱非洪理所當然。這不是“以成功論豪傑”,而是以正邪論英雄。孫中山自己才是正邪不分地謬說。
1929年南京國民黨中央政府居然《禁止誣衊太平天國》,規定:“嗣後如有記述太平史實者,禁止沿用粵賊諸稱,而代以太平軍或相應之名稱。”禁止在一切書籍雜誌報刊教材讀物上攻擊太平天國,將太平天國“正名”為“民族解放運動”。
如此壓正倡邪,焉能長治久安?悟以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在類似問題和觀念上,國民黨都有必要本着對歷史和未來負責的態度,作出真誠深刻的自我檢討和批判。
五、仁本主義提升台灣 沒有民主自由是不行的,僅有民主自由是不夠的,台灣還需要更高的理想之光、信念之光、道義之光的照耀、提升和導向。
洪秀柱重彈三民主義統一中國的老調,其敗也宜。要和平統一兩岸,馬克思主義不可能,三民主義也不可能。未來兩岸只能統一於中華文化。前不久的習馬會,雙方超越歷史爭議和各自的意識形態而矚目中華文化,非常正確,只可惜浮光掠影,泛泛而談,沒能深入。
習馬會令我振奮又不無遺憾,我的評判是:很不錯,很不夠,務實有餘,務虛不足。雙方都已高水平發揮,但都沒超越總理角色。國際空間、導彈威脅、經濟合作、兩岸熱線和合作等技術和事務層面的具體問題,應由總理和有關部門各司其職。其實,連總理都沒必要管得太細。如諸葛丞相,生平誤國誤己三大誤,事必躬親就是其中之一。
至於總統,更應該只抓大事,並將重心放在思想文化上。對於政治來說,指導思想校正和主體文化建設,才是最大的實事,最實的大事。思想失道,制度非禮,導致總統變成總理,總理淪為事務官,這是現代政治一大弊端,缺乏向上一幾。
總統相當於天子,與三公坐而論道才是正業,在政治上應該有所為有所不為,從具體政務中超脫出來。周武王革命成功後,“列爵惟五,分土惟三,建官惟賢,位事惟能,重民五教,惟食喪祭,敦信明義,崇德報功”,然後就“垂拱而天下治”。(《尚書武成》)這就是儒家的無為而治。蔣介石先生當年躬親各種具體政務軍務,就有不務正業之嫌,亦致敗之一因也。
中華文化主要有三家三本:儒家仁本,佛教佛本,道家道本。三家之中,又以仁本主義為核心、主統和代表。這才是兩岸所應共同尊奉的意識形態和指導思想,最值得兩岸領導人深入細緻地研究、探討和交換意見。
漢唐宋元明清都曾以文明強大而冠冕天下,近悅遠來,成為東方各國的政治文化宗主國。中華文明的輝煌,非虛語也。這種歷史性的輝煌,根源於儒家文化超一流的優秀,儒家的優秀又建基於仁本主義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絕對性正確。仁旗高展,天下歸往;義氣沖霄,誰與爭鋒。
兩岸同仁,同舉仁本主義大旗,就是中國一統之日,必掀開中華文明新一輪;天下歸仁,同歸仁本主義大門,就是全球大同之時,將開啟人類文明新紀元。
仁本主義提升台灣!
仁本主義救度中國!
仁本主義統一兩岸!
仁本主義道援天下!
以上意見和建議,藉此機會說給馬英九先生及國民黨高層,希望先生們有機會聽到而不至於逆耳。論個人品格,有儒學墊底的馬先生與一些西方優秀政治家相比也不遜色。本文有所批評,是本着春秋責備賢者的精神,以更高的文化、政治標準衡量之,供馬先生和台灣政治、文化群體參考,希望他們道德上以仁為本,文化上以民為本,希望台灣政文各界湧現越來越多具有“天下一家,中國一人”之覺悟的大人君子,更好地造福台灣,關懷大陸,建設新華,示範天下。2015-11-16
|
|
|
|
作者:五步蛇 回帖時間:2020-10-04 14:55:31 “主權在民,以民為本,權為民所授”? 姑且將其視為一個定理。請問, 在當今的客觀現實世界,這個定理的實現和維持需要滿足特定的,具體的前提條件嗎? 或,至少需要滿足特定經濟基礎,以及實現這種經濟基礎所必須滿足的軍事力量和軍事手段嗎? 如果沒有此能力,需要與具備這些手段之大國 “攀上親”嗎? 多少國家攀得上這門 “親” ?? 作者:五步蛇 回帖時間:2020-10-04 08:46:13 作者:五步蛇 回帖時間:2020-10-04 08:40:03 1) 至今為止,全世界還沒有一個普遍認可的人本主義理論的定義。 你的悲哀在於, 總用自己的客觀遭遇所伴隨的主觀意想, 裁判客觀現實中的某個局部範圍內的客觀存在! 2) 在一個根本上就不理想的客觀現實世界, 人類智慧的標誌, 不是迴避客觀現實而追求某個主觀意識中的絕對存在! 而是在所有主觀意識中的絕對存在,與客觀現實中的客觀存在之間, 在所有主義之間, (包括最好的和最壞的) 實事求是, 依據各自所在時空範圍內的具體情況而尋求一個, 相對的, 中間的, 動態平衡的, 統籌兼顧的, 最佳位置! 否則,你一定是, 要麼追求消滅別人, 而成全自己; 要麼, 你被別人消滅,而成全別人! 定律: 迴避客觀現實, 迴避客觀條件,代價, 手段, 時空, 而孤立強調一種人類主觀願望,不是愚昧就是別有用心! 不是悲劇,就是事與願違! 3) 定律: 只要叢林法則不在人間徹底消失, 而在人間大行其道, 只要叢林法則所決定的瘋狂軍備競賽和以強凌弱的戰爭手段不在人間徹底消失, 人類世界不可能存在孤立的, 純粹的, 絕對的, 人類世界完全統一標準的, "人文主義" , 或什麼主義 ! !! 除非你自欺欺人! |
實用資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