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最近在中國外長到訪,並分別拜見昂山素季與軍方最高司令敏昂萊之後不幾天,就發生軍事政變。國務資政昂山素姬、總統溫敏及黨內多名高層被軍方拘捕。軍方指稱,多名民選領袖涉及大選舞弊行為,宣布軍管國家一年,由總司令敏昂萊接管國家最高權力。政變立即遭到拜登政府以及西方盟國一直譴責,並啟動安理會緊急討論緬甸局勢。但是中國俄羅斯兩國“反對干涉緬甸內政”,只要求緬甸各方自行和平解決爭端。因為中俄反對,聯合國安理會看來不能對緬甸軍方採取任何有意義的行動。
很多分析認為,政變令緬甸成為中美的角力場,中美會相應展示相互敵對的外交政策戰略。因此進而有分析認為,美國或許會聯合西方盟友對緬甸軍事政變當局推動全面制裁,甚至可能動武推翻奈比多軍政權。
沒錯,中美很早以來就在包括緬甸在內的南亞角力。冷戰結束前的不提,光是從奧巴馬以來,圍繞重返亞太,美國多年來推動緬甸的民主及人權,期望把緬甸變成盟友,以彰顯民主勝利及對抗中國的影響力;中國則視緬甸為“一帶一路戰略”重點國家,是進入印度洋的戰略窗口,尤其是緬甸在孟加拉灣與安曼海的港口,是中國經緬甸通往印度洋,補充替代馬六甲海峽通道的重大戰略利益所在。可以說,如果中美真的走向決戰態勢的話,緬甸對於中國可謂生死攸關,對於美國遏制甚至封鎖中國,也是極為重要。這就類似於當年緬甸對日本與大英帝國的戰略價值。
但是無論中國還是美國西方,真的要把緬甸納入自己的勢力範圍與軌道,恐怕誰也做不到當年大英與日本的程度。
首先,緬甸不是一個蕞爾小國。她擁有676,578平方公里國土, 占世界第四十位,人口五千六百多萬,是東南亞地區大國。其次,緬甸獨特的多民族古老歷史,以及二戰後獨立建國與發展的坎坷崎嶇,內部複雜紛爭外部勢力難以平衡。眾多千百年民族部落分合,各個邦為了獨立建國當初組建的權宜之聯邦,到軍頭割據和強人強勢大一統集權,國際冷戰拉鋸,周邊印度中國大國制約,還加上一個看起來無害貧弱的孟加拉不斷越界移民形成“羅興亞人”問題,印度與中國兩大強鄰強勢文明文化,都無法契入整合緬甸貌合神離的部族以及獨特的上座佛教文化,更莫說過去的大英與日本了。
說起大英對緬甸王國的征服,也很快捷,三次英緬戰爭就搞定。 貢榜王朝從此不必再向大清進貢。但是奇怪的是,緬甸這塊大英殖民地,雖然在蒙元時大部分劃歸中國雲南管轄,一直到貢榜王朝仍然對大清進貢,卻沒有對緬甸民族主體社會留下多大的中華文化影響,獨立之後也遠遠不像印度巴基斯坦那樣,留下大英的語言與實際運行的國家基本制度,以及至少浸潤在上層社會的英式理念觀念文化。緬甸從一開始獨立就幾乎沒這些東西文明深刻影響。原因很多,至少有一重要因素是獨立的國父,也就是今天昂山素季的親爹,昂山將軍,充滿複雜矛盾的理念,有着傳奇的人生,但是最重要的一條是他生來就是對大英帝國最反感最痛恨。他從來沒有像甘地與真納那樣從內心接受大英的文化政治理念,而是一心追求大緬甸的獨立統一。他這種追求導致他成為共產主義者建立緬甸共產黨,然後又驅使他與日本合作,引導幫助日本占領緬甸趕走英國人,並不惜全力阻擊剿殺中國抗日遠征軍,並因此獲得天皇頒布的旭日勳章。然後他在日本大勢已去之際反戈一擊,成為配合英軍收復緬甸的功臣,並以此成為與英國談判獨立的強硬對手,直到代表緬甸聯邦與大英帝國簽署獨立條約。然後就在作為緬甸國父執政之前被暗殺,他的生死成為緬甸的迷思與神話。
獨立後的緬甸小心翼翼在國際上維繫平衡,加入印度倡導的不結盟運動,後來還正兒八經搞奈溫軍頭式“社會主義”。緬甸獨立後一直長期處於不發達狀態,2004年的人均GDP甚至只有戰前大英殖民時的1936年的一半。而緬甸人開始賺錢經濟大發展,也就是這些年中國與美國西方對其興趣大增,歐美西方看好並支持昂山素季,以至於給了她諾貝爾和平獎。中國一如既往與軍頭們務實合作落實“一帶一路”與“命運共同體”。在昂山素季執政後,她在中印以及歐美之間搞平衡,北京也在她與軍頭們之間互相勾兌。羅興亞人問題令昂山素季的諾貝爾獎成了炸藥包,內外不討好。她的國際平衡令北京與西方都不滿意,更令內部利益衝突擺不平。她哪怕獲得最強聲勢的選舉支持,也是極為脆弱的執政根基。
緬甸長年的國際低調與不結盟以及不發達,卻也為緬甸贏得了不低的國際地位。緬甸外長吳丹被選為聯合國秘書長,很為當時聯合國的歐美俱樂部長了亞洲臉。低調的緬甸卻並不老實軟弱。對中國,剛獨立不久的緬甸政府藉口幫中共剿滅國民黨殘軍,展開大規模軍事行動占領控制了包括長久歷史的華人聚居地果敢與毗鄰中國的撣邦,並在與北京的邊界談判中毫不示弱,在領土邊界上獲得中共大幅度讓步。對於西部的大國印巴,緬甸軍政府也是對於移民進來的印度人孟加拉人毫不手軟地鎮壓,幾乎徹底剝奪其公民權。對1948年之後進入緬甸的華人也拒絕給予公民資格。
緬甸內政的複雜甚至詭異,還在於這個昂山素季傳奇。 她從英國回來一出道玩政治,就死磕上她父親當年的親信奈溫將軍。她父親傳奇的一生就是打造了緬甸最強大軍隊,從鬧共產黨到依靠日本人再到依靠英國人,成為緬甸各個部族山寨軍頭之王。他作為緬甸“國父”連一天開國元首寶座都沒坐。他留下的槍桿子打天下坐天下架構卻一直支撐這個國家。而他女兒卻矢志不渝要接管或者改變甚至摧毀這個軍政架構,恐怕她真正的基因血液里也還是她父親的成分居多,可是又不夠全部。她既不足以成為女昂山將軍獨裁緬甸,也不可能成為諾貝爾和平總統建立打造一個真正憲政民主自由的緬甸。
如今英美西方要在緬甸樹立歐美普世價值,或者在戰略上令緬甸成為西方與中國對立對抗的俱樂部成員,這種戰略需求可以理解。 但是要貫徹實施這種戰略,俺認為很可能類似北京試圖令彭家聲的果敢幫派軍隊掌控全緬甸一樣,是比當年大英與日本試過的還更難成功的。
緬甸對於中國,無論是過去的王朝還是今日的共產黨還是未來開明民主政府,就好像牆壁上一個寶葫蘆,掛在那裡很不錯。 取下來掛到自己脖子上,不會是項鍊,很可能是絞索。而美國或許把它取下來的能力都沒有。因此,美國不可能與北京去大打出手搶這個寶葫蘆,只能是都往這葫蘆里注水押寶,緬甸人自己掂量如何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