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納川
萬維讀者網 > 天下論壇 > 帖子
左派國際化、全球化受挫,俄烏戰爭世界性(含俄國)保守主義回潮
送交者: 彼德 2022年03月09日17:18:35 於 [天下論壇] 發送悄悄話

以下轉自油管視頻:老楊到處說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ZGxAu1kqDvo

普丁頭號軍師杜金的新歐亞主義....


------------分界線--------------

俄烏戰爭啟示錄:世界性保守主義回潮(ZT)

當代世界上,如果要選舉影響歷史的政治領袖,普京認了第二,沒有人敢認第一。

 

普京一輪無情棒,把西方政要打得暈頭轉向,起初所有人都驚呆了,然後都勐醒過來,然後痛定思痛,然後都明白事理,然後都知道應該怎麽做了。

 

不需要爭論,不需要猶豫,事實擺在眼前,比任何雄辯更雄辯,就是當世界規則沒有了,生存就是第一,實力就是第一,踐踏對手就是第一。

 

拜登政府一直將俄國視為對抗關係,將中共視為競爭關係,現在看來有一定道理。習近平再狠,也沒有普京的狂,習近平不敢幹的,普京一拍腦袋就干出來。

 

其次,西方國家突然發現,俄國軍事力量並沒有想像中的強,小小烏克蘭已把普京打得抱頭鼠竄。西方國家一朝醒悟,只要彼此抱團,要壓倒俄國並非難事,今日美國北約都未出手,僅僅假手於烏克蘭,動用經濟制裁,俄國已經搖搖欲墜。

 

最後,普京一輪亂棒,令美歐各國領袖聲譽掃地。拜登政府事前跪求中共救駕,歐盟與北約只圖息事寧人,到最後,他們的外交手段都變成小兒科,非但無效,而且成為歷史笑柄,而美歐之無用,反而造就了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成為曠世豪雄。

 

當普京二話不說,揮軍入侵鄰國之際,西方的左傾思潮,也即刻變成小孩子玩泥沙的無聊玩藝。當生存危在旦夕,戰爭逼到埋身,那時講什麽性別平等、族裔平等,甚至環境保護,不是都有點矯揉做作隔靴搔癢了嗎?一邊廂死人坍樓,炮火連天,一邊廂在討論誰能進女廁所,那不是不合時宜,簡直就是開上帝的玩笑。

 

此所以戰事爆發之前,美歐都怕得要死,戰爭一打響,俄國寸步難進,美歐突然積極動員起來,又撥款又輸送武器,又組織志願軍,又全面制裁,大家突然熱心參與,一涌而上,爭先恐後,唯恐手段不夠辣。為什麽?因為彼此生存安全是共通的,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德國總理在國會宣佈撥款一千億歐元提升國防力量時,據說議員都驚呆了,因為德國奉行幾十年和平主義,與中國眉來眼去久矣,任美國苦口婆心都不為所動,對俄國也極盡討好之能事。但從俄烏戰爭第一天起,德國人就醒來了,反俄示威有叄十萬人參加,民意反轉,政府即時明白事理了。

 

這是因為,俄國能打烏克蘭,俄國也能打波蘭,波蘭是北約成員國,波蘭受敵,德國豈能袖手?德國總有一天要正面與俄國交戰。多年為經濟上的好處忍氣吞聲,現在強敵逼到埋身,你還在做發財的夢,那不是太幼稚了嗎?

 

德國大幅提高國防支出,美國也已經在擬議中,其他北約和西方國家競相彷效,全世界的軍費突然大幅提升,這就意味着大家都立足於打仗,都不再對全球化抱有幻想,都把生存與安危問題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世界回到冷戰,東西對立升級。俄羅斯經此一役,必然一蹶不振,剩下中共與朝鮮伊朗等幾個難兄難弟,枯守獨裁江山,因為滅亡在望,會更加瘋狂失智,因此獨裁的軍事威脅還在,日子不會太平。

 

時勢丕變,西方白左思潮已難以自圓其說,反之,保守主義浪潮將席捲全球。俄國倒下,中共的專制政權獨立難支,但中共畢竟有點家底,短時間內還能支撐,因此中共勢必成為世界民主國家的公敵。有俄國的教訓,西方不作好充份的心理與軍事準備,勢將膽氣不足永無寧日,唯有打起十二分精神,重新回到冷戰思維,先解決了安全問題,再圖長久的國泰民安。

 

自此而後,西方的綏靖主義將無立足之地,維護普世價值的呼聲將壓倒一切。全球化要重新檢討,解決經濟難題要靠自己,美歐的團結會進一步加強,其餘中小國家會努力歸邊。俄烏戰爭打響後,瑞士百年中立的立場都放棄了,芬蘭等國趁勢要求加入北約,連新加坡﹑摩納哥都加入制裁俄羅斯的行列,世界在重組,前途意外地光明。

 

時代潮流像天平,左傾右傾輪着來。過去數十年歲月靜好,人人安於現狀,各種天馬行空的新思想就冒出來,尋求新的突破,但正因各種矛盾被發財夢想所掩蓋,積累到一定程度,就會產生爆發的力量。矛盾激化了,演化成戰爭,戰爭改變現實,也改變人們的思想,到這種地步,白左思潮就走到頭了,世界又回到東西方講實力爭霸天下的日子。

 

這是天大好事,先前很多人都嫌美歐太軟弱,不敢對付中共,現在無須多費脣舌,現實教精了拜登和西方領袖。俄烏一役搞掂了普京,美歐騰出手來,回頭收拾中共,一切都在演變中,且讓我們拭目以待。

(以上轉自上報)


------------分界線--------------

蘇聯霸業復辟?回顧歐亞經濟聯盟成立五周年(ZT)

紀念歐亞經濟聯盟成立五周年的峰會上月底(2019年5月)在哈薩克首都努爾蘇丹舉行。回想2012年時任美國國務卿希拉莉(Hillary Clinton)批評俄羅斯推動歐亞盟其實旨在將歐亞地區「再蘇聯化」,多次表示無意重建蘇聯霸業的俄羅斯總統普京(Vladimir Putin)固然否認希拉莉的指控,強調歐亞盟是歐洲和亞太的橋樑,着力於促進經濟融合。儘管歐亞盟多談經貿合作,但聯盟背後確實深藏歐亞主義意識形態;當中變奏,值得細察。

歐亞主義的多重解讀

歐亞主義初為文化思想,早於19世紀末萌芽,提倡斯拉夫文化優越論,視東正教為基督教正統,認為歐亞獨一無二,非歐非亞,擁有獨特的文化價值。由此,俄國應走獨特的發展路線,對彼得大帝的西化改革不以為然。1917年俄國爆發「十月革命」,知識份子重提歐亞主義(又稱古典歐亞主義),並增添地緣政治元素,與社會主義分庭抗禮。古典歐亞主義者採納麥金德(Halford Mackinder)的「心臟地帶」說,視俄國為陸權國家,有條件自給自足,與西方海權國家不遑多讓。後來古典歐亞主義者主動與史太林(Joseph Stalin)修好,他們的論說在1930年代後逐漸式微,直至蘇聯解體。

就如古典歐亞主義興起於沙皇政權被推翻,新歐亞主義也在1991年蘇聯解體之時冒起,填補俄國的意識形態空缺。新歐亞主義的領銜人物為前莫斯科國立大學教授杜金(Alexander Dugin),他的論述聚焦於地緣政治,傳揚極端反西方思想。它提倡多極化世界,認為以俄國為首的歐亞勢力要捍衛集體主義等傳統價值,批評以自由主義為基礎的「普世價值觀」為西方霸權。與古典歐亞主義提倡孤立主義(isolationism)外交原則不一樣,杜金樂於與其他國家的右翼政黨組成聯合反西方陣線,使新歐亞主義不受地域限制。

歐亞主義除了有古今之分之外,也有帝國主義、民族主義、全球主義和超國家主義等四個層面解讀。杜金的新歐亞主義充滿極右色彩,鼓吹全球反西方運動、俄國於其他地區擴張勢力;不過,普京施政作風偏好中間落墨,西方媒體常將杜金說成是他的幕後軍師,恐怕是誇誇其談。民族主義者則認為俄國可借歐亞主義重塑大國地位,並理順普京奉行歐亞兼顧的雙翼外交,似乎更合克里姆林宮的外交方針;而這也是一種意識形態上的表態,透過歐亞主義理順歐亞國家的威權管治手段,將爭取自由和民主的訴求拒諸門外。

全球主義者支持務實的歐亞經濟一體化,將俄國、前蘇聯加盟國、歐洲和亞洲的經濟扣連起來,進一步推動全球經貿發展;不過俄國自由派在政治決策上的角色有限,面對批評歐亞融合前景暗澹的主流意見,似乎難以招架。哈薩克前總統納扎爾巴耶夫(Nursultan Nazarbayev)對歐亞主義有另一種看法,視之為「多向量外交」的實踐,歐亞盟有助哈薩克加強與其他歐亞國家的經濟連繫,而它的超國家體制亦有望能約束俄國的擴張野心。

沒有烏克蘭的歐亞帝國?

歐亞盟是超國家(supranationalism)組織,以歐盟的制度為藍本,延續和加強關稅同盟及歐亞經濟共同體等區域一體化進程,由俄羅斯、白羅斯、哈薩克、吉爾吉斯和亞美尼亞五國組成。根據國際關係理論,成立區域組織有叄大原因:軟制衡(現實主義)、全球連通(自由主義)和建立區域認同(建構主義),歐亞盟算是鞏固了俄國在前蘇聯地區的影響力,實現普京的大國外交。在後冷戰時期,西方組織如北約和歐盟東擴,加上顏色革命在前蘇聯加盟國爆發,觸動了俄國的圍城心態。

不少學者視歐亞盟的成立為俄國的反制措施——歐亞盟與歐盟的東部夥伴關係計畫互不相容,俄國藉此防止成員國倒戈加入敵對陣營;同時,歐亞盟代表成員國與歐盟接洽,避免他們單獨與歐盟簽訂雙邊協議。除了抵禦西方威脅之外,推動歐亞盟也有助俄國展現大國形象——美國視西半球為「後花園」、中國看待東亞為其勢力範圍,俄國也藉歐亞盟重新劃界,在多極(multipolar)世界中與美中叄分天下。即使在多中心(polycentric)全球秩序的視角中,歐亞盟也跟歐盟、東盟、「北美自由貿易協定」(NAFTA)和南方共同市場(Mercosur)等平分秋色。歐亞盟的存在就是傳遞了一個重要政治訊息:俄國是世界大國之一。

不過,欠缺烏克蘭的參與,歐亞盟的地緣政治價值大打折扣,烏克蘭危機更令聯盟遇上多重挑戰。美國前國家安全顧問布熱津斯基(Zbigniew Brzezinski)曾經明言:「沒有烏克蘭,俄羅斯就不再是一個歐亞帝國。」烏克蘭坐擁遼闊國土,地處東西交界,為西歐和俄國的戰略緩衝區。普京宣稱俄國、烏克蘭和白羅斯同屬東斯拉夫族,將成為歐亞的核心。2013年普京成功說服烏克蘭前總統亞努科維奇(Viktor Yanukovych)拒簽歐盟協議,改為加入歐亞盟,但最終導致烏克蘭危機。在後「獨立廣場革命」時代,烏克蘭與俄國關係全面決裂,決意跟西方融合,矢志加入歐盟和北約。

烏克蘭危機對其他歐亞盟成員國的主權敲響警號,它們要求聯盟名稱加添「經濟」二字,也成功爭取了否決權,使各國元首有權參與最終決策,歐亞盟彷彿變成府際(intergovernmental)組織。在未得到其他成員國的同意下,俄國單方面宣佈歐亞盟將對西方採取反制裁措施,其實嚴重損害聯盟的內部團結和信譽。

烏克蘭危機為俄國帶來金融危機,歐亞盟的經濟融合進展自然未如理想。歐亞發展銀行發表報告,衡量它在宏觀調控、貿易、外國投資和勞務移民等成效;聯盟也設立叄項宏觀經濟指標:財政赤字不多於本地生產總值的3%、國債對本地生產總值比率不多於50%、同比通脹率不多於5%。不過,所有成員國都曾違反最少一項以上指標而沒有被受處罰。去(2018)年成員國之間的貿易額增長9.2%,但它們與聯盟之外的第叄方國家的貿易額依然佔更大比重。

在外國直接投資方面,俄國提供了聯盟內的81.5%,而中國作為歐亞盟的最大外國直接投資來源國,投資側重哈薩克(82%),遠超第二位的俄國(13%)。歐亞盟的勞動力自由流動政策相對有效,從哈薩克和吉爾吉斯到俄國的外勞分別增加了12%和6%;不過,逾半俄國人對歐亞盟的勞務移民政策表示不滿,擔心影響自己生計。綜合而言,近年俄國經濟發展飽受衝擊,難以作為增長火車頭,反而有拖累歐亞盟經濟之嫌。

歐亞豐碑的夕陽?

歐亞盟成立五年以來諸事不順,在國際、地區、人民層面處處碰壁。國際上,它與歐盟勢成水火,只好向東發展,跟越南、中國、伊朗等合作。區域上,歐亞盟失去烏克蘭的支持,而成員國優先考慮國家利益而不是對聯盟的承諾,政治分歧沒有得以化解。在老百姓的層面上,歐亞盟的認受性在各國都有下跌趨勢,年長人士較青年人熱衷於歐亞融合,也不過是慰藉對蘇聯的懷戀。

俄國國內不乏認為聯盟成效不彰的批評,對之有投閒置散之意。自由派人士樂見克宮對歐亞盟態度不再積極,減低聯盟的政治色彩,反而可以讓技術官僚專注經濟融合的工作。與此同時,也有謂歐亞盟是普京的個人政治工程,像「一帶一路」標誌着習近平本人的豐碑,絕不會貿然解散。克宮近年力推「大歐亞」戰略,提倡俄中為首的非西方國家和組織聯手對抗西方霸權,也許歐亞盟從中能發揮或多或少餘暉?

(以上轉自關鍵評論)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21: 中共政權的壽數還有多少?
2021: 微軟:數十萬郵箱遭竊 黑客總部在中國
2020: 美疾控中心盜用中國指南, 引發華府一片
2020: 死也要信新天地邪教:這場疫情,徹底暴
2019: 巨頭戴爾隕落:虧損19億,欠債3000億
2019: 誰知道win 的計算器用什麼符號能直接將
2018: 孔子 PK 蘇格拉底
2018: 什麼是祖國?愛國是什麼?
2017: 冬冬Lucifer - 撒旦之說是背離上帝的邪
2017: 文藝復興殺死上帝的”以人為本“思想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