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納川
萬維讀者網 > 天下論壇 > 帖子
中國民主化障礙是奴化愚民及廣大斯德哥爾摩症群
送交者: 彼德 2022年07月02日00:36:15 於 [天下論壇] 發送悄悄話

觀萬維網博主駱駝博文:中國民主化的最大障礙與解決之道  內容大綱略簡述如下:

中國人被壓迫時支持民主,掌權時維護獨裁

什麽是功利主義,功利主義者看待民主如葉公好龍,

功利主義盛行中國,為什麽功利主義者之間無互信

二 清教徒創立現代民主

加爾文的民主思想,五月花號,朝聖者們是極端基督徒

對比《臨時約法》的命運,新英格蘭地區的其他清教徒殖民地

,堅定信仰耶穌讓民主變得可行

叄 不懂基督教,就不懂民主

社會契約論,胡適,愚昧的中國知識分子

四、總

像日韓那樣,在美國幫助下實現民主,自主實現民主

"韓國基督教化用了大約半個世紀,而中國為民主努力了一個半世紀而不成。基督教進入中國早於進入韓國。如果中國向韓國那樣,花幾十年時間接受耶穌信仰,同時努力民主化,會大幅增加成功的可能性。"


----------分界線-----------

本博分享回應如下:

駱駝博主旁徵博引,很多地方都有出處、注釋,打算出書,發表論文?

中國人的聰明就是小聰明,不是大智慧,只是在異族征服下,堅忍求存活,要活下去的動物本能而已,把動物本能活下去的意志,發揚光大,有啥本是?去世界說說',笑掉人家大牙,還常常自吹5000燦爛輝煌黑道黑到發光的不堪專制奴化歷史文化。

你去讀一讀孫子兵法,老祖宗孫子等人要打你們的臉,說你們不肖子孫,中華文明在現今世界被人看不起,落到要指鹿為馬、黑道治中國黑社會主義化...種種文明倒退,拖世界文明後腿,...

可恥、可悲、可笑,要到何時?

再不覺醒,可能直到世界末日,中國人還在為了奴隸制或是民主制,爭論不休....

沒辦法,做奴隸千年以上,有癮了.....這是真的,清朝末年,許多漢臣漢民還在為清朝垮台痛心疾首,保皇派人也不少,不只滿人,呵呵


退一步想,中國人就算再小聰明,孫子兵法只是陰謀詭計教人使壞,只是戰場之法,不是治國文明之法,距離聖經啟示,影響整個人類文明制度政治生活為來希望進程......不在一個程度,沒有可比姓

但是就算孫子兵法所說,上戰伐謀、料敵先機、知己知彼....與目前中國人及政府的程度,也相差太遠,....

這是怎回事?同樣的中國人,腦子不一樣?還是因為制度'、思想、奴性、專制'、文化'的捆鎖,專制劃出了一道道紅線,綁住、制約住了中國人,腦子 都不好使了,只能耍耍不入流的陰謀詭計'了',這就是現在中國人的生活及人生'

從小就被圈養、在一道道專治思想紅線下生活,叫他們離開圈養、紅線困綁,自由了反而會害怕、不知'所措....等斯德哥爾摩症病徵發作,像毒癮一樣.....可憐阿

----------分界線-----------

孫子兵法(白話翻譯節錄)

在未戰之前,經過周密的分析、比較、謀劃, 如果結論是我方佔據的有利條件多,有八、九成的勝利把握;或者如果結論是我方佔據的有利條件少,只有六、七成的勝利把握,則只有前一種情況在實戰時才可能 取勝。如果在戰前乾脆就不做周密的分析、比較,或分析、比較的結論是我方只有五成以下的勝利把握,那在實戰中就不可能獲勝。僅根據廟算的結果,不用實戰, 勝負就顯而易見了。

所以說:瞭解敵方也瞭解自己,每一次戰鬥都不會有危險;不瞭解對方但瞭解自己,勝負的機率各半;既不瞭解對方又不瞭解自己,每戰必敗。

孫子說:以前善於用兵作戰的人,總是首先創造自己不可戰勝的條件,並等待可以戰勝敵人的機會。使自己不被戰勝,其主動權掌握在自己手中;敵人能否被戰勝, 在於敵人是否給我們以可乘之機。所以,善於作戰的人只能夠使自己不被戰勝,而不能使敵人一定會被我軍戰勝。所以說,勝利可以預見,卻不能強求。
2.敵人無可乘之機,不能被戰勝,且防守以待之;敵人有可乘之機,能夠被戰勝,則出奇攻而取之。防守是因為我方兵力不足,進攻是因為兵力超過對方。善於防守的,隱藏自己的兵力如同在深不可測的地下;善於進攻的部隊就像從天而降,敵不及防。這樣,才能保全自己而獲得全勝。
3.預見勝利不能超過平常人的見識,算不上最高明:交戰而後取勝,即使天下都稱讚,也不算上最高明。正如舉起秋毫稱不上力大,能看見日月算不上視力好,聽見雷鳴算不上耳聰。古代所謂善於用兵的人,只是戰勝了那些容易戰勝的敵人。所以,真正善於用兵的人,沒有智慧過人的名聲,沒有勇武蓋世的戰功,而他既能打勝仗又不出任何閃失,原因在於其謀劃、措施能夠保證,他所戰勝的是已經註定失敗的敵人。所以善於打戰的人,不但使自己始終處於不被戰勝的境地,也決不會放過任何可以擊敗敵人的機會。
4.所以,打勝仗的軍隊總是在具備了必勝的條件之後才交戰,而打敗仗的部隊總是先交戰,在戰爭中企圖僥倖取勝。善於用兵的人,潛心研究致勝之道,修明政治,堅持致勝的法制,所以能主宰勝敗。......

----------分界線-----------

聖經對世界的主要七大影響(ZT節錄)

《《聖經》》自成書以來,歷經數千年曆史,如今依然高居世界暢銷書榜首。 《聖經》不僅深刻地影響了人類文明的程序,更是滋養着每一個獨立的個體生命。

《聖經》的成書年代,歷經1600年左右,共有超過40個作者。 這些作者多為猶太人,其文化水平、身份地位和職業各有不同,其中有君王、先知、祭司、牧人、漁夫、醫生等等。 令人震驚的是,這些不同的作者,所記錄的資訊竟出奇地一致。
《聖經》為什麽具有如此強大的魅力? 因為《聖經》並不是出自人的思想、哲學或理論。 《聖經》是上帝所啟示的,經由人的筆忠於聖靈的帶領,忠實地記錄下上帝的心意。
《聖經》對世界的影響,涉及方方面面。

01、對教育的影響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 教育是許多國家共同關注的重要課題。 歷史上,《聖經》對教育的影響極其深遠。
早期的基督徒多是猶太人,猶太民族原有重視正規教育的悠久傳統。 耶穌又教訓門徒和信徒:“凡我所吩咐的,你們都要謹守遵行。 “(參《馬太福音》28:20)早期基督徒對初進教會的人,會用一問一答的”教理問答“方式來教導他們,不論男女都要接受這種教導,時間長達二叄年。 大約西元150年,殉道者查理士首先建立了正規的教理問答學校,一所在以弗所,另一所在羅馬。 雖然這些學校以傳授基督教教義為重點,但也教授如數學和醫學等學科。
在基督降生前的希臘羅馬,只有來自社會上層的男童能接受教育,沒有對女童的正規教育。 早期基督教在教育方面的貢獻,是對來自不同社會階層和種族背景的人都一視同仁,在男女同受教育上,也在羅馬社會中產生廣泛而強烈的影響。
西元四世紀左右,教區學校和主教制學校成立,在主教的管轄下,這些學校不僅教授基督教教義,也普遍講授七藝──語言、修辭、邏輯、算數、音樂、幾何和天文學。 西元五世紀左右,又有修士和修女學校,一些女孩被送到女修道院學習藝術和文學,其中有些人留在修道院生活而成為修女。

02、對科學的影響

對於《聖經》與科學之間的互動問題,很多人認為二者是水火不容、彼此排斥的。 但事實上,歷史上很多卓有成就的科學家,也是敬虔的基督徒,《聖經》向他們展示出上帝創造的偉大和恢弘。
1865年,英國科學會發表了一篇由617人簽名的關於宗教(專指基督教)與科學的宣言,現儲存在牛津博德倫(Bodleian)圖書館,其宣言如下:
“我們以自然科學家的立場釋出我們對於科學和宗教關係的意見。 現在科學界若干人士,因為探求科學真理,從而懷疑《聖經》真理及其正確性。 我們對此深感遺憾! 我們認為神的存在,一方面寫在《聖經》上,一方面寫在自然界中; 儘管在形式上有所不同,卻絕對不能彼此發生衝突。 我們應當牢記:物理科學尚未臻於完善,尚在不斷改進之中; 目前我們有限的理解,彷彿是對着鏡子觀看,還是模煳不清。 現在許多自然科學的學者,對於《聖經》不加研究,徒憑其不完善的定律和一知半解(就對《聖經》)懷疑反對。 這種態度,實在不能不令我們為之痛惜。 我們深信,每一位科學家研究自然,其唯一目的,是在闡明真理。 倘使他們研究的成果,發現《聖經》和科學有所牴觸,千萬不可輕率武斷,以為他的結論是正確的《聖經》的記載是錯誤的。 而應該持客觀的態度,平心靜氣,聽神的指示,確信二者必然相符,絕不可偏執成見,以為科學和《聖經》有衝突分歧之處。 ”
03、對文學的影響

《聖經》對文學的影響也是不可低估。 從某種角度而言,《聖經》自身也是偉大的文學着作,它的體裁涵蓋書信、小說、歷史、法律、預言、禱詞、歌詞、情歌、史詩等,可謂包羅永珍,為後世文學的豐富性提供了典範。
如果把《聖經》從文學中拿走,那麽剩下的是什麽呢? 丁尼生在自己的着作中引用了《聖經》中的300多處經文。 有人曾計算過,莎士比亞有500多個概念和用語,是直接引自《聖經》的。 查爾斯·狄更斯曾說:“《聖經》過去是,現在是,將來永遠是世界上最好的一本書。 

04、對繪畫的影響

眾所周知,《聖經》對世界藝術史的影響也是無遠弗屆。 在歷史上,許多藝術家以《聖經》為題材,創作出無數無與倫比的藝術作品。 例如米開朗基羅根據《聖經》中的創造論,創作出鉅着《創造亞當》,恢弘的畫面揭示出人與上帝相遇的美好。
再比如德國畫家丟勒,人們對他的代表作《祈禱之手》印象深刻; 倫勃朗的《浪子回家》,是根據《聖經》的四福音書創作的,畫家以飽含深情的筆觸,描繪出流浪在外的浪子回到父家的溫馨。
我們還可以找出許多與《聖經》相關的繪畫作品,它們豐富了人類的精神生活。

05、對音樂的影響

《聖經》中有大量的和音樂相關的元素,因此有人說基督教是音樂的宗教也頗有道理。 《聖經·舊約》中所記載的古希伯來人本是喜好音樂的民族。 由於其宗教傳統禁止他們凋刻偶像、發展形體藝術,所以他們就把對藝術的愛好傾注到詩歌和音樂方面。 在《創世記》4章21節中記載了“猶八是一切彈琴吹簫之人的祖師”,而《詩篇》、《雅歌》等原來就是歌曲,其中有些篇章記載了應該如何演唱,如《詩篇》中多篇卷首都注有“用絲絃的樂器”,“用吹的樂器”、“用迦特樂器”演奏等。
早期教會音樂的根源、形式和傳統均可溯自猶太殿堂的敬拜,即希伯來猶太會堂中的頌詞和詩歌。 根據《聖經》的記載,音樂有其重要的作用; 《哥林多後書》5章12-14節讓我們看見在所羅門王的聖殿中,音樂佔着極主要的部分。 在《撒母耳記上》16章14-23節中,我們看見大衛彈琴撫平掃羅緊張不安的心情。

06、對醫療的影響

大家都知道,現在的醫院和紅十字會的標誌是個十字架。 其實,追根溯源,《聖經》對人類的醫療和健康也有莫大的影響。
遠古時代,猶太人在衛生條例和習慣方面遠比外邦人進步; 神藉着律法的敬拜儀式啟示他的百姓許多有關健康的原則。 在《醫學的故事》一書中,作者馬可塔(Roberto Margotta)寫道:
古老的希伯來醫學有其歷史的重要性,因為《聖經》中的一些概念對團體衛生大有貢獻。 ...... 在《利未記》中記載了有關身體潔淨、營養與飲食、婦幼福祉等準則。 一個人若相信真神就自然拒絕行使法術。

07、對道德的影響

當下,隨着人們物質生活的提升,人們普遍感嘆道德的滑坡,於是呼籲信仰的重建。
在《聖經》中,給我們看見人的道德之所以崩壞,是因為我們離棄了上帝,犯罪任意而行。 真正的信仰的重建,始於我們願意接受基督的拯救,承認自己的全然敗壞,並遵行《聖經》的教導,活出不一樣的生命。
《聖經》給了世人所能知曉的最嚴格的道德規範。 如果沒有《聖經》,我們將無從知悉耶穌道德的完善,我們也無法獲知這最精緻的道德規範。 確實,人類將從“各人任意而行”的景況中昇華。
數千年來,《聖經》支撐了西方文明的道德規範。 今日,當我們的文化精英漸漸不再重視《聖經》,當《聖經》從公立學校系統裡被排擠出來,當《聖經》受到社會顯達名流的詆譭、嘲弄之時,我們必須挺身而立,做出我們認為是對的事情。

----------分界線-----------

痴愛加害者!淺談斯德哥爾摩症候群的常見症狀與治療方法(ZT)

在電影《美女與野獸》(Beauty and the Beast)故事中,貝兒代替爸爸被監禁,最後反而愛上了野獸,解除了野獸身上的魔咒。如此浪漫的故事,其實也暗藏一種心理學現象,稱為斯德哥爾摩症候群(Stockholm Syndrome)或稱作人質情結,指的是被害者對加害者產生情愫,甚至認同加害者的觀點,反過來幫助加害者的情結。《Hello醫師》將於本文帶您認識斯德哥爾摩症候群的典故、症狀以及治療方法。

斯德哥爾摩症候群是什麽?典故來自這裡

斯德哥爾摩症候群一詞,來自1973年的一宗綁架桉。當時2名歹徒搶劫斯德哥爾摩的一家銀行,並且挾持 4位銀行行員,歹徒在與警察僵持了100多個小時後才投降。但事件落幕後,被挾持的銀行行員非但不痛恨歹徒,還和歹徒成為朋友,甚至對警察產生敵意,拒絕出庭指證歹徙,斯德哥爾摩症候群也因此得名。

患上斯德哥爾摩症候群的愛情觀:傷得越深就越痴迷!

斯德哥爾摩症候群除了可能發生在綁架桉的人質、集中營的囚犯身上之外,還可能發生在一般的情侶關係中。一段關係中,如果對方很常說:「如果你愛我,你就會如何如何」、「我真的很愛你,但是怎樣怎樣」,這樣的話聽上去很棒,實際上卻是以愛為名、控制另一半的行為。

人質情結可能出現在你我身上

童年有經歷過家暴陰影的人,的確更容易產生人質情結,但斯德哥爾摩症候群也可能發生在任何人身上。美國知名法庭心理學家史蒂芬諾頓(Steven Norton)表示,斯德哥爾摩症候群並非正式的疾病診斷,反而是一種解釋特殊反應的心理學名詞。出現斯德哥爾摩症候群症狀的受害者,通常會有以下7種症狀:

  • 對加害者抱持正向看法。

  • 當警方或是政府機關提供協助時,不願意配合辦桉。

  • 不願逃跑或是逃跑意願不高。

  • 只相信加害人好的那一面。

  • 認為站在加害者那一邊,就可以降低自己被傷害的機率。

  • 對加害者產生同情,認為加害者本身才是「受害者」,甚至想要拯救加害者。

  • 忠於加害者,甚至不願意離開加害者去接受治療。

如何治療斯德哥爾摩症候群?

透過諮商或心理治療,斯德哥爾摩症候群是有機會被治癒的,以下舉例斯德哥爾摩症候群常見的6種治療方式:

  • 心理教育:告訴受害者斯德哥爾摩症候群的相關知識,包括症狀和成因等。

  • 委婉勸說:避免太直接告知加害者的危險特質,這樣可能會讓受害者一心幫加害者辯護。

  • 蘇格拉底詰問法(Socratic Method):詢問受害者如何看待自己的處境,感受如何,有什麽想法,或是他們認為接下來會怎麽發展。

  • 不帶批判的傾聽:展現出同理心,不要看輕受害者,但也不要給意見,治療過程最重要的,就是讓受害者可以重拾做決定的信心。

  • 調整認知失調:身處一段強制操縱的關係中,被害人會出現認知失調的現象,所以要幫助他們看清真相,也要鼓勵他們更相信自己。

  • 找出原因:幫助找出受害者潛在的需求,釐清他們從這一段暴力關係中,所尋求的是什麽。(同場加映:認知行為治療!改變慣性思維快又有效

如果您發現身邊有疑似正在經歷暴力事件,或符合上述描述症狀的親友,不妨幫助他們尋求諮商治療。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21: 習近平媚笑連連,象個奴才小跟班
2021: 習二世昏聵瞞頇,封建末日來臨。
2020: 封建政黨—-中共之罪惡
2020: 郝海東夫婦讓我感到慚愧
2019: 香港示威,民主呼喊,皇帝嚇尿。
2019: 惡最怕積
2018: 中國擴大開放:長城依然穩固興奮擔憂均
2018: 徐瑾| 開放清單後,中國能否迎來二度開
2017: 還是人,人才是最寶貴的!良法美意,還
2017: 如果習近平的反腐是從溫家寶和習仲勛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