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貼 裝甲熊 鏖戰紅利曼 |
送交者: 汝諧畢 2022年10月02日07:40:13 於 [天下論壇] 發送悄悄話 |
剛剛過去的9月,對俄烏兩國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月。也就是在這個月,烏軍除了在赫爾松的大反攻繼續苦戰外,還掀起了哈爾科夫大反攻,並取得了重大戰果。戰場形勢的突變,促使了烏克蘭所謂4州公投的過早發生,同時也激發了俄羅斯30萬軍人的部分動員。此後又有“大家都懷疑是誰幹的,但都不明說”的北溪管道爆炸泄漏事件。若干年之後,這些大事件將會成為重要的歷史節點出現在書本上,而我們現在就見證着這些歷史。當然,我們這裡不談宏大敘事和捉摸不定的未來,只談當下的俄烏戰局。 目前的俄烏戰線長達1300公里,雙方僅在前沿對壘的部隊便達數十萬之眾,隨着各自動員的兵力陸續加入戰團,總計將有超過百萬大軍展開殊死決鬥。目前由東到西的戰線情況分別是:烏軍在哈爾科夫州取得大勝之後,哈州方向已經不能再視為一個單獨的戰場了。俄軍在9月中旬後縮至奧斯基爾河以東依河固守,僅保有哈州東部的狹長地帶,作為盧甘斯克的屏障。然而烏軍挾大勝之勢,並未有與俄軍隔河對壘的意思,而是渡河攻擊,目前在河東多處均有進展。在原先伊久姆以南的戰場上,原本是俄軍的伊久姆集團對烏軍在頓巴斯的大本營——斯拉維揚斯克城市群構成直接威脅。 如今隨着俄軍留守部隊的轉進,當面的烏軍部隊也轉守為攻,渡過了奧斯基爾河和北頓涅茨克河,展開了以紅利曼為首要目標的作戰行動。戰至10月1日,俄軍從紅利曼撤退;紅利曼之戰是本文的重點,我們後續詳談。由紅利曼戰場向南則是盧甘斯克方向,自7月初俄聯軍在北頓戰役獲勝後即拿下了盧甘斯克全境,隨後跨境向位於頓涅茨克州的塞弗爾斯克——阿特木斯克防線進攻。俄聯軍的攻勢是南重北輕,對南側的進攻從水庫旁緩慢推進到了阿特木斯克東、南郊;而對北線的進攻卻近乎於停滯。烏軍在塞弗爾斯克的部隊不僅乘哈爾科夫大勝之勢,向盧甘斯克的前沿據點發起攻擊,而且還有渡河策應紅利曼作戰的行動。由這一戰線再往南,便是頓涅茨克的正面戰線了,從格爾洛夫卡的外圍一直延續到頓涅茨克市的外圍。頓涅茨克武裝曾在7月底發起了正面進攻,吃下了要地佩斯基,調動了原本用於赫爾松的烏軍炮兵再返回頓涅茨克。但烏軍正面防線堅固,且有紅軍城可源源不斷地輸送後備兵力和補給,頓涅茨克武裝在出現了相當傷亡後,攻勢再度陷入停滯。 注意紅色實控線,當然現在頓州北部又丟了紅利曼因此在9月下旬所謂4州公投入俄時,俄軍基本控制住了這4州的大部分區域,具體哪些區域沒有控制,大家看圖簡單了解下就可以。以上便是全戰線的基本情況了,而本文則重點聊一下最近大家都很關心的紅利曼之戰以及俄軍在戰略部署方面的問題。由於紅利曼本身是在頓涅茨克境內,這個與哈爾科夫的情況不同。但俄軍先敗哈爾科夫,連丟巴拉克列亞、伊久姆、庫皮揚斯克,如今再丟紅利曼,幾乎失去了全部的頓涅茨克北部控制區,對後續作戰造成極為惡劣的影響。這一結果又發生在所謂4州公投入俄的當下,由軍事失敗所帶來的政治尷尬也擺到了明面上。俄軍在10月1日宣布棄守紅利曼後,一些俄內部的軍政要員激烈指責戰敗的相關方,內部矛盾如此公開化顯然不是什麼好現象,再結合俄民間反應的話,可以說是亂成了一鍋粥。 由哈爾科夫州南下的鐵路線,經伊久姆向東南折向紅利曼,再向東南經過塞弗爾斯克後,一方面可向南經過阿特木斯克,開至烏軍在頓涅茨克的正面戰線;另一方面又可折向東南延伸到盧甘斯克境內。同時紅利曼本身與斯拉維揚斯克也有鐵路相通,可以說是戰前烏軍在頓巴斯的一處極為重要的兵力、物資轉運基地。此外在公路線方面,紅利曼向東南通過T0513公路與塞弗爾斯克相聯,並向南途經阿特木斯克,一直延伸到頓涅茨克正面戰線。另外紅利曼向西南通過T0514公路與斯拉維揚斯克城市群相聯,向北至哈爾科夫州也有多條公路,公路網絡也十分發達。在2月24日俄軍對烏用兵前,紅利曼本身並不處於戰爭前線,它本質上是依附於斯拉維揚斯克城市群,作為一處向盧甘斯克和頓涅茨克前線轉運兵力、物資的重要基地。俄烏開戰之後,俄軍並沒有選擇從頓巴斯的既有戰線入手,一線平推,而是在雙方國界線上展開了全面突進,其中也包括對哈爾科夫的作戰。我們在之前的文章中講過,俄軍在哈爾科夫州的作戰目標有兩個: 其一是虛張聲勢,儘可能嚇跑烏軍,輕取哈爾科夫城;其二是沿交通線快速推進,在控制了庫皮揚斯克、巴拉克列亞等地後,向南壓過去,對頓巴斯烏軍的側後造成威脅,直接參與頓巴斯的戰事。眾所周知,俄軍的第一個目標,顯然是沒有實現,後來便轉入到牽制哈城同時保留進攻出發陣地的階段。而俄軍的後一個目標,還是取得相當大戰略效果的。俄軍自哈爾科夫州南下的動作,使得盧甘斯克的烏軍不敢在側後暴露的情況下繼續戰鬥,因此開戰後不久其實就放棄了固有陣地,直接收縮到北頓涅茨克城市群固守。同時為了防止哈爾科夫俄軍南下直搗斯拉維揚斯克大本營,頓巴斯烏軍不得不分出一部分主力轉用於北線。這使得頓巴斯的戰事,便多出了一個北線戰場。 烏軍希望能在北頓涅茨克河以北的伊久姆——斯維亞托戈爾斯克——紅利曼——克里米納——魯比日內(北頓叄城之一)一線依託城區和森林擋住俄軍的攻勢。如果這一線失守,便是河防戰線;河防戰線再失守的話,那就得死保斯拉維揚斯克和北頓兩大城市群了。4月1日,經過苦戰的俄軍擊敗了烏軍第81空突旅等部,控制了伊久姆,同時繼續向南壓迫,事實上形成了伊久姆集團。到4月20日前後,經過重組的俄軍於頓巴斯戰線上發起了勐攻。其中在伊久姆方向,是俄軍主力一部對陣烏軍主力一部,俄軍進展緩慢,但也確實在逐漸南壓,威脅到了巴文科夫到斯拉維揚斯克的運輸線;而在東側,俄聯軍最先占領了克里米納,隨後在4月下旬又占領了魯比日內,戰至5月初又控制了亞姆比爾。 至此,烏軍原本在北線的第一道防禦體系基本被打破,僅剩下斯維亞托戈爾斯克——紅利曼一線在苦苦支撐。就全戰線來看,俄軍當時處於極為有利的態勢,而且在5月初俄軍在盧甘斯克方向的波帕斯納亞也取得了關鍵性的突破,戰略意義極大。但是俄軍此時面臨的尷尬局面是開戰已經2個多月了,過長的戰線稀釋了俄軍的兵力,儘管其集中主力到頓巴斯,可依然不能確保同時於兩個方向展開大戰。由於伊久姆南方向直面的是烏軍在頓巴斯的大本營,不太好打,因此其選擇集中精力先解決盧甘斯克方向的戰事,這就是隨後我們看到的北頓戰役了。關於北頓戰役我們講得比較多,這裡就不重複了。簡單來說就是自5月初到6月,俄烏兩軍均在這一線投入主力,最終結果是烏軍主力不支而退,俄軍於6月下旬拿下北頓,並於7月初拿下利西昌斯克,吃下盧甘斯克全境。此後,盧甘斯克方向的俄聯軍轉入休整狀態,並抽出部分力量一直在攻擊塞弗爾斯克——阿特木斯克防線。而在伊久姆——紅利曼方向,俄軍於5月下旬發起了攻擊,擊敗了烏軍第79空突旅等部,占領了紅利曼。 隨後到6月中旬,俄軍又占領了包括斯維亞托戈爾爾斯克在內的一系列要點,基本控制了整個北頓涅茨克河北岸。此後半個月,隨着俄軍在北頓戰役中獲勝,頓巴斯戰場全部推入到頓涅茨克境內,烏軍控制有大約40%的區域。 首先,俄軍現役編制兵力100萬人,實編人數約90萬,其中大部分還是空天軍、海軍、火箭軍及勤務部隊,可直接用於地面作戰的只有陸軍、空降軍、海軍步兵等。而且這部分陸戰力量還要扣除掉義務兵以及其他戰略方向上,必須留有的一部分兵力。這就使得俄軍在對烏作戰上,最多只能抽出10多萬地面部隊。而且還只有在短時間內,才能確保以最高數量參戰。隨着戰爭時間拖長,戰鬥減員、非戰鬥減員會讓俄軍可用兵力損失一部分;長期的戰鬥又迫使俄軍不得不以有限兵力輪戰。在漫長的俄烏戰線分散了俄軍可用兵力後,就使得其機動兵力極為有限。 在這個背景下,俄方聯軍無論是勐攻塞弗爾斯克——阿特木斯克防線,還是選擇發起斯拉維揚斯克戰役,都不太現實。強攻這些戰線,至少也要付出數萬人的傷亡,而當時的俄聯軍及頓巴斯武裝不可能承擔得起如此消耗,否則俄聯軍的精華都要被消耗掉了,後續又該怎麼辦呢?頓巴斯吃下了,人都打沒了的結果能接受嗎?所以我們分析,在北頓戰役之後(甚至是戰役還沒結束時),在俄軍的戰略決策層,對戰爭進程的把握髮生了很大的轉變。當時普京直接下令參與北頓戰役的中部和南部軍區部隊要休整,而西部和東部軍區部隊要繼續完成任務。從後續的情況來看,這些信息可能只是煙霧彈,再結合頓涅茨克在6月份拋出的斯拉維揚斯克戰役已經開始的信息,更能確認這一判斷。事實上俄軍的真實意圖並非是中部和南部軍區要休整,而是大部兵力都要休整。所謂的斯拉維揚斯克戰役開始的迷魂彈,無非是嚇唬當面烏軍,迫使其不敢主動進攻的假把式;而盧甘斯克對塞弗爾斯克——阿特木斯克防線的進攻,基本也是在炮兵火力支援下的日拱半卒罷了。 俄軍的真實意圖是想通過大勝之後,趁着有利局面調控戰爭進度,通過夏秋季的長期休整,恢復合同兵部隊及頓巴斯武裝的戰鬥力,等待冬天的到來。一旦入冬的話,西方在面臨一系列問題的背景下,很可能會減少對烏克蘭的軍援;而休整過來的俄聯軍便可捲土重來,對烏軍發起雷霆一擊。這也是隨後哈爾科夫方向俄軍出現空心化的主要原因所在,也能解釋塞弗爾斯克——阿特木斯克防線和頓涅茨克武裝在正面戰線上“雷聲大,雨點小”的後續情況。講白一點,俄聯軍就是在拖時間,同時儘可能消耗當面烏軍,以待有利時機的到來和現有戰力的恢復。具體就各戰線上的情況來說,盧甘斯克和頓涅茨克武裝是就地休整,因此它們有餘力在各自戰線上發起有限攻勢,牽制烏軍。哈爾科夫方向和赫爾松主要得靠俄軍自己來守,因為哈州背靠俄本土,俄軍可能以為烏軍不敢來打,所以兵力配置很空虛;而赫爾松方向直面了最多的烏軍機動部隊,俄方又需要赫爾松為克里米亞充當屏障,因此在實際軍事壓力存在的情況下,反而有更多的戰備。 這也就使得烏軍在8月底的赫爾松大反攻中,接連碰壁;而在9月初的哈爾科夫反攻中,烏軍則直接捅破空心化的俄軍防禦體系,取得大勝。所以說不是俄軍不想要哈爾科夫,像伊久姆那麼重要的方向,怎麼可能不想要呢?而是俄軍在實力和戰略的平衡上出現了問題,它無法以有限的兵力去充實整個戰線。當然,哈爾科夫的部署漏洞和敗績,與俄軍的戰略失誤是息息相關的。總的來說俄軍的哈爾科夫的之敗,是在為不切合實力的托大所付出的代價。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俄方始終抱有的一個思路是依靠現有的力量去解決烏克蘭問題,在不進行動員的情況下,依照現有實力它只能是在上述的戰略部署下去分配力量。但現實是這些力量解決不了問題,在力量不足的情況下,戰略部署必然會出問題。俄軍所面對的不是單純的烏克蘭軍隊,而是有北約體系加成下進行了全國總動員的本土作戰的軍隊。俄軍的瞞天過海和空城計理論上能騙過純烏軍,但騙不過北約的軍事偵察體系。在這種情況下,雙方的人力差距必然會在某個戰場上被暴露出來。 如果後續的應對不當,必然又會因此而招致一連串的失敗,而哈爾科夫就是這麼個情況。也正是因為哈爾科夫之敗,俄方不得不重新評估西方支援下烏軍的實力,隨後作出了動員30萬人的舉措。當然,俄軍遲遲不願意動員不是它不知道動員的好處,而是因為動員本身是一把雙刃劍,在自我評估在可控範圍內時,它不願意走到這一步。然而,哈爾科夫之敗不得不讓俄羅斯領導層重新評估戰場情況。我們看普京和紹伊古關於動員時的講話,無不在強調西方的威脅,這當然是事實,而且是眾所周知的事實。而後續的部分動員及烏克蘭4州公投入俄便是俄方痛定思痛後的直接反應。對俄羅斯來說,這一仗輸不起,該是動真格的時候了。然而,動員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戰場上的不利態勢還在蔓延,接下來我們再回到紅利曼戰局中,談談具體的作戰進程。 烏克蘭在搞全國總動員大家都知道,其除了30個左右的正規主戰旅外,還激活了10餘個預備役旅,另有領土防衛旅約30個、國民衛隊的旅團約20個,可用於地面戰的兵力是相當多的。烏軍動員兵當然談不上什麼戰力多強,但是讓這些兵去填線守備還是可以的。烏軍在關鍵地帶甚至可以做到每一個路口、村鎮、林子都能撒上連排班不等的兵力去守備。在俄軍的炮火戰術和穩紮穩打的風格下,它的進攻速度就提不上來。而烏軍通過領土防衛軍大量接手陣地,便釋放了大量的主力軍,可編組為攻擊兵團。 然而這些烏軍在衝擊過程中並未遇到有力俄軍的阻攔,哈爾科夫方向的守備烏軍遂投入作戰,擴大戰果。不過在伊久姆以南的烏軍當時還沒有敢大舉動作,因為它們面對的恰恰是俄軍在哈爾科夫方向上少部分的主力正規軍,不敢太大意。結果開戰沒幾天,俄軍便在哈爾科夫全面收縮,不光伊久姆不要了,連在哈爾科夫城北、城東的牽制陣地也不要了。參與哈爾科夫反攻的烏軍一方面開始渡過奧斯基爾河,向東進攻,另以一部加入到頓涅茨克方向的攻勢。此時烏軍在斯拉維揚斯克城市群的主力兵團也坐不住了,開始尾隨俄軍渡過奧斯基爾河和北頓涅茨克河,展開對紅利曼的攻擊,而這一塊地盤已經是屬於頓涅茨克北部了。烏軍想打紅利曼,實在是有太多理由了。 俄軍先前占領紅利曼繳獲的地圖我們第一節內容就提到了,這裡戰前是烏軍的戰區轉運樞紐,是哈爾科夫方向支援頓巴斯作戰的前沿基地。當然,在俄軍接連奪占伊久姆和紅利曼之後,這些要地便成為了俄軍攻擊斯拉維揚斯克的前沿基地,構成了整個北線的俄軍大營。頓巴斯北線的烏軍,此前想都不會想紅利曼,畢竟血戰幾個月連伊久姆的邊兒都沒推過去,此後幾個月甚至大動作都不敢有。如今俄軍伊久姆大營竟然在幾天內就被拿下,俄軍根本沒多少力量和戰心。收復伊久姆打通了哈爾科夫到頓巴斯的交通線,但要說徹底解除烏軍在北線的威脅還談不上,關鍵就是紅利曼如果不拿下,徹底的勝利就還談不上。 這些部隊大部分都是守備斯拉維揚斯克的,可既然俄軍根本就沒多少主力軍,還守備個啥呢?在紅利曼方向,當地烏軍最早在9月8日開始派出特種偵察分隊渡河試探,並準備渡河器材。9月9日時,烏軍攻擊部隊已經就緒,已經有小規模戰鬥的消息傳出;到9月10日,烏軍炮擊紅利曼,同時地面攻勢大規模展開。當天晚些時候,俄羅斯國防部確認,其巴拉克列亞——伊久姆集團將重新部署到頓涅茨克境內,以加強這一方向的力量。之前我們判斷,所謂的巴拉克列亞——伊久姆集團可能只是空架子,其除了一小部分主力軍外,主要就是幾千名國民近衛軍和預備役民兵,根本談不上所謂的集團。如果這個集團真的具備數萬人的實力,它不會連幾天都守不住,更不會說“重新部署”到頓涅茨克境內(其實就是紅利曼區域)後,兵力密度還不夠。然而事實是隨後的紅利曼之戰中,俄聯軍兵力密度還是不夠,那麼所謂的巴拉克列亞——伊久姆集團真的存在嗎? 9月10日時,紅利曼形勢還比較穩定至於紅利曼方向,烏軍在9月10日的進展主要是渡河攻擊該城南側森林地帶的幾個居民點。同時偵察分隊向郊區發起試探性進攻,但沒有得手。可以說紅利曼戰役此時就已經打響了,只不過大家都驚訝於俄軍在哈爾科夫的大踏步後撤,還顧不上關注這裡。9月11日,烏軍在對紅利曼的攻擊中使用了坦克,這說明其重武器已經開始轉運過河了。然而俄軍在紅利曼依然沒有多少正規軍,主要是BARS分隊和盧甘斯克的民兵武裝。不過這裡的守軍並沒有像哈爾科夫那樣一觸即潰,而是選擇了跟烏軍的正規主力軍交手,並守住了陣地。由紅利曼的守軍構成來看,在俄軍的戰略指導層面,它或許並不以為烏軍在東線能發起像樣規模的反攻,其在當地部署的力量大多只是維持性部隊,而非真正的守備部隊。尤其是跟赫爾松俄軍的守備情況相比,區別便非常明顯。 9月12日烏軍對紅利曼的動作已經很明顯了到9月12日時,俄軍基本收縮回奧斯基爾河以東、北頓河以北的區域,這一區域大部分屬於頓涅茨克北部,當然也是俄軍控制的唯一一塊頓涅茨克北部區域。烏軍為了迅速奪占紅利曼,開始在該城東南亞姆比爾河對岸渡河,開闢新的攻擊方向;另外在伊久姆方向,烏軍也在積極籌備力量,準備渡過奧斯基爾河東進。 不過此時還僅僅是不樂觀,俄軍收縮後的整體防線依然存在,如果後續調動生力軍的話依然有打出一波防守反擊的可能。而事實上俄軍也確實增援了一部分部隊,並在反突擊中將烏軍在東南側的部隊又逐回了北頓河南岸。既然紅利曼如此重要,俄軍又有援軍抵達,再加上所謂4州公投馬上就要開始,俄軍會不會在紅利曼真打一波呢?至少就當時的情況說,還是有可能的,畢竟一退再退,這叫什麼事兒?面對頑強守備的紅利曼,烏軍選擇了一面直接攻擊,一面向北繞路的方針,開始重點攻擊紅利曼北側到奧斯基爾水庫的大片區域。俄軍部署於這一線的部隊雖然數次打退了烏軍的進攻,但烏軍參戰兵力眾多,在試探出俄軍虛實後,便不斷以後續兵力攻擊俄軍防線薄弱處。俄軍在紅利曼以北區域的防禦態勢逐漸惡化,同時紅利曼附近的緩衝區也被逐漸蠶食,城區漸漸暴露於直接攻擊之下。 戰至9月24日,烏軍在奧斯基爾水庫南側的洛佐夫以東方向取得突破,該區域沒有多少俄軍的守備部隊,烏軍迅速長驅直入,在整個態勢上形成了對紅利曼區域叄面包圍的狀態。這個態勢簡直跟半個多月前烏軍在巴拉克列亞突破後,長驅向東的情況一模一樣。當時俄軍直接放棄了南側的伊久姆,如今又如何呢?應當說在紅利曼的俄聯軍守備決心比在伊久姆強,這裡儘管只是以BARS-13、BARS-16和盧甘斯克第208團為主的部隊,但防禦戰打得很頑強。面對烏軍正規主力數倍優勢兵力的輪番衝擊,一直確保了城區沒有被輕易占領。但是在紅利曼以北的區域,隨着烏軍突破範圍越來越大,當地俄軍卻很難組織得起有效防禦,而從塞弗爾斯克方向渡過北頓河的烏軍又對紅利曼守軍的後方補給線造成威脅,總體形勢很不樂觀。很明顯,烏軍的戰術就是正面鉗制,兩翼突破,在保持對紅利曼壓力的同時,南北兩翼快速突進,試圖包個餃子出來。自9月27日後,烏軍南北兩翼的部隊開始向紅利曼壓來,當地守軍只能依靠經基羅夫西克——托爾斯克——克里米納的補給線維持防禦。 到9月30日時,紅利曼幾乎已經被包圍,唯一的補給線也處於烏軍火力封鎖下。此時傳出了俄軍第58集團軍援軍到來的消息,當然按照俄軍在這一戰線的慣例,這些援軍不是用來打反擊的,而是在接應紅利曼守軍後撤,同時在後方穩定新的防線。至10月1日,俄國防部正式宣布為了避免遭到包圍,俄軍從紅利曼後撤,部署到更為有利的位置。至此本階段的紅利曼戰役結束,烏軍基本又吃下了大部分的俄控頓涅茨克北部地區。簡評:紅利曼戰役其實是烏軍哈爾科夫攻勢的延續,在連丟巴拉克列亞、伊久姆、庫皮揚斯克後,俄軍在哈爾科夫州只剩下東側的狹長條狀地帶作為盧甘斯克的屏障。而烏軍的斯拉維揚斯克集團隨後發起對紅利曼的攻勢,也隨着俄軍的撤離,而獲得了絕對勝利。經此一役,俄軍對頓巴斯烏軍的北線威脅基本解除,其攻勢應當還會繼續,具體戰況如何還有待後續觀察。 戰線基本要拉平了但僅就烏軍現在的戰果,如果轉攻為守穩固住的話,都已經是大大的得利了。烏軍在以紅利曼為核心的區域重新布防,將對俄軍後續的攻擊造成極大的障礙。這還僅僅是軍事上的情況,如果考慮到紅利曼本身屬於頓涅茨克,而現在又是該地要入俄的背景下,政治影響也是巨大的。紅利曼戰役的過程和結果沒有懸念,有懸念的是俄軍到底出了什麼情況?要知道哈爾科夫之敗還可以用兵力不足,遭到突然襲擊後應對失措來解釋,可到紅利曼之戰時,給俄軍的反應時間已經足夠長了。但事實證明,俄軍在紅利曼戰役中依然沒有足夠的力量投入,甚至能在較長時間內守住紅利曼城本身的關鍵還是靠的BARS分隊和盧甘斯克民兵。實事求是地說,這些守軍的表現是稱職的,而且打得相當頑強。但問題是俄軍的大部隊在哪裡?表現又如何呢?俄軍在紅利曼戰役中,是有正規軍參戰的,包括防禦階段的西部軍區部隊和來援的第58集團軍。 但是俄正規軍的力量依然不足,而且在作戰中不夠頑強(當然不是說所有參戰部隊都不頑強,是就整體來說的)。俄軍很少會決死守備某個據點,往往在烏軍出現在其側後便會後撤,因此若干居民點幾乎沒有死戰,就被棄守了。所以紅利曼戰役的這個結果,令俄國內上到軍政要員,下到普通民眾都非常不能接受,而且極其憤怒。其中車臣的小卡德羅夫最先開炮,炮轟俄中央軍區司令拉平將軍,同時指責了俄軍總參謀長格拉西莫夫。不過小卡德羅夫的開炮之舉並沒有得到絕對認同,因為中央軍區的拉平很可能是在哈爾科夫之敗後被拉去擦屁股的,俄國內主要還是認為西部軍區的部隊不行。至於俄軍總部的決策部署,這個基本是一致的不滿。之所以不滿的原因是不理解為什麼不派足夠的援軍?為什麼不堅守下去?昨天是伊久姆,今天是紅利曼,那明天又會是哪裡呢?就連一直在前線的軍事記者們都大發牢騷,對俄軍不堅守關鍵區域的決策頗為不滿。其實這些情況說複雜也複雜,說簡單也簡單,它本質就是戰略和實力上都出了問題,具體到戰場上只是直觀表現罷了。現在的俄軍狀況是,按照原先規劃的休整計劃,合同兵部隊的戰力尚未恢復,而動員兵還不能派上用場,處於戰力的空檔期。當然緊急把合同兵拉出去,也不是不能打。可關鍵是這一線的部隊又是問題頗多的西部軍區部隊,它偏偏還真就不太能打,這找誰說理去? 從單純軍事角度看,俄軍豁出傷亡跟烏軍在紅利曼死戰一場,基本可以打殘烏軍的機動部隊。可俄軍不願意去下死戰的決心,當然西部軍區部隊更不願意去承受大批的傷亡。那麼既然將來30萬大軍都要動員了,索性就先撤吧,保存現有力量以待將來算了。這種想法對不對?我個人是不太理解的,因為打仗不是請客吃飯,是要死人的;現在想着少死傷,將來可能要付出更大代價。而且一敗再敗,民心士氣上遭受的打擊也很大。人家赫爾松的俄軍苦戰一個月,基本能守住陣地;你這邊稀稀拉拉不到一個月,戰線崩盤了,這讓那些能打的部隊怎麼想?當然這也就是個人看法,我們畢竟不是俄軍,現在就連俄羅斯人自己都十分不解,那俄軍決策層怎麼衡量的,是人家的事兒。 |
|
|
|
作者:a自由人 回復 a自由人 回帖時間:2022-10-02 11:06:42 作者:a自由人 回復 a自由人 回帖時間:2022-10-02 10:54:20 作者:a自由人 回復 a自由人 回帖時間:2022-10-02 10:50:12 作者:a自由人 回復 a自由人 回帖時間:2022-10-02 10:45:14 作者:a自由人 回復 a自由人 回帖時間:2022-10-02 10:42:40 作者:a自由人 回復 a自由人 回帖時間:2022-10-02 10:41:16 作者:a自由人 回帖時間:2022-10-02 10:39:30 |
實用資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