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納川
萬維讀者網 > 天下論壇 > 帖子
誰設計、製造了新冠病毒(四)匪夷所思
送交者: 苦難與榮耀 2023年05月21日00:53:57 於 [天下論壇] 發送悄悄話


接續:誰設計、製造了新冠病毒(四)第四組證據概要
(文章原標題:誰設計、製造了新冠病毒 四 巧合、奇蹟、跨界集大成者 I)


巧合、奇蹟、跨界集大成者


在謊言盛行、不辨是非的時代,說真話是沒有市場的。

假裝糊塗、弄虛作假、閹割信息、偷換概念、避重就輕、避真就偽、閃爍其辭、語焉不詳、邏輯混亂、漏洞百出、指鹿為馬、魚目混珠、移花接木、偷梁換柱、捕風捉影、牽強附會、無中生有、顛倒黑白。。。絡繹不絕,招搖過市、大行其道,甚至頭頂科學、專業、權威、主流的冠冕;而擺事實、擺證據、講道理,用論文、數據、事實、細節、常識、邏輯詳實嚴謹地揭示、還原真相則成了說夢話,能得方寸容身之地、發聲之所便阿彌陀佛、謝天謝地。

新冠病毒的來源真相,新冠疫情的發生真相不應是小圈子裡的秘密。

上一篇文章概括介紹了新冠溯源的第四組證據,該組證據及之前的三組證據從不同角度揭示了新冠病毒來源,指證了相同的新冠病毒核心設計、製造人。在展開第四組證據的具體細節,出示論文依據、序列依據及其它依據之前,插敘一些其它溯源內容。

新冠疫情首先報告於武漢,新冠病毒是否就必定源自武漢?如果新冠病毒源自實驗室,它是否就一定源自武漢的實驗室?

新冠病毒究竟源自何處?它究竟出產自什麼地方?

要回答上述問題,有必要先了解:

新冠病毒是一種什麼樣的病毒

新冠病毒當然是一種冠狀病毒;但是,作為一種冠狀病毒,新冠病毒實在太不正常,實在太“出類拔萃”、“超凡脫俗”,實在太不自然了。一種病毒在自然演化中產生一種、二種乃至幾種不同尋常的結構、能力、特性,都是有可能的;但是,從來沒有一種病毒象新冠病毒這樣,“自然演化”得如此離譜,“自然演化”得離奇反常之處如此層出不窮,如此匪夷所思。新冠病毒的真實面目是你無法想象的,它是集冠狀病毒、非冠狀病毒、致病細菌、寄生蟲、人類。。。的基因結構於一身,混身巧合、奇蹟的跨界集大成者,無論在冠狀病毒中,還是在整個病毒界,這樣的跨界集大成者都史無前例。想必你會質疑,這種說法有依據嗎?為什麼我,我身邊的人都不知道?鮮為人知,因為很少被宣傳。下面將展開說明,為何將新冠病毒稱為“跨界集大成者”,並附上一部分簡明的依據。

1、新冠病毒擁有很多其近親病毒無一具有的結構、能力、特性,其中三個例子是furin酶切位點、三關節式鉸鏈結構、O-Linked聚糖結構,還有一些例子包含在本文稍後的內容中。

2、新冠病毒不僅擁有一些近親病毒無一具有,但八杆子打不着的冠狀病毒擁有的結構、能力、特性,還擁有一些其它冠狀病毒無一擁有,但“來自”非冠狀病毒的結構、能力、特性。與新冠病毒存在結構、能力、特性關聯的非冠狀病毒包括艾滋病病毒(逆轉錄科慢病毒屬)、埃博拉病毒(絲狀病毒科)、甲型流感病毒(正黏液病毒科)、登革熱病毒(黃病毒科黃病毒屬)等等。下面特別說明,新冠病毒與艾滋病病毒的結構相似性及其它關聯:

1)新冠病毒刺突蛋白基因組中含有四個與艾滋病病毒相同或高度相似的短基因片斷,這四個基因片斷分別存在於艾滋病病毒的gp120蛋白(包膜蛋白)和Gag蛋白(衣殼結構蛋白)中,它們與病毒的免疫破壞能力有關。這四個基因片斷在已知的其它冠狀病毒中都不存在;

2)新冠病毒與艾滋病病毒都具有致病能力強大的furin酶切位點(furin切割序列)。

3)和艾滋病病毒一樣,新冠病毒也具有人體免疫系統破壞能力,新冠病毒的免疫破壞能力雖然弱於艾滋病病毒,但仍然非常顯著。艾滋病病毒能利用gp120蛋白結合CD4受體,感染、破壞CD4+T淋巴細胞,新冠病毒也能利用刺突蛋白結合CD4受體,感染、破壞CD4+T淋巴細胞(新冠病毒不能利用T細胞複製、擴散,只能與T細胞“同歸於盡”;而艾滋病病毒則能在T細胞內複製,並在破壞T細胞後擴散到T細胞外)。新冠病毒的免疫破壞機制、途徑是多重的。新冠病毒還能通過結合CD8受體,感染、破壞另一種T淋巴細胞—CD8+T淋巴細胞,通過結合CD169受體,感染巨噬細胞。稍後將提到新冠病毒廣泛的受體結合能力。稍後還將提到,新冠病毒兼具眾多病原體(致病細菌、寄生蟲、病毒)的抗原結構,它們也可能賦予新冠病毒其它免疫破壞途徑,或助力既有的免疫破壞途徑。新冠病毒的免疫破壞能力也可能與其強大的furin酶切序列有關。

新冠病毒擁有極其全面的人體免疫系統對抗能力,除免疫破壞能力外,新冠病毒還具有免疫逃避(免疫屏蔽)能力、免疫干擾、免疫抑制能力。

4)新冠病毒是同支系(β譜系B支系,即乙型冠狀病毒屬Sarbecovirus亞屬)冠狀病毒中唯一具有O-Linked聚糖結構的病毒,這一結構有免疫屏蔽、免疫逃避的作用(聚糖屏蔽類型的免疫逃避)。O-Linked聚糖結構在冠狀病毒中並不多見,具有這一結構的最著名的兩種病毒是艾滋病病毒和埃博拉病毒。

5)新冠病毒還具有類似艾滋病病毒的逆轉錄自身RNA為cDNA(RNA的互補DNA),並將cDNA整合入人體被感染細胞DNA的能力/特性。新冠病毒的這一能力/特性雖然只是初具雛形,並不健全(比如,新冠病毒不能象艾滋病病毒那樣,通過整合到人體細胞中的基因組信息產生新的新冠病毒),但這一“逆轉錄RNA-宿主DNA整合”特性之前在冠狀病毒中從未報告過。

除上述五點外,新冠病毒與艾滋病病毒的緊密關聯還體現在二者的治療方面。多種艾滋病傳統藥物已被用於治療新冠感染,包括:洛匹那韋/利托那韋(lopinavir/ritonavir, LPV/r,克力芝)、恩曲他濱(emtricitabine)、丙酚替諾福韋(tenofovir alafenamide)或前二者的聯用品--舒發泰(Truvada)、達蘆那韋/考比司他(darunavir/cobicistat,普澤力) 等等,還有一種艾滋病藥物Elsulfavirine(依斯沙韋林)正被用於新冠治療的二期臨床研究。

新冠病毒的“小艾滋”之稱並非浪得虛名、誇大其辭,從未有一種冠狀病毒與艾滋病病毒存在如此之多的關聯,其它冠狀病毒與艾滋病病毒可能至多同時存在兩項關聯。某些鼠冠狀病毒同時存在furin酶切位點和O-Linked聚糖結構,如MHV-A59(小鼠肝炎病毒A59株系),但鼠冠狀病毒與新冠病毒親緣、演化關係實在太遠,基因組差異實在太大了。

新冠病毒號稱來自動物,號稱自然演化自自然界,但它與艾滋病病毒的密切關聯,自然演化根本無法解釋。然而,站在非自然的視角,一切就全都自然而然、順理成章了。

3、新冠病毒還擁有一些獨一無二的,在冠狀病毒、非冠狀病毒中都前所未見的獨特結構、能力。比如三關節式鉸鏈結構。新冠病毒的刺突蛋白整體為三關節式鉸鏈結構,它的三個關節式鉸鏈與人體的臀、膝、踝三個關節相仿。具有三關節式鉸鏈結構的新冠刺突蛋白非常靈活,它能以靈活多變的姿態結合受體,它還能通過靈活改變外形和構象來逃避抗體和免疫細胞的結合,三關節式鉸鏈結構賦予了新冠病毒O-Linked聚糖結構之外的另一重免疫逃避途徑。三關節式鉸鏈結構在其它冠狀病毒的刺突蛋白中從未發現過,類似結構在非冠狀病毒中也從未報告過。新冠病毒出現前報告的病毒中的鉸鏈結構皆為單關節式的單一鉸鏈。



新冠病毒刺突蛋白三關節式鉸鏈結構模型圖

新冠刺突蛋白利用三關節式鉸鏈結構靈活接觸、結合ACE2示意圖

新冠刺突蛋白RBD挺立結合受體,側伏逃避抗體結合示意圖

論文依據一:
In situ structural analysis of SARS-CoV-2 spike reveals flexibility mediated by three hinges
(原位結構分析揭示了三個鉸鏈介導的新冠病毒刺突蛋白的靈活性)
https://science.sciencemag.org/content/370/6513/203

論文依據二:
(Cell entry mechanisms of SARS-CoV-2)
新冠病毒的細胞進入機制
https://www.pnas.org/content/117/21/11727

另一個例子是,新冠病毒具有令人震驚的廣泛的受體結合能力。新冠病毒感染細胞可用、可結合的受體遠遠不只ACE2及重要輔助受體TMPRSS2(跨膜絲氨酸蛋白酶2),已知的新冠病毒可結合的獨立或輔助人體細胞受體超過十幾種!新冠病毒集多種冠狀病毒的受體結合能力於一身,它可能還兼具一些非冠狀病毒的受體結合能力。新冠病毒的受體結合能力令其它所有病毒望塵莫及,之前從未出現過受體結合能力如此廣泛的冠狀病毒、非冠狀病毒。因時間、篇幅關係,如有機會,新冠病毒可結合受體的名稱及相關細節將在以後整理介紹。

4、新冠病毒具有前所未見的泛器官、組織、細胞感染能力。新冠病毒能感染幾乎所有的人體器官、組織;新冠病毒能感染各種各樣的人體細胞,除各個內臟器官的上皮細胞外,它還能感染血液細胞(紅細胞、白細胞)、淋巴免疫細胞(CD4+T淋巴細胞、cd8+T淋巴細胞、巨噬細胞)、生殖細胞、神經元細胞等等。新冠病毒的泛器官、組織、細胞感染能力與其強大的ACE2結合能力、強大的furin酶切序列有緊密關係,ACE2、furin蛋白酶在人體內都有廣泛的分布。廣泛的受體結合能力使新冠病毒能夠通過獨立於ACE2、furin蛋白酶的途徑感染更多的細胞、組織、器官,從而進一步強化了其泛器官、組織、細胞感染能力。

在新冠病毒出現之前,從來沒有哪一種病毒,哪一種病原體能夠結合如此之多的人類受體,能夠以如此豐富、多樣的途徑感染人體細胞,能夠感染如此廣泛的人體器官、組織,感染如此廣泛的各種人體細胞。

5、同樣不可思議的是,新冠病毒還兼具眾多非病毒生物(如人類)、微生物(如瘧疾寄生蟲、眾多致病細菌)、非生物蛋白質(如細菌毒素)的結構、能力、特性;令人觸目驚心的是,與新冠病毒存在相同或相似結構的病菌名單中,赫然包括結核分枝桿菌、麻風分枝桿菌、炭疽桿菌、破傷風梭菌、幽門螺桿菌、霍亂弧菌和鼠疫耶爾森氏菌。。。!其中部分病菌的可怕用途眾所周知。新冠病毒還與葡萄球菌腸毒素B,一種被視為化學戰劑/毒素類生物戰劑/生物恐怖製劑的非生物蛋白質存在高度相似的結構!實在是曠古絕今,令人不寒而慄!以下是有關展開說明。

1)如上一篇文章所述,新冠病毒刺突蛋白與人類ENaC-α(上皮鈉離子通道的α 亞基)具有相同的長furin切割序列RRAR'SVAS,它使新冠病毒刺突蛋白得以模擬、冒充、利用、劫持人體ENaC的水解、激活機制,有效提升了病毒的感染、致病能力。這一巧合的不可思議之處在於:RRAR'SVAS序列在生物界極度罕見。除新冠病毒外,其它冠狀病毒的S蛋白(即刺突蛋白)皆不含有RRAR'SVAS序列;就人體而言,RRAR'SVAS序列只存在於ENaC-α的aa(amino acid,氨基酸)序列之中,即ENaC-α是(aa序列)含有RRAR'SVAS序列的唯一一種人體結構;除人類外,只有五個物種的ENaC-α具有RRAR'SVAS序列;此外,新冠病毒與人類ENaC-α共有的RRAR'SVAS序列,還恰巧出現在對病毒感染、致病能力至關重要的S蛋白S1亞基、S2亞基交界處。

論文依據一:
SARS-CoV-2 strategically mimics proteolytic activation of human EnaC
(SARS-CoV-2策略性地模擬人ENaC的蛋白水解激活)
https://elifesciences.org/articles/58603

論文依據二:
A call for an independent inquiry into the origin of the SARS-CoV-2 virus
(呼籲對SARS-COV-2病毒的起源進行獨立調查)
https://www.pnas.org/doi/10.1073/pnas.2202769119


2)非洲科學家發現,新冠感染在臨床和病理上與瘧疾(病原體為瘧原蟲)驚人相似,儘管許多撒哈拉以南非洲國家健康狀況不佳,醫療系統脆弱,但這些國家的新冠肺炎病例數量仍然很低,他們推測這可能與這些國家之前流行瘧疾,並廣泛使用抗瘧藥物有關。
論文依據:
The striking mimics between COVID-19 and malaria: A review
(新冠肺炎與瘧疾驚人的相似性:綜述)
https://www.frontiersin.org/articles/10.3389/fimmu.2022.957913/full

這意味着,感染瘧疾可能獲得對新冠病毒的免疫力,抗瘧藥物可能也適用於治療新冠感染。進而可推測,新冠病毒與瘧原蟲可能存在相同或相似的致病結構或致病機制(這一推測將在稍後得到印證)。事實上,眾所周知,抗瘧藥物--氯喹(chloroquine) 、羥氯喹(hydroxychloroquine)都已被用於新冠治療。

3)新冠病毒刺突蛋白能夠有效結合T淋巴細胞表面受體(CD4、CD8),而決定這一結合能力的新冠病毒特有的一段基因組序列(該段序列在其他β譜系B支系冠狀病毒中皆不存在),在序列本身和序列對應的多肽的空間結構上與葡萄球菌腸毒素B高度相似。

論文依據:
Superantigenic character of an insert unique to SARS-CoV-2 spike supported by skewed TCR repertoire in patients with hyperinflammation
新冠病毒刺突蛋白特有插入(序列)的超抗原特性在高炎症患者中由偏斜的TCR庫支持
https://www.pnas.org/doi/10.1073/pnas.2010722117

註:
腸毒素是金黃色葡萄球菌等細菌的代謝產物,是一類蛋白質分子。
(葡萄球菌)腸毒素B(SEB,Staphylococcus auresus Enterooxin B,金黃色葡萄球菌腸毒素B) ,也稱為B型腸毒素,是一種強大的超級抗原毒素,被不同國家、國際組織定義為化學戰劑/毒素類生物戰劑/生物恐怖製劑。
腸毒素B(SEB) 能結合TCR(T Cell Receptor,T細胞受體)V區結合域的的Vβ片斷。

4)以色列科學家發現,新冠病毒與登革熱病毒之間存在潛在的抗原(檢測)交叉反應。在他們的隨機樣本實驗中,對新冠感染者進行登革熱抗原檢測,約1/5的新冠感染者被檢測為登革熱陽性病例;對應地,對登革熱病例的保留樣本進行新冠抗原檢測,大約相同比例的登革熱病例被檢測為新冠陽性(這意味着新冠病毒與登革熱病毒存在相似的抗原結構)。計算機分析揭示,新冠病毒刺突蛋白S2亞基HR2結構域的相關抗原位點與登革熱病毒包膜蛋白(的抗原位點)可能存在相似之處。
注。HR2:Heptad Repeat 2,七肽重複序列2,第二個七肽重複序列。

論文依據:
Potential Antigenic Cross-reactivity Between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 (SARS-CoV-2) and Dengue Viruses
(SARS-CoV-2與登革熱病毒之間潛在的抗原交叉反應)
https://academic.oup.com/cid/article/73/7/e2444/5892809

5)印度科學家2021年7月在線發表的一篇論文指出: 新冠病毒刺突蛋白RBD(Receptor Binding Domain,受體結合域)9個軟件預測的潛在抗原位點中的7個抗原位點與12種致病細菌(結核分枝桿菌、麻風分枝桿菌、炭疽桿菌、伯氏疏螺旋體、產氣莢膜梭菌、破傷風梭菌、幽門螺桿菌、單核細胞增生李斯特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化膿性鏈球菌、霍亂弧菌、鼠疫耶爾森氏菌)、2種瘧疾寄生蟲(惡性瘧原蟲和諾氏瘧原蟲)以及甲型流感病毒的抗原結構具有分子相似性(7個新冠抗原位點與所列15種病原體中的54個抗原決定簇具有分子相似性,每個新冠抗原位點包含一個或多個三肽序列/抗原決定簇);

gr4_lrg.jpg

SARS-CoV-2刺突RBD與15種微生物(細菌、寄生蟲、病毒)抗原位點序列的相似性。藍色表示存在相似性(存在相同的三肽序列匹配),空白表示無相似性。

新冠病毒RBD中來自致病細菌的相似抗原序列大多數是毒素、毒力因素或其他有助於病原體入侵宿主細胞和組織,並在其中存活的蛋白質,眾所周知,這些病菌來源的抗原會對人體的眾多重要器官造成嚴重損害,例如肝臟、腎臟、血液、胃、心臟和骨骼;

新冠RBD中上述7個預測抗原位點都含有與結核分枝桿菌和惡性瘧原蟲相似的抗原結構,這意味着新冠感染應與結核病和瘧疾有明顯相同的症狀(這印證了前面非洲科學家的論文);

與眾多病原體存在相似的抗原結構(兼具眾多病原體的抗原結構)導致新冠感染複雜的病因,複雜多樣的病理症狀;眾多致病抗原的存在可能誘發強烈、過度的先天性和適應性免疫反應(如免疫細胞過度激活、細胞因子過度分泌等等),並造成新冠感染者多器官衰竭;

論文還指出:抗瘧疾和抗結核藥物將對新冠臨床治療有益;抗麻風、抗萊姆病、抗鼠疫、抗炭疽藥物/疫苗等也有望對新冠治療有益;此外,有瘧疾、肺結核等上述15種病菌、寄生蟲、甲流相關疾病病史者,及曾免疫/接種過相關疫苗者預計會對新冠感染表現出相當程度的抵抗力(這再次印證了非洲科學家的論文)。

論文依據:
Antigenic sites in SARS-CoV-2 spike RBD show molecular similarity with pathogenic antigenic determinants and harbors peptides for vaccine development
新冠病毒刺突蛋白RBD中的抗原位點與致病性抗原決定簇具有分子相似性,並含有(可)用於疫苗開發的肽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171298521000395
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8297981/

列位看官或許已經注意到了,與新冠病毒存在相似抗原的15種微生物都是大名鼎鼎的高致病性人類病原體。試問,新冠病毒如果來自自然界,來自動物,那麼,它們是如何自然演化出如此之多的人類病原體抗原的?新冠病毒刺突蛋白RBD中與12種高致病性細菌、2種寄生蟲及甲型流感病毒相似的眾多抗原結構是自然演化隨機產生的,還是廣為借鑑、集“眾家”所長、人為精心賦予的?

他們為什麼不向公眾宣傳、普及新冠病毒的種種離奇反常之處和有關科學發現,展開科學討論?

集冠狀病毒、非冠狀病毒、致病細菌、寄生蟲、人類、毒素。。。基因結構、分子結構於一身,混身巧合、奇蹟,不可思議、匪夷所思、觸目驚心的跨界集大成者-新冠病毒,究竟源自哪裡?產於何處?來自蝙蝠嗎?來自穿山甲嗎?忙於滿世界搜集、分離、測序、鑑定蝙蝠冠狀病毒,從未發表過功能增益研究論文,病毒合成、改造技術落後世界頂尖水平16年的武漢病毒研究所,會是超級病毒的設計、製造者嗎?誰才是新冠病毒真正的設計、製造者?


(未完待續)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22: 病毒的真相慢慢都會出來.
2022: 猴痘,計劃之中?
2021: 越來越深
2021: 賽格大廈震動因舊金山“卡門渦街”現象
2020: 所謂人大政協
2020: 台灣大陸狀態回顧與展望
2019: 中美之間“文明衝突”?必須贊同!
2019: 習主席義和團式自慰,害國害民。
2018: 改開可以復盤了嗎?—紀念白求恩篇(下
2018: 武漢一大學副教授批評修憲遭開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