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納川
萬維讀者網 > 天下論壇 > 帖子
聚焦近代,失焦民國——初識台灣(結語)
送交者: 湮滅之城 2023年08月15日12:27:48 於 [天下論壇] 發送悄悄話


聚焦近代,失焦民國——初識台灣(結語

20171223


即將結束此次遊歷的述錄時,想到了這樣的概括:聚焦近代,失焦民國。

對於台灣近代所發生之事,似乎經歷了一個由模糊逐漸清晰的過程,是為“聚焦”;

而對於民國之脈絡走向,則正相反,經歷的是一個由貌似清晰逐漸模糊的過程,如同“失焦”。

之所以這樣,或許正應驗了一個經驗之談:對於歷史之宏大畫面,只宜遠觀、難以近究吧。

現今的台灣,無論怎樣強調它的原生性,近代以前的原住民也只占總人口的2-3%,其餘的全部為漢族。

正是在這樣的大背景之下,台灣逐漸形成了與大陸所有區域文化不同的文化——移民文化。雖然從更久遠的歷史看,人類總是不斷地從一地遷徙到另一地,但台灣的移民發生在近代,而且一直為統治者所禁止。

我曾多次提及,一說到台灣,往往容易聯想到“鄉愁”,但豈不知,“鄉愁”正是一種“孤獨”的表現!

早至北宋年間,大陸與台灣就有了民間的、經濟的往來,“海”和“商”天然關聯,“販海”開始盛行。可惜,建立在宗法與農耕文明基礎上的皇權官僚體制,是一種嚴苛的垂直型等級社會結構。在皇帝們看來,以社會橫向平等聯繫的“商”,確實能對“垂直”的等級體制構成致命威脅,不可任其發展。

於是,明朝發明了一切由官方主導的貿易方式,即“進貢加賞賜”的所謂“朝貢”方式。然而,官方商業進行的同時,民間商業交換悄然而起,雖違“法”,但民不告官不糾。朝廷為完全禁止民間貿易,在廣州、泉州等地設置了“市舶司”(類似於計劃經濟下的外貿部加海關),誰知這樣一來,對外貿易反倒有了一個若明若暗的“管道”,從上到下睜一眼閉一眼,海外貿易就這樣在夾縫中蹣跚進行。

1523年,日本商人之間在浙江沿海發生了著名的“爭貢之役”,明政府索性關閉了所有的“市舶司”,“海禁”更加嚴厲。

正是在這種大背景下,台灣迎來了第一批桀驁不馴的移民。當許多沿海居民參與的“海商”活動失去一切合法管道後,就成了“海盜”。

當台灣移民最早出現在我們的史書中時,台灣在明朝皇帝眼中是個地道的“海盜窩”。

明王朝最終有效地扼殺了自身僅有的生機與活力。

到了清朝,雖然出於軍事考慮,在施琅的努力下總算把鄭成功從荷蘭人手裡奪回來的台灣接管了,但那種“視民如水火,防商如防盜”的統治意識絲毫不減。於是,清初在沿海奉行“遷界令”,即把沿海30里的居民全部內遷,嚴防偷渡台灣而投奔鄭氏。這對於一個新興政治勢力為鞏固江山之目的,似乎可以理解。可惜到了康熙,在台灣這個關乎全民族的大問題上,仍未表現出任何的開明和通達,“海禁”變成了“禁渡”,從此,在清朝統治台灣的200餘年間,不是積極地鼓勵移民,獎勵墾植和貿易,而是極盡限制之能事。

遷界令的直接影響就是使農業、漁業及海外貿易都受到很大的摧殘。海盜也活動猖獗,沿海治安動盪,對外貿易也一落千丈。

中國人歷來安土重遷。背井離鄉且漂洋過海去謀生,是一件痛苦而艱難的事。然而對於到台灣的漢族移民來說,更為痛苦和艱難的卻是中央王朝的禁渡政策。

明令不許,只好冒險偷渡,“偷渡”中不知有多少人葬身魚腹,又有多少雖免於魚腹之難,卻被當局繩之以“法”。由於嚴禁家眷入台,台灣移民單身男子居多,婦女極少。許多移民不得不與親人天各一方,鰥居終老,過着孤苦寥落的生活。

移民,本是充滿冒險和浪漫的開拓,但在我們大陸文化的邊緣地區台灣,竟然是如此的血淚斑斑,苦難深重。而台灣移民,卻又偏是千難百折不回頭地堅忍、執着、不屈不撓、頑強抗爭。

事實是,中華文明的中心從最早的中原文化逐漸南移,經歷了一個漫長的過程。然而,明清兩代對沿海發生的大小事情,經歷的卻是:由不感興趣,到反應遲鈍,直到力不能及。

這些遠離帝國中心,遠離文化中心而漂居在驚濤駭浪中的台灣移民們,不知是有心還是無意,他們以自己全部的熱情、意志和生命活力,在汲取外來文化的同時,頑強地保持着中華傳統文化的精髓。

“禁渡”政策直到1883年(光緒九年)台灣建省時才正式廢除。但隨之而來的,是1895年《馬關條約》的百年屈辱,台灣又割讓給了日本。

這恐怕就是台灣在海洋與大陸之間的夾縫中,為漢民族留下的四百年思索、一百年孤獨吧。

當我們的內心完全不能接受台灣從中華民族大家庭中分離出去這一假設時,我們更該痛苦地設問:中國歷代王朝可曾真正重視過台灣,將其視為自身大家庭中的一員?

曾經的台灣,一個蕞爾小島,只是在“二戰”勝利後回歸中國,以及蔣介石兵敗率部踏上海島之後,才逐漸為人們所關注,國際社會才越來越多地將聚光燈聚焦於此。

這裡引述一段史實:

日本投降後的19459月,日本第十方面軍總司令安藤等人在台為台籍官兵舉行解隊式。儀式之後,設宴表示“惜別”之意。酒過三巡,一位不得已在日軍中擔任准尉的台灣人起身憤然說道:“今天的宴會,既然是送行惜別,應當盡禮盡歡,一視同仁。為什麼席上日本人飲上等酒,台灣人飲劣酒,待遇要不同呢?日本人死到臨頭,還敢賤視台灣人!我們就先退席。”說完起身就走。在台灣人面前驕橫跋扈慣了的日本軍官哪裡容得下中國人的尊嚴?當即喝令那個台灣人“坐下!”一副盛怒的樣子。該台灣人也怒不可遏,索性舉起酒瓶,“咣噹”一聲,扔了過去。那日本人居然開槍射擊。結果是中日雙方一場混戰。台灣人奮力反擊,打死打傷30多個日本人。台灣人也死傷20多位。這大概是中國人抗戰的最後一幕。

整個日據時期50年,連日本人都承認,台灣人根本沒法同化。

但也正是由於這段時期,埋下了“台獨”的種子。

xDSC_1581.jpg

 陰雲籠罩下的“國父紀念堂”


一直認為,自1949年新中國成立,民國在台灣得以延續,因此欲尋找民國,感受民國,就要去看台灣。

但真正到了台灣,卻感覺民國已漸行漸遠,變得愈來愈加模糊。

從“國父紀念館”出來,與計程車司機對話:

我:你們會常來此地看看嗎?

司機:我們幾乎不來,來的都是外地人,包括東南亞、香港和大陸客(本地人對大陸人的稱呼)

我:“國父紀念館”里的換崗儀式還是值得一看的

司機:那些東西現在其實就是一種表演,和其它吸引遊客的景點沒有什麼區別……

我:你們了解大陸嗎?

司機:我沒去過,但是大陸人很有錢,有點像十幾年前的台灣人

我:為什麼台灣現在不如以前?

司機:主要怪李登輝、陳水扁,到了現在,更糟糕

……

xDSC_1582.jpg

“國父紀念堂”大廳里的孫中山塑像


xDSC_1586.jpg

“國父”俯視着這片土地的風雲變幻


xDSC_1593.jpg

xDSC_1616.jpg

紀念館側廊里一群鍛煉的學生,他們的旁邊有幾位身着黃衣的“修法”者

 

由於時間正巧,我們體驗了“國父紀念館”的換崗儀式,一塵不染的年輕禮兵一絲不苟地每天重複着相同的動作,觀看的人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麼多。即使是作為一種表演,形式化地流於表面,仍然會提出這樣的問題:這樣的安排還能持續多久?

xDSC_1600-1.jpg

準備換崗的禮兵向大廳中央行進,皮鞋落地之聲“咔咔”作響


xDSC_1612.jpg

看面目,他們是20歲上下的年輕人,不知他們對中國歷史有多少認知?他們真的了解民國嗎?


xDSC_1603.jpg

xDSC_1611.jpg

換崗儀式進行之中


讓我們來看看中華民國國父、中國國民黨創建者孫文於1924412日手書的《國民政府建國大綱》吧,全文僅二十五條,是針對國家建設提出的規劃。

xDSC_1590.jpg

“國父紀念館”內的《國民政府建國大綱》

 

《建國大綱》以選舉、罷免、創製、複決作為人民應有之“權”,以行政、立法、司法、考試、監察作為政府施政之“能”,權能區分,以實現三民主義。另外,將建設國家的進程分為軍政、訓政與憲政三個階段。

軍政時期,從1917年成立廣州軍政府起,到1928年國民政府完成北伐止。

訓政時期,從1928年國民政府制定《訓政時期約法》起,至1947年發布《訓政結束程序法》止。此階段由當時執政的國民黨實行“一黨訓政”和“一黨領政”,施行黨國體制。

憲政時期,原本國民政府於1936年擬定公布了《中華民國憲法草案》,預備正式立憲。但由於抗日戰爭爆發,制憲國民大會未能召開,立憲遂向後拖延。直到抗戰勝利後,1947年制憲國民大會通過並公布了《中華民國憲法》,民國應算進入憲政時期。但隨後因為受到1948510日實施之《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限制,實質上要等到該條款於1991年廢止後,憲政才算正式開始。

如此算來,現今的民國該是憲政時期,然而,國民黨下台後近些年來台灣的走向,是否延續了國父所制定的《國民政府建國大綱》的初衷呢?

特別提一句,我在紀念館內見到了由大陸畫家李斌創作的大型油畫《國父》的原件。李斌出生於1949年,1968年赴黑龍江建設兵團,1978年作為特殊人才調入省美協任專業畫家,1980年成為中國美協會員,後旅美。

李斌是我喜愛的畫家之一,在這裡看到了他的畫的確有些出乎意料,畫旁標註字樣為,“由台北國父紀念館永久收藏展示”。

xDSC_1595.jpg

李斌的油畫《國父》

 

與“國父紀念館”相對應的是“中正紀念堂”。該紀念堂規制要比“國父紀念館”大得多,是眾多紀念老蔣的建築中規模最大者。

xDSC_1618.jpg

“中山紀念堂”一側牌樓


xDSC_1636.jpg

依然是烏雲密布,這頗具象徵意義,如今日之台海

 

除了高76米的主建築外,還有國家戲劇院、國家音樂廳(“兩廳院”),以及主建筑前的瞻仰大道、中央藝文廣場(後被改稱為自由廣場)、園區環外迴廊、中式庭園等。

xDSC_1641.jpg

從紀念堂向外看去


xDSC_1654.jpg

寬廣的瞻仰大道連接着中央藝文廣場

 

據查,紀念堂的設計隱含不少象徵意義。外表藍白兩色同南京中山陵相似,象徵民國國徽中的“青天白日”,紀念堂平面為方形格局,象徵老蔣的“中正”,坐東面西,遙望中國大陸。琉璃瓦八角攢尖頂代表八德,而隱藏其中的“人”字形象徵天人合一。紀念堂正面花崗石84階、大廳階梯5階,合計89階,表示老蔣享壽89歲,等等。

xDSC_1634.jpg

紀念堂的花崗岩階梯


xDSC_1642.jpg

紀念堂配套建築


xDSC_1651.jpg

曾經的中央藝文廣場,後被更名為自由廣場

 

圍繞中正紀念堂,曾有一場“更名”風波。民進黨執政期間,根據2007413日核定的《國立台灣民主紀念館組織規程》,成立了文教設施機構,將對原本設置同址的中正紀念堂進行改制。

後台灣教育部於20071117日宣布,拆除大中至正門上的“大中至正”四字匾,改作“自由廣場”,採用東晉書法家王羲之的字體;而主建築上的“中正紀念堂”匾額也同時更換為“台灣民主紀念館”,新匾額則採用唐朝書法家歐陽詢的字體。雖然此舉引起中央與台北市政府對於民主紀念館園區管轄權的爭議,工程仍從126日起開始執行,“中正紀念堂”匾額先被卸下;127日完成了外側“大中至正”字樣的拆除工作;128日晚間完成了“自由廣場”字樣的懸掛。

民主紀念館自成立之時即產生法律上是否存在的爭議。由泛藍陣營占多數的立法院在廢止組織規程後,主張民主紀念館不存在,也據此凍結以民主紀念館名義編列的預算;泛綠陣營則主張,立法院無權廢除相當於行政院行政命令的組織規程。

2008520日,執政黨由民進黨變更為國民黨。同年8月,行政院研擬廢止《國立台灣民主紀念館組織規程》,民主紀念館正式復名為中正紀念堂。如此,民主紀念館壽命約一年零三個月。民國政府遂於2009720日正式將中正紀念堂匾額重新掛回,自由廣場之名則保存下來。

到達“中正紀念堂”時,立有蔣公塑像的大廳即將關閉,故立即乘電梯趕赴樓上的大廳。

正堂上層青銅大門,其上天花板設有小穹頂,其中為青天白日的國徽。中正銅像位於正堂後方,高達6.3米,重21.25噸,面露微笑坐姿,穿着傳統長袍。銅像基座刻有“先總統蔣公遺囑”全文,銅像後方牆壁則懸掛有“民主、倫理、科學”字樣,以及“生活的目的在於增進全體人類之生活”、“生命的意義在於創造宇宙繼起之生命”等中正生前語錄。

與“國父紀念館”相同,這裡也由民國三軍儀隊常態進駐,每整點交接換崗。

xDSC_1626.jpg

紀念堂穹頂圖案


xDSC_1622.jpg

紀念堂內蔣公銅像


xDSC_1621.jpg

銅像前有禮兵站立


xDSC_1619.jpg

進入紀念堂後的大廳


xDSC_1620.jpg

老蔣的“座駕”,據介紹他只坐過一次

 

這裡將銅像下的總統蔣公遺囑全文列出:

自余束髮以來,即追隨總理革命,無時不以耶穌基督與總理信徒自居,無日不為掃除三民主義之障礙,建設民主憲政之國家,堅苦奮鬥。近二十餘年來,自由基地,日益精實壯大,並不斷對大陸共產邪惡,展開政治作戰,反共復國大業,方期日新月盛,全國軍民,全黨同志,絕不可因余之不起,而懷憂喪志!務望一致精誠團結,服膺本黨與政府領導,奉主義為無形之總理,以復國為共同之目標。而中正之精神,自必與我同志同胞,長相左右。實踐三民主義,光復大陸國土,復興民族文化,堅守民主陣容,為余畢生之志事,實亦即海內外軍民同胞一致的革命職志與戰鬥決心。惟願愈益堅此百忍,奮勵自強,非達成國民革命之責任,絕不中止!矢勤矢勇,毋怠毋忽。中華民國六十四年三月二十九日

與國父孫中山不同,蔣氏父子曾先後統治台灣,可謂毀譽參半,前者歷時25年,因“二二八”和“戡亂”遭人詬病,後者則因“廢除世襲、崇尚民主”令人懷念,但也有人認為,選錯接班人是其失誤。

在台灣的數天裡,我們所接觸的幾乎都是普通百姓,大部分是出租車司機、小攤位老闆和飯店服務生。與他們之間的交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台灣社會觀點的千差萬別。

與當地人A的對話:

A:對台灣的印象如何?

我:感覺十分親切,態度禮儀尤其好印象

A:那是因為大陸是我們的主要生意來源,之前生意還好,蔡一上來,亂整,不顧老百姓死活,這一年多來台灣生意大不如前,許多旅店陸續關門……

我:在你看來,哪任領導人是最好時期?

A:當然是蔣經國時期,那時他的政策許多人看不懂,但後來證明都是對的,這才有當年亞洲“四小龍”中台灣的崛起,那時候,台灣人比大陸人有錢得多,許多人去大陸投資辦廠,掙了不少錢,可惜大陸政策缺少一慣性,加上李、陳上台越整越亂,直到今天……

與當地人B的對話:

我:聽說台灣現在講求法治,不知道如果老百姓有怨,是否有說理的地方?

B:說起這個,還真不是說大話,老百姓的確有管道去告官

我:如果老百姓的確在理,能夠最終告倒官僚嗎?

B:一定的,這樣的例子太多了,如今的官員真的有點怕老百姓……

xDSC_1690.jpg

雨中的凱達格蘭大道,電視中常看到的示威遊行和靜坐的地方


xDSC_1694.jpg

台北的“總統”府

 

與當地人C的對話:

C:你們大陸人對自己的了解,不如我們對你們的了解,許多你們不知道的事,我們都知道

我:……

與當地人D的對話:

D:你們是來旅遊?

我:對

D:台灣有什麼好看的?越來越糟糕

我:哪個時期台灣最好?

D:李登輝時期,後來就不行了……

與當地人E的對話:

我:能不能推薦個地方,去品嘗台北美食?

E:台北沒什麼好吃的

我:聽說“鼎泰豐”十分有名?

E:徒有虛名,人還特別多,我們本地人都不去那,要是真想品嘗湯包,我推薦你們去“高記”

我:台灣鳳梨酥很不錯

E:哪有菠蘿,都是冬瓜做的,騙人的(其實,吃到朋友送的佳德鳳梨酥和鳳黃酥,十分美味,雖然成分中含冬瓜)

……

xDSC_1523.jpg

台北“鼎泰豐”門前排的長隊,讓我們最終品嘗了旁邊的“高記”


xDSC_1531.jpg

“高記”的師傅在包包子


xDSC_1533.jpg

“高記”店內一角

 

還有一些對話,不便在此展開,你懂得。

……

談到自由,想起我們冒雨在“二二八”紀念公園見到的情景:

一群老者圍繞在一個雕塑造型前在說着什麼,走過去看,有一位老者正在朗讀其中的碑文並進行着講解。

這裡也將碑文全文錄下:

台北二二八和平紀念公園的紀念碑碑文

一九四五年日本戰敗投降,消息傳來,萬民歡騰,慶幸脫離不公不義之殖民統治。詎料台灣行政長官陳儀,肩負接收治台重任,卻不諳民情,施政偏頗,歧視台民,加以官紀敗壞,產銷失調,物價飛漲,失業嚴重,民眾不滿情緒瀕於沸點。

一九四七年二月二十七日,專賣局人員於台北市延平北路查緝私煙,打傷女販,誤殺路人,激起民憤。次日,台北群眾遊行示威,前往長官公署請求懲凶,不意竟遭槍擊,死傷數人,由是點燃全面抗爭怒火。為解決爭端與消除積怨,各地士紳組成事件處理委員會,居中協調,並提出政治改革要求。

不料陳儀顢頇剛愎,一面協商,一面以士紳為奸匪叛徒,徑向南京請兵。國民政府主席蔣中正聞報,即派兵來台。三月八日,二十一師在師長劉雨卿指揮下登陸基隆,十日,全台戒嚴。警備總司令部參謀總長柯遠芬、基隆要塞司令史宏熹、高雄要塞司令彭孟緝及憲兵團長張慕陶等人,在鎮壓清鄉時,株連無辜,數月之間,死傷、失蹤者數以萬計,其中以基隆、台北、嘉義、高雄最為慘重,事稱二二八事件。

斯後近半世紀,台灣長期戒嚴,朝野噤若寒蟬,莫敢觸及此一禁忌。然冤屈鬱積,終須宣泄,省籍猜忌與統獨爭議,尤屬隱憂。一九八七年解嚴後,各界深感沉屙不治,安和難產,乃有二二八事件之調查研究,國家元首之致歉,受難者與其家屬之補償,以及紀念碑之建立,療愈社會巨創,有賴全民共盡心力。

勒石鐫文,旨在告慰亡者之天靈,平撫受難者及其家屬悲憤之情,並警示國人,引為殷鑑。自今而後,無分你我,凝為一體,互助以愛,相待以誠,化仇恨於無形,肇和平於永遠。天佑寶島,萬古長青。

而當時老者正在朗讀和講解的,正好是這樣的一段:“勒石鐫文,旨在告慰亡者之天靈,平撫受難者及其家屬悲憤之情,並警示國人,引為殷鑑。自今而後,無分你我,凝為一體,互助以愛,相待以誠,化仇恨於無形,肇和平於永遠。天佑寶島,萬古長青。”

我想說的是,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自由都需要付出代價!

xDSC_1686.jpg

“二二八”紀念造型


xDSC_1687.jpg

右面的為朗讀碑文的老者

 

短短八天,台灣帶給我們的信息量是如此之大,以至於需要一個時段進行梳理。其實,即使“初識”,可能也算不上,因為有太多的空白需要填充。

曾幾何時,我們自以為了解台灣,關心台灣,並時時評論台灣,但當我們真正面對台灣歷史、追尋民國蹤跡、探求社會現狀時,你會忽然發現,我們原來對台灣所知甚少,少到甚至無從下筆歸納。

如今,國際上所謂的“台灣問題”又成為一種干預遏制的籌碼,而“台獨”勢力的蔓延,有着深刻的歷史背景。

台灣及其文化,雖然是中西方文化融合的產物,然而你會深深感受到,中華傳統文化在台灣始終居其本位,是其靈魂!

借用一個人說過的話作為結尾吧:

海島,比關於海島的來歷更經得起磕磕碰碰。

台灣,比關於台灣的政治糾紛要來得實實在在。

台灣人,比關於台灣究竟“代表”着什麼更顯得親親切切。

 

附上幾張台北火車站的照片:

xDSC_1695.jpg

xDSC_1697.jpg

xDSC_1700.jpg

xDSC_1696.jpg

xDSC_1699.jpg

(全文完)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22: 世上有兩種人你最好不要跟他辯論:一是
2022: 金無明打過無數疫苗,天花小兒麻痹肺癆
2021: 抗戰勝利七十六周年!慶!
2021: 「民陣」惡行,不容姑息
2020: 知青掌權禍國,改開派將豋場。
2020: 喜見習主席外交思想碩果纍纍(二)
2019: 習帝掩蓋香港問題真像,誤導群眾,為鎮
2019: 習近平“夢碎”十九大 兩場交易被曝光z
2018: 習為何累死不討好?國內外妖蛾子太多
2018: 美制裁火雞國,致里拉崩貶。人民幣貶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