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納川
萬維讀者網 > 天下論壇 > 帖子
信號山與劃時代的跨洋無線通信試驗
送交者: 湮滅之城 2023年09月25日07:02:38 於 [天下論壇] 發送悄悄話


不久前,加拿大紐芬蘭島的聖約翰斯市一度成為全球關注的焦點。為探索100多年前於北大西洋沉沒的“泰坦尼克號”殘骸,今年618日,一艘載有5人的“泰坦”潛水器正是在這裡下水。原本,它潛入海底後行駛大約400海里便可抵達沉船現場,但結果釀成悲劇,潛水器意外爆炸,艇上5人全部遇難。

然而,聖約翰斯真正值得人們重點關注的,或許非信號山國家歷史遺址(Signal Hill National Historic Site)莫屬。

聖約翰斯面向大西洋,是北美最古老的英裔城市。早在1497624日,意大利航海家約翰·卡伯特(John Cabot)登陸紐芬蘭,成為首位航行至聖約翰斯港口的歐洲人,又因為當日恰逢聖施洗約翰日,城市因此得名。

1583年,英伊麗莎白一世發布特許,紐芬蘭島成為英國殖民地。之後這裡數易其主,先是1665年被荷蘭占領,後又遭法國先後三次攻擊占領。紐芬蘭島的每次易主,聖約翰斯的防禦工事都會被加強,直到18世紀的“七年戰爭”、美國獨立戰爭,19世紀的1812年戰爭,英國軍隊始終將聖約翰斯作為軍事基地。“二戰”期間,這裡更成為美國陸軍航空隊和反潛艇船隻的基地。

信號山,便是這座城市的制高點。

1762年,“七年戰爭”在北美戰場的最後一戰便發生在信號山。法軍儘管在年初攻占了聖約翰斯,但英軍在當年915日爆發的信號山戰役中,反擊成功並最終擊敗了法軍。

1763年,“七年戰爭”結束,英國凱旋,法國則永久地失去了加拿大!

信號山,顧名思義,確與信號有關。放眼當今,無線智能手機與衛星導航應用等高科技已深深地影響着人們的日常的生活,但你想過嗎?這一切與100多年前的信號山有關。

所以,說到信號山的歷史遺產價值,主要的,似可歸納為兩個:

1)它是北美歷史上的重要防禦要塞,也是英法對決的最後戰場,見證了法國的黯然離場;

2)它見證了由馬可尼主導的跨洋無線通信試驗,就通信史而言,它充分體現了人類從視覺通信到無線通信的根本性過渡!

xIMG_2043 conv.jpg

xDSC00688.jpg

xDSC00701.jpg

登上山頂環顧四周,壯觀的海景盡收眼底


xDSC00700.jpg

100多米之下聖約翰港狹窄入口歷歷在目,所以不難理解英軍會在此處建造炮台,以抵禦海上的進攻


xDSC00704.jpg

女王炮台(Queen's Battery),因紀念英王喬治三世(King George III)之妻夏洛特(Queen Charlotte)得名


xDSC00705.jpg

遠處山頂,卡伯特塔歷歷在目


xDSC00707.jpg

19世紀的近75年中,女王炮台在聖約翰斯的防禦中發揮了關鍵作用


xDSC00708.jpg

遺址中保留的士兵營房

 

信號山的主體建築無疑是矗立於山頂的卡伯特塔(Cabot Tower)。它的二層被開闢為馬可尼跨洋無線通信試驗展館。

或許是因為自己是學無線通信出身,故而對這部分內容格外關注。當92日下午第一次登上信號山頂時,心中竟湧起一種久違的、十分親切的感覺!

大約在1704年,英軍首次將信號山(原名“瞭望台”)用於發出旗語。信號山的最高處有一根桅杆,信號員的工作就是留意靠近城市的船隻。一旦發現船隻,他就會用旗幟標明船隻的類型和來自哪個國家,然後鳴炮示意,讓城裡的人知道朝山上看。而城裡人則會通過鳴炮予以回應。

這是典型的視覺通信應用,信號山的名稱或許因此而來。當然,這比起華夏西周的典故“烽火戲諸侯”晚了1200多年。

1859年到1894年間,山頂一直有一個信號碉堡,後被一場大火焚毀,代之以一座“臨時”建築,直到1897623日卡伯特塔奠基。

修建卡伯特塔的目的,是為了紀念約翰.卡伯特登陸北美400周年和維多利亞女王統治60周年。整個建築於1900年竣工。

xDSC00692.jpg

建築師格林為卡伯特塔設計的圖紙中原本包括一個觀察台,但不知什麼原因,觀察台沒有建成.jpg

在當時建築師的設計圖紙中原本包括一個觀察台,但不知什麼原因,觀察台沒有建成


1901年,馬可尼在信號山隆重登場,而卡伯特塔,見證了這段跨洋無線通信誕生的歷史!

當時,無線通信剛剛起步。儘管人們已經證實了無線電是一種可行的通信方式,但它的通信距離卻十分有限。以1901年的科學認知,直線傳播的電磁波,因地球曲率的影響,註定是無法實現數千公里的跨洋無線通信的。當時人們還不知道地球大氣層中有一個區域,在太陽光的照射下會帶電,這就是今天人們所熟知的電離層,它環繞着地球,高度從50公里到400公里不等。當電磁波穿過這個區域時,其中一些會被彎曲或者折射回地球。


馬可尼當年在信號山上所接收到的就是這種折射信號!


基納利(Arthur Kineally)和海維塞德(Oliver Heaviside)是在馬可尼試驗成功的一年後,才提出了電離層的理論,從而解釋了馬可尼的試驗成就。至於確切證明電離層的存在,則是到了1924年,由阿普爾頓(Edward Victor Appleton)和巴尼特(Miles Barnett)才完成的。


這是一個先通過工程技術試驗取得成功事實、再經過之後的科學觀察加以確認的典型案例!


讓我們簡單地對當年在信號山發生的一幕做一復盤。


當時,作為意大利工程師的馬可尼,已在1897年就成立了自己的馬可尼無線公司。他知道,要使無線通信得到真正有價值的應用,就必須證明信息是可以遠距離傳送的。


1900年,馬可尼決定嘗試發送信號穿越大西洋。他將這一挑戰稱為“重大事件”。10月,他在英格蘭康沃爾(Cornwall)的波爾德胡(Poldhu)建立了第一個足以實現這一目標的電台。


1901年2月,他選擇了美國南韋爾弗利特的鱈魚角(South Wellfleet, Cape Cod)作為他在北美的對通站點,並計劃在年底前實現跨洋通信。


就在兩個站點幾乎準備就緒時,9月的一場暴雨狂風摧毀了波爾德胡的天線系統。更悲催的是,正當波爾德湖站的修復工作接近尾聲時,鱈魚角站點不幸也在11月被暴風雨摧毀。


可謂禍不單行!然而,對工程師韌性的考驗同樣也在進行。


AAA.jpg

上面左圖為波爾德胡的原天線系統,右圖為馬可尼簡化後的天線系統


為能如期在1901年底之前實現跨洋實驗,馬可尼很快用一種更簡單的設計取代了波爾德胡天線系統,並在360公里外的愛爾蘭克魯克港無線站成功進行了測試。由於擔心新天線能否將信號可靠發送到鱈魚角,他決定尋找一個更近的接收地點。11月26日,馬可尼乘坐 S.S.Sardinian號郵輪出發,前往北美的第一個停靠港——紐芬蘭的聖約翰斯。


12月6日,馬可尼帶着兩名助手坎普和帕吉抵達了聖約翰斯,一個大柳條箱和幾個木箱中裝有無線設備,以及用於將天線固定在高空的兩個氣球和六個風箏。


馬可尼和兩名助手.jpg

馬可尼和它的兩名助手



次日,馬可尼會見了紐芬蘭的總督和首相。總督和首相十分熱情,表示將全力支持馬可尼的工作,同時允許他使用政府設施進行試驗。只是當時馬可尼留了一手,沒有透露他的真實意圖,他聲稱只是計劃在船隻上進行測距試驗。這樣,即使跨洋通信試驗不成功,失敗也不致公開。


在考察了聖約翰斯幾個可能的地點後,馬可尼選擇了信號山山頂,那裡有一定的海拔、良好的地麵條件和充足的空地,可以用來放飛氣球或風箏。12月9日,馬可尼和他的助手開始了準備工作。


第一次跨洋的無線通信.jpg

人類首次成功實現跨洋無線通信的距離示意圖



9日和10日,他們的設備安裝完畢,並向氣球中注入了氫氣。當地一家公司受僱在地面上覆蓋了一大塊鋅板,以便將電磁信號反射到天線上。因為預計信號不會很強,所以馬可尼選擇用電話接收器,而不是摩爾斯錄音機。一切準備就緒後,馬可尼給波爾德胡發電報,令其於11日開始發射信號。信號是莫爾斯電碼字母“S”,這是最簡單的傳輸方式,可以在背景噪音和靜電中準確分辨。


馬可尼斷言:“當時我就知道,我的計算是完全正確的。從波爾德胡發出的電波穿越了大西洋,平靜地無視了地球的曲率,而許多懷疑者都認為地球的曲率將是一個致命的障礙,它們現在正在影響我在紐芬蘭的接收器。”


準備放飛高舉天線的風箏.jpg

準備放飛高舉天線的風箏



第二天,氣球在大風中被送上天空,氣球上綁着150米長的天線。但是風太大了,氣球被風吹走了。馬可尼決定等到第二天改用風箏再試一次。


你能想象嗎?用風箏架高天線完成通信?如此“土”得掉渣的裝置,一點也不“高大上”。


但別忘了,那可是120多年前。看看今天吧,短短120多年間,無線通信發生了何等翻天覆地的巨變!


12月12日,風更大了。當天上午,馬可尼放飛了第一隻風箏,風箏上拴着兩根線,但風箏仍然被風吹走了。第二隻風箏帶着150米長的天線再次放飛。中午過後不久,馬可尼開始監聽從3468公里外的波爾德胡向空中發射的三個小點。他親口描述了不久之後發生的事情:


突然,大約十二點半左右,“敲擊器”敲擊發出尖銳的咔嗒聲,這讓我意識到有事情要發生,於是我仔細地聽了起來。我仔細地聽着,耳邊清晰地響起了三聲尖銳的“嗒嗒”聲,這三個“嗒嗒”聲對應着三個小點,但如果沒有確鑿的證據,我是不會滿足的。


“坎普先生,你能聽到什麼嗎?”我把電話遞給助手說。坎普聽到了和我一樣的聲音。


信號逐漸消失,但在下午1時10分和2時20分再次被探測到。字母“S”一共出現了大約25次!


12月13日,進一步的嘗試因天氣惡劣而受阻。


14日,馬可尼決定打破沉默。當晚,他向聖約翰斯報社的記者透露了這一消息。


那無疑是人類一次偉大的飛躍!


馬可尼與他用來接收第一個跨大西洋無線信號的設備.jpg

馬可尼與他用來接收第一個跨大西洋無線信號的設備



馬可尼的成功很快就成了各個報紙的頭版,他也因此被譽為“無線電奇才”,科學界的名氣如雷貫耳。因為根據最新掌握的科學知識,馬可尼的成功實在是不可思議。


但倘若現有的科學知識無法解釋,那就必須對現有的科學認識進行修正。


科學,就是在這樣的過程中不斷演進的。


報紙報道了馬可尼在信號山的成就.jpg

當年的報紙報道了馬可尼在信號山的成就



但是,馬可尼的成功卻招致了一些公司的反對,最強烈的反對意見來自經營跨大西洋海底電纜的電報公司。當馬可尼宣布成功後,這些公司的股票急劇下跌,他們迅速採取行動以期保護自己的利益。電報公司發表聲明稱,馬可尼將接地電流或閃電誤認為是信號......在紐芬蘭經營並壟斷電報業務的英美電報公司,則採取了更為直接和威脅性的手段。


原本,在信號山取得成功後,馬可尼正在考慮在紐芬蘭建立一個功率強大的電台。12月16日,他前往斯皮爾角,考察那裡是否是一個合適的地點。但回國後,他收到了英美公司的文件,威脅說如果他繼續工作,將採取法律行動。


馬可尼與公司董事協商後,決定不與英美公司對着幹。儘管他可能無法在紐芬蘭建站,但也許還會有更好的選擇呢?


然而,無線通信突飛猛進的發展是任何人都無法阻止的。


藝術家繪製的用於實驗的天線布置圖.jpg

畫家繪製的用於試驗的天線布置圖



1901年聖誕節前夕,馬可尼乘火車離開聖約翰斯前往紐約。儘管在紐芬蘭的工作被英美集團叫停,但他依然樂觀。因為除了電報公司的威脅,他還收到了更多支持和祝賀的信息,包括來自新斯科舍省和加拿大的政治家,他們支持馬可尼在加拿大建立跨大西洋電台的想法。


12月26日,船隻經停新斯科舍北端的悉尼,馬可尼發現布雷頓角(Cape Breton)的議員和新斯科舍省省長正在那裡等他。他們說服他不要登上前往紐約的火車,並邀請馬可尼一道巡視了該地區,尋找可以建造無線電台的地點。他們最終在格萊斯灣一個叫桌頭(Table Head)的地方找到了適合建站的地點,擁有這塊地產的煤炭公司表示願意向馬可尼提供土地。次日,馬可尼便前往渥太華與加拿大政府商談。

1902年12月建成的桌頭無線站.jpg

1902年12月建成的桌頭無線站點



1902年1月9日,加拿大政府與馬可尼簽署協議,政府出資80000加元建造桌頭站。作為回報,馬可尼承諾在桌頭站建成後,他的跨大西洋信息費用將定為每字10美分。這比有線電纜公司的價格低60%。


桌頭站工程於1902年3月開始,入秋,工程進入了與鱈魚角和波爾德胡的測試。12月5日,與波爾德胡的首聯測試獲得成功。


隨着1902年12月22日正式宣布接收到第一條正式信息,馬可尼跨大西洋無線服務的夢想終成現實。


1909年,馬可尼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


波濤洶湧:古列爾莫-馬可尼和信號山的無線通信.jpg


之前,紐芬蘭和拉布拉多省最早的兩個無線電台是由英國政府委託建設的,目的是為了給歐洲前往加拿大的船隻提供了第一條無線鏈路。隨着加拿大馬可尼公司1902年的成立,這兩個電台轉由加拿大運營。到了1905年,即英美電報公司的壟斷期結束後的第二年,沿岸已建有11個電台。加拿大馬可尼公司一直為加拿大和紐芬蘭運營這些電台,直到1949年加拿大聯邦成立。


當時,政府在紐芬蘭經營着幾座重要的燈塔,為駛往大陸港口的航運提供幫助。這些燈塔上的無線站極大地改善了跨大西洋和沿海航運服務。這些台站負責監聽遇險信號、提供導航幫助、報告天氣情況,並將信息傳遞給陸地電報服務部門。1918年,賽斯角新的無線電測向設備,使船隻在任何天氣下都能獲得準確的方位指示。不久之後,從歐洲航行到北美的船隻再也不會與陸地失去聯繫。


由紐芬蘭政府提供的無線通信服務,支持了沿海航運與春季海豹狩獵和夏季鱈魚捕撈。從1905年到1929年,沿海站點的數量從5個增加到35個。


到了20世紀20年代末,技術的進步已經變得不需要這麼多海岸電台了。1933年,紐芬蘭將沿海無線系統的控制權交給了加拿大馬可尼公司,後者對該系統進行了重大改造,將沿海台站的數量減少到14個,並將位於福戈的紐芬蘭主站更換為位於卡伯特塔的新總站。


1933年8月12日,一封致馬可尼的賀信正式開啟了位於卡伯特塔二層的新馬可尼無線電台,它的功率比福戈電台更大,而且還帶有無線電測向設備,可以為海上船隻提供導航幫助,同時為這些船隻與陸地上的業務和親人提供聯繫。


卡伯特塔站自此成為紐芬蘭與世界的主要無線通信連接。

卡伯特塔無線站設備,1930年.jpg

1930年卡伯特塔的無線站設備



記載,當時有兩名加拿大馬可尼公司的雇員在站內輪流值班,每班8小時,朝5晚9。他們引導船隻進入聖約翰斯,監聽求救信號,為船隻提供準確的“定位”,並在船隻和陸地之間來回傳遞信息。那時的接線員在當地被稱作“雙重服務人員”,因為他們一邊用馬可尼公司的標準國際電碼通過無線接收信息,一邊又將電報服務仍在使用的摩爾斯電碼通過有線方式傳遞給聖約翰斯的郵局。


鑑於卡伯特塔台的功率足以完成與新斯科舍的格萊斯灣跨的大西洋站點無線通信,因而成為紐芬蘭與世界其它地區所有無線通信的主要節點。


1938年,卡伯特塔台又增加了一項服務——無線電電話。這使得人們可以用當地的電話系統通過無線撥打世界上任何地方的長途電話!


卡伯特塔馬可尼站平面圖,1943年.jpg

1943年卡伯特塔馬可尼站的平面布局圖(其中:1為船岸雷達,2為發射機,3、4為接收機,5為發射機,6為電報鍵,7為打字機,8為接線員,9為與郵局互聯的電傳機,10為定向尋標器,11為煤油爐,12為床,13為儲物區)


“二戰”期間的1941年到1945年間,美軍一直駐紮在這裡。卡伯特塔的一樓曾被闢為士兵們的“備戰室”,他們在這裡值班,守衛着聖約翰斯的入口。戰爭期間,無線電台繼續運行,但操作員每天必須通過三個軍事檢查站才能上班。

1946年,卡伯特塔台提供的服務中增加了船岸無線電。這使得船隻可以使用無線電話系統直接通過卡伯特塔台與他們的企業和家庭取得聯繫。


之前,紐芬蘭和拉布拉多沿海站點的所有無線運營商都是加拿大馬可尼公司的雇員。


1949年4月1日,隨着紐芬蘭成為加拿大的第十個省,這些無線運營商成了加拿大政府交通部的雇員。次年,所有馬可尼電台均被加拿大海外電信系統收購。


1958年,信號山成為該省的第一個國家歷史公園。卡伯特塔無線電台隨後與托爾灣機場的航空服務合併。


1960年8月4日,信號山卡伯特塔站正式停止運營。

xDSC00724.jpg

如今在卡伯特塔展廳展出的馬可尼使用的無線通信設備與器件



說到無線電,自然無法迴避當年曾經的一段公案,那就是:誰是無線電的發明人?


當西方普遍認為無線通信的發明者是馬可尼時,俄羅斯率先提出異議,他們認為,俄羅斯物理學家波波夫才是真正的發明人。因為早在1895年5月7日,波波夫就公開發表了閃電偵測器的設計圖,其原理就是接收閃電所產生的無線電波。俄羅斯官方甚至將這一天定為“無線電日”,以紀念波波夫的發明。


1902年7月,馬可尼隨意大利國王乘坐巡洋艦訪問俄國時,波波夫曾到巡洋艦上歡迎馬可尼。他握着馬可尼的手說:“我對無線電之父表示祝賀!”


據說在後來的訴訟中,英國人和意大利人就是利用這句話來證明波波夫對馬可尼無線電發明人的承認。


而俄國人則辯稱,那不過是波波夫為了歡迎馬可尼的謙遜之詞而已。

Alexander_Stepanovich_Popov.jpg

波波夫(Alexander Popov, 1859-1905,引自網絡)



其實,我對“XXX之父”的稱謂一向反感,因為它用簡單武斷和狹隘的方式去稱謂一項複雜的發現或發明,既不準確也不客觀。


事實上,在馬可尼和波波夫之前,一眾科學巨匠早已在理論上為他們奠定了至今仍然無可撼動的堅實基礎,否則馬可尼的準確計算依據何在?


18、19世紀的歐洲,如同中了頭彩一般誕生了眾多的天才科學家。要知道,現今所有與無線通信相關的應用,全都離不開電磁場理論。而電磁波的“發現”,首推法拉第、麥克斯韋與赫茲。後人只是基於電磁波的工作原理,將無線通信帶入了實際應用領域,並從中創造出巨大的商用價值。


1831年,英國物理學家法拉第(Michael Faraday17911867)發現了電磁感應現象;


1855年,天才的集大成者,蘇格蘭物理學家麥克斯韋將法拉第的思想以清晰準確的數學形式表示出來,那就是著名的麥克斯韋方程組,他因此成為了電磁理論的奠定人,同時開創了經典電動力學!

Db_James_Clerk_Maxwell_in_his_40s_-2-7.jpg

麥克斯韋(James Clerk Maxwell,1831–1879,引自網絡)



1886—1888年間德國物理學家赫茲(Heinrich Hertz,1857—1894)通過實驗證實了電磁波的存在。只不過他當時的目的,只是為了證明麥克斯韋電磁理論的正確性,並未繼續探討電磁波的可能應用(1894年赫茲因病去世,年僅36歲)


1890年,法國物理學家布冉利在重複赫茲實驗時,無意中發現電磁波能使玻璃管中的鐵屑的電阻減小。這個意外發現,讓他發明了一種金屬屑檢波器,使電磁波的探測距離達到140米以上;


1891年,天才的實驗物理學家、塞爾維亞裔美國人特斯拉發明了特斯拉線圈,但當時他主要是致力於如何用來隔空傳輸電力,加上他一度誤以為電磁波與光一樣會被障礙物阻擋,所以直到1897年他才在美國提出專利申請。


1894年8月,英國物理學家洛奇(Oliver Lodge)為了介紹赫茲的研究成果,演示電磁波與光有類似的性質,而在50米開外向檢波器發射了無線電波。

波波夫正是讀了介紹洛奇這項演示的報道,由此獲得靈感而設計出更靈敏的無線電接收器,可以偵測到50公里外的閃電,但他直到1896年3月才首度用無線電傳送了一則信息。三個月後,馬可尼在英國申請了無線電報的專利。

事實上,馬可尼早在1895年中就完成了無線電收發信息的實驗。而洛奇當初根本沒有想到要用無線電作為通信工具。


說到專利,不可否認,馬可尼1896年在英國申請的,的確是世界上第一份關於無線電技術的專利。但他在美國申請專利時(備案時間是1900年11月10)受阻,因與洛奇先期提出的技術相像而未予受理。

image.jpg

特斯拉(Nikola Tesla;1856—1943,引自網絡)


特斯拉於1897年9月2日在美國提出專利申請,並於1900年3月20日獲批。所以按照美國專利來說,特斯拉早於馬可尼。

可令人匪夷所思的是,美國專利局卻在1904年將特斯拉的專利權撤銷,轉而將無線電發明專利授予了馬可尼。有人認為此舉或是受到馬可尼在美國的背後實力人物,如愛迪生、卡耐基等人的影響有關。

1915年,在馬可尼控告大西洋通信公司的一起訴訟案件中,普平教授作為被告出庭,他反覆指出,特斯拉將他的無線電發明貢獻給了人類。大西洋公司的專家之所以拒絕承認馬可尼的一些無線電專利,依據正在於此。

同年稍後的8月,特斯拉控告馬可尼公司。美國馬可尼無線電報公司也控告美國政府,因為政府在“一戰”期間侵犯了“馬可尼的”專利......

事件的反轉出現在1943年6月21日,就在特斯拉去世後不久,美國最高法院推翻了承認馬可尼發明權的原判,最高法院裁定:特斯拉提出的基本無線電專利早於其他競爭者,無線電專利發明人是特斯拉!有學者認為法院的裁決或許是為了逃避“一戰”期間政府應付的專利費用。

無論如何,這場無線電發明權的競爭,就像當年牛頓與萊布尼茨關於微積分的發現一樣,雙方都是通過獨立研究取得的成果,波波夫也好,特斯拉也罷,殊途同歸。

重要的是,無論誰先誰後,無線電的應用是人類科學發展的必然結果。所謂無線電發明人之爭,也並非像有些人認為的那麼要緊。

不過,馬可尼的成就舉世矚目,他對無線通信廣泛應用的貢獻和商業價值的挖掘更是有目共睹的。

信號山便是見證。

(文中圖片除註明外,均為2023年9月2日作者攝於信號山)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22: 搞情報:市面上只有“反席”的謠言在流
2022: 其他四國有沒有救援趙國?
2021: jewish medical center JAILS MY CHILD
2021: 連繫Ralph S. Baric與新冠病毒的雙紐帶
2020: 道德經的論述早已明示川普,拜登,習近
2020: 美英徹底放棄黎智英 黎:已做好長期坐
2019: 普世價值真能救世嗎?
2019: 川普聯大發警告:社會主義幽靈威脅世界
2018: 小習還不打台灣,再不打台灣就來不及了
2018: 法外開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