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論壇》停刊始末 |
送交者: 壹嘉出版 2023年12月17日18:37:31 於 [天下論壇] 發送悄悄話 |
《青年論壇》是1980年代一份很有影響力的思想類期刊,由湖北省社會科學院的一群青年學者創辦於1984年,以其敢於觸及敏感政治問題的思想鋒芒、清新活潑的爽利文風在理論界颳起一陣旋風,與上海的《世界經濟導報》並稱為"一報一刊"。 隨着時局的跌宕,與中共中央總書記胡耀邦之子胡德平有密關聯的《青年論壇》也在峰谷之間浮沉,經受了政治風波的驚濤駭浪,最終,熊熊燃燒的思想之火被撲滅。《青年論壇》前後跨越四年,總共出版了十四期。 李明華是原《青年論壇》雜誌主編。他撰寫的回憶錄《八十年代的一束思想之光:〈青年論壇〉紀事》中,梳理了80年代中國思潮的發展脈絡,詳細記敘了《青年論壇》的創辦、發展、被整肅和最後停刊的經歷。本文摘自該書第七章,《峰谷之間》。 《青年論壇》停刊始末(摘選) 《青年論壇》在改革的時代熱潮中誕生,成為思想解放和體制改革的先鋒,因而受到社會各界關注。從政府官員到知識分子,從青年學生到企業工人,我們不斷聽到他們讚揚和支持的聲音。但是,《青年論壇》既然高舉思想啟蒙和民主政治的旗幟,就註定了與政治形勢的變化密切相關。而中國政局的變化,往往令人猝不及防。80年代是思想解放、改革開放的年代,但形勢發展也幾經起伏。1980年下半年開始政治體制改革,遇到波蘭團結工會事件立即停止;主體性、人道主義討論得轟轟烈烈,馬上就有大規模的清除精神污染;1985年中宣部長朱厚澤講了“三寬”政策,接着就有全國範圍的反資產階級自由化;1986年重啟政治體制改革,年底發生學潮又再次反自由化,政治體制改革從此擱置;胡耀邦的開明路線深得人心,1987年1月卻被迫辭職;大學生們反貪腐、要民主,熱情高漲,結果引起1989年春夏之交的天安門“政治風波”。時代的政局變化既是如此起落跌宕,使生存於其間的《青年論壇》一時被推向浪峰,忽而又被拋下波谷,在高峰時倍受讚譽,在低谷時猛遭整肅。《青年論壇》的風雨浮沉,實際上也是那個年代政治風雲的一個縮影。
(一) 時代風口
1985年11月,雜誌社陳兵力接到武漢市市長吳官正辦公室打來的電話,要求帶幾本《青年論壇》去市長辦公室。陳兵力帶上雜誌,去了市政府見到市長吳官正。吳官正一邊翻閱雜誌,一邊對陳兵力說:“中組部副部長李銳同志給我來信,希望能訂閱《青年論壇》雜誌。”李銳曾經做過毛澤東的秘書,其時剛從中共中央組織部副部長的位置上退下來,任中央顧問委員會委員。中央高層人物如此重視《青年論壇》,陳兵力十分感動。他告訴吳官正市長,編輯部每期都會寄給中央相關領導人,只要給我們地址就行了。陳兵力回雜誌社後,將已經出版的刊物一起打包寄給了李銳,並附了一封信,告知今後會每期寄送,請給予指導並賜稿。 1985年11月,陳兵力在武漢市長吳官正(左)辦公室 半個月後,李銳給陳兵力回信說:
陳兵力同志: 《論壇》七本和大札都已收到。十分感謝。只是一九八五年四期有兩本,而缺第五期,想必撿錯了。還是補上第五期。我給官正同志的信中說:這個刊物是一個老同志介紹的,十一月出差廣西時,借到幾本不及細看,當好好一讀。年輕同志思想解放、觀察敏銳,也敢於發表意見,這些都是老年人應當學習的。我這決不是說客氣話。歷史、事物發展,必然後來居上。希望你們經常以你們的優勢來補充我們的弱點,鼓舞我們前進。 刊物讀完後,另有話想說,寫幾百個字還是可能的。祝好! 李銳 八五、十二、三
1985年至1986年是黨內博弈十分激烈的時期,各派勢力此消彼長,我們像是大海中的航船,在波濤中起伏升落。1984年下半年改革形勢大好,是《青年論壇》創辦的難得時機。到了1985年3月,鄧小平發表了關於理想紀律的講話,強調不能搞自由化,5月和6月連續發表關於反對資產階級自由化的講話,9月黨的全國代表會議召開和五位常委講話,又一次肯定了反對精神污染、反對資產階級自由化,形勢變得嚴峻。11月,鄧力群在湖北十堰的一個會議上點名批評了《青年論壇》,上綱上線得很厲害,引起各方對我們的議論和防範。正當我們處境艱難、倍感壓力的時候,李銳來信對我們無疑是個巨大鼓舞,編輯部很快向各方傳播了這個消息。之後李銳又給陳兵力來過一封信,並附了一幅題詞,遺憾的是都未能保存下來。 與李銳合影 …… …… 我和王一鳴這次到北京,逗留了好幾天,主要是為了與記者站進一步溝通,安排雜誌的發行工作,清理未售出的刊物,與發行機構結賬,以及與一些重要人物見面。在京期間,我們除了拜訪李銳、黎澍之外,還見了胡德平、王若水、于光遠、劉賓雁、李澤厚、戈揚、胡績偉、秦川、張顯揚等人。 與胡德平見面是在大都飯店。1985年6月他離開武漢後,我們與他常有電話和書信聯繫,這次見面聊了很長時間。胡德平說,我知道我離開湖北後,幫忙不那麼方便了,你們克服了許多困難,很不容易。他還說:“《青年論壇》畢竟是我們一起搞的嘛。”“我們是真正的朋友關係,我的一本書(指《三教合一的香山世界》)即將出版,到時候送給你們。”我們還直言不諱地聊了對胡耀邦和他本人的看法,希望耀邦多與青年人接觸,譬如趙紫陽身邊就有很多年輕的“謀士”。胡德平也問了我們對他本人的評價,我們認為他比較低調,不給胡耀邦帶來麻煩,這是應該的,但是該決斷的還是要決斷。我舉例說,全國殘聯的雜誌《三月風》創刊周年,鄧朴方出席了紀念會並主持了會議,會議報道登上了《人民日報》頭版。而《青年論壇》創刊周年的紀念會,胡德平卻沒有出席。[1] 胡德平急忙做了解釋,本來是打算去湖北參加紀念會,但工作太忙抽不出空。 胡德平談得比較多的是他的《論開放》一文。前不久,他托人從北京帶給我們一封信,其中附有《論開放》文稿、一篇《對<談開放>一文的初步印象》和一份胡耀邦的批示。這次見面,胡德平又詳細談了開放問題,並告訴我們《談開放》一文已在前幾天的《北京日報》上發表了,希望《青年論壇》上也發表關於開放問題的文章。 大都飯店之後,我們在于光遠家與胡德平又見了一次。于光遠的秘書胡敬萍曾去過武漢,到過我們編輯部,她告訴我們于光遠很重視《青年論壇》雜誌。這次到于光遠家,就是胡敬萍聯繫安排的。當時胡德平也去了,在場的還有胡績偉、秦川、張顯揚等人。胡績偉曾任《人民日報》社長,秦川曾任《人民日報》總編、社長。80年代,中共中央機關報《人民日報》曾經是思想解放的前沿陣地。該報的負責人胡績偉、秦川、王若水等,都是思想解放的勇士,他們後來都受到左派勢力打壓。《人民日報》轉載過《青年論壇》創刊號上的文章:《為自由鳴炮》、《理論創新與當代中國》,在國內版和海外版上同時發表過李澤厚的《破“天下達尊”——賀<青年論壇>創刊周年》,這篇文章還引起胡喬木的不滿。 這次在于光遠家裡,大家談了社會主義的前途、新聞自由以及理論界的狀況,于光遠談了自己的研究生的情況,並饒有風趣地談到大邱莊、禹作敏,介紹了禹作敏的幾句順口溜:“抬頭向前看,低頭向錢看。只有向錢看,才能向前看”,于光遠說到“向前看”時,手指前方,說到“向錢看“時,用食指和大拇指圈成錢的樣子,低頭去看,惹得大家哄堂大笑。胡德平則又一次談到了開放問題,各人也都發表了意見。當時在場的張顯揚是80年代思想解放的先鋒,原在北京大學外國哲學研究所做研究,發表過很多有影響的文章。中國社會科學院成立馬列所時,于光遠兼任所長,將張顯揚調去馬列所。當時的馬列所,是全國研究改革理論、張揚思想啟蒙的堡壘,張顯揚是其中的一員干將。胡德平、于光遠都曾要我們與張顯揚聊一聊,這次在于光遠家,張顯揚主要講了關於言論自由的一些看法,我們很受啟發。離開于光遠家時,張顯揚告訴我們,胡繩讓他的秘書找一套《青年論壇》給他看,並說這是胡喬木同志的指示。胡繩是著名的哲學家、中國近代史專家,時任中國社會科學院院長,胡喬木、胡繩都要看《青年論壇》,說明意識形態高層在關注我們的雜誌,當然,關注的角度不同。張顯揚對《青年論壇》一直十分熱心,他曾在北京幫我們找過存放雜誌的房間,1986年底因支持學生運動被中共中央勒令退黨。 這次在北京,胡敬萍還幫我們聯繫上了戈揚。戈揚是著名的改革刊物《新觀察》的主編,她是中共老一代的新聞工作者,在80年代是呼喚思想解放的知名人物。戈揚對我們非常熱情,她說《新觀察》可以免費為我們登廣告,還打算轉載《青年論壇》的文章,並說春節期間要去大邱莊,看能否為《青年論壇》拉一點讚助。 1985年下半年,朱厚澤接替鄧力群出任中共中央宣傳部部長,他積極配合胡耀邦的思想解放路線,在與左傾路線的鬥爭中提出“寬容、寬厚、寬鬆”的政策,不斷發出改革派的聲音。1986年春,政治氣候有所暖轉,4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胡啟立在上海發表了一系列關於精神文明建設的談話,談到了經濟改革需要政治、文化方面改革的配套,談到了不能把自由、民主、人道主義、人權等等口號的使用權都讓給資本主義國家。他說:“不要一聽到議論特別是尖銳的話,動不動就要查,就要立案、追究、打擊、壓制,這種惡劣的做法不能再搞了。”4月25日,《人民日報》以顯著篇幅發表了朱厚澤在中國音協四屆二次常務理事擴大會上的談話,總的調子是提倡雙百方針和寬鬆和諧的氣氛,鼓勵藝術家解放思想、大膽創作。理論界、文藝界、新聞界歡欣鼓舞,奔走相告。 在比較寬鬆的政治氛圍中,1986年5月18日,朱厚澤來到武漢,參加武漢市精神文明建設戰略理論討論會。…… …… 這次朱厚澤一行來武漢,活動非常密集,在出席了武漢市精神文明建設戰略理論討論會之後,還參加了多處活動。5月22日上午,朱厚澤等前往武漢大學與師生們座談。座談時一位青年教師說:我們湖北有個《青年論壇》在理論創新、繁榮學術上作了許多探索,這個雜誌是我們武大校友辦的。朱厚澤大笑說:“是武大出的人才啊!”與會人員還談到《青年論壇》為呼籲改革做了很多工作,經濟上自負盈虧,政治上還得擔風險,原中宣部領導人就批評過《青年論壇》。朱厚澤說:我也知道這件事。 5月22日下午,中宣部幾位分兩撥行動,朱厚澤、理夫等前往華中師範學院和華中農學院,與師生座談。賈春峰等到省社科院看望《青年論壇》的工作人員,並且在簡陋的會議室里與社科院部分中青年理論工作者見面座談。賈春峰說:《青年論壇》辦得很好,說明了青年理論工作者比老年理論工作者更關心現實。理論要發展就要探討,探討的失誤是不應該追究的,我們應將它看作是通向真理的一個環節。會後,他參觀了青年論壇編輯部那狹窄擁擠的辦公室,與編輯部工作人員合影留念。 5月22日晚上,由《青年論壇》主持的武漢地區中青年理論工作者座談會在朱厚澤一行下榻的東湖賓館舉行,朱厚澤等中宣部領導全部出席了會議。來自省社科院、武漢大學、華中師範學院、湖北大學、中南財經大學、湖北藝術學院以及省直機關、幾家學術雜誌的部分中青年理論工作者參加了座談會。座談會原計劃邀請十幾個中青年參加,結果一下子來了30多人。中共湖北省委宣傳部部長王重農、副部長李德華等也參加了會議。會上,中宣部理論局副局長賈春峰對理論界當前形勢、面臨的問題、營造理論探討寬鬆氛圍等問題做了十分精彩的講話,以高層大格局的視野給了地方理論工作者很多新信息。賈春峰傳達了中央領導同志的近期講話,主要內容是:改革是一場深刻的社會變革;精神文明建設要為新生產力鳴鑼開道;建設高度社會主義民主;社會科學研究要面向改革,面向四化;繁榮社會主義文藝要有一個和諧的環境;開放條件下的思想政治工作;四化建設需要培養一大批具有創造精神和實幹精神的人才。這個講話對我們有很強的指導作用。賈春峰說,我們的改革從農村到城市,從經濟領域到政治、科技、教育、文化領域,稱之為中國的第二次革命。在這個第二次革命中,目前我們正處在新舊兩種體制的轉換時期。我們生活在一個改革和建設的火熱年代,這樣一個全民族的力量致力於經濟振興和文化繁榮的年代,這樣一個鼓勵探索、開拓、創新的年代,作為理論工作者,我們天天會感覺到實踐的呼喚,感覺到責任的重大。因為呈現在我們面前的是如此繁多的嶄新的課題,而這些課題不可能在已有的書本上找到現成答案,不可能從概念、原則、原理出發,靠概念演繹、抽象推理得到解決,這就要求我們必須付出巨大心血,從現實生活實際出發,運用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理論,進行創造性的理論研究,敢於和善於對豐富的實踐做出新的理論概括。賈春峰提出了一些需要研究的課題:社會主義商品經濟運動的內在規律問題;政治體制的改革和發展民主、健全法制問題;精神文明建設和文化發展戰略問題;體制改革中的觀念變革問題等等。賈春峰說,為了更好探討這些理論問題,需要有民主的、團結的、和諧的、融洽的環境和氣氛。現在我們要維護、珍惜目前的環境和氣氛。 賈春峰講話之後,與會者紛紛發言,對如何搞好兩個文明建設、如何形成理論界的寬鬆和諧環境、以及知識分子的自身建設問題,發表了各自的見解。有些中青年還對中宣部的工作提出了一些意見和建議。武漢大學博士生李曉明、《青年論壇》副社長蔡崇國都做了激情發言。座談會結束之前,朱厚澤說:“我很想聽聽你們的意見,互相討論一些問題,今天你們的新部長王重農同志也在這裡,以後還可和他多多交流。總之希望同志們在一個總體上比較好的環境下,好好作些研究,作些思考,包括對你們周圍一些人的交流。這裡有沒有武大的同志?(回答,有)早上去了武大,一位音樂教師說我們的社會本身就不是很和諧。我們應該讓各方面的意見互相交流,互相補充,要使我們的改革在奠基性階段取得一個比較好的結果,不要引起一些對抗,否則將會帶來某些不必要的損失。這個話就是說在討論中吸取新的東西。今天下午在華師座談,就確有一些與你們想法不同的人,我們要共同研究一些問題,或左或右,或前或後,參差不齊,大體一致地一同渡過我們民族改革奠基階段的艱難日子。我知道你們很急,想改革,我們也很急,我們的日子不多了。今天上午武大、下午華師、剛才華農,直到現在我們就跑了四場。我贊成同志們把你們的刊物,你們的事業當成一件嚴肅的事去辦,包括對批評的意見,人家講得有道理就要聽,保持批評和反批評權,保持修改的權利。准到什麼程度,允許朝令夕改,我們這些人不是成竹在胸,只能在探索中前進,我們這些人要那個威望幹什麼?你們辦刊物,也要敢於肯定別人對自己的批評,別人不對,你們可反對,但儘量做到嚴謹些。有些議論要立足於聽,不要立足於跳,你們可以向某些人說,我們發表的談自由的文章是有前提的,要多多交換意見,不要隨便扣自由化的帽子,也不要隨便扣僵化的帽子。快十二點了,怎麼樣?結束吧。”會議開到半夜,說明與會者熱情很高,大家對朱厚澤的開明態度留下來深刻印象 中宣部一行離開武漢後,編輯部整理了他們的活動和講話,寫了一份紀要,發給了中宣部理論局,同時也發給了各地記者站。賈春峰收到紀要後打電話給王一鳴,提到有些地方寫得不準確,另外紀要中涉及到朱厚澤,應該先送他們看看。賈春峰還問打印發放了多少份,要求收回。王一鳴接到電話後表示會妥善處理。 這次中宣部高層在武漢的姿態,表明了對《青年論壇》的直接支持,給了我們很大的鼓舞。特別是中宣部長朱厚澤的開明形象和高尚人格,成為我們前行的動力,他也是1949年以來中共歷史上少有的思想解放、信念堅定的宣傳部長。2010年5月9日朱厚澤逝世,胡德平在一篇回憶文章中提到,朱厚澤臨終前還念念不忘在武漢與青年理論工作者的見面。胡德平在文章中談到自己與《青年論壇》的關係以及在朱厚澤病榻前的情況:“1984年經中央書記處、國務院批准,武漢市開始進行經濟體制綜合改革試點。武漢的改革氣氛非常熱烈,時任市長的吳官正同志實行了一系列的革新舉動,成為當時的新聞熱點人物。那時,我作為中央整黨聯絡小組組員被派駐武漢。《青年論壇》是由湖北省社會科學院主辦的,創刊於1984年11月,在當時是青年理論工作者的重要刊物。這是一些年輕人一起創辦這本雜誌,我也積極支持,創刊號上有我寫的一篇文章《為自由鳴炮》。” 1986年5月,胡德平得知朱厚澤參加上海文化戰略發展研討會後將去武漢參加精神文明建設戰略理論討論會,就提出了一個要求:
知道厚澤同志要從上海去武漢,會後我向他提出一個請求:如果去武漢調研,可否和那裡《青年論壇》的社長、編輯座談一下?了解大學生、青年知識分子、青年幹部對改革的一些要求和意見。他欣然同意。 我在他病榻旁回憶起這件事,意識已經不太清醒的厚澤同志立刻有了反應:“搞文化發展戰略,後來小青年們要找我。在東湖,我說把他們都請來一起聊天嘛!” 這是我那天聽他在醫院堅持說出的最後一段比較完整的話。[2]
在臨終前意識不太清醒的情況下,還記得在東湖賓館與武漢地區青年理論工作者開座談會的事,朱厚澤對我們的關切之深,真令人動容。
《青年論壇》創刊後,我們寄發雜誌給一些領導參考。時任電子工業部部長的李鐵映收到雜誌後,寫來一封熱情洋溢的信:
青年論壇: 來函及書收到,謝謝。青年曆來是時代的先鋒、號角,風尚如此,藝術如此,許多科學家突破也如此。社會的革命、改革也不乏其人,那麼在理論研究中如何呢?自然科學的理論大師愛因斯坦,創相對論二十幾歲,馬克思、恩格斯寫共產黨宣言二十幾歲。可以說,幾乎在所有領域中青年都是大有所為,大有貢獻。 青年要敢於創新,敢於探索,克服自悲(卑)感。青年是未來,是希望。民族的興旺看青年一代的精神風貌。
李鐵映 八五一月十五
李鐵映給《青年論壇》的信件 李鐵映曾任遼寧省委書記,他的來信,代表了上一代人對青年事業的支持。我們還得到很多前輩的肯定,在“前輩寄語”專欄中,我們發表了多位前輩為《青年論壇》寫的鼓勵文字,此外還有著名學者龐朴、章開沅等人的肯定和讚譽。 …… …… 更多好書,歡迎關注壹嘉出版官網 https://1plusbooks.com 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資中筠先生最新自選集《夕照漫筆》已經上市,全球各大網絡書店有售 無數個水滴匯成江河 無數個個體成就歷史 歡迎關注“壹嘉個人史”系列 [1] 鄧朴方,鄧小平的大公子,時任中國殘疾人福利基金會黨組書記、理事長 [2] 胡德平:《口述歷史 厚澤同志在80年代》, 財新《中國改革》 2010年第6期 |
|
|
|
實用資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