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亂的類比 |
送交者: 湮滅之城 2024年01月08日17:45:29 於 [天下論壇] 發送悄悄話 |
說到讀書,90年前的魯迅獨有心得:一曰翻書,二曰比較。 所謂翻書,是因為書多得讀不過來,那就隨便翻翻,先挑有畫的看,倘若文字繞不過去,就看一遍目錄,讀幾頁內容,不必用心,也無需費力,疲勞時還可作為消遣,更可以冒充博雅,讓外人覺得,你書讀得很多,殊不知只是隨手翻翻,並未細讀。 而比較,則大有益處。讀閒書、雜書,雖常常為人們所不齒,但其中卻包含着許多你所不知道的信息。如果說有大量的壞書設置了陷阱,引人入坑,誤人子弟,那就多翻翻其它的書,一多翻就形成了比較,而比較,是醫治受騙的好方子! “幼時,只知道中國在‘盤古氏開闢天地’之後,有三皇五帝,……宋朝,元朝,明朝,‘我大清’。到20歲,又聽說‘我們’的成吉思汗征服歐洲,是‘我們’最闊氣的時代。到25歲,才知道所謂這‘我們’最闊氣的時代,其實是蒙古人征服了中國,我們做了奴才。直到今年8月里,因為要查一點故事,翻了三部蒙古史,這才明白蒙古人的征服‘斡羅思’,侵入匈奧,還在征服全中國之前,那時的成吉思還不是我們的汗,倒是俄人被奴的資格比我們老,應該他們說‘我們的成吉思汗征服中國,是我們最闊氣的時代’的。” 比較雖然不乏好處,但也有風險,特別是一旦選錯了對象,弄混了時代,結果反倒成了荒謬。 比如我們之前一度宣傳過的24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其中民主、自由、平等、公正便赫然名列其上。 於是,當文明發達國家有人談論“自由太多了,我們應該更多地追求平等”時,國人便錯誤地以為:看,自由多了不好吧。 當文明發達國家又有人說“民主太過,豈不是會導致民主的暴政”時,國人又會錯誤地以為:民主的弊病早在我們預料之中,還是集中統一獨裁的好! 只是,近百年來,國人根本就沒有體驗過真正的自由和民主為何物!他們對別國的品頭論足與盲目優越,就像是被閹割了的太監,大談特談其節制性生活如何如何好,叫人聽起來既可笑又可悲! 這就是用錯了比較的結果!因為兩者的文明完全不在一個層面上,猶如兩個並不相交的平行世界。當你還在試圖去爭取最基本的自由權利、甚至還不明白自由是什麼時,別人已經在討論自由的邊界,以及如何杜絕自由的濫用了;當你還沒能構建起起碼的民主環境時,別人已經在討論:什麼樣的民主才是更好的民主,以及如何消除民主的弊病...... 自由與民主的代價,需要在已經初步獲得兩者的前提下才能體會得到,否則便是意淫。 這就是差距! 最近,網上的一幅軍大衣的圖片居然火了! 由此引發出不少議論,其中有針對00後的: 00後不但整治了職場,幹掉了高房價,而且摧毀了傳統白酒,玩兒殘了KTV,還順便把羽絨服的價格打了下來。不是羽絨服買不起,而且軍大衣更具性價比。 新生代年輕人不按套路出牌,他們不接受PUA(泡),不認可傳統,曾經的鄙視鏈對他們沒有作用,因為他們早就開始自黑,原有的價值體系也不再有效,因為他們不再被意義所綁架,油鹽不進,刀槍不入,他們正在掀起一場針對消費主義的祛魅。奢侈品包包?不存在的,深圳的市包是奶茶外賣包,商務KTV?土狗才會去,而年輕人只玩不花錢的city walks,醬香白酒?你想多了,想在酒場PUA年輕人,門都沒有。至於房價,你隨便漲,看你一眼算我輸。00後憑藉着這種“死豬不怕開水燙”的精神,正在瓦解40多年來消費主義所構建的階層、意義和價值。 當年輕人開始披着軍大衣、作者殘疾人輪椅上街,那麼不管是加拿大鵝還是汽車廠商,都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這屆年輕人不好忽悠啊!現在又一波年輕人開始搶占童裝市場,因為同樣的款式和面料,童裝的價格只要成人服飾的一半,他們連老人也不放過,開始搶占社區的老年食堂。每天和大爺大媽一起搶飯,並且威脅打飯的阿姨不能手抖。穿小孩的衣服,吃老頭的飯,拳打南山幼兒園,腳踢北海敬老院,除了年輕人該幹的事不干,其他的全乾。據說已經有一批年輕人存夠了一筆錢,準備提前入住養老院。一個月3000包食宿,還很好玩。有養老院看準了這個商機,他們隆重推出了“躺平套餐”,廣告語是——加入擺爛豪華套餐,人生少走40年彎路。年輕人在反消費主義的路上絕塵而去,留下商家一臉懵逼,是我對你不夠好嗎?你為什麼要離我而去?…… 所有上述這些“內卷”的現象,都是現實社會的存在。 只是,造成這些的原因是什麼呢? 接下來的議論就開始不着調了。議論者將原因歸結為上世紀60年代美國嬉皮士文化和反消費主義運動,認為那才是“內卷”的源頭。為此,更搬出了當年左派哲學家馬爾庫賽“消費主義使人異化”的理論,認為,資本主義孕育的消費主義製造了一種虛假的需求,人們在消費主義的誘惑下瘋狂購買商品,但其實人們並不需要這些商品。它只是消費主義對人性扭曲的一種表現。之所以產生這種扭曲,是因為人在勞動的過程中被“異化”,所以人們希望通過消費去滿足內心的不甘,提升主題的認同。消費主義正讓人變成商品的奴隸,他們把一個包包、一輛汽車、一件衣服視為身份的象徵,把任何人的關係異化為人和物的關係,這是一種動物行的退化。這種退化,導致人們價值觀的扭曲和主體的喪失。 這與當年馬克思批判英國資本主義的說法如出一轍。 當年美國的年輕人,的確是在這種思潮下掀起了反消費主義的浪潮,他們不再接受PUA,不再認可傳統價值,他們走出中產階級家庭,走向曠野去當流浪漢。他們立志與消費主義割裂,直到今天,這種反異化、反消費主義的思潮依然影響着美國人的生活。 反觀國人,特別是年輕一代,他們的內卷真的是與當年的美國一樣嗎? 答案是:No! 現如今厲害國社會無所不在的內卷,並非是功利主義價值觀所導致,而是因為沒錢!沒錢!沒錢! 重要的話說三遍! 說到中國傳統的價值觀,還有嗎? 如果有,他們所遵循的也恰恰是曾經艱苦樸素、吃苦耐勞和節儉的價值觀,但那與當年美國年輕人所反的傳統正相反。況且,這並不是厲害國年輕人自願的選擇,而是由於貧窮所導致的無奈!這才是問題的關鍵!這與當年“二戰”過後美國年輕人在“蜜罐”里的叛逆根本就是兩碼事兒。 當然,社會上從來都不乏鄙視鏈:貧窮的會鄙視比他更窮的,當官的會鄙視比他官小的,會察言觀色的會鄙視那些不會來事兒的,壞的會鄙視那些比他更壞的(這個其實不一定)…… 於是,就有了攀比,就有了打腫臉充胖子,就有了“人們都要買房子,所以抬高了房價。人們都要回村顯擺,所以追捧豪車。人們都要打造身份的鄙視鏈,所以成了奢侈品消費大國。人們要表現得事業有成,所以成就了醬香科技……” 可惜,這根本就不是什麼“對一切普遍的意義和價值進行解構”,更不是什麼“正努力掙脫消費主義的陷阱,努力砸爛舊的意義之塔”。如果說這些“內卷”表面看像是虛無主義的墮落,那麼對不起,那是因為你想多了!你連秉持虛無主義的自由都沒有,不信?請看上面的24個紅字。 這是混亂的類比所造成的假象。 因為,比較的雙方不在同一個層次與狀態。 |
|
|
|
實用資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