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維讀者網(Creaders.net)網友辛峰來稿
加拿大就外國干涉選舉的第一階段聆訊結束,在這一階段,聆訊委員會確定了機密材料允許公開的範圍,傳召和盤問了約40位證人。
今年5月3日,聆訊委員會的霍格(Movie-Josee Hogue)法官將公布中期報告。九月份委員會將就偵查和阻止外來干涉的政策建議聽證,年底提交最終報告。
加拿大就外國干涉選舉的公開聆訊是因為多份主流媒體在一年半前的連番報道引發。當時加拿大情報局(CSIS)有神秘“吹哨人”因為不滿特魯多政府對多次國安警告置若罔聞,不惜冒風險,甘願做“深喉”向媒體報料。
根據加拿大最早報道外國干涉的前《環球新聞》記者庫珀(Sam Cooper)所稱:2022年情報局有人主動聯繫他報料,他閱讀了一百多份機密文件後,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當時他想到了70年代美國FBI有“深喉”不顧個人安危向媒體報料,最終導致了水門事件曝光,尼克松總統被迫下台。
出於新聞傳媒人的責任感和為了社會公眾利益,庫珀和編輯們反覆核對手中的材料,在確定了可靠性後,決定讓公眾知曉,此後其他媒體也相繼跟進報道。
可以說,如果沒有情報局內部“吹哨人”向媒體報料,如果沒有良心傳媒人將此公之於眾,外國干涉選舉的事就不會曝光,特魯多也不可能多次講加拿大有外國干涉存在,我們也就不會見到現在的聽證聆訊。
隨着媒體的曝光,在公眾輿論壓力下,特魯多去年任命了家族老朋友約翰斯頓(David Johnston)就外國干涉進行聆訊。由於聆訊專員約翰斯頓的任命並非國會協商,他本人也因與總理家族的裙帶關係欠缺公信力,在一片質疑聲中,約翰斯頓黯然辭職,聆訊什麼結果都沒有就結束了。
為了進行獨立公開聆訊,新民主黨在國會提出動議,自由黨反對未果,動議以172對149大比數通過。特魯多無奈之下與反對黨協商,委任了魁省上訴庭法官霍格主持再次聆訊。
霍格法官就任後組成了包括法律顧問、政策顧問和工作人員在內的聆訊委員會,剛結束的事實聽證聆訊原本是4月1日開始,4月10日結束。但由於特魯多和幾名部長的證詞與情報局長的呈交的報告及證詞有多處矛盾,霍格法官延長聆訊,再度傳召情報局總監維尼奧(David Vigneault)作證。維尼奧在第二次作證中,再度強調情報局曾多次就外國干涉大選問題向特魯多及團隊送上簡報、發出警告。
與法庭審判不同,這次聆訊的目的並非決定任何人是否有罪,根據霍格法官所言:外國干涉我們的民主制度是非常嚴重的問題,委員會儘可能在聆訊中徹底調查、分析、反思,以便最終確定應對的最佳方法,保護加拿大的民主機制。
有鑑於此,在整個聆訊過程中,律師和法官的重點常常是圍繞兩次大選中到底發生了什麼?有多嚴重?特魯多及團隊有沒有收過過警告或簡報?政府又做了什麼?特魯多的證詞為何與情報局的說法差別如此之大展開。
從已進行九天的事實聽證來看,特魯多在關於外國干涉選舉問題的作證中有多處邏輯錯亂和難以自圓其說,甚至還暴露了他把政黨利益置於國家利益之上。
其一,特魯多在聆訊過程中口口聲聲講自己從未收過警告,也不閱讀安全簡報。可是2022年,他卻在印尼20國峰會與習近平主席交涉,批評中國干涉加拿大選舉。既然特魯多根本沒聽過警告,又不讀自己情報局的簡報,他憑什麼去指責外國領袖,這不是玩忽職守嗎?
其二,特魯多在作證的次日與法國總理見記者時稱:他的工作就是質疑情報局資訊。可是特魯多前一天還在法官面前辯稱:自己不讀情報局簡報。既然他根本沒讀過簡報,又根據什麼去質疑情報局?難道他質疑的內容是睡夢時的幻想?
其三,2019年9月28日,自由黨競選總監在渥太華機場向特魯多匯報了情報局關於自由黨DVN候選人初選中的“不尋常”問題,當時特魯多以“取消提名要高門檻”為由保留了那位候選人。
特魯多是在9月28日收到匯報,這時離10月21日投票還有20多天。那個選區原自由黨國會議員因個人問題被黨“拋棄”,新侯選人臨時上陣。如果特魯多在投票前三周再換新人,接替者未必有足夠時間備戰,自由黨很可能失去DVN議席。
特魯多不顧情報局警告,硬是保留那位候選人。這並非出於他口中的“取消提名要高門檻”,也不是為了“厚待”那位華裔侯選人,純粹是為了政黨利益。
可以想象,如果特魯多當時根據情報局警告取消那位候選人的資格,那也就不可能再有後面離奇的“電話門”事件了。所以從這個意義上講,特魯多當時的決定雖然為自由黨保住了議席,卻害了那位候選人,毀了他的前途,現在那位獨立議員應該向特魯多的自由黨發起訴訟,求償1500萬加元!
其四,特魯多及其團隊在聆訊中多次講:他們在反假信息方面一直有做事。然而聆訊中卻暴露出,他們的團隊早就知道選舉期間華人社區有大量針對保守黨的虛假信息,但特魯多政府沒發任何警告,也不採取任何措施。
反之,在2019年大選時,美國水牛城有網媒在臉書貼文稱:特魯多在那裡當教師時與女學生關係密切。雖然此事發生在美國,但特魯多幕僚即刻讓臉書撤下文章。由此可見,特魯多團隊在打擊不實信息方面,還是以黨派利益為優先考慮。為了保護特魯多名聲,即便假信息在美國,也要採取行動。
加拿大外國干涉選舉聆訊雖然進行了一半,但已反映出很多問題。首先,從聆訊中可以看出:加拿大一年半前出現的關於大選問題的“媒體風暴”內容並非空穴來風,很多都事出有因,那些媒體報道也都為了公眾利益。如果有人因為媒體出於社會責任寫報道而控告索償,不僅官司很難打贏,還可能賠了金錢浪費了精力。
其次,特魯多本人和團隊在聆訊中有太多前後矛盾,難以自圓其說。他們一會說沒把情報匯報給總理,一會又說情報不是證據。在主流媒體的評論區,大部分讀者對特魯多及幕僚的證詞表達了不信任,這種對總理的不信任,很難隨着聆訊結束而煙消雲散,很可能持續到明年大選。
特魯多究竟為什麼硬是不相信本國情報局情報?說穿了還是為了掩飾自己的不作為,為了維護政黨利益,為了穩住不斷下滑的支持率!
加拿大情報局某位前官員在看了聆訊後說:如果總理都不相信自己國家情報局的工作,又怎麼讓盟國相信?
特魯多先生從政前是中學教師,如果他沒有國安經驗,就應該相信專業機構的專業工作。作為一國領袖,不讀和不相信自己國家情報局的情報,還大言不慚地稱:我的工作就是質疑情報局的情報。這種領導人在世界上絕對罕見!
聆訊還未結束,關於特魯多是否失職撒謊?情報局是否盡責匯報?加拿大兩次大選中是否有外國干涉?這不是總理和他的幕僚團隊自己說了算的,霍格法官會有最終報告,公眾心中也有一桿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