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的終結?——再讀《人類簡史》 |
送交者: 高天闊海 2024年04月19日18:12:40 於 [天下論壇] 發送悄悄話 |
第二次讀Sapiens: A Brief History of Humankind (《人類簡史》)。這本書的英文版出版於2014年,我第一次讀應該是2015年,然而當時只是覺得好看而已。 此次重讀,是因為過去半年來,自從哈馬斯恐怖襲擊以色列之後,國際政治、經濟、社會、外交等領域的處境讓我更關注該書作者——以色列歷史學家尤瓦爾·諾瓦·赫拉利(Yuval Noah Harari,1976年生)的相關言論。比如,他的各方應“尋求和平”而非“正義”的務實建議。 重讀《人類簡史》,我發現:《人類簡史》雖然是“簡史”,卻是“全史”,因為它不僅從七萬年前人類的誕生開始,而且預言了人類的滅亡:被非人的智慧存在替代。 所以,《人類簡史》提出了人類的終結問題。雖然赫拉利沒有明確指出人類將如何終結,然而我記得的有如下幾種: 一是人類自相殘殺,核戰爭摧毀地球上的人類文明。 二是人類通過科技,或者做到讓人可以長生不死;或者實現人機對接的“電子人”或“賽博人”;或者創造出無機的智慧存在。而以上任何一種可能性都將是人類歷史的終結。因為此後的人類將不再是生物學意義上的人類了,此後的歷史將不再是人類的歷史了。 在赫拉利看來,無論如何,人類(歷史)的終結似乎是無可避免的。 雖然從終極意義上說,人類的滅亡,或者說:地球上的人類之覆滅是必然的。現代科學對宇宙的研究在在指向:地球有一天會毀滅,地球上的人類難逃其劫。 然而,赫拉利的人類終結似乎暗示另外的可能:即在地球毀滅之前,人類或者由於內部的武裝衝突升級到核戰爭而毀滅自身;或者由於科技的進步而創造新物種、新存在而消亡。 這樣的未來讓人不寒而慄。 事實上,一些著名的反烏托邦小說,比如喬治·奧威爾的《1984》,奧爾德斯·倫納德·赫胥黎的《美麗新世界》(Brave New World),然而小說中的描寫再可怕,也未曾想象到一個人類終結的世界。 想象個體的終結不難,想象人類整體的終結卻要難得多。 事實上,自從奧本海默在美國成功研發出原子彈的那一天起,人類的終結一度被許多人想象過。然而人是健忘的。生活在核戰陰影下的那群人老去了,甚至死去了。1945年以來的七八十年的世界和平讓許多人忘記了核戰的威脅,也想象不了人類的終結圖景了。 2022年2月,俄國侵略烏克蘭,烏克蘭打響了反侵略戰爭。2023年10月,哈馬斯恐怖組織對以色列發動恐怖襲擊,引發了以色列對哈馬斯的戰爭。 以上兩個事件或許標誌着七十多年世界和平的終結,和第三次世界大戰乃至核戰爭的可能。這一可能比過去幾十年中的任何時候都更具有現實性。雖然如此,這一種想象總是有點戲劇化。 然而,赫拉利在《人類簡史》中提出了終結人類的另外的可能性:科學進步帶來的可能性。假設人類沒有出現核戰爭,那麼科技的進步也可能把人類帶向自身消亡的未來。可怕的是,這一種想象不是戲劇化的,而可能是一個漸進的、緩慢的過程。就像“溫水煮青蛙”那樣,人類在逐漸接受技術的改變過程中,慢慢走向物種的消亡。這或許是人類終結的真實圖景? 正如赫拉利在《人類簡史》中指出的,回顧歷史上人類對未來的預測,我們會反覆認識到:人無法預測未來。 比如,當人造衛星上天之後,人類一度以為在上個世紀末人類就會生活在地球之外的太空,甚至太陽系別的行星上。結果:沒實現。而人類未曾預料到的國際互聯網現在大行其道。 因此,赫拉利的預測畢竟也只是人類的一種預測,會不會成為現實還有待觀察。然而,作為一本歷史書籍,作為對人類大歷史的思考性書籍,《人類簡史》提出了許多值得思考的問題,其宏大的視野、其啟發性、思考性、前瞻性對於關心人類命運、世界政治趨勢的人們來說是非常值得一讀的。 |
|
|
|
實用資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