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萬維讀者網 > 天下論壇 > 帖子 版主:納川
在曠野中尋覓——神奇的應許之地(8)
送交者: 湮滅之城 2024年09月27日16:06:08 於 [天下論壇] 發送悄悄話


如果說落地特拉維夫只能算是一次機場轉機,那麼現在才是正式踏上以色列之旅。

已故的以色列前總理佩雷斯(Shimon Peres)曾說:

“一個新生的以色列種子,萌發於一個被驅逐的民族的想象力。而這段被驅逐的時間又是那樣漫長,長達2000年之久。猶太人失去了故土,只留下祈禱。然而,正是持之以恆的祈禱孕育了猶太人的希望,維繫了猶太人與祖輩的土地之間的聯繫。隨着以色列的建國,人們將這一偉大的祈禱植根於一片小小的土地之中。這片土壤倔強不屈。然而這裡的環境卻充滿仇視。一路從埃及到以色列,我們穿越了茫茫荒沙,回到了沙漠之中的家。我們必須從頭再來。作為一個貧困的民族來到這片貧瘠的土地,我們必須在貧瘠中發現財富。”

xDSC_9462.jpg

寸草不生


x曠野中的遐想-1_9477.jpg

偶見植被,在惡劣環境下依然頑強地站立着


x曠野中的遐想-2_9484.jpg

似乎進入了新疆的“魔鬼城”

 

沙漠中的貧困,我們在行進中隨處可見的,正是這樣一種惡劣的環境。

進入以色列的第一站是亞喀巴灣與埃拉特市以北大約30公里處的蒂姆納(Timna)河谷,它隱藏於沙漠之中。這裡富含銅礦,自公元前5000年起就有了開採記錄。當時的銅主要是用來切割石頭和製作裝飾品。

考古發掘表明,公元前10世紀,即聖經所描述的所羅門王時期,這裡的銅礦由以色列人的敵人——以東人開採,之後以色列人和納巴泰人繼續採礦,直到公元1世紀前後的羅馬時期。

考古發掘的另一個成果是:發現了最早的具有馴化跡象的駱駝骨頭,其年代大約在公元前930年。挖掘者認為,這可能成為亞伯拉罕、約瑟、雅各等人物故事的證據,因為《聖經》中經常提到用馴化的駱駝組成的大篷車旅行。

蒂姆納山谷以其不常見的石陣和沙子而聞名,沙子呈紅色、黃色、橙色、灰色、深褐色或黑色,水和風的侵蝕以及獨特氣候形成了幾個不同尋常的地貌,如:所羅門柱、蘑菇、兜率石(Hoodoos)、拱門等。

Panoramic view of Timna Valley.jpg

蒂姆納山谷(Timna Valley)全景(引自網絡)


The Mushroom.jpg

砂石蘑菇(引自網絡)


AAA.jpg

所羅門的柱子(引自網絡)


Arches_in_Timna_Park_in_summer_2011_(7).jpg

砂石拱門(Sandstone Arch,引自網絡


Hoodoo in Timna Park.JPG

兜率石(Hoodoos,引自網絡)

 

上面所有這些景觀,都位於蒂姆納國家公園(Timna Park)里。說是國家公園,其實並非屬於國家,它是由非營利組織——猶太民族基金所開闢。公園內有大約20條不同的步道通往各個景點。

我們沒有時間進入公園去一一找尋那些獨特的砂石地貌,我們的重點是瞻仰公園邊緣的一個《聖經.摩西五經》中所描述的會幕,它意味着一個古代崇拜的遺蹟再現,更是猶太教、基督教信仰中最為重要的一個所在,這是一次難得的獨特體驗。


2021-02-04 (1).jpg

蒂姆納公園示意圖,我們所到之處是圖下方的蒂姆納湖周邊(引自網絡)


xDSC_9454.jpg

那石山的頭頂像一隻暫時棲息的蒼鷹


xL1020753.jpg

路過的螺旋山(Spiral Hill)是步道的第一站,你可以爬上去登高遠望公園美景


xDSC_9342.jpg

獨特地貌隨處可見


x-Timna Lake.jpg

人工修建的蒂姆納湖(Timna Lake),是動物們的永久水塘,是遊客們的安逸綠洲


xDSC_9445.jpg

聖經中描述的皂莢樹,是製作會幕的木材


xDSC_9439.jpg

蒂姆納湖一側


xDSC_9348.jpg

會幕周邊的樹

 

讓我們繼續沿着當年以色列人出埃及的蹤跡一路向北,從西奈山進入曠野。而會幕(Tabernacle),則是上帝的移動居所。

06_1.jpg

以色列先民在曠野中圍繞着會幕紮營,會幕上騰起了雲柱(引自網絡)


Timna-park-tabernacle-a.jpg

xDSC_9422.jpg

提姆納河谷公園的會幕模型,據稱是嚴格按照當年的尺寸一比一複製的


135364277_3022957877923882_4674326096941081032_n.jpg

會幕的平面示意圖(引自網絡)

 

根據希伯來聖經記載,會幕是以色列人從出埃及到征服迦南地這段時間裡,耶和華在地上的移動聖所。在西奈山上頒布《十誡》的同時,上帝已向摩西吩咐了構建與搬運會幕的具體要求,即“山上的樣式”。此後,上帝與以色列人一起穿越曠野進入征服應許之地的旅程。大約500年後,所羅門在耶路撒冷修建了聖殿,從而取代了會幕,成為上帝的居所。

xDSC_9396.jpg

xDSC_9397.jpg

登上對面的山丘眺望會幕


xDSC_9382.jpg

進入會幕

 

會幕的院子呈長方形,其長度向東西伸展,院子四周用細麻的帷子圍起,東面僅一門。象徵着耶穌基督的唯一窄門:“我就是門。凡從我進來的,必然得救”。進入院中便是進入了信仰,意味着得救的開始。

主祭壇(Altar of Burnt Offerings)位於院子的最前部,正方形,皂莢木製框,其外以銅包裹,壇上四角上為銅角。

置於院中主祭壇與會幕之間的銅盆為洗濯盆(Lavar),銅製,盛水。


xDSC_9364.jpg

當地解說員在講解主祭壇。這裡是用動物向上帝獻祭之處,寓意着耶穌基督十字架的救贖


IMG_0186 (3).jpg

在聖所門前的洗濯盆前講解。祭司在進入會幕之前須洗手、洗腳,“以免死亡”,意指人在上帝面前聖潔的事奉

 

會幕由木製框架和帳幕組成。框架呈長方形,東西向,東面開口,由皂莢;包金構成。帳幕有多層,由細麻製成的幔子圍成,並用山羊毛、公羊皮與海狗皮包裹。進入會幕,便意味着開始了對上帝的事奉。

tabernacle1.jpg

會幕示意圖(引自網絡)

 

會幕的外間為聖所(Holy Place),較大,其內設有:金燈台(Golden Candlestick)、陳設餅桌(Table of Shewbread)和金香壇(Golden Altar of Incense)。

xDSC_9390.jpg

會幕內的祭司(Priest


xIMG_0201.jpg

金燈台,象徵着上帝的光照與信徒的見證


IMG_0191 (3).jpg

金香壇,意指信徒對上帝的奉獻並希冀上帝垂聽人們的禱告


table-of-shewbread.jpg

陳設餅桌,象徵着上帝無盡的供應(引自網絡)


會幕裡間為至聖所(Most Holy Place),呈正立方體,門口用幔子(Veil)遮封,裡面陳放有約櫃(the Ark of the Covenant)以及覆蓋着基路伯(Cherubim)的施恩座(Mercy Seat)。那基路伯就是把守伊甸園生命樹的天使。

謝謝.jpg

象徵上帝所在的約櫃,木製,內外包金,其內放置兩塊刻有《十誡》的板,其上純金製作的天使基路伯低目而坐,用翅膀遮護着約櫃


追逐.jpg

上帝只叫亞倫的杖發芽,以此證實亞倫是他所揀選的大祭司。惟有大祭司方可在贖罪日這一天進入至聖所


以色列人,無論男女,凡甘心樂意獻禮物給耶和華的,都將禮物拿來,做耶和華藉摩西所吩咐的一切工.jpg

《聖經.出埃及記》說:以色列人,無論男女,凡甘心樂意獻禮物給耶和華的,都將禮物拿來,做耶和華藉摩西所吩咐的一切工(引自網絡)

 

記載中,會幕建好後剛剛立起,標誌着上帝榮耀的雲彩隨即出現,並將會幕遮蓋。此後,這裡便成為全知全能全善的萬物主宰者與人類的相會之地。會幕里彰顯着耶和華的榮光,而會幕之上的雲彩,白天以雲柱、夜間以火柱的形式,引導着以色列人在曠野中前行。


xThe French 19th-century artist James Tissot created this impression of the Ark of the Covenant around 1900.jpg

法國19世紀藝術家天梭(James Tissot)的《約櫃》(作於1900年,引自網絡)


5e6a61d00b7a59ca294b1a91_tabernacle-wide.jpg

白天,會幕上升起的雲柱(引自網絡)


the_guiding_glory_by_biblephiletim_dflgvc0-pre-1024x683.jpg

夜晚,會幕上騰起的火柱(引自網絡)

 

對會幕的剖析不能不使人聯想到中國的傳統文化。想那宇宙之初,盤古開天闢地,混沌不再,清新的世界呼之欲出,但他死了,死後的身軀骨骼化作了山脈,血液則化為了江河湖海。從最初的創世,人便與自然(神)有了對應關係,於是,“脈”既表示了山川的走勢與流向,又指人體血脈與經絡的循環通達。小我、大我合二為一,我中有你,你中有我,所謂“天人合一”,此為古人追求的最高境界。

那麼基督信仰呢?

有人以會幕為例,作了這樣的比喻:

從外到內,從進入院落到逐層進入聖所,乃是一條“信心之路”,是從人的角度出發,注重的是一種主觀經歷;

從內到外,從上帝的臨在到聖所到院落再到大門外,是一條“恩典之路”。是從上帝的視角出發,注重的是一種客觀預備。

深以為然!

Leonardo_da_Vinci,_Salvator_Mundi,_c.1500,_oil_on_walnut,_45.4_×_65.6_cm.jpg

重現於世的達·芬奇作品《救世主》(Salvator Mundi。此畫創作於1500年前後,長期以來誤以為是重彩掩蓋下的失傳原作的復製品,但在2011年倫敦國家美術館的大型展覽中被重新發現、修復並展出)

 

其實,上帝無意讓摩西律法中的某些永遠生效,會幕顯然也不是一個永久的居所。即使是耶路撒冷聖殿,也在以色列敵人的占領下多次被毀。

然而,當耶穌基督道成肉身降臨於世,會幕的核心便轉向了他。從此耶穌突破了僅為希伯來一族的限制,成為世間所有人通往信仰的入口。他集祭壇、祭物、祭司、聖所於一身。他是發出真光的燈台、是掰開的餅、是獻上的香。而那會幕、包括進入至聖所的幔子,已經隨着耶穌走上十字架被釘死的那一刻,在天崩地裂中從上到下徹底裂開,信仰之路就此貫通,“舊約”之後,“新約”顯現。

結束會幕之旅前,站在山巔的李牧如此發問:既然曠野中的以色列先民自始至終都有上帝與之同在,他們為什麼仍在曠野中迷失?以至於在前往應許之地的道路上尋覓迂迴、百折千轉?

結論或許只有一個,那就是人的無知、短視、自大與貪婪。其結果便把自己當成了上帝,而將上帝所有的教誨全然拋到腦後,於是上帝的管教和懲罰必將到來。

放眼今日之世界,人們是否也應該引以為戒?

 

(文中圖片除註明外,均為作者於2016113日拍攝)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抗癌明星組合 多年口碑保證!天然植物萃取 有效對抗癌細胞
中老年補鈣必備,2星期消除夜間抽筋、腰背疼痛,防治骨質疏鬆立竿見影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