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美國大選結果揭曉,川普以壓倒性優勢勝選,讓不少中國自由主義知識分子深感震驚。他們對選民做出了這樣的評判:“川普就是希特勒,美國民主失效,美國人民作了錯誤選擇。”但事實果真如此嗎?為什麼川普能獲勝,而民主黨卻慘敗?
硅谷知名企業家彼得·蒂爾(《從0到1》作者、PayPal創始人、Facebook早期投資者)早在多年之前就對自由主義的系統性問題作出深刻剖析。在他看來,川普的勝利不僅是大選策略的成功,更是白左自由主義精英長期忽視社會問題的後果。我梳理其言論,從思想、教育、經濟、文化等總結出美國白左所犯的十大失誤——既直指美國當前的深層矛盾,也為中國知識界提供了重要的反思鏡鑒。
錯誤一:“身份政治”
多年來,民主黨將種族和性別身份作為政治選票的基礎,試圖通過身份政治來穩固少數族裔的支持。但2024年大選的結果徹底顛覆了這一假設。數據顯示,在密歇根州,阿拉伯裔選民對民主黨的支持率從78%驟降至42%;在佛羅里達州,古巴裔選民支持共和黨的比例突破70%;甚至在傳統的民主黨票倉加州,45%的亞裔選民也倒向了共和黨。
錯在哪裡?蒂爾一針見血地指出,這種身份政治是一種隱性的歧視——假設種族決定了一切,卻忽略了人們真正關心的問題,如經濟壓力和社區犯罪。這種脫離現實的策略,最終失去了民心。
錯誤二:“政治正確”
“政治正確”一度被視為自由主義的道德高地,但它如今卻演變為思想自由的桎梏。在美國的教育和文化領域,“政治正確”導致思想的單一化,思想的多樣性被嚴重壓縮。精英高校如常春藤盟校,教授們害怕討論敏感話題,67%的人承認會刻意迴避,82%擔憂表達觀點會影響職業前途。同樣,在硅谷,內部會議甚至需要使用“建議用語清單”以避免冒犯,這讓真實的交流變得幾乎不可能。
“政治正確”危害何在?蒂爾認為,這種過度的“政治正確”正在培養一代“思想奴隸”,學生和員工喪失了獨立思考的能力。精英機構本該激發創新與真理的探索,卻淪為意識形態的溫床,美國社會的創造力和思想多樣性便遭到了根本性的削弱。
錯誤三:漠視中產與底層
在美國,中產階級和底層民眾的生存困境日益嚴峻。數據顯示,25-34歲年輕人的房屋擁有率降至37%,遠低於1980年代的59%。與此同時,學生貸款違約率飆升至18%。而最富有的1%人口卻掌握了底層90%的財富。
這種失衡使得年收入10萬美元以下的藍領工人傾向支持川普,他們更關心經濟和民生問題,而非抽象的政治論調。蒂爾指出,白左精英生活在自己的泡沫里,對這些人的困境幾乎毫無感知。
錯誤四:主流媒體墮落為意識形態的喉舌
美國主流媒體的公信力已降到歷史最低,僅23%的民眾信任它們。與之相對,獨立媒體卻迅速崛起,用戶訂閱增長了200%。蒂爾批評主流媒體放棄了追求真相,淪為意識形態的喉舌。蒂爾說:"主流媒體的衰落不是技術變革的結果,而是信任危機的必然結果。當媒體不再追求真相,而是淪為意識形態的喉舌時,它們就失去了存在的意義。"
相比之下,民眾更傾向於尋求真實對話,而不是被灌輸統一的價值觀。
錯誤五:公共教育墮落為意識形態的灌輸者
"精英教育機構正在培養一代'思想奴隸'。他們接受的不是教育,而是馴化。“因此,美國家長對公立學校的信任度大幅下降,更多人選擇強調傳統教育的私立學校,申請量增加了35%。而進步教育理念主導的學校,則遭遇20%-30%的入學下滑。
蒂爾認為,教育的目的在於教人“如何思考”,而非強加“應該想什麼”。家長們希望孩子得到的是教育,而不是被灌輸意識形態。
錯誤六:文化產業墮落為對大眾的說教
好萊塢近年來大量投資“覺醒主題”電影,結果票房接連慘敗,而強調傳統價值觀的電影卻贏得了市場。一些被主流出版社拒絕的自助出版圖書,也通過網絡平台大獲成功。
蒂爾指出,這反映了主流文化產業與普通人的價值觀脫節。大眾渴望真實的故事和共鳴,而不是被“教訓”。
錯誤七:建制派代表的政黨體系失靈
2024年,有42%的選民認為兩黨制已無法代表他們的利益,越來越多人支持新的政治力量。在傳統的民主黨選區,甚至非裔選民對共和黨的支持率也首次突破了25%。蒂爾指出,選民的不滿根源在於建制派無法回應民眾的真實需求,導致政治體系的嚴重僵化,選民的不滿情緒因此愈加高漲。
錯誤八:錯誤的價值觀輸出令美國軟實力在全球衰退
當美國在國際事務中逐漸減少強加意識形態的行為,採取務實外交政策時,這一調整雖獲得盟友的歡迎。但蒂爾認為,這是美國軟實力被迫修正的結果。而白左過去長期推行的價值觀輸出政策——如強制傳播美式民主——嚴重損害了美國的全球公信力。軟實力的真正來源是價值觀的感染力,而非強制手段。
錯誤九:聽任階層對立疊加對話斷裂
社會階層之間的對話幾乎斷裂。上層與底層之間的經濟差距進一步擴大,而社交媒體雖然成為信息傳播的主戰場,卻加劇了“回音室效應”,讓不同立場的人更加對立。
蒂爾認為,解決這種極化的關鍵不在於加強管控,而是培養獨立思考的能力,讓每個人都能超越狹隘的認知框架。
錯誤十:背離初心,嚴重脫離普通人
蒂爾的結論:自由主義的失敗並非因為它的對手太強,而是它背離了自己的初心。從思想自由的市場,變成了意識形態的獨裁;從關注普通人需求,變成了精英主義的象牙塔。"他們熱衷於談論多樣性,卻在思想上越來越趨於單一;他們標榜包容,卻把不同意見推向邊緣。這種自相矛盾最終必然導致崩潰。"
如今,美國站在一個重要的轉折點上,唯有尊重多元聲音、直面社會問題,才能為未來注入新的活力。蒂爾相信,這場2024年的社會變革,標誌着一個新時代的起點,也提醒我們,每一次危機中都隱藏着重生的機會。
衷心希望中國的知識界也能求真務實,深刻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