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兩國共同的難念經:債務煩惱
如果把債務比作壓力鍋,美國和中國的鍋蓋都在呼呼冒氣,只是響的節奏不一樣。美國的債務是一場公開的派對,34.4萬億美元的聯邦債務(2023年底數據)掛在牆上人人能看見,光利息一年就花掉了5000多億美元,占GDP的2%。
而中國的債務更像是層層疊疊的地窖。據中國財政部長藍佛安2023年末的報告,中國政府的法定債務餘額為70.77萬億元人民幣,占GDP的56.1%。其中,地方債務餘額為40.74萬億元,遠高於國債的30.03萬億元。而中央財經大學副校長李建軍透露,截至2024年中,中國地方債務總規模已達99.39萬億元,包括42.23萬億元的合法債務和57.16萬億元的隱性債務,接近百萬億的規模。加上中央國債的30萬億,中國整體負債率已超過100%,遠高於國際警戒線的60%。
兩國的共同點是,債務規模大,增長快,怎麼看都像在玩火。
二、中美債務的風險和國際對比
美國的債務風險主要集中在兩個方面:
高債務比率:債務占GDP的比例已超過120%,在發達國家中排名靠前。
利息壓力:國債利率不斷上升,光是還利息就占財政支出的12%。
好在美元是全球儲備貨幣,美債依然是國際資本的“香餑餑”。
中國的債務問題則更加複雜:
顯性債務:中央政府30.03萬億元和地方政府40.74萬億元,占GDP的56.1%。
隱性債務:地方政府融資平台的未償債務估計高達65萬億元人民幣。這些債務不僅數額巨大,而且很多已經瀕臨違約。
當前,中國的債務管理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以債養債”,通過發新債還舊債勉強維持。而由於對銀行的高度依賴,居民存款實際上成了地方政府債務的主要“出資方”。
相比之下:
日本:債務占GDP的260%,但因其債務大部分由本國投資者持有且利率接近零,暫未引發市場恐慌。
意大利:債務占GDP的150%,融資成本較高,債務壓力更顯著。
債務的可持續性不僅取決於規模,還取決於債務結構和融資環境。
三、兩國解決債務的空間和方法
美國的解決辦法多集中在“開源節流”和“市場魅力”兩方面:
開源:稅收改革雖然困難,但提高富人稅或企業稅能緩解部分赤字壓力。
節流:減少非必要開支,尤其是軍費開支,這需要兩黨妥協,但政治現實讓人搖頭。
市場魅力:憑藉美元的儲備貨幣地位,美國國債總能找到買家,這是一種“刷信用卡還房貸”的操作。
中國的空間主要在於深化改革和提高透明度:
債務監管:提高地方政府債務的透明度,防止隱性債務失控,尤為緊迫。
財稅體制改革:優化中央與地方的財權分配,減少地方對土地財政的依賴。
經濟轉型:通過促進消費和產業升級,提高經濟增長的內生動力,從而增加財政收入。
居民保護:限制地方政府對居民存款的過度依賴,避免銀行系統崩潰風險。
四、債務風險評分
中美的債務都是難念的經,但如果一定要打個分,以100分為安全滿分,美國的債務風險得分可能是70分,中國則為55分。美國雖然債務規模龐大,但在儲備貨幣地位和發達金融市場的支撐下,暫時處於安全區內。而中國則因隱性債務規模巨大和透明度不足且經濟下行,已跌出安全區。
這也是為什麼2024年11月,中國啟動了近年來力度最大的十萬億地方債化債新政,目的當然是希望通過債務置換為地方財政和銀行系統爭取時間。
五、結語:壓力鍋還能挺多久?
中美兩國的債務問題各有特色,但都不可掉以輕心。美國靠“刷臉”和“霸權”暫時穩住陣腳,而中國需要在改革和增長之間找到微妙的平衡。誰的鍋先爆?也許得看誰的“廚藝”更高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