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信仰是恩典,也是挑戰 |
送交者: 湮滅之城 2024年12月23日15:53:47 於 [天下論壇] 發送悄悄話 |
1918年4月,也就是106年前,當時39歲的愛因斯坦在柏林物理學會舉辦的普朗克60歲生日慶祝會上講過這樣一段話: “在科學的殿堂里有許多樓閣,裡面有各式各樣的人,引導他們進入的動機也各不相同。有些人愛好科學是因為科學能給他們以超乎常人的智力上的快感,對他們來說,科學是一種與眾不同的娛樂,他們在其中可以尋找生動活潑的經驗以及個人雄心壯志的滿足。還有些人,他們願將自己的聰明才智獻上祭壇,純粹是為了功利的目的。如果上帝派一位天使前來,將這兩類人全部趕出殿堂,那麼集結在那裡的人數會大大減少。但仍然會有一些人留在裡面,有古人,也有今人。……我相信,在那些被輕易逐出的人中,也有許多卓越的人物,他們在構建科學殿堂中也做出過很大的貢獻,想必天使也會糾結,究竟誰該被趕走?但有一點可以肯定,倘若殿堂里只有被驅逐的那兩類人,那麼這座殿堂決不會存在。” 由此想到了信仰。 在上帝教會的殿堂里,也有着形形色色的人,同樣,驅動他們進入的動機也各有不同。有的人或許是在無法承受的生活重壓下前來尋求幫助的;有的人也許是在個人事業“功成名就”之餘前來尋找額外的滿足與心靈安慰的;也有的人可能純粹是因為無所事事需要打發時間前來消遣的;還有的人則大概是把對上帝的事奉當成一種職業,進而前來獲得名利和取得收入的...... 倘若上帝也同樣派天使來到人間,將這殿堂中的有些人趕出殿堂,就像當年耶穌在耶路撒冷聖殿驅趕那些假冒為善的偽信徒那樣,那麼天使選擇留誰?不留誰?是否會有糾結? 如此,殿堂里還能剩下多少人?剩下的都是些什麼人? 1919年在柏林研究所的愛因斯坦(引自網絡)
聖誕將近,居住的城市內外早已是一派節日氣氛,從社區到家家戶戶,聖誕燈火通明,隨風不時地飄來那些無比熟悉的的聖誕歌曲。 近日讀到一本書,是關於經典讚美詩歌《奇異恩典》(Amazing Grace)作者的傳記。在書的開篇,作者向人們展現了若幹這樣的畫面: 1998年9月2日晚,瑞士航空111號航班在紐約飛往日內瓦途中突然墜入加拿大新斯科舍省距海岸大約2公里的大西洋中,機上229人全部遇難。 我們在兩年前曾經造訪過的美麗的旅遊小鎮佩吉灣(Peggy’s Cove),當時成了空難的救援指揮中心,震驚的遇害者家屬從四面八方趕來,眼看着自己的親人被海浪捲走。就在此刻,一名隨軍牧師來到海邊,與一個因失去自己孩子(一名19歲的加州學生)而陷入悲痛的家庭一同禱告。祈禱中他們開始唱起了那首歌——《奇異恩典》,是四部和聲輪唱。現場所有的救援人員和旁觀者都被這場景震驚了! 你能想象嗎?他們在遭受失去親人的極度痛苦中,卻在歌唱讚美上帝的恩典。這是怎樣的信仰?又是何等奇異的情感! 那位牧師後來補充說:“這樣的事情每天都在發生——在令人難以置信的悲傷中,有着奇異的恩典。” 作者2023年9月8日拍攝於Peggy’s Cove,其時大霧瀰漫,時隱時現,直到中午仍未散去
1986年1月28日,美國的“挑戰者號”航天飛機在起飛73秒後空中解體,7名航天員全部遇難。在航天員的追悼會上,舉國上下所聽到的,是這首《奇異恩典》。 1995年,美國國內一名恐怖分子在俄克拉荷馬聯邦大樓引爆炸彈,造成了168人死亡。當時的電視新聞節目中,再次聽到了教堂禮拜里播放了《奇異恩典》。 2001年,“911恐襲事件”發生後不久,聯合廣場開始自發舉行燭光守夜活動,人們再次唱起了《奇異恩典》,不僅僅是紐約,全國各地的紀念活動上所響起的都是這同一首歌。 這首讚美詩歌在美國舉國哀悼的時刻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它在各類公共悲劇事件,以及許許多多個人的悲痛時刻,都被人們反覆唱起,正如一位評論家說的:《奇異恩典》已成為美國的“精神國歌”。 加拿大也一樣。 1998年11月20日,在因滑雪事故喪生的加拿大前總理皮埃爾·特魯多的兒子的追思會上,由蘇格蘭風笛演奏的,也是這首《奇異恩典》。 兩年後,渥太華附近的一所高中里發生了一件校園暴力襲擊事件,在事後的混亂和震驚中,一些學生聚集在學校前,他們手拉手開始祈禱,更多的學生陸續加入,有基督徒,也有非基督徒,他們自發地唱起了《奇異恩典》,當晚,全國的電視播放了他們的畫面。 John Newton(1725—1807,引自網絡)
這首歌的作者是約翰·牛頓(John Newton),他是英國一個教區的牧長。1773年新年那天,他在禱告中從大衛詩篇中萌生靈感,開始創作讚美上帝的歌曲《奇異恩典》,最初他將這首歌取名為“信仰的回顧和期望”。這樣算下來,《奇異恩典》已經歷了251年的歷史了。 但如果你了解到歌曲作者本人一生中戲劇化的生活與非凡的經歷,你就會發現,他自己或許正是這首歌最好的詮釋。 一個人可以經歷自己的愚蠢;可以遭受奴役、被當作逃兵逮捕並遭受公開鞭打;可以有過可恥的墮落,舉止粗俗、隨心所欲;可以在幾內亞海岸幹過罪惡的販賣奴隸的勾當,甚至當過奴隸船的船長;當然,他也可以經歷個人在絕望中的至暗時刻,經歷在萬念俱滅下想要跳海自盡的衝動…… 但最終,他真的經歷了奇異的恩典。 1748年,他在一艘開往美國殖民地的奴隸船上偶然讀到一本名為《效法基督》的書。恰在此時,一陣狂風襲擊了那艘船,眼看頃刻間全船人都將葬身海中,牛頓不禁大叫:“上帝啊,憐憫我們吧。” 儘管那只是出於自身本能的輕率一喊,但他卻立刻被自己的這句話深深震撼: “憐憫?我能得到什麼憐憫?我是船上最大的褻瀆者,是罵聲最高的咒詛者,是無情嘲笑上帝存在的人!我能得到祂怎樣的憐憫?” 奇蹟般地,他們的船最終倖存下來,而歌曲的作者也在上帝奇異的恩典之下,在內心的極度絕望中峰迴路轉,他悔改、重生,後來又在英國聖公會任教職,並終身致力於反對蓄奴制度。 於是,便有了這首堪稱經典、歷久不衰的《奇異恩典》。
視頻:硬漢歌手演唱的《Amazing Grace》
1807年,約翰·牛頓去世,他為自己寫下了這樣的墓志銘: “約翰·牛頓,教士,曾經是一個犯罪作惡、不信上帝的人,在非洲服務過奴隸,但借着救主耶穌基督的豐盛憐憫,得蒙保守並赦免,並被指派去傳播他長期以來努力試圖摧毀的信仰。” 有點像使徒保羅。 與他相比,我們這些曾經自認為的“好人”有理由選擇驕傲嗎?我們又會比他好多少呢? 回到殿堂的問題,真正的信仰是沉重的、不容易的,是需要付出代價的,就像那十字架! 當人們面對今日之社會嚴重的撕裂與激烈的紛爭時,人們在哪裡能找到希望?找到人類生存的希望?找到所有威脅着要毀掉我們生活的悲傷的解藥? 也許,人們應該重新審視“奇異恩典”的永恆信息,新的希望也許就在這裡。 無論我們生活中的困難有多大,無論我們的個人錯誤和遺憾有多深,也無論地球上的邪惡有多黑暗,總是有一種更深的憐憫、一種可以改變一切的寬恕,那是一種比我們自身強大得多的、可以勝過一切的力量!
|
|
|
|
實用資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