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和歐美人,誰比誰更小氣? |
送交者: 饞師五代 2024年12月28日19:00:00 於 [天下論壇] 發送悄悄話 |
中國人和歐美人,誰比誰更小氣?
這個學期,給MBA上課。我對各國文化比較很感興趣,有時,免不了把這些話題帶到課堂上。有一次,我問同學們:傳統上,中國人吃飯,一人買單;歐洲和美國人,AA制。為什麼?是中國人比歐美人更大方?或是,歐美人比我們更小氣呢。
一個女生回答:是社會環境不同造成的。我接着問:社會環境的內涵太大,能不能具體點兒;她保持沉默;另一男生說了一個更不着邊兒的解釋。我回答他:你說得更大了。有一個男生,一言中的。他說:中國人吃飯,這次我請客,下次你買單,而已。
那,為什麼中國人吃飯,這次我請客下次你買單輪流坐莊,西方人卻不是這樣呢。原因是,中國是一個農業國家,社會流動性低,人和人之間有一種相對固定的社會關係。農民“宜靜不宜動”,沒有戰爭、饑荒和其他自然災害,一般人不會背井離鄉。大家比鄰而居,世代相守,祖祖輩輩,永續不易。穩定的社會關係,一方面,加強了相互信任;另一方面,也使得有關金錢的社會行為可以“從長計議”,即:經濟往來不是“一次性”的,而是可重複的。重複“吃飯”的結果是,每個人買單的次數和總金額,相差無幾。沒有人在重複“吃飯”中吃大虧,也沒有人為此而得了大便宜,“一人買單”,遂成為中國社會的一種文化現象。
在西方,“一人買單”就行不通了。因為,西方社會的商業活動,要比中國發達得多。也有人將西方國家,包括美國乾脆說成是商業社會,對此,我不同意,但可以肯定的是,歐美社會的流動性大大高於中國。今晚一起吃飯,明天一早各奔前程,在這種不穩定的社會關係中,如果,“大家吃飯一人買單”,則買單的那個人,就成了“冤大頭”,他幾乎不可能從其他食客那裡得到任何回報,合理的結果只能是AA制——“自己買單豐衣足食”。
可見,中國和西方,人性相通,並沒有多少差異之處。中國人並不天生大方,歐美人也不是小氣鬼。所有社會行為,其背後一定有其內在的經濟學解釋。雖然,經濟學解釋不一定圓滿,但和其他各種理論比較,經濟學視角依然是最好的。
發現這一奧秘,是在2000年。那時,我在北京交通大學上博士。業餘去同學周軍的公司打工。每天中午,我們這些打工者,就出門合夥吃飯。為了減少麻煩,吃飯的時候,總是一個人先付賬,回到公司,其他人再把錢還給買單人。日結日清,極少拖欠。這種現象,引起我“深思”——思考的結果是,公司的打工者流動性很大。一個人今天上班,明天辭職跳槽的情況頻繁發生,為了應對這一“變動性”很大的社會環境,AA 制乃解決之道。
AA制是外來的,可現在,中國人運用起來,也很靈活。在合資企業、年輕人中間,例如我女兒和她們同學出去玩兒的時候,都是AA制了。也有AA制不到的地方,據MBA的學生說,在國有企業還是“大家吃飯一人買單”,政府部門,亦然;中國大學,亦然——我在大學,可以為證。國有企業、政府機構和大學,是計劃經濟模式的最後堡壘,這些“堡壘”,難進難出,人員流動性小,環境不變,AA制自然不能進“堡壘”一步。
以上是個小Case,不過,好像還有“剩餘價值”值得挖掘。第一,這個例子說明,沒有憑空的文化,任何一種文化的特殊性都源於環境的特殊性;第二,“文隨境化”,是為“文化”——當支撐某一種文化的環境發生變化的時候,文化也必將隨之更新;需要指出,“環境”並不是指水土、樹木、河流和山川等自然條件,而是、更重要的是指一個國家的經濟水平、人民的受教育程度以及思想認識。
中國的政治傳統,是一種專制文化,但這絕不是說,這種文化是永恆的,不可更改的。有一種論調,將“專制”歸咎於歷史和傳統,只要提民主,就拿傳統當“擋箭牌”,說“中國5000年的政治文化就是專制文化”,此話當真,可說的是過去。以上案例,至少證明,文化是常新的,即使是根深蒂固的傳統文化,也是無時無刻不在變動之中的環境的“衍生物”,“逝者如水”,一切都在變化之中,專制文化也必將隨着孕育它的環境而生、而變、而成熟和衰亡。以“水土不服”拒絕民主的學者,該好好想想這個案例的內涵所在。
2009年10月26日星期一,北京,望京家中。
|
|
|
|
實用資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