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978年至2003年的25年間,我國行政管理費用增長87倍(遠遠高於財政總支出的增長和GDP的增長),占財政總支出的比重由4.71%上升到19.03%,且近年來還在以平均每年23%的速度增長。行政經費占GDP比重從1978年的1.46%上升到2003年的4.0%。繁瑣的行政審批程序使政府機構設置臃腫,人員增加。國家行政學院經濟學部副主任王健介紹,從經濟視角考察,即通過公務員與GDP的比例指標來看,我國是39人/百萬美元,大大高於發達國家(美國為2.31人/百萬美元),這表明我國公務員數量相對國民經濟發展而言確實較多。新中國成立之初,我國總人口中財政供養人口的比例為600∶1,而現在已經達到28∶1。算去老弱病殘,差不多10個勞動人口養1個公務員。從全國來說,光工資,每個老百姓就得為公務員承擔15487元(中國公務員年平均工資只有15487元,城市高達三四千元)。還有公款消費(公車、公款吃喝、公費旅遊、高檔辦公樓等)、機構重疊、職能交叉、文山會海、迎來送往、節慶和紀念活動、部門和行業利益膨脹。同樣是一輛車子,假如社會車輛運營成本每年為1萬元,黨政機關則要6到8萬元,其運行成本要比社會車輛高出6到8倍。此外行政成本增高還表現在:消耗的巨大財富的眾多形象工程、政績工程;上項目決策失誤;建設過度超前,改造追求高檔化;國有資產轉讓過程中的流失;土地出讓價格過低;透支資源、透支環境。我國的行政成本不但遠高於歐美發達國家,而且高出世界平均水平25%。一方面中國是世界上行政成本最高的國家,另一方面中國也是行政效率最低的國家。並且過多的行政人員,玉龍混珠,必然招致擾民。計劃生育就管到老百姓的被窩裡。錢太多了,人員雜了,又沒有強有力的權力制約,想不腐敗都難。“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奢華的行政成本要降下來難。上屆政府機構改革喊的驚天動地,但機構越改越臃腫,至今未走出“精減-膨脹-再精減-更大的膨脹”的怪圈。
各國一般行政管理費支出占中央財政支出的比重,數據採取從低到高排序如下:日本(1993年)為2.38%,德國(1998年)為2.7%,埃及(1997年)為3.06%,土耳其(2000年)為3.2%,波蘭(2000年)為4.06%,羅馬尼亞(1999年)為4.09%,英國(1999年)為4.19%,韓國(1997年)為5.06%,印度尼西亞(1999年)為5.1%,泰國(2000年)為5.2%,墨西哥(1999年)為5.28%,印度(2000年)為6.3%,荷蘭(1997年)為6.4%,法國(1997年)為6.5%,澳大利亞(1998年)為7.03%,加拿大(2000年)為7.1%,俄羅斯(2000年)為7.6%,烏克蘭(2000年)為8.52%,阿根廷(2000年)為9.13%。